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经髋臼缘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一种新方法。方法:在Chiari骨盆内移截骨的基础上,于髋臼缘上3~mm处进行骨盆截骨;截骨远端内移后,可使畸形半脱位的股骨头,通过关节囊与髂骨近端对股骨头产生良好的覆盖和承重,股骨头覆盖面积明显加大。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7.5%,X线摄片示股骨头的覆盖率术前为70%,术后上升到95%。结论:经髋臼缘截骨术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3 2例 (年龄组 14~ 2 1岁 ,平均年龄 17岁 ) ,从解剖结构上矫正髋臼发育不良。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可使髋关节疼痛消失 ,功能改善 ,X线复查显示髋关节正常的解剖关系得以重建 ,恢复了髋臼和股骨头之间正常的匹配关系。结论 :髋臼旋转截骨术是从根本上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成人髋臼成形截骨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春红 《护理学杂志》2001,16(4):222-223
1991年 3月至 2 0 0 0年 1月 ,我科采用髋臼成形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1 8例 ,效果较好。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8例 ,男 7例、女 1 1例 ,年龄 1 9~ 34岁。1 8例均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病程 1 9~ 34年。其中 4例曾行髂骨旋转截骨术 ,2例行髋臼髂骨内移截骨术 ,2例行髋臼造盖术 ,1 0例为初次手术。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跛行和疼痛 ,髋关节曲屈 50~ 85°(正常值 1 30~ 1 40°)、后伸 0~ 5°(正常值 1 0°)、内旋5~ 1 0°(正常值 30~ 45°)及外旋 1 5~ 2 5°(正常值40~ 50°)。 X线片示髋臼角 45~ 6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截骨术在发育不良髋关节髋臼重建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结合髋臼内壁截骨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7例18髋,男1例1髋,女16例17髋,年龄35~70岁,平均51.4岁。其中CroweⅠ期4髋,Ⅱ期7髋,Ⅲ期4髋,Ⅳ期3髋。通过在手术前、后X线片上绘制Ranawat三角,对照手术前、后髋关节旋转中心与理想旋转中心的距离,测量术后臼杯穹顶与Kohler线的距离、臼杯直径等研究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与臼杯固定的效果。结果所有人工臼杯均安置于真臼位置,臼杯直径44~56mm,平均50.78mm。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为12~40mm,平均21.09mm;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为-3~10.1mm,平均3.73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1)。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5~32mm,平均15.39mm;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18~26.3m m,平均4.98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1)。随访3个月以上者,截骨部位均骨性愈合。结论内壁截骨术有助于将发育不良髋关节的髋臼安置于真臼位置,保留髋臼底部的骨量,避免髋臼外上方植骨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报告1组成年人髋臼发育不良(DDD)患者行髋臼旋转截骨术(RAO)的疗效。方法:采用王金成改良Ollier髋外侧入路,行大粗隆截骨,截骨块连同臀中肌一起向近端反转,在关节囊外距髋臼骨性边缘约1.5cm处做穹隆状截骨,将整个髋臼以球形方式截断并向前、外、下方旋转,覆盖股骨头。结果:12例患者经平均2.5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RAO手术是治疗成年人DDD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及生理特点,明显降低患髋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髋臼成形术并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儿48例,男12例,女36例,年龄2.6—8.5岁,平均5.4岁。采用S—P切口,切开关节囊,清理真臼内软组织,复位股骨头;股骨近端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髋臼缘上方沿关节囊附着点行弧形截骨,髂骨块植入截骨处,增加股骨头的包容。结果:48例患儿经1.6-5.6年的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16例,可3例,差4例,手术优良率为86.8%。结论:髋臼成形术并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髋臼成形截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 沿髋臼上缘截骨 ,截骨后将骨瓣尽量向下翻转以加大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截骨间隙采用髂骨植骨填充并用克氏针固定。结果  18例平均随访 3 5年 ,根据Gordon标准评定疗效 ,优 9例 ,良 7例 ,中 2例。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植骨髋臼成形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成人患者的植骨髋臼成形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 1993年~ 2 0 0 4年 6月 ,对 66例 (81髋 )髋关节发育不良 ,根据影像解剖学的特点 ,将其分为 4型 ,采用自体植骨于髋臼缘 10~ 3点钟位 ,改变髋臼朝向 ,并加深髋臼或植骨下移重建臼顶和后柱后壁等 6项要点 ,正确安置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假体抑生物型假体。结果 :对 66例 81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经平均 5年 2个月随访 ,植入骨均愈合 ,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 ,优 (>90 ) 42例 5 3髋 ,良 (80~ 89) 17例 2 2髋 ,尚可 (70~ 79) 7例 7髋 ,无失败 (<70 )者 ,优良率为 89 4%。术后有 9例并发症 ,且均已治愈或改善。结论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须进一步认识解剖和临床特点 ,自体骨植入重建髋臼顶和后柱后壁 ,使旋转中心下移和内移 ,是使人工全髋关节成功置换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 沿髋臼缘截骨,通过髋臼的整体旋转来加大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结果 6例平均随访2.5年,根据Gordon等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过程中髋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7月~2006年7月收治36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按Crowe方法分型:Ⅰ型13例,Ⅱ型8例,Ⅲ型8例,Ⅳ型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自体股骨头及髂骨在髋臼周围做结构性植骨,髋臼旋转中心内移重建髋臼。术前和随访时采用摄片观察和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10年(平均6.3年)。所有移植骨块经X线片证实均与宿主骨愈合,无骨吸收现象,植骨块对髋臼的平均覆盖率为35%,未见假体松动,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0.6分,术后平均90.3分,近中期随访效果良好,暂无二期翻修病例。结论采用自体股骨头及髂骨结构性植骨、髋臼旋转中心内移重建髋臼的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髋臼骨折是当前骨伤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Judet-Letournel的髋臼二柱概念和骨折分类及手术入路,已成为髋臼骨折治疗的里程碑,但文献资料中众多并发症的报道及治疗方式的争论表明,髋臼的相关概念、骨折分类、诊断及治疗,仍存在值得继续探索的问题。张春才等学者在充分认识髋臼生理发育、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的基础上,从人类髋臼进化的解剖学和治疗髋臼骨折的实用角度,并结合大量临床实践提出了髋臼骨折浮动分类法。这一分类法,一则能比较明快地反映出髋臼骨折的严重程度;二则有利于医生决策其整体化、系统化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学术问题,总是在比较、鉴别、发现、探索、求真中,不断得到发展。我们热切欢迎读者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早中期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技术要点及中期疗效。方法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对12例(14髋)早、中期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髋臼旋转截骨术,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手术时年龄13—46岁,平均28.9岁。随访时间3.1—9.1年,平均6.0年。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片上测量CE角,髋臼顶角及头外移指数。Harris评分判断髋关节功能。手术采用Oilier外侧“U”形入路,股骨大转子截骨显露。术后未行外固定。结果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72分,术后91分(P〈0.001)。CE角术前0.9°,术后27°(P〈0.001);髋臼顶角术前为29°,术后5°;头外移指数术前为0.68,术后0.65。所有病例截骨块及股骨大转子截骨处愈合良好。结论Oilier外侧“U”形入路行髋臼旋转截骨术髋臼缘显露充分;治疗早中期髋关节发育不良可以缓解疼痛,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速度,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Operative strategy of acetabular fractur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atomic structure of acetabular fractures are complex and operative exposure and fixation are extremely difficult. For those obviously displaced acetabular fractures, close reduction is doomed to cause deformative healing. Open reduction with internal fixation (ORIF) not only results in anatomic reduction, but also brings complications. No matter which method will be adopted, traumatic arthritis or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might occur. In order to treat acetabular fractures more effectively, orthopedic surgeons should be required to fully master the acetabular anatomy,biomechanics, classification and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for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5.
Cao L  Bao G  Zhang C  Liu X  Niu Y  Xu S  Su 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2):1422-1425
目的探讨应用髋臼镍钛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ridimensional memory alloy-fixationsystem,ATMFS)结合自体髂骨解剖重建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2月,收治17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0~60岁,平均41.7岁。骨折至该次入院时间为14~180 d,平均63 d。髋臼关节面移位均≥3 mm。骨缺损按照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髋臼骨折缺损分型标准: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2例。手术去除残留的髋臼后壁骨折块和增生软组织,复位股骨头后取自体游离髂骨植于后壁缺损处,ATMFS固定重建髋臼后壁,加用人工韧带重建髋关节囊韧带,防止股骨头再脱位。结果术后3 d骨折复位按照Matta影像评定标准: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2.3%。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坐骨神经损伤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年,平均3.9年。术后2~6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3.6个月。术后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髋臼周围异位骨化。术后1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按照Merle d’Aubigné-Postel的评分系统评价:获优9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结论 ATMFS结合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利用人工韧带重建髋关节囊韧带,是治疗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恢复髋关节的后方稳定,防止股骨头再脱位。  相似文献   

16.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髋臼骨折是关节内骨折,骨折分为10种类型。由于骨盆是一个不规则形体,没有一个手术入路可以解决所有类型骨折的治疗,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入路是十分重要的。Kocher-Langenbeck入路、延长的髂股入路及髂腹股沟入路目前仍是使用较多的入路。但延长的髂股入路,由于操作复杂,并发症较多,使用比例正在减少;而髂腹股沟入路,由于优点突出,再加上手术技术的改进,使用的比例明显增加。联合入路由于暴露清晰,便于复位及内固定,国内外学者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因素。方法:对31例髋臼骨折患进行切开复位由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6~36月),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6例,良8例,一般4例,差3例。1例术后发生深部感染,1例术后18个月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髋臼骨折,特别是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及时手术治疗。手术医师的经验、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和入路会影响髋臼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extensive ossification of the unilateral acetabular labrum in a 40-year-old man. Radi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diffuse skeletal hyperostosis were not found in the spine. Received: September 28, 1999 / Accepted: March 14, 2000  相似文献   

19.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髋臼移位骨折的效果。方法:总结对38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根据骨折类型选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延长髂股入路,复位后用骨盆钢板和可吸收钉固定。结果:38例中22例(57.9%),完全复位,8例(21.05%)满意复位,8例(21.05%)复位不满意。3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年。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9例(30%),良13例(37%),一般6例(20%)。差4例(13%)。结论:对于髋臼骨折,联合应用三个方向的X片和CT扫描,准确诊断,尽早予以解剖复位,牢固固定,骨折愈合后负重运动。  相似文献   

20.
髋臼骨折骨不连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骨不连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1995年5月-2005年8月收治髋臼骨折骨不连患者10例,8例为手术后发生骨不连,第一次手术至第二次手术时间为10~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仔细分析髋臼骨折损伤类型及发生骨不连的原因,根据发生骨不连部位分别采取Kocher-Langenbeck切口、髂腹股沟切口或前后联合切口手术,彻底清理骨折端,均行植骨内固定治疗。结果 9例患者获得15~27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经二次手术,骨折骨不连均达到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按照Matta的评分标准:优3例,良5例,可1例。结论 髋臼骨折骨不连多由于治疗者缺乏髋臼骨折治疗经验、治疗措施不当引起。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把握手术时机、正确选择切口、满意的复位和正确的内固定方式是预防术后骨不连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