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分析消融失败及复发病你的原因。方法:左侧旁道以冠状窦电极为路标,标测到理想靶点,予消融,右侧旁道在三尖瓣环心房侧顺时针标测,双径路以下部法消融慢径。结果:116例患成功110例,成功率为94.8%。成功病例经3月-2年随访,复发6例,复发率为5.2%。结论:RF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PSVT的方法,使用Swartz鞘管可以提高旁道的消融成功率,正确掌握放电能量及时间可减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1)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病变部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PSVT)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2)方法应用射频消融治疗43例PSVT病人,其中房室结双径路11你,房室旁道32例(左侧旁道23例,右侧旁道9例)。(3)结果11例房室结双径路病人采用下位法消融均获成功,32例房旁道病人中,31例消融成功(96.9%),另1例因旁道位于心外膜以心内膜消融失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3%,随访28d~3.5年  相似文献   

3.
1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儿童和青少年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行导管射频消融(RFCA)8例左侧旁道,4例房室结双径路,2例右侧旁道。成功率92.8%。X线曝光和手术时间分别为49.5分钟和3.5小时,放电和能量分别为3.6次和20W。平均随访13个月,无复发和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30~57岁,心动过速病史5~15年。均无器质性心脏病。1.2 心电图 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患者常规心电图呈典型A型预激综合征,室上速发作时QRS波<0.12s,室率分别为180/min、200/min;2例室上速患者常规心电图正常,室上速发作时QRS波<0.12s,室率分别为160/min、170/min;1例患者常规心电图正常,发作时室率150/min,QRS波0.14s,呈RBBB图形,食管心电图发现室房分离,提示为室…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消融 (RFCA)是治疗成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主要方法 ,但对儿童PSVT的治疗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我院自1999年11月~2001年9月应用RFCA治疗儿童PSVT14例 ,现报道如下。1.1对象选择临床有心动过速反复发作病史 ,并经心电图证实为PSVT,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药物治疗的患儿14例 ,男性9例 ,女性5例 ;年龄9~14岁 ,平均 (12.3±1.6)岁 ;首次发病年龄为 (10.7±2.1)岁。经常规体检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等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1.2标测及…  相似文献   

6.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陈林许春萱吴卫邓玉莲林锋王洁如*:福建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92-Z182)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内科(福州350001)关键词心动过速,房性射频导管消融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AT)床上较少见,发作时药物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7.
本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44.3±12.8岁,均为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难以长期控制者,其中5例预激合并房颤旁路前传。体检及辅助检查:正常心脏38例,冠心病4例,高血压3例,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1例。除5例预激合并房颤者,术前口服胺磺酮600mg/d,7~10d,余41例均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消融靶点为最短的A-V(显性旁路)或V-A(隐匿性旁路)间期,或记录到旁路电位的部位。房室结改良均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旁路31条,29条旁路被阻断,成功率为93.5%,其中左侧成功率为96%,右侧成功率为83.3%。15例双径路改良法,14例成功消融慢径(93.3%),1例误消融快径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随访45例(平均15±6个月),1例有心动过速复发,其余均无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复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对3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和导管射频消融术法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房室结双径路13例,左房室旁道21例,右房室旁道5例均消融成功,无重要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阻断房室结双径路及房室旁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2例病人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5例(右侧旁路8例,左侧旁路27例,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析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98%,复发率2%,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斌 《医学综述》2008,14(18):2825-282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射频导管消融(RFCA)逐渐成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一线治疗手段。大量研究显示RFCA治疗PSVT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根治PSVT最安全而经济的治疗技术。作者就PSVT的RFCA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 064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总结RFCA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开展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1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2064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4例患者中2008例RFCA治疗成功,成功率达97.3%。并发症发生率为0.73%(15/2064),其中前5年为1.48%(9/609),后6年为0.41%(6/1455);2例安置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复发率为1.54%(31/2008),有28例再次行RFCA治疗获得成功。结论 (1)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2)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术者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78例射频消融术(RR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资料。方珐:应用RFCA技术治疗难治性SVT。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2例,共54条旁路消融成功49条,成功率为90.7%。其中左侧旁路成功率(97.6%)明显高于右侧(66.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6例,仅1例失败,成功率为96.1%。78例总成功率为92.5%。本组无1例严重并发症。随访2~42个月,5例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结论:RFCA为治疗SV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靶点标测、消融功率和时间的控制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快速心律失常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经普通大头电极导管消融失败的 1 1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常规穿刺静脉和放置电极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应用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标测 ,确定靶点后以 3 0~ 5 0W能量消融。结果 :1 1例患者均消融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 91 .2± 2 3 .3min,放电次数 3 .5± 1 .9次 ,平均能量输出 3 7.6± 7.5W ,X线曝光时间 3 7.8± 1 8.9min ,所有患者术中无阻抗增高 ,无心肌穿孔及其它并发症发生。随访 4 .9± 1 .2个月 ,无一例复发。结论 :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快速心律失常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对特发性室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的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对消融靶点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126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及RFCA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多数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射频能量采用温控法(60~65℃).结果 126例患者中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IVT 62例、左后间隔IVT 43例,其他部位IVT 21例.本组RFCA的总成功率为87.3%,RVOT-IVT和左后间隔IVT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IVT(96.8%和90.7% vs 52.4%,P<0.05).本组8例患者存在发作性晕厥(发作的R-R间期230~260 ms),其中4例合并房室结双径路、2例合并隐匿性房室旁道、2例合并多形性室速.随访6个月至10年,复发9例(复发率为8.2%),均再次RFCA成功.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者6例,术后3个月心脏大小与心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室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对绝大多数室速起源具有定位价值;部分室速可能合并房室旁道或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导管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且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8例患者,其中左侧旁路142条,右侧旁路112条。消融总成功率为98.8%。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手术中注意操作经验的积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射频电流对起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31例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RFCA治疗,其中14例为安装起搏器后出现的难治性房扑或房颤,男91例,女40例,平均年龄41±8岁。结果 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总成功率为99.2%(130/131),随访3.2±0.6(1~5)年,有1例AVRT复发,复发率0.8%(1/131),并发症发生率0.8%(1/131)。植入起搏器患者在放电过程中有2例出现感知过度,停止放电后起搏器感知恢复正常。术后所有起搏器的感知、起搏功能正常,电极阻抗无明显改变。结论 RFCA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根治性方法,植入起搏器患者行RFCA亦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中镇静和镇痛的效果.方法:将行RFCA的PSVT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NS组)各15例.患者均于穿刺部位行局部浸润麻醉.Dex组在局麻前10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 μg/kg,之后以0.5 μg·kg-1·h-1维持至消融结束;NS组静脉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记录2组入室时、给负荷量后、诱发心动过速时、有效消融放电60 s、消融终点及术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消融操作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并记录因疼痛停止操作的次数、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Dex组在消融期间MAP、HR和VAS均显著低于NS组(P<0.01);右美托咪定不影响心动过速的诱发,患者在消融期间均保持合适的镇静水平,停药后苏醒迅速,术中因疼痛停止操作的次数显著低于NS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NS组(P<0.05).结论:PSVT患者行RFCA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产生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减少消融应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停药后苏醒迅速,无呼吸抑制,患者满意度高,但应重视输注负荷量时心动过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原因,探讨降低RFCA复发的方法。方法:1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RFCA治疗,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4-70个月。结果:128例患者中,复发10例,总复发率7.81%,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复发率为7.89%,左侧房室旁路介导心运过速复发率5.56%,右侧旁路介导心动过速复发率16.67%。行射频消融术前70例患者中复发率11.43%,后58例复发率3.45%。结论:精确的靶点标测、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及消融方式的正确运用是降低RFCA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儿童不同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21年8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接受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972例,其中男580例,女392例,2岁6个月~18岁,年龄中位数10岁,体质量中位数38 kg。总结不同心动过速类型RFCA即刻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消融疗效、不同时期消融手术疗效和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97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心脏功能和结构均正常935例,发生扩张型心肌病6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5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5例,以房间隔缺损多见。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44例(45.68%),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21例(22.74%),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VT/PVC)232例(23.87%),房性心动过速(AT)62例(6.38%),心房扑动(AF)9例(0.92%),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反复刺激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发作,无法明确心动过速机制4例(0.41%)。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03例行RFCA的PSVT患者的射频消融方法、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8例,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5例,消融总成功率89%。随访20.6±24.7个月,AVNRT消融复发率16.7%,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5.3%;AVRT消融复发率3.6%,永久性Ⅲ度AVB发生率1.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PSVT安全、有效;熟练的心导管技术、仔细的电生理检查、耐心地寻找最满意的靶点图以及合适的消融能量和时间是提高成功率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