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讨论低张饮水MRCP结合LAVA在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3例经手术或内镜活检病理证实的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行低张饮水MRCP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梗阻部位的直接及间接征象。结果:低张饮水MRCP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CP,胃肠蠕动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壶腹部以外及壶腹部胆总管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周围脏器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张饮水后MRCP对十二指肠憩室诊断率明显提高(P0.01);结合LAVA动态增强扫描,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46%(50/69)、95.65%(66/69)。结论:低张饮水MRCP结合LAVA能够全面且直观显示梗阻部位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对明确肿瘤性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浸润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憩室的MRI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表现,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65例MRI或MRCP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病例,其中经内镜、消化道造影、胆管造影证实54例,总结憩室的发生部位、大小和信号特征,以及胆管和胰腺伴发征象。结果 54例十二指肠憩室共发现憩室58个。憩室最大径为(17.4±8.3)mm(5~36mm)。5个(8.6%)憩室内含气未见液性成分,30个(51.7%)憩室内含气液平面,23个(39.7%)憩室内为纯液体未见气体成分。49例乳头旁憩室中合并有胆总管扩张39例(79.6%),合并胆总管结石23例(46.9%),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或因胆囊病变行胆囊切除手术共38例(77.6%),伴发急性胰腺炎4例(8.2%)。伴发胆管疾病的憩室最大径与无伴发病变的憩室最大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和MRCP对十二指肠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MRCP对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MRCP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PAD)的诊断价值。方法49例PAD患者行MRCP检查,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征象,评估MRCP对PAD的检出率及显示PAD与胆胰管末端位置关系的能力。结果49例中46例MRCP显示47个PAD,其中1例为多发PAD(显示率为93.9%)。乳头上型34个、乳头下型7个、乳头开口于憩室边缘(憩室缘型)4个和乳头开口于憩室内(憩室内型)2个。结论MRCP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的成像手段,对PAD有着较高的显示率,对显示PAD与胆胰管末端的解剖关系及对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诊断有着较大的价值和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影像学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PAD)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对PAD进行分型和临床分级 ,提出合理的影像检查流程 ,以提高放射医师及临床医师对PAD综合征的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证实的 117例PA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分析PAD与胆胰管末端的位置关系。结果  117例中显示 119个PAD ,其中乳头上型 71个 ,乳头下型 17个 ;乳头开口于憩室内 (憩室内型 ) 10个 ,乳头开口于憩室边缘 (憩室缘型 ) 2 1个。以憩室内型、边缘型和乳头上型易引起胆胰系统症状。合并肝外胆管扩张者 (直径 >1.0cm) 77例 (占 6 5 .8% ) ,相应PAD直径明显大于胆总管不扩张者 (P <0 .0 1)。结论 ERCP结合PAD造影及MRCP都是显示PAD及其与胆总管下段解剖关系的有效的影像检查手段 ,是诊断PAD综合征的理想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临床应用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对73例患者行MRCP检查。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3D-MIP)及三维表面遮蔽显示技术(3D-SSD)后处理。结果:73例患者,4例为正常胰胆管,69例胆胰疾病中,梗阻性黄疸者58例,其中恶性胆道梗阻43例,良性胆道梗阻15例,非梗阻性病变11例,在梗阻性黄疸病例中,MRCP定位准确率为100%,并清楚显示扩张胆管程度及断端形态,对于恶性胆阻性病变11例,在梗阻性黄疸病例中,MRCP定位准确率为100%,并清楚显示扩张胆管程度及断端形态。对于恶性胆道梗阻。结合常规MRI可明显提高定性准确率83.7%,同时可显示肿块大小、范围及周围脏器侵犯情况。良性梗阻MR-CP检查的定性准确率为92.9%。在非梗阻性病例中,MRCP可清楚描绘胆囊结石、胆系术后改变及含液丰富的病变(胰腺假性囊肿、总胆管囊肿、十二指肠憩室等)与胰胆管之间的毗邻关系。结论:MRCP可准确揭示胆管梗阻部位,明确病变性质,MRCP对于非梗阻性胆胰疾病则有助于了解病变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但MRCP作为一种影像检查技术。不能脱离常规CT、MRI,而是对常规影像检查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ERCP和MRCP在壶腹区梗阻性病变病因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MRCP在壶腹区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搜集经手术和(或)ERCP病理证实的134例壶腹区梗阻性病变的MRCP和ERCP影像资料,并将其分为结石炎症组、恶性肿瘤组和乳头旁憩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4例壶腹区梗阻性病变共发现165个病因,MRCP和ERCP两种检查方法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4%和95.2%。胆总管下端结石和炎症112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4%和98.2%;壶腹区恶性肿瘤共31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8.1%和80.6%;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和憩室内乳头22例,诊断准确率分别22.7%和100%。结论:MRCP是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壶腹区梗阻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ERCP可直视壶腹区情况并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或活检,两者结合互补,可提高壶腹区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黄进  郭炜  秦越 《人民军医》2009,(3):153-153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道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磁共振胆道成像(MRCP)技术利用十二指肠憩室与胆胰管系统均为含水结构的特征,可明确显示胰胆管病变与十二指肠憩室的结构关系。近期我们对梗阻性黄疸行MRCP检查,其中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并发梗阻性黄疸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致梗阻性黄疸的CT或MRI表现。方法:分析18例PAD伴梗阻性黄疸的CT或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确诊。结果:本组18例中,憩室直径小于2 cm的11例,大于2 cm的7例。PAD的CT和MRI表现为胰头右后方与十二指肠之间圆形或半圆形含气囊袋影,可见液气平面,部分憩室内可见食物残渣影。18例PAD均伴有胆道系统不同程度的梗阻扩张。增强扫描憩室壁及相邻十二指肠局部肠壁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对PAD致梗阻性黄疸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及10例正常志愿者行MRCP检查,并与B超、CT进行比较,其中胆管结石13例,胆管癌12例,胰头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1例,胆系感染性狭窄5例。结果:MRCP能清晰显示胆管的梗阻部位,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梗阻定性诊断率88.9%,优于B超和CT检查。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是此类病变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低张力CT与MRI诊断壶腹周围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低张力下CT与MR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 3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完整CT、MR资料的壶腹周围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低位梗阻 ,有 2 6例CT或MR较清晰地显示了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其中有 18例显示了肿瘤与十二指肠降段呈“指套样”改变。另 4例中 1例壶腹区肿块隐约可见 ,有 3例壶腹区未见确切占位。结论 十二指肠降段“指套样”征和壶腹区肿块的显示是壶腹周围癌的特征性表现 ,低张力CT与MR是壶腹周围癌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 5例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十二指肠憩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并利用仿真内镜技术显示憩室。结果:80个十二指肠憩室多层螺旋CT检查出15个,均大于1.0cm ,小于1.0cm的憩室未检出。憩室表现为胰头右后方半圆形含气体腔影,可有液平,与胰头交界部边缘锐利。仿真内镜技术(CTVE)可显示憩室口及憩室内壁。结论: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检查敏感性较低,尽管三维仿真内镜对诊断憩室有一定作用,多层螺旋CT仍然不适宜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恶性胆道梗阻的MR胰胆管成像表现、分型,并与病理对照。方法37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常规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检查后,行MRCP检查。根据病变发生部位分型。并将每种类型的MRCP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结果37例患者,根据MRCP表现分成4种类型。其中I型3例,病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II型7例,病理为胆管癌4例,胆囊癌3例;Ⅲ型14例,胆管癌4例,胆囊癌3例,胰头癌2例,壶腹癌3例,十二指肠癌2例;Ⅳ型13例,胆管癌6例,胰头癌4例,壶腹癌3例。结论恶性胆道梗阻有不同的MRCP表现,反映其病理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对Lemmel综合征分型和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和上消化道钡餐联合确诊的66例Lemme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通过MSCT对其分型和分级,评价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胰疾病的关系。结果66例Lemmel综合征患者共发现80个 PAD。根据憩室位置分乳头上(59个)、乳头下(18个)和边缘型(3个);根据憩室形态分气囊型(37个)、液囊型(30个)、网格囊型(13个);根据憩室大小分小憩室(短径小于1cm ,7个)、中憩室(介于两者之间,65个)、大憩室(长径大于4cm ,8个),其中,乳头上和边缘型、液囊型和网格囊型、大中憩室容易引发胆胰疾病。根据单纯PAD、伴发炎症、伴发结石、伴发重症,分为1~4级,分期结果和临床病情较为一致。结论 Lemmel综合征的MSCT分型和分级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MRCP与ERCP、PTC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加梗阻部位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PTC)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2例临床怀疑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资料 (包括薄层或增强扫描 ) ,并与 18例ERCP、9例PTC比较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MRCP加梗阻部位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对胆管梗阻诊断准确率为 90 .5 % ,ERCP为 88.9% ,PTC为 88.9%。结论 :MRCP加梗阻部位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对胆管梗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快速三维容积动态增强扫描(LAVA)联合应用在低位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临床随访证实的低位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及LAVA增强影像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及其周围受侵情况等。结果 MRCP与LAVA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和86%,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RCP与LAVA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6%,与单项MRCP或LAVA检查的准确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CP结合LAVA联合应用能较好地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提高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并能准确描述病变的范围及其浸润或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服钆喷酸葡胺(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Gd-DTPA)作为阴性对比剂协助MRCP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意外检出12个十二指肠内侧面纯液性或有不确定小气泡液性信号为主的囊性病灶,拟诊憩室的患者口服稀释Gd-DTPA前后采用屏气厚层半傅立叶采集单激发TSE和前瞻性采集矫正呼吸导航(prospective acquisitioncorrection,PACE)TSE两种序列行MRCP,比较憩室在口服稀释Gd-DTPA前后信号变化。结果:12个病灶中4个表现为纯液性囊状影,8个表现为含不确定少量气泡液性为主的囊状影。在未口服稀释Gd-DTPA的MRCP表现为与十二指肠内侧面的囊状高信号影,口服Gd-DTPA后的MRCP全部12个病灶因充盈对比剂消失,揭示其起源于十二指肠并与肠腔相通,从而明确诊断为憩室。结论:口服稀释Gd-DTPA作为阴性对比剂有助于MRCP获得十二指肠憩室的明确诊断。该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作为诊断模棱两可情况下的一种补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麦克尔憩室及并发症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麦克尔憩室及其并发症的MSCT表现,包括憩室的位置、大小、憩室壁厚度、强化、供血动脉等,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4例中MSCT检出麦克尔憩室56例(87.5%)。56例中,最常见部位是右下腹(62.5%),其次是中下腹(19.6%)。憩室位于肠管肠系膜游离缘25例(44.6%),憩室末端指向脐孔11例(19.6%),存在软组织结节11例(19.6%),存在独立供血动脉20例(35.7%)。独立供血动脉与憩室强化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消化道出血41例,40例(97.6%)未能在MSCT中发现出血征象。急性憩室炎5例,表现为憩室壁增厚、强化,周围渗出,1例伴穿孔,见腹腔游离气体。肠梗阻8例,6例为粘连性肠梗阻。憩室内翻4例,2例表现为肠腔内明显强化的实性肿块,2例导致肠套叠。MSCT检出的56例憩室中,15例(26.8%)存在异位组织。异位组织与憩室壁结节及强化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麦克尔憩室及并发症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掌握其CT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憩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憩室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例(27个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十二指肠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胃十二指肠造影检查确诊.结果:27个憩室中1个憩室小于1.0 cm,其余26个憩室均大于1.0 cm,其中5例大于2.0 cm,1例超过5.0 cm.憩室表现为胰头右后方圆形或半圆形含气囊袋影,可有液平;服用阳性对比剂者均能见阳性对比剂进入憩室.部分憩室内可见食物残渣影.憩室与胰头交界部边界锐利,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炎者,平扫边缘模糊.结论:上腹部螺旋CT扫描应用广泛,虽对十二指肠憩室的检出率不高,但对巨大憩室及并发症的发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表现及其与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方法对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42例恶性胆道梗阻病变患者采用常规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MRCP结合常规MRI检查对梗阻部位的定位诊断与术中所见一致,其定位诊断准确率达到100.00%(42/42)。本研究4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均成功获得MRCP结合常规MRI检查。本组42例患者经MRCP+MRI和单独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62%、73.81%,经统计学分析发现MRCP联合常规MRI较单独MRI检查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72,P0.05)。MRCP诊断准确率为97.62%。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高,不仅可以显示胰胆管病变的形态特征,还可显示病灶邻近结构的关系,提高临床确诊率,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条支架联合靶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20例,分为单纯胆道支架组(A组,40例)、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组(B组,40例)以及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靶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组(C组,4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的变化、再梗阻间隔时间及生存时间。 结果:3组患者术后1周、4周的TBIL、DBIL和ALB均较术前明显减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6个月内,3组患者的再梗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9个月,B、C组的再发梗阻率明显低于A组(25.0%、26.7% vs. 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81,P<0.05);C组术后12个月的再梗阻率低于B组(45.8% vs. 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8,P<0.05)。A组术后胆道通畅时间(4.3±0.4)个月2=47.211,P<0.05)。 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植入联合靶向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在促进黄疸消退,延长支架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