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2014-02—2015-05我院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甘油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醇,记录并分析治疗后2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状况及并发症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0.1±1.7)mL、(10.6±1.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9±2.1)mL、(16.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6.7%、6.7%,对照组分别为8.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肿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损害。方法对9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应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降颅内压;对照组50例,应用甘露醇降颅内压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控制脑水肿有效率及肾功能损害。结果治疗组疗效及控制脑水肿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所致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显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两者相辅相成,可更好控制脑水肿,抢救生命,改善愈后,并减少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38名2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甘露醇组、甘油果糖组和甘油果糖-吡拉西坦联合组(合剂组),每组46例。比较各组患者高颅压症状的缓解情况和降压效果。通过头颅CT检查和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比较三组患者脑出血和颅内水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观察患者血清肌酐和血钾浓度变化情况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三组患者颅内高压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7.83%、93.48%和9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用药后颅内压最大降幅、起效时间、高峰时间和持续时间等指标,合剂组与甘露醇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合剂组颅内压最大降幅和起效时间同甘油果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8±4.9 mm Hg vs.10.5±4.5 mm Hg,P=0.03;0.42±0.19 h vs.0.62±0.22 h,P0.01)。合剂组脑出血和颅内水肿吸收量,SSS评分下降值分别为16.6±5.9 m L、14.3±6.2 m L和19.12±7.27分,均优于甘露醇组(13.9±5.6 m L,P=0.04;11.3±5.2 m L,P=0.02;15.12±6.87分,P0.01)和甘油果糖组(13.4±4.7 m L,P0.01;10.5±5.7 m L,P0.01;14.18±5.76分,P0.01)。三组发生肾功异常和电解质异常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3例与11例、3例与3例、3例与4例,甘油果糖组和合剂组发生率显著低于甘露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效果优于单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吡拉西坦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20%甘露醇治疗。2周为一疗程,并监测肾功能和B型尿钠肽,其他治疗措施相同。一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灶体积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3.3%,两者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5);脑梗死灶体积两组治疗后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吡拉西坦能明显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灶的体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01—2016-04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观察组给予0.60~0.79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照组给予0.80~0.90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60%(35/37),对照组97.22%(35/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性颅内出血、脑出血、其他出血症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小剂量给药治疗复发率和病死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联合介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77例给予Rtpa溶栓治疗,观察组78例给予Rtpa溶栓+介入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SS-QOL)评分。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69/78),高于对照组75.32%(5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1%(5/78),对照组为3.90%(3/7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溶栓与介入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佳,有助于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09—2011-09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叶酸片,5mg/d;维生素B6,10mg/d。治疗12个月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治疗1a内脑梗死的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a内脑梗死再发率为16.2%,对照组为2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B6和叶酸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对急性脑梗死的再发情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23例(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例(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4,P<0.01);2组的致残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脑血管痉挛者9例,多于对照组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0,P>0.05);治疗组出现脑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氯化钠、β-七叶皂甙钠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10%甘油氯化钠500ml,1次/d,β-七叶皂甙钠10mg每隔12h静脉注射1次,连用10~14d,治疗前后监测肾功能、尿分析、电解质。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77.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58.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甘露醇致肾衰发生率分别为4例和3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住院4周病死率分别为:联合治疗组12.5%,常规治疗组20%,经x~2检验,两组4周后病死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小剂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氯化钠、β-七叶皂甙钠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降低大面积脑硬死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氮平在老年痴呆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行为障碍及记忆衰退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1-01—2014-10收治的85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口服奥氮平进行治疗,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45/47),高于对照组的78.7%(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2.4±5.6)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7/48),低于对照组27.6%(13/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利培酮相比,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行为障碍及记忆力衰退症状,效果更佳,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反应轻微,安全可靠,依从性好、服用方便,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血塞通、他汀类药物应用,阿斯匹林片口服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滴,2次/d;2组疗程均为14 d,分别在治疗前、7 d、 14 d及28 d后对其神经功能ESS(欧州卒中评分)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ADL)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S评分自治疗第7天,治疗组明显增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8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L评分第14、28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脱髓鞘型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04—2016-06收治的68例小儿脱髓鞘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2组均给予维生素B_(12)、B_1、胞二磷胆碱及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Hughes肢体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26/3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2组治疗后Hughes肢体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ughes肢体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活动能力、情绪、个性、精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4/34),对照组为5.88%(2/3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3,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丙种球蛋白可有效改善患者肌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改良组(30例)和对照组(60例),改良组采用尿激酶50万U 15min内静滴完,继以尿激酶50万U 45min内静滴完;对照组采用尿激酶100万U 30min内静滴完。在溶栓前、溶栓后1h、24h、14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14d时改良的Rankin残障(mRS)评分及再闭塞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1h2组NIHSS分数均迅速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14dNIHSS评分为3.9±2.4,对照组5.1±3.3;14d时mRS≤2者,改良组20例(67%),对照组28例(47%);再闭塞发生率,改良组2例(7%),对照组13例(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早期再闭塞发生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商丘市中心医院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建档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仅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统计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NT-proBNP、CRP水平,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及血清NT-proBNP、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NIHSS评分及血清NT-proBNP、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43/48)高于对照组70.83%(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3/48)与对照组4.17%(2/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10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30 mg/次,加入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2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清CRP与NSE水平,并对比其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1.73%,对照组63.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P<0.01).治疗前,2组血清CRP与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研究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与NSE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高黏状态,达到较好的临床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08—2016-08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依达拉奉+奥扎格雷)与对照组(依达拉奉+丹参注射液)。对比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41/42)、78.6%(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2/42)、7.1%(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实施奥扎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能获得较好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成像(MRA-DWI)不匹配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符合溶栓标准且溶栓前行1.5 T超导磁共振(MRI)检查的3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MRA-DWI不匹配组及MRA-DWI匹配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溶栓治疗后第1天及第14天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治疗后第14天MRA-DWI不匹配组基本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94.44%, MRA-DWI匹配组基本治愈率5.55%,总有效率66.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48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11%、5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成像不匹配能准确预测缺血半暗带,指导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甘露醇和申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40例、甘露醇治疗组40例和申捷治疗组40例。常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预防、控制脑水肿、抗凝、营养脑细胞等)。甘露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00 mL静滴,2次/d,5 d为1疗程。申捷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申捷40 mg溶于0.9%的生理盐水静滴,1次/d,5 d为1疗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评分行疗效评定。结果 2个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个治疗组对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露醇与申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相当,但并发症前者多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各47例。单一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组于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统计对比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血清心肌酶[LDH(血清乳酸脱氢酶)、CK-MB(血清肌酸激酶)]、血脂相关指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总胆固醇)]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74%(45/47),显著优于单一组的76.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LDH、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治疗后LDL-C、TC较低,HDL-C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6%(2/47),显著低于单一组的21.28%(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于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及血清心肌酶水平,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探讨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16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治疗,21d后比较2组疗效、血脂和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2.72%,对照组76.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10.378,P<0.0001);治疗21d后,观察组TC、TG、LDL和CRP 4个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和CRP 3个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C、TG、LDL和CRP 4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