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属于临床常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早期诊断方式,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进行有效评估,而且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单纯CCTA技术在心肌缺血预测及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冠心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会加大血流动力学紊乱风险并表现出血管重构等表现,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斑块性质、冠状动脉狭窄状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流灌注情况造成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可为临床对患者实际病情以及预后进行准确评估提供依据[2]。此次研究以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自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接受诊疗,探讨为患者实施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与CCTA联合检测的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临床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CHD患者设为B组,另将同期接受血液体检的健康正常者100例设为A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液检查,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钙蛋白T(Tn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B组的RDW、MPV、CK-MB、cTn、TnT均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CT、PDW、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HD临床诊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血液检测指标,从而更好地达到指导CHD临床诊治的目的,以及对预后病情发展的预测判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一站式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TA-CS)和体积积分(CCTA-VS)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与心电门控CT平扫测得标准积分(CACS、VS)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连续纳入1 075例受试者,男447例,女628例,平均年龄(56.79±9.49)岁。全部受试者均行包括门控CT平扫和CCTA的常规冠状动脉CT检查,测量CACS、VS、CCTA-CS和CCTA-VS。选择CACS与CCTA-CS均不为0的影像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2名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测量CCTA-CS和CCTA-VS的一致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与Bland-Altman检验分析CCTA与门控CT平扫所测评分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根据CACS对受试者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度分层,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多组间的CCTA-CS与CCTA-V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钙化积分的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CTA和常规冠状动脉CT检查的有效辐射剂量(ED)。 结果 CACS和CCTA-CS不为0的受试者共437例。2名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测量的CCTA-CS和CCTA-VS的一致性均较好(均ICC>0.960)。CCTA-CS与CACS、CCTA-VS与VS均呈较好的正相关(r2=0.98、0.96,均P<0.05)。Bland-Altman检验结果显示CCTA与门控CT平扫所测评分间的一致性较高。不同危险分层病人的CCTA-CS和CCTA-V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脑血管病均为CACS、CCTA-CS的危险因素。CCTA检查的ED低于常规冠状动脉CT检查,Flash扫描可减少21.2%,Sequence扫描可减少18.6%。 结论 CCTA一站式测量可以精确定量钙化,测得的CCTA-CS、CCTA-VS与标准积分有较好的相关性,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病因,是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1].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从而引发心绞痛.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其他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不平衡膳食、糖尿病、肥胖、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由于慢性内皮损伤和各种危险因素造成血管壁对脂质和单核巨噬细胞通透性增加以及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产生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常规血脂指标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8例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行常规血脂、CTA检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判定,根据CAG检查结果,将T2DM患者分为合并与未合并冠脉...  相似文献   

6.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据统计,我国35岁以上的男性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已超过100/10万人口。而且冠性病起病较隐匿,常猝然发病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较早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如CT,MRI,SCA(导管法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EBCT(电子束CT)及超声均被应用于临床发现冠心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被认为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其检查费用高,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病死率为0.15%,并发症发生率为1.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脂指标检测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D)的临床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搜集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360例,平均年龄为(57.3±11.2)岁。在CAG检查后,根据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级,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所有患者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影像科医师独立阅片评估图像。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比较合并CAD与非合并CAD的T2DM患者,以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T2DM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差异。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和对比血脂指标、冠状动脉CTA检查以及两者联合分析对T2DM合并CAD的诊断效能。结果 CAG检查结果显示,合并CAD的患者有200例(T2DM-CAD组),不合并CAD的患者有160例(T2DM组)。T2DM-CAD组患者中,轻度病变患者有70例,中度有110例,重度有20例。T2DM-CAD组患者的平均TC、TG和LDL-C均显著高于T2DM组患者(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冠状动脉迂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200例,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别由2名经验丰富的中级以上放射科医师,采用单盲法对CTA、CAG检查结果进行阅片、测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迂曲的检出情况.结果:该组疑似冠心病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探讨人工智能(AI)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AI)联合基于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先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90例患者的资料,两项检查时间间隔≤2周。利用AI算法获得CCTA病变直径的狭窄程度,并采用科亚医疗深脉软件计算FFR-CT数值。以CAG为金标准,血管狭窄≥70%为重度狭窄,绘制CCTA-AI、FFR-CT以及联合两种AI软件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CCTA-AI联合FFR-CT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将同时获得CCTA-AI及FFR-CT结果的90例患者的266支血管纳入分析。CCTA-AI、FFR-CT及两者联合诊断血管狭窄的AUC分别为0.817、0.850、0.883。CCTA-AI联合FFR-CT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09%和81.08%。结论 CCTA-AI联合FFR-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判断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相关性狭窄(≥50%)的价值。方法对同时接受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扫描时采用16排探测器,机架转速为2周/s,使用后心电门控进行横断面影像重建,结合三维重建影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影像判断血液动力学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150%)的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95.5%,准确度为94.7%,阳性预测值为77.6%,阴性预测值为98.2%。结论16层CTA判断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相关性狭窄(≥150%)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CT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揭示CT肿瘤血管成像的病理机制,探讨其在周围型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112例有病理结果的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CT图像,在现行评价SPN性质的原则基础上,以显示病灶肿瘤血管成像作为诊断肺癌的另1条指标。全部病例均作了螺旋CT扫描,分别行病灶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少数早期病例增强仅做了二期扫描),薄层重建图像、局部放大及非线性窗观察等后处理。手术标本先做大切片,选择与CT肿瘤血管成像对应的部位取材,经常规固定、石蜡包埋和薄层切片,分别行HE染色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4),观察肿瘤血管的形态、分布,半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的贫富。统计分析采用四格表法,分别求得CT肿瘤血管成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病灶直径在1-3cm之间,手术病理报告各型支气管肺癌89例,结核瘤11例,类癌5例,错构瘤4例,炎性假瘤3例。CT表现明确有肿瘤血管成像者44例,占39%(44/112),其中病理诊断肺腺癌27例,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6例,大细胞癌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炎性假瘤2例。统计显示在周围型肺癌中肿瘤血管成像的敏感性为47.2%(42/89),特异性为91.3%(21/23),阳性预测值为95.5%(42/44)。结论 CT肿瘤血管成像可作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又一较特异的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疑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低风险病人,心脏CT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诊断价值的评价。探讨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运动平板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冠心病(冠脉狭窄≥50%)的"金标准",对同期先后行TET、CCTA和CAG 3种检查的7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TET和CCTA的结果与CAG进行比较。结果:TET和C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分别为45.2%和90.5%,特异度为69.7%和93.9%,阳性预测值为65.5%和95.0%,阴性预测值为50.0%和88.6%,准确率为56.0%和92.0%,P<0.01。在冠状动脉血管水平CCTA对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狭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6.7%、100.0%、88.0%和76.0%。冠心病患者中TET诊断阳性率与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440,P=0.004);冠心病患者TET诊断结果阳性与阴性仅与血管狭窄程度≥75%狭窄的节段数目有统计学差异(P=0.016)。结论:CCTA诊断冠心病较TET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和较低的诊断假阳性和假阴性,对有症状的疑诊冠心病患者CCTA的诊断具有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256层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29例,回顾性分析256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桥血管的情况。结果29例搭桥血管共77支,搭桥血管1支6例,2支6例,3支10例,4支6例,5支1例,平均2.75支。59支(76.62%)桥血管通畅,17支(22.08%)桥血管管腔狭窄,1支(1.30%)桥血管闭塞。内乳动脉桥6支,大隐静脉桥71支;6支内乳动脉桥中,5支(83.33%)桥血管通畅,1支(16.67%)桥血管管腔狭窄;71支大隐静脉桥中,54支(76.06%)桥血管通畅,16支(22.54%)管腔狭窄,1支(1.40%)管腔闭塞。大隐静脉与内乳动脉桥血管狭窄、闭塞的发生率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256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评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准确、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为参考标准,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效能。 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CCTA检查并于3个月内行ICA检查的50例疑患冠状动脉疾病(CAD)的病人,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8±8.5)岁。AI软件、不同年资医师(低/中/高年资)及AI+不同年资医师分别对入组病人CCTA影像进行后处理并解读。将ICA和CCTA上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采用Agatston积分法测量病人的钙化积分值,并将病人分为低钙化组(钙化积分<100)和高钙化组(钙化积分≥10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AI、医师及AI+医师的图像后处理和解读时间进行两两比较。以ICA为参考标准,分析AI在不同研究水平和高/低钙化组的诊断价值,并比较AI、不同年资医师和AI+不同年资医师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 结果 50例病人共分析195支血管424个节段。AI和AI+医师的平均后处理和解读时间均低于单独医师诊断的时间(均P<0.05),AI的时间较低/中/高年资医师分别减少了80%、76.8%和75%;AI+低/中/高年资医师较单独医师分别减少了67%、64%、57.9%。在病人、血管及节段水平,AI诊断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93.7%、83.1%、67.7%,特异度为50.0%、89.0%、91.0%,准确度为92%、86.7%、85.6%,阳性预测值为97.8%、83.1%、69.8%,阴性预测值为25%、89.0%、90.2%,AUC为0.87、0.89、0.83;在血管及节段水平,AI对低钙化组的特异度高于高钙化组(均P<0.05)。在血管水平,AI诊断的AUC值均低于中/高年资医师(均P<0.05);其余研究水平,AI与其他不同年资医师诊断的AU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研究水平下,AI+低/中/高年资医师诊断的AUC值与单独不同年资医师诊断的AU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AI辅助的CCTA诊断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且明显缩短后处理时间,可能成为临床医师诊断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3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平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系列检查,将检查结果与"金标准"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显示,确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有110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平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系列的敏感度分别为87.27%(96/110)、76.36%(84/110)、97.27%(107/110)、72.73%(80/110),敏感度排序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平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系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平行>3导联动态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平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系列的特异度分别为87.14%(61/70)、88.57%(62/70)、85.71%(60/70)、97.14%(68/70),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系列的特异度高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平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平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系列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96/105)、91.30%(84/92)、91.45%(107/117)、97.56%(80/82),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平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系列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3%(61/75)、70.45%(62/88)、95.24%(60/63)、69.39%(68/98),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平行的阴性预测值高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系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平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系列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754、0.964、0.917,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03~0.995)、(0.562~0.947)、(0.903~1.000)、(0.812~1.000)。结论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平行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更好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3导联动态心电图系列检查具有更好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单冠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双盲法分析58例单冠畸形患者CTA图像,对其分型,并计算构成比.以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或典型不稳定心绞痛为标准(排除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比较ⅡB型与其他单冠畸形发生心肌缺血的概率,卡方检验验证二者的差异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I型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确定有高危因素,且非糖尿病无冠心病症状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CA)发生率,评价其与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在非糖尿病无冠心病症状健康查体的人群中,收集有高危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者并将其分为单项高危因素组、2项及以上高危因素组。统计有高危因素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和性别对CA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 =4.6,P=0.0032,χ2=6.5,P=0.0108)。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与CA的发生率有相关性(OR=1.77,CI=1.19~2.66)。高危因素组间比较,多项高危因素CA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44,P=0.035)。结论 在非糖尿病无症状人群中,CTA能够在一次扫描提供冠状动脉斑块的重要信息,性别、年龄可能对发生CA病变带来更大的风险,作为一项无创性的检查,CTA在CA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1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资料,确定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对图像行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 581例MSCTA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86例,其中,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开口起源异常16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回旋支阙如1例,壁冠状动脉(心肌桥)68例。结论 MSCTA冠状动脉成像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是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一种安全、无创、准确、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