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目的:比较能谱 CT 多模态参数与传统 CT 征象对胃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胃腺癌患者采用腹部宝石 CT 能谱成像(GSI)增强模式扫描,进行 CT 图像分析,定位、标记胃周淋巴结,术中摘除相应淋巴结并送病理。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鉴别转移淋巴结各能谱 CT 定量指标的准确度及特异度,并与 CT 征象相比,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转移组淋巴结40~80 keV 单能量节段能谱曲线斜率(λHU )、标化碘基物质浓度(NIC)均低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静脉期无差异。动脉期λHU 和 NIC 联合诊断的效能较 CT 征象更具显著优势(P 均<0.01):敏感度84.3% vs 61.4%、特异度88.4% vs 81.3%、准确度86.8% vs 73.6%。结论能谱 CT 为鉴别诊断胃腺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提供定量分析,能够明显提高诊断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评估周围型肺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病理诊断为周围型肺腺癌的患者,其中低分化组(A组)12例,中、高分化组(B组)26例,均行宝石能谱CT成像模式的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利用其多参数分析功能,分别测得3期扫描中病灶ROI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Eff-Z),并比较各参数间差异。结果:动脉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延迟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评估周围型肺腺癌病理分级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能谱CT碘参数在定量评价低分化胃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均行双期能谱扫描(GSI)的61例中低分化腺癌患者;所有图像重建后经GSI viewer软件分别测量双期病变和同层主动脉的CT值、碘基值(IC)、水基值(WC)及病变的平扫CT值,并计算病变双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及强化率(CE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应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的IC值(100 μg/cm3)动脉期分别为8.73±4.05和11.07±4.80,静脉期分别为16.89±4.89和21.18±5.96;NIC值动脉期分别为0.10±0.06和0.13±0.06,静脉期分别为0.38±0.10和0.49±0.12,即中分化腺癌组双期的IC值及NIC值均低于低分化腺癌组,但仅静脉期IC值及NI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C静=2.87, PIC静=0.01;tNIC静=3.38, PNIC静<0.01),而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的双期WC及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能谱CT碘参数在术前定量评估中分化与低分化胃腺癌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即碘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胃腺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CT及DWI在食管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0例食管癌患者行CT及MRI检查,分别测量CT动、静脉期病灶的NIC、CT强化程度及ADC值,比较食管癌不同分化程度间NIC值、CT强化程度及ADC的差异;对不同分化程度NIC值、ADC值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NIC值及CT强化程度不同,各组间动静脉期NIC及静脉期CT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脉期CT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期NIC值及ADC值诊断中高分化食管癌与低分化食管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817、0.816。结论:双源CT碘浓度及DWI成像ADC值能反映出食管癌的病理分级,可为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不典型结核球与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肺结节或肿块患者进行能谱平扫及2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经病理证实.选取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图像对不典型结核球组与肺癌组进行分析,测量、计算感兴趣区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衰减曲线斜率(λHU)、平扫及2期增强扫描CT值.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病灶各能谱参数的差异.生成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并比较各参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45例患者中,不典型结核球11例,肺癌34例.比较2组的NIC、两期增强λHU和70 keV单能量图像净增CT值,肺癌组均高于不典型结核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NIC诊断阈值为0.105时,约登指数最大(0.73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和90.9%.结论 能谱CT各参数有助于不典型结核球与肺癌的鉴别诊断,尤其是NIC值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肺癌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3月间行能谱增强扫描并经病理确诊的肺鳞癌20例,肺腺癌26例,小细胞肺癌15例。将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肺癌分为3组,选择动脉期能谱成像对各组进行能谱物质定量分析,测得其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水浓度值、NIW、有效原子序数,计算其40~90keV的能谱曲线斜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原发灶间各能谱定量指标差异显著性,P 0. 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定量指标进行ROC分析,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及小细胞肺癌各组间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670、4. 546、7. 386、3. 844,P值均0. 05),各组间动脉期水浓度值及NI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进行LSD-t两两比较发现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的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水浓度值、NIW、有效原子序数及40~90keV能谱曲线斜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肺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肺鳞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的水浓度值及NIW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碘浓度值、NIC值、有效原子序数及40~90keV能谱曲线斜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NIC值鉴别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9. 0%)和特异度(88. 9%),且曲线下面积0. 833。结论能谱CT定量指标对鳞癌与腺癌无鉴别意义; NIC(标准化碘浓度值)对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预判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在术前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病理分级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低级别(LGUC)32例,高级别(HGUC)28例。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能谱CT扫描,分别获得动脉期和静脉期70 keV单能量CT值、碘浓度(IC)、水浓度(WC)、有效原子序数和能谱曲线斜率(λ值),对比分析两组肿瘤患者CT定性征象及能谱CT定量参数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参数的分级诊断效能。结果:CT定性征象中,LGUC和HGUC的钙化发生率分别为25.00%和57.14%,囊变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50.00%,壁外浸润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和28.57%,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定量参数中,HGUC组的动脉期70 keV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IC、λ值均高于LG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静脉期70 keV单能量CT值、IC、有效原子序数以及λ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WC在两组间差...  相似文献   

8.
王学东  刘爱连  田士峰 《放射学实践》2021,36(11):1408-1413
【摘要】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定量参数评估T2及T3期胃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单源双能CT三期增强能谱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腺癌的影像资料。由两名观察者分别在互不知晓病理分期的情况下在三期增强单能量图像上进行感兴趣区的勾画,感兴趣区为最大层面的上下三个层面,得到的数据以EXCEL表格输出。统计增强后各期40~70keV下单能量CT值、碘浓度(IC)值,并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统计学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位观察者测量各期各参数结果的一致性;根据正态分布与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病灶各期各参数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有鉴别价值的参数对两者鉴别诊断的效能。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联合单能量CT值和NIC值,并获得对两组及鉴别诊断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静脉期40~70keV下单能量的CT值、IC值和NIC值在T3期胃癌均大于T2期胃癌(P<0.05)。诊断T3期胃癌的AUC分别是0.744、0.734、0.729、0.712、0.714、0.807。其中NIC的AUC最高,以NIC≥0.42时,敏感度为61.9%,特异度89.5%。动脉期和延迟期40~70keV下单能量的CT值、IC值、NIC值在T2与T3胃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静脉期40keV CT值和 NIC值后AUC为0.822,高于部分单一参数的效能。提示联合40keV单能量CT值与NIC值可以提高诊断效能。结论:静脉期40~70keV下单能量的CT值、IC值、NIC值可以进行T2期和T3期胃癌的鉴别诊断。应用能谱参数进行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测定的细胞外体积分数(ECV)预测结肠腺癌病理分级可行性。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腺癌患者380例,术前均行腹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结肠癌病灶的ECV通过平扫和平衡期图像在ROI测量计算。根据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高级别组100例和低级别组280例,比较2组影像特征及临床特征。ECV与结肠腺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ECV对结肠腺癌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V是结肠腺癌病理分级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为1.380(95%CI1.289~1.477)。ROC曲线显示:ECV对结肠腺癌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较好,AUC为0.898(95%CI0.851~0.947),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91.4%。结论:基于CT测定的ECV有助于预测结肠腺癌的病理分级,且对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定量评估小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50例,术前均行宝石能谱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记录40~140 keV各能量点下肿瘤的CT值(间隔10 keV),应用能谱CT基物质分离技术观察碘基图上动、静脉双期肿瘤碘含量(IC)及相同层面腹主动脉IC,计算双期标准化碘浓度比(NIC)、能谱曲线斜率(Slope)及静脉期碘含量降低率(ICrr).根据术后病理有无微血管侵犯将病变分为2组:微血管侵犯组(A组)和无微血管侵犯组(B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能谱参数有无差异,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参数对微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结果 50例患者能谱CT增强扫描共检出小肝癌56个,其中A组37个病灶,B组19个病灶.A组病灶动脉期IC、NIC、能谱曲线斜率及ICrr分别为(2.48±0.70) mg/mL、0.23±0.05、3.39士1.01及0.28±0.16,B组分别为(1.65士0.47) mg/mL、0.16±0.04、2.22±0.64及0.02±0.24,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病灶动脉期40~140 keV的CT值均高于B组,但仅在40~60 keV下2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A、B2组病灶在静脉期40~140 keV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发现动脉期IC、NIC、Slope (λHU)及ICrr诊断效能最大,AUC分别为0.85、0.87、0.87及0.83.结论 能谱CT增强扫描定量研究为术前评估小肝癌微血管侵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碘含量及能谱曲线特征,建立正常肝脏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参考值。方法对133例非器质性病变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将扫描获得的数据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及分析,测量肝脏、腹主动脉含碘值,并计算标化含碘值(NIC)及能谱曲线斜率。结果正常肝脏在门脉期的N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0.44±0.06和1.44±0.25;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正常肝脏N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获得正常肝脏碘含量及能谱曲线,可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能谱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形态学表现及能谱参数。采用Discovery CT750HD CT扫描机能谱模式扫描,在最佳单能量影像上对病灶进行形态学征象分析。应用能谱分析与测量软件对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碘含量(IC)、水含量(WC)、标化碘含量(NIC)、能谱曲线斜率(K)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病灶能谱参数进行比较,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甲状腺恶性肿瘤形态学表现为单发57例(85.1%),形态不规则46例(68.7%),边界不清楚45例(67.2%),密度不均匀48例(71.6%),21例(31.3%)可见钙化灶。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病灶W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的IC、NIC及K值均高于未分化癌和淋巴瘤(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恶性肿瘤形态学表现及能谱参数有一定差异,了解其差异有助于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图像特征联合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3例PTC患者的术前双能CT图像。参考2002年美国头颈外科协会的淋巴结分区标准,将颈部淋巴结分为7区,采用淋巴结影像病理亚区对照的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定量参数在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7月-2020年3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乳腺癌病理分级为Ⅱ级者31例,Ⅲ级者21例.所有患者行动脉期和静脉期双能胸部CT增强扫描.将双期增强图像传输至MMWP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得碘图和能谱曲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患者行常规MR 序列及多 b 值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经 AW4.5工作站后处理得到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ADC)、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ADC)及快速扩散所占比率(ffast ),并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间的统计学差异以及与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TM)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45例肺癌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27例(鳞癌13例、腺癌14例),小细胞肺癌(SCLC)18例。SCLC 组 Slow-ADC 值与 NSCLC 组(P =0.00)、腺癌组(P =0.03)、鳞癌组(P =0.01)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 Fast-ADC 及 ffast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ow-ADC 值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鳞癌组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 Slow-ADC 值之间存在负相关(r=-0.730)。结论IVIM-DWI 参数中 Slow-ADC 值对 NSCLC与 SCLC 的鉴别诊断有显著意义,诊断效能最大。SCC-Ag 与 Slow-ADC 间存在相关性,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源CT最佳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对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经病理证实且直径≥1 cm的鼻腔鼻窦肿物,术前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能量CT双期增强扫描。根据病变的常规形态学表现判断良恶性。测量病灶实性部分的最佳CNR单能量CT值(CTose)及能谱曲线斜率(K),另测量双期融合图像病灶实性部分的CT值。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34例)和恶性组(26例),评价常规形态学分析的诊断效能。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病灶CTose值、K值、CT值,并绘制各参数的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常规形态学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1.5%、88.2%、76.7%。动脉期:良性组的CTose值、K值、CT值分别为61.91±25.62、0.92±0.69、56.56±16.67,恶性组分别为80.16±16.07、1.97±1.18、67.85±11.41;静脉期:良性组的各参数分别为68.25±26.60、1.26±0.78、62.57±19.98,恶性组分别为95.31±16.72、2.50±0.95、79.08±12.61;双期恶性组3参数均高于良性组(P值均<0.05)。动脉期病灶CTose值、K值、CT值的AUC分别为0.813、0.883、0.736,静脉期分别为0.841、0.885、0.777;其中静脉期病灶K值的AUC最大(0.885),以K=1.77为诊断阈值,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5%、88.2%、88.3%。结论双源CT的最佳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可更准确地反映病变血供情况及组织差异,有助于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对肺部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肺部肿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良性肿块22例,恶性37例。患者均行能谱CT扫描,得到动脉期和静脉期能谱曲线40~140keV区间能量水平的CT值及碘基图、水基图,并行数据分析。结果:动脉期和静脉期40~140keV能量水平CT值中,40~80keV区间的CT值良性肿块组均低于恶性肿块组,单能量越低时CT值差别越大;动脉期和静脉期碘基图上良性肿块组的碘浓度均低于恶性肿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和静脉期良性肿块组和恶性肿块组的水基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质肺部肿块在能谱成像上碘含量不同,可用以初步区分肺部良性和恶性肿块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