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减压术是腹部外科常用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临床中主要用于胃肠道梗阻、肠麻痹、腹腔脏器严重损伤及胃肠道手术等。由于多方面原因,该术在临床中常遇到胃管不通畅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2.
费景兰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294-1294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于急性胰腺炎一般采取综合治疗,临床上多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抑制胃酸及肠外营养等疗法,必要时对重症患者进行血液滤过治疗,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愈率。但同时我们又发现,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因需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抑酸剂,采取肠外营养以使胰腺“休息”,时间少则1周,长则1月,胰腺炎症虽好转,但患者却出现胃脘胀满、纳差、恶心等胃痞表现,严重影响了机体康复。我们2003~2007年采用针药同施治疗急性胰腺炎后胃痞患者,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肠减压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更是普外科患者非常重要的诊疗措施,在普外科应用极为广泛。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后经常出现肠胀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如果加上局部出血、渗出,容易发展成为肠粘连而肠梗阻.因此积极处理术后胃肠胀气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新斯的明、肛管排气、胃肠减压或松节油热敷腹部等治疗,虽行之有效,但对患者有一定痛苦.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术后肠胀气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术后胃潴留肠麻痹的疗效。方法 91例腹部手术后排除了机械性梗阻的胃潴留、肠麻痹患者,在给予胃肠减压引流过程中,取足三里、手三里、上巨虚为主穴,予电针治疗。结果 经1~2个疗程,治愈7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8%。结论 提示电针是加强胃肠蠕动,改善胃潴留、肠麻痹症状,缩短胃肠引流时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任广来  吴超杰 《河北中医》2000,22(9):658-659
目的 观察理气通肠合剂治疗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28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40例,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充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等一般治疗。治疗组149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另给予理气通肠合剂口服或由胃管注入。结果 治疗组梗阻缓解132例,对照组梗阻缓解87例,2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理气通肠合剂可促进胃肠蠕动,对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胃肠减压管固定方法改进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肠减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在外科应用最为广泛[1]。有效的胃肠减压关系着患者手术的成败和疾病的预后。近年随着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的深入,应用材料的进步及护士操作的规范化培训,胃肠减压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固定不牢。2004年7月—2005年6月,本院采用新的固定方法对76例患者行胃肠减压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需行胃肠减压术的患者152例,男108例,女4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6例,年龄(45±17)岁,胃肠减压管留置(3.5±1.2)d;对照组76例,年龄(49±20)岁,胃肠减压管留置(3.7±1.7)d。2组…  相似文献   

8.
胃肠减压是肠梗阻最基础的治疗,也用于胃肠穿孔和胃肠道手术前后,是我科常用一项治疗技术,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然而,在胃肠减压治疗中,患者不遵医嘱行为普通存在,影响治疗效果。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让患者了解胃肠减压的目的、注意事项、不配合时所要承担的风险,使之配合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就我院胃肠减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肠减压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种胃肠手术及肠梗阻、胰腺炎等疾病的治疗均需要胃肠减压。妥善放置固定胃管并保持其通畅,防止意外拔出是每个外科护士必须面临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回顾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实施胃肠减压100例患者中发生意外拔管18例,对胃肠减压管意外拔管的观察和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现将拔管原因和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中成药在本病的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参倍固肠胶囊是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常用中成药之一。本项目运用德尔菲法,遵循“循证与共识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行业内中西医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及方法学专家,分别从药物介绍、临床运用、安全性三个方面对参倍固肠胶囊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说明,制定了参倍固肠胶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临床合理使用本药提供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生长抑素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给予收治的42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0例采用单纯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乙组患者22例采用静脉生长抑素以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分析病死率、瘘口愈合时间、胸腔闭式引流量以及胃肠减压量情况。结果:甲乙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瘘口愈合时间、胸腔闭式引流量以及胃肠减压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静脉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2.
中药贴敷疗法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用药物外敷穴位进行治疗更是中医常用的方法。大黄性味苦寒,功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大黄及含大黄制品穴位贴敷对疾病的治疗,并不能用“导泻”、“通便”作用解释。  相似文献   

13.
胃肠减压术是外科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胃肠减压术是外科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利于切口的愈合.胃肠减压术适用于各型肠梗阻病人;胃部疾病需要排出胃内容物者,胃、食管、肠管手术后以及腹腔内或腹膜后的手术,引起暂时性肠麻痹者.  相似文献   

15.
腹胀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多采用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的传统方法治疗。2010-2012年,我院采用莱菔子(即萝卜籽)、麝香虎骨膏热敷神阙穴治疗腹部手术术后腹胀,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结肠表浅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是胃肠病中的疑难病之一,临床上治疗有一定困难。根据临床症状分属于中医的“泄泻”、“痢疾”、“便血”、“肠风”、“脏毒”范畴,中医治疗本病有比较好的疗效,一般中医治疗本病有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胃管插入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肠减压是腹外科患者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有效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胃管插人深度是影响减压效果的重要原因。各类教科书规定的插人长度有的为45~55cm,有的为60~75cm。由于患者身高不同,具体插人深度具有盲目性。临床上多以发际至剑突或耳垂至剑突的长度作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粘膜的慢性炎性疾病。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治疗困难,属临床常见难治疾病之一。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泄泻”、“休息痢”、“滞下”、“肠癖”、“肠风”等范畴,多以泄泻论治,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疗效,具有愈合快,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治疗措施,是进行鼻饲、胃肠减压、抽取胃液分 析的常规技术.2004年我科共收治留置胃管患者100例,现将常见问题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普外科、脑外科等科室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留置胃管、进行鼻饲和持续胃肠减压的患者。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中用途广泛,如肠梗阻、胃肠穿孔、食管、胃肠道手术后及胆囊、胆道手术后的病人均为适应症。胃管也是腹部外科极为常用的引流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