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羟基喜树碱修饰纳米粒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金春  章莉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24):1888-1891
 目的 制 备包载羟基喜树碱 (HCPT) 的聚乙二醇单甲醚 - 聚氰基丙烯酸异辛酯 (MePEG-PIOCA) 纳米粒,并进行了质量评价,研究了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 方法 采用纳米沉析法制备 HCPT / MePEG-PIOCA 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和 Zeta 电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评价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并比较 HCPT 注射液和 HCPT/MePEG-PIOCA 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结果 本法制备的 HCPT/MePEG-PIOCA 纳米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 95 nm ,多分散指数 PDI=0.146 , Zeta 电位为 - 15.9 mV ;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 72.9% 和 11.31% ;体外释药由突释相和缓释相组成, 0.5 h 的释放率为 21% ; HCPT 注射液和 HCPT/MePEG-PIOCA 纳米粒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 <> t 1/2α 分别为 0.16 和 0.32 h , <> t 1/2β 分别为 0.51 和 6.26 h , <> V (c) 分别为 0.28 和 0.66 L·kg-1 , <> CL (s) 分别为 0.75 和 0.19 L·h-1·kg-1 , AUC 分别为 3.34 和 12.87 mg·h·L-1 。 结论 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具有缓释和长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2.
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和体外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洁  张典瑞  张学顺  高磊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3):1006-1010
 目的优化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处方工艺,对优化工艺所得产品通过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与Zeta电位分析仪、pH计、黏度计、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理化性质,并用超速离心法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分析结果证明,纳米粒确已形成,并测得所制备纳米粒的包封率为(91.88±1.83)%,载药量为(2.32±0.05)%,粒径为(125.3±11.2)nm,粒径跨距为(0.82±0.03),Zeta电位为(-15.88±0.41)mV,pH值为(5.57±0.04),黏度为(1.231±0.002)×10-3 Ns.m-2。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8.944t1/2+11.246。结论实验建立的制备工艺可行,所得纳米粒的包封率高,理化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具有缓释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喜树碱衍生物CZ48缓释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聚乳酸(PLA)为材料,采用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Z48缓释纳米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微观形态,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并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CZ48缓释纳米粒呈明显的球状结构,粒度(260.6±3.2)nm,载药量(11.8±1.29)%,包封率(88.7±2.55)%,体外释放可持续48 h,累积释放率达85%。结论:制备的CZ48缓释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缓释效果明显,为该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采用熔融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其形态、粒径、粒度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RP-HPLC测定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以改良的Franz扩散装置研究其体外释药和透皮扩散特性。结果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均匀圆整,平均粒径为(104.47±3.98)nm,跨距为(0.96±0.04),包封率为(95.53±1.15)%,载药量为(9.22±0.12)%,Zeta电位为-(34.3±5.1)mV;体外药物呈缓释释放,符合Higuchi动力学模型:Q=0.1156t1/2-0.1373(r2=0.9905);体外透皮特性优于氮酮、油酸和丁香油对尼莫地平的促透作用。结论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和工艺合理可靠,经皮渗透特性较佳,作为药物微载体可用于多种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包载雷公藤甲素的壳聚糖纳米粒系统(triptolide-chitosan nanoparticles,TP-CS NP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非溶剂辅助络合-化学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利用透射电镜、粒度仪、HPLC法等对制备的纳米粒性质进行表征。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51.2±5.4)nm,Zeta电位(20.1±1.2)m V,纳米粒收率(78.0±3.3)%,包封率(77.0±1.2)%,载药量(2.0±0.4)%,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药物释放速率在24 h内持续稳定。结论:非溶剂辅助络合-化学交联法制备的雷公藤甲素壳聚糖纳米粒简便可靠,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羟基喜树碱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PEG-PHDCA)纳米粒,并进行表征。方法酯化、缩聚法制备PEG-PHDCA,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新合成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纳米沉淀法制备纳米粒,测定其粒径、载药量、包封率,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所得纳米粒相对分子质量为2 300~2 700,能较好地包埋喜树碱,平均粒径为(86.5±7.2)nm,Zeta电位为(-16.34±2.4)m 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0.23±1.13)%和(3.17±0.15)%。载药体系能实现药物良好的体外缓释。结论 PEG-PHDCA适合作为纳米制剂的载体。羟基喜树碱PEG-PHDCA纳米粒能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并可实现其体外缓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粒,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为丹皮酚的新型纳米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PEG-PLGA为载体材料,壳聚糖为表面修饰剂,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以p H 7.4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察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载药纳米粒经壳聚糖修饰后,Zeta电位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且更加稳定,粒径略有增加。制备出的纳米粒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96.6±3.2)nm,(30.61±0.34)m V,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10.87%和79.37%。体外释药试验表明载药纳米粒24 h的累计释放率62.4%。结论:按优选的处方成功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该制剂的体外性质良好且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具有导向溶栓作用的蚓激酶纳米粒。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与单抗相接制备了蚓激酶免疫纳米粒;对纳米粒的载药量、大小及分布、形态及体外释放等进行了研究。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为68nm,跨距为91nm,包封率为(86.62±1.65)%,载药量为(3.96±0.63)%;电镜结果显示,外形圆整,呈球形,分散良好,相互之间不粘连;其体外释药实验表明明显的缓释性能。结论该导向溶栓纳米粒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9.
陈娟  胡权  侯振清  张其清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8):1400-1403
 目的 制备粒径相对可控的壳聚糖纳米粒,探索其在药物缓释体系中的应用。方法 以多聚磷酸钠为离子诱导剂、戊二醛为化学交联剂,通过离子诱导结合化学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在1-乙基-(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作用下,分别进行丝裂霉素载药以及聚乙二醇(PEG),叶酸修饰;另外,对载药纳米粒子进行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释药实验;对PEG,叶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罗丹明B荧光标记后,进行激光共聚焦以及活体成像实验。结果 离子诱导交联法可以获得粒径范围在200~500 nm的壳聚糖纳米粒;丝裂霉素载药量可以达到25%,包封率为50%,体外释药呈现突释和缓释双相特征,并且随着pH的升高释药明显加快;未经修饰的、叶酸修饰的以及PEG和叶酸修饰的纳米粒都能有效的进入Hela细胞,而单独PEG修饰的却很少进入细胞内;叶酸修饰的纳米粒有明显的靶向作用,PEG修饰的纳米粒可以明显延长实验裸鼠血液中循环时间。结论 采用离子诱导结合化学交联法可以获得粒径可控、稳定、适合于主动靶向给药的壳聚糖纳米粒。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新型壳聚糖载体研究去甲斑蝥素的双重肝靶向制剂。方法以N-乳糖酰壳聚糖为载体,通过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多种制备条件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并研究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外释放特性、细胞毒性及其与肝肿瘤细胞的亲和性。结果纳米粒外观圆整,粒径较小(118.68±3.37)nm,包封率(57.92±0.40)%,载药量(10.38±0.06)%,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与未经半乳糖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相比,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对肝肿瘤细胞SMMC-7721、HepG2更具亲和性,细胞毒作用更显著。结论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可发挥双重靶向作用,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 X  He XL  Liu XJ  Guo JY  Zhai GX 《中药材》2012,35(2):296-299
目的:制备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并对其主要理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热处理高压匀质法进行制备,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理化性质。结果:制得的液晶纳米粒在电镜下呈类球形,平均粒径176.1 nm,zeta电位-25.19 mV,平均载药量(1.5±0.2)%,包封率(95±1.8)%,36 h体外释放60.0%,释放方程为ln(1-Q)=-0.0251t-0.0075。结论: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胶粒动电位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聚氰基丙烯醚异丁酯毫微粒的制各条件进行了优化。根据阿克拉霉素A在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毫微粒上的吸附机理,以载药量与载药毫微粒动电位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优化了制备肝靶向阿克拉霉素A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毫微粒的工艺条件,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载药毫檄粒粒径分布在40~120nm范围,胶粒动电位为-15.47mV,载药量为48.76%,药物载带率为98.83%。粒径分布与动电位值均满足肝靶向要求,载物量与药物载带率均高于同类材料报道值。HPLC法证明了吸附法工艺制得的载药毫微粒中药物的稳定性。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载药毫微粒中药物的释放具缓择性。与一步法制得的载药毫微粒比较表明,阿克拉霉素A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毫微粒的载药机理主要是吸附。  相似文献   

13.
谭蓉  刘颖  冯年平  赵继会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1431-1435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新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VCR-PBCA-NPs)并进行释药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VCR-PBCA-NPs,考察纳米粒形态和粒径分布,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研究,并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形态圆整,平均粒径(98.9±3.05)am,包封率(55.23±0.96)%,载药量(7.87±0.11)%,体外释放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本研究制备了VCR-PBCA-NPs,其体外释放速度较慢,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4.
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钦  胡玮  张学农  张玮 《中草药》2009,40(1):40-45
目的 合成N-乳糖酰壳聚糖作为肝靶向载体,制备去甲斑蝥素纳米粒.方法 通过碳二亚胺缩合法制备N-乳糖酰壳聚糖,并以之为载体,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以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为综合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合成的N-乳糖酰壳聚糖的取代度为8.92%,优化工艺制备的N-乳糖酰壳聚糖载药纳米外观圆整,平均粒径(118.7±8.84)niB,包封率(57.92±0.40)%,载药量(10.38±0.06)%,其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 半乳糖修饰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用超声法制备一种新型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负载姜黄素(curumin,Cur)红细胞膜纳米粒子(Cur-RBCNPs)。通过比较不同参数制备所得纳米粒子的粒径来优化Cur-RBC-NPs的制备条件,并考察其形态、粒径分布、稳定性、体外释放特性、细胞对纳米粒子的摄取及体外抗肿瘤效果等。结果表明,所制得姜黄素纳米粒子为较规则的圆球形,平均粒径为(245.7±1.3)nm,包封率为50.65%±1.36%,载药量为6.27%±0.29%,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体外实验中,纳米粒子能够被肿瘤细胞迅速摄取,Cur-RBC-NPs组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效果。负载姜黄素的红细胞膜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简便,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和抗肿瘤能力,有望成为新型的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纳米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6.
黄芩苷-血根碱离子对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曾建国  邹剑锋  刘德明  肖俐  徐丽 《中草药》2012,43(4):676-682
目的以离子凝胶法制备黄芩苷-血根碱离子对壳聚糖纳米粒(BSI-CS-NPs)。方法以单因素为主要考察方法,筛选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BSI-CS-NPs的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HPLC法检测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所制BSI-CS-NPs外观圆整,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26.4 nm,Zeta电位为45.7 mV,包封率为68.73%,载药量为26.68%。相比黄芩苷-血根碱离子对原料药,BSI-CS-NPs 2 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减少了约36.51%,12 h累积释放率为92.29%。结论离子凝胶法适用于BSI-CS-NPs的制备,且具有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雷公藤多苷聚乳酸纳米粒(LMWC-TG-PLA-NPs),并对其进行大鼠体内肾靶向性评价.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雷公藤多苷聚乳酸纳米粒(TG-PLA-NPs),并用50%脱乙酰度的低分子量壳聚糖(LMWC)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与载药量,透析袋法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采用肾微透析与肾动脉插管给药联用的组合技术,将LMWC-TG-PLA-NPs分别经尾静脉和肾动脉2种途径给药,以TG-PLA-NPs为对照组,定时收集各组肾组织透析液,测定透析液中药物浓度,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计算2种途径给药后肾脏的AUC比值作为肾靶向参数(RTP),评价LMWC-TG-PLA-NPs的肾靶向性.结果:制备的LM WC-TG-PLA-NPs,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207.6±3.4) nm,多分散系数为(0.078±0.009),包封率为(61.83±2.43)%,载药量为(10.70±0.37)%,在含20%乙醇的pH 7.4的PBS缓冲液中体外释药有缓释特征,LMWC-TG-PLA-NPs的RTP为71.97%,是对照组TG-PLA-NPs的3.6倍.结论:制备的LMWC-TG-PLA-NPs包封率和载药量均较高,具明显的缓释特征和肾靶向性,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纳米粒有望成为降低雷公藤多苷毒副作用的新型载体.同时,也建立了以静脉给约后与肾动脉给药后肾脏的AUC比值作为肾靶向参数来评价肾靶向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表面氨基游离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表面氨基游离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方法,以便连接配体实现主动靶向。方法:采用氯化钠沉淀法制备表面氨基游离的壳聚糖纳米粒;比较不同固化程度纳米溶液的浊度、体外释放、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等性质。结果:固化程度不同的纳米溶液经超声或水浴加热处理后,浊度降低值不同;含不同固化剂的纳米溶液均有明显缓释效果,随固化剂加入量增加,释放速度减慢;固化程度对包封率和载药量无明显影响。加固化剂200 μL的壳聚糖纳米粒粒径为487 nm,多分散指数为0.144。结论:制备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粒径相对较小,表面氨基游离,可用于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Zhai YJ  Guo CY  Hou JN  Zhang WD  Zhai GX 《中药材》2011,34(6):962-965
目的:制备芹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制剂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芹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制剂,并对其形态、粒径、表面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等特性进行考察。结果:得到的芹黄素纳米粒为类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12.1 nm,Zeta电位为-14.65 mV,平均包封率为82.4%,平均载药量为0.97%,体外2 h累积释药30%,随后释药过程趋于缓慢。结论:所制备的芹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制剂性质稳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