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胜炎 《上海医药》2006,27(12):544-546
目前,世界透皮制剂市场新剂型主要有贴片、凝胶剂、乳剂、喷雾剂和无针头粉末/液体喷射剂等,主要用于激素替代治疗(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和性腺机能减退)、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心绞痛)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烟瘾、晕动病、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疼痛)和局麻等。然而,透皮释放肽类、蛋白质和其它大分子药物是一严峻挑战。为了促进此类药物透皮吸收,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主动透皮释药技术:以热辅助控释(controlled heat—assisted drug delivery,CHADD),以电为基础的离子电渗(iontophoresis),电穿孔(electroportion)、超声、以影响皮肤结构的致微孔(microporation)和以速度为基础的喷射给药等。  相似文献   

2.
范鸣 《药学进展》2009,33(4):177-177
美国VaxInnate公司日前获准(非独家)将3M药物制剂公司的透皮微针技术用于制备其开发的M2e通用型流感疫苗的透皮贴剂。3M公司的这种显微结构透皮系统技术采用了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微针,可避开皮肤角质层而将疫苗、蛋白质和肽类等药物注入机体,使用者几乎无不适感。这些大分子药物很难通过传统的透皮给药途径而进入机体。2008年7月3M公司的John Simons博士在国际缓控释学会会议上报告称,纳洛酮通过这种微针透皮贴剂可在约30秒内完成给药,其生物利用度与皮下注射给药相当。  相似文献   

3.
长春西汀透皮贴剂的研制及体外释药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长春西汀透皮贴剂,研究其体外释药机理.方法:在单层贴剂优化处方的基础上制备了单层、双层和三层贴剂,比较不同类型贴剂经不同皮肤的体外渗透速率,对三层贴剂进行了质量考察并研究了其释药机理.结果:三层贴剂和双层贴剂的经皮渗透量大于单层贴剂.去除角质层的皮肤对药物经皮渗透的屏障作用明显小于完整皮肤. 结论:长春西汀贴剂质量可控,刺激性小,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为角质层,在经皮渗透中有较微弱的储库效应,其渗透行为主要是零级释药模式.  相似文献   

4.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简称TDDS)系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透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制剂。随着1981年第一个透皮贴剂——东莨菪碱贴剂的上市,TDDS已有20余年的历程,其发展速度迅猛。TDDS大多用于激素替代治疗(治疗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征和性腺机能减退)、  相似文献   

5.
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透皮吸收是通过皮肤给药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它不但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而且可降低患者个体间及个体内差异 ,维持稳定血药浓度。经皮给药可提供一种长期给药方法 ,也可随时停止给药 ,是一种非常方便的给药方式。药物透皮吸收率低是这种给药方法的主要缺点 ,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 ,对透皮给药进行了不断研究及改进 ,完善了很多有效地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 ,现概述如下。1 物理方法1.1 离子电渗 (iontopheresis) 离子电渗法是促进透皮给药最常用的物理方法 ,是使用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电流驱…  相似文献   

6.
凝胶制剂作为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的一种新型制剂,经皮肤给药发挥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有使用方便、安全性好、释药平缓持久等优势,成为近年来药物制剂研发的重点之一。但现有的大多数化合物均为难溶性药物,在凝胶制剂方面的应用受限。近年来,许多新型药物载体包括纳米化技术、包合物、固体分散体等被广泛用于难溶药物增溶以及增强药物皮肤透过能力。文章详细综述了各种药物载体的特点及其在凝胶制剂的应用优势和缺陷,并汇总了现FDA难溶性药物凝胶产品的上市情况以及各种增溶技术在凝胶制剂的具体应用,为凝胶制剂未来的研发方向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7.
电子贴剂     
张宇 《国外药讯》2007,(5):32-33
电子贴剂(E-贴剂)是一种“干贴剂”静电技术,在贴近皮肤的装置中贮存活性药物干粉。这种贴剂有一个非粘附性聚合物支撑(背层),通过粘附性周边粘在皮肤上。其背层是一种皮肤可耐受的生物适合性聚合物膜。尽管看来极为简单,但它比现有的经皮系统有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透皮给药系统(TDDS)或称经皮治疗系统(175)。系指经皮肤给药发挥全县治疗作用的一类控释膜制剂。175是一种新颖、可行,有相当潜力的新剂型,成为第三代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课体之一。由于皮肤的结构、药物的性质及人体的生理状态作用,药物难以扩散、穿透、渗入吸收。因此,在制备中添加透皮吸收促进剂和应用离子电渗、超声等技术,可提高药物对皮肤渗透率及皮肤贮库效应的影响。本文试述国内外有关促进透皮技术研究的进展和生产研究方向。It应吸收促进制剂理想的透皮给药系统渗透促进剂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①本身不具有药理作用。②…  相似文献   

9.
对近几年来上市的经皮制剂进行文献整理和归纳,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贴剂、软膏剂、凝胶剂、乳膏剂、泡沫剂、洗剂等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上市时间、作用、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经皮制剂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的一类外用递药给药系统,可以局部给药也可以全身给药,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黄原胶与HPMC的凝胶特性及释药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直接压片法,研究黄原胶与HPMC的凝胶特性。用称重法和体积测量法研究两种辅料分别在0.1mol/L盐酸和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水合度及溶胀度,并以阿莫西林为模型药物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表明,在0.1mol/L盐酸中,HPMC的水合度及溶胀度均大于黄原胶,对药物释放阻滞作用较大;而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则相反。药物在两种辅料中可通过骨架溶蚀和(或)凝胶层扩散呈零级或Higuchi型释药。  相似文献   

11.
凝胶骨架控释型盐酸尼卡地平贴剂的制备及透皮促渗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陈鸿清  姚梅坤 《药学进展》2000,24(4):235-238
制备盐酸尼卡地平的凝胶骨架控释贴剂。采用Valia-chien或改良Franz扩散池,通过改变皮肤状态和促进渗剂,进行制剂对离体皮肤的体外渗透实验,探讨制剂的透皮释药机制。结果表明,盐酸尼卡地平溶液制剂的皮肤渗透呈零级动力学,而其贴剂的药物渗透则符合Higuchi方程;去角质层皮肤的药物渗透率远大于完整皮肤,而前者的贮库效应小于后者,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为角质层,3%桉叶油为最佳透皮促渗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更昔洛韦替代阿昔洛韦组成的新目安眼用凝胶剂体外释药性能是否优于原目安眼用凝胶剂。方法:以更昔洛韦含量,阿昔洛韦含量为指标,采用桨法2(《中国药典》方法),进行体外释药试验。结果:新目安眼用凝胶剂释药特性等同于目安眼用凝胶剂,释药速度相似,释药量相同,皆达到或满足临床用药目的,凝胶基质对药物释放无影响,该基质能快速将药物释放出来溶解于泪液中发挥治疗作用。结论:新目安眼用凝胶剂释药特性符合眼用制剂需求。更昔洛韦替代阿昔洛韦组成的新目安眼用凝胶剂体外释药性能等同于原目安眼用凝胶剂,给药次数及间隔时间基本科学,合理,可行,并为下一步药效,毒理,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痹痛宁透皮贴剂体外释放度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痹痛宁透皮贴剂的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别用扩散池法和溶出仪法研究制剂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两种方法测定贴剂的24h累积释药率均超过90%,体外释药随时间为一递增过程,释药模式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痹痛宁贴剂具有良好的控释性能。  相似文献   

14.
格列美脲凝胶骨架控释贴剂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格列美脲凝胶骨架控释贴剂的药剂学性质及其经大鼠皮肤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于口服水溶液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格列美脲体外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考察贴剂的体外透皮吸收速率和经皮渗透机制,并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建立高灵敏度的HPLC柱前衍生化方法测定格列美脲血药浓度,研究贴剂经皮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结果该控释贴剂具零级动力学特征,其含量测定和重量差异检查符合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稳定性好;贴片给药的血药浓度明显较口服平稳,达峰时间推后,持效时间延长,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0.3%。结论格列美脲凝胶骨架型贴剂经皮给药后,能使药物的吸收和消除较口服缓慢而持久,具明显的控释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透皮给药新技术——“离子电渗透析给药法”。该方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透皮给药技术的最新突破。 “经皮给药制剂”或称“贴剂”。是近年来国外发展很快的一种投药剂型。与口服药相比,贴剂的特点是:可以一次用药,在比较长时间内(可长达1周),使药物以比较稳定的速度进入体内,贴剂经皮肤作为给药“窗口”,可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也避免了肝脏对药物的影响。但现有的透皮给药剂型多属“被动型”橡皮膏,已有贴剂产品如防治心绞痛的硝酸贴剂、硝酸甘油贴剂及止痛药布洛芬贴剂等,当病人贴上后,人皮肤只能被动地吸收透皮释放的药物,无法主动的选择剂量。  相似文献   

16.
刘强  吴培华  何文  宋金春 《医药导报》2006,25(12):1259-1260
目的 对甲氧沙林脂质体凝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定量考察。方法 以相同浓度甲氧沙林凝胶为对照,用透析法检测甲氧沙林脂质体凝胶的体外释药模式,并对其在4 ℃下贮存3周的释药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与甲氧沙林凝胶比较,甲氧沙林脂质体凝胶具有明显的缓释及长效作用,且前3 h释药符合Higuchi扩散模式(k=4.07%·h 1/2),3 h后遵循零级释药模式(k=0.66%·h 1)。而甲氧沙林凝胶在实验24 h内释药均符合Higuchi扩散模式(k=6.91%·h 1/2)。在贮存期内,甲氧沙林脂质体凝胶的释药模式及包封率均维持稳定。结论 甲氧沙林脂质体凝胶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稳定性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藤黄酸骨架片体外释药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考察HPMC用量、乙基纤维素(EC)用量、乳糖用量、压片压力和桨转速对药物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HPMC和EC用量显著影响新藤黄酸的释药速率,乳糖用量、压片压力和桨转速的影响较小。结论通过调节HPMC和EC用量可获得具有理想释药行为的新藤黄酸亲水凝胶缓释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自制的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贴剂的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外贴经皮给药,以德国上市贴剂Flector EP-flaster为参比制剂,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用3P97药动学程序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2种制剂在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兔透皮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后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2种贴剂的药动学参数AUC、Cmax、tmax,t1/2(ka)、ka和Lag time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1/2(ke)和ke差异有显著性(P〈0.05),CL/F和V/F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自制的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贴剂与相应的德国贴剂相比.具有更缓释、长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盐酸尼卡地平贴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释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盐酸尼卡地平透皮贴剂,研究其释药影响因素。方法:利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体外渗透实验,通过改变皮肤的状态,研究其体外透皮释药。结果:盐酸尼卡地平贴剂中药物的渗透可用Higuchi方程来表达,去除角质层皮肤的药物渗透远大于完整皮肤,而完整皮肤的贮库效应大于去角质层皮肤。结论:盐酸尼卡地平在经皮渗透过程中存在贮库效应,渗透的主要屏障为角质层。  相似文献   

20.
羧甲基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处方及制备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优选羧甲基壳聚糖(CMCS)/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初步考察载药水凝胶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合成不同取代度的CMCS;以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2%戊二醛的用量及温度为考察因素,各取三水平,以水凝胶在pH1.2溶液中的膨胀率为考察指标进行L9(3^4)正交实验;并以甲硝唑为模型药物,对水凝胶的体外释药做初步考察。结果:取代度为0.38的CMCS,在0.2mL的2%戊二醛做交联剂于室温下交联,有最大膨胀率(24.54±1.04)(n=3);以最佳条件制备的甲硝唑水凝胶于0.1mol·L^-1盐酸溶液中在8h内累积释药率达(89.95±1.05)%(n=3)。结论:CMCS/PVA水凝胶最佳处方在pH1.2时具有理想的膨胀率,可做为胃部释药载体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