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乙脑的免疫状况,探讨乙脑免疫策略。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方法检测全人群乙脑病毒IgG抗体。结果全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为83.25%,20~岁组阳性率最低(67.24%),3~岁组阳性率最高(94.83%),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6,P〈0.05),〈7岁年龄组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87.56%)均高于≥7岁年龄组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77.78%)(X2=6.56,P〈0.05)。乙脑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结论建立完善的乙脑监测系统,在实行乙脑疫苗免疫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对所有〈15岁儿童进行乙脑疫苗查漏补种、对高龄段人群进行疫苗补种、加大防蚊灭蚊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人用狂犬病疫苗(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2-1-1程序能否对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达到预防效果。方法把29例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按照原卫生部处置规范分成Ⅱ级暴露组(n=10)、Ⅲ级暴露组(n=19),其中Ⅱ级暴露组按2-1-1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检测抗狂犬病中和抗体;Ⅲ级暴露组首次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还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同组采用狂犬病中和抗体阳转率及平均滴度进行效果分析。结果狂犬病高危暴露者全程使用2-1-1程序后有效得到保护;针对29例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处置后调查,两组中和抗体阳转率为100%;Ⅲ级暴露组(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与Ⅱ级暴露组(不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7.31±2.03)U/mL和(8.27±2.39)U/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05);不同年龄段均产生较相近的阳性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P〉0.05);不同性别暴露者产生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结论结合正规的伤口处置,人用狂犬病疫苗2-1-1程序对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能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海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258-1258,1264
目的 了解龙岗区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为有效预防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按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年7~9月在龙岗区的2所幼儿园、2所学校及从业人员中采集不同年龄人群血清标本,应用间接法ELISA检测乙脑抗体。结果共采集不同年龄人群血清标本246份,乙脑抗体阳性17人,抗体阳性率为6.9%,其中,〈10岁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2.2%,其他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为1.2%.2.5%之间,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抗体阳性率为8.7%,女性抗体阳性率为5.6%,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岗区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低,要警惕乙脑流行。建议提高乙脑疫苗免疫接种率;开展乙脑监测工作;加大防蚊、灭蚊力度。  相似文献   

4.
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Vero细胞乙型脑炎(乙脑)纯化疫苗(Vero细胞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免疫效果。方法筛选8~20月龄无任何乙脑疫苗免疫史和1.5~3岁完成了Vero细胞乙脑疫苗基础免疫的二组健康婴幼儿为观察对象,接种Vero细胞乙脑疫苗后观察其接种不良反应,并在两组中随机抽取100名左右的对象检测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血清乙脑中和抗体。结果Vero细胞乙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发热反应总发生率为8.1%。其中,基础免疫接种第1剂后发热反应的发生率为6.5%,第2剂无发热反应;加强免疫发热反应发生率为9.6%。基础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83.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CMT)达1:25.1,免疫成功率为77.3%。1年后抗体阳性率为61.5%,GMT为1:19.0,加强免疫后抗体阳性率高达93.7%,GMT为1:32.4,免疫成功率为80.2%。结论Veto细胞乙脑疫苗安全、有效,值得在预防控制乙脑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最近三年,汉川市根据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和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推广应用了集中连片定点接种这一新的接种模式,实施了流脑A C菌苗、精乙脑疫苗、麻腮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四种生物制品的普种工作,应种人群接种率高达85%以上,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为有效地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6年宁夏乙脑监测地区农村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方法在宁夏2个监测点分别随机抽取6个乡,每乡分为7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抽5名调查对象,于2006年5月和11月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应用间接法ELISA检测乙脑IgG抗体。结果监测点人群5月份抗体阳性率为16.43%,11月份抗体阳性率为20.71%。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有免疫史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13.66%。结论宁夏监测点农村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低,应警惕乙脑流行。要进一步抓好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7.
疫苗接种是使被接种者产生人工免疫而达到对某种疾病的预防目的。但利用疫苗来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尚未成功。不过在美国巴尔摩地区的调查表明,HIV血清阳性的人群中有少数人血清检查结果可自然转为阴性。目前,业己知道在艾滋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HIV的中和抗体。若利用疫苗使人产生中和抗体或许能预防HIV感染。  相似文献   

8.
新安县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新安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情况的监测结果表明:新安县的主要蚊种为骚扰阿蚊、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的密度高峰与乙脑发病高峰相一致,约比乙脑发病高峰早3~4周,并从淡色库蚊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其最低现场感染率为1:300,自然带毒率为3.48‰±0.00347。初步证实了淡色库蚊为当地乙脑流行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骚扰阿蚊不具备成为当地乙脑主要传播媒介的可能性。在乙脑流行年,大多数的猪受到乙脑病毒的感染,猪的50%阳转日约比人间发病高峰早3周。各年龄组人群普遍受到感染,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流行前有明显增高。人群的隐性感染率为28.85%,同时有4.8%的人体内抗体下降或转阴。显隐感染之比为1:1945。大年龄组人群发病数有所增加,但从年龄别发病率来看,仍以10岁以下年龄组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提示乙脑的预防重点仍应以此年龄段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9.
项国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303-4304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县2008年之前乙脑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乙脑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措施。结果乙脑患儿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2岁-7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夏季,秋季较少,冬季和春季无发病;患儿类型多为散居儿童或托幼儿童,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小学生;明确接种乙脑疫苗的患儿仅占总病例数的12.50%,其余患儿未接种乙脑疫苗、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明确。结论加强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乙脑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全面开展乙脑防控措施,对保护易感人群、降低乙脑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新平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状况及其特征,为云南省乙脑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观察点采集蚊虫进行乙脑病毒分离和鉴定,对观察点正常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脑炎Ig G抗体。结果共采集到蚊虫5属21种6 628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属于当地优势蚊种,占蚊虫捕获总数的71.59%;共分离到2株乙脑病毒;正常人血清乙脑病毒抗体阳性率为74.67%,其中>16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最高,达到了95%,0~5岁年龄组与其他组人群乙脑病毒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均为携带和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的媒介,当地健康人群中存在较高的乙型脑炎病毒隐性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都知道,预防乙肝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形成抗体。但专家临床发现,大约有近四成成人在接受了多次疫苗注射后却查不到抗体。专家指出,其实疫苗注射严格来说,要区分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后者包括医护人员、防疫人员等,这类人需要更大的注射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乙脑流行区.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发病或流行,2003年广东省爆发流行性乙脑。预防和控制乙脑发病的主要手段是接种乙脑疫苗。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使用地鼠肾细胞乙脑灭活疫苗,程序规定,灭活疫苗免疫接种2针。80年代末地鼠肾细胞乙脑减毒疫苗研制成功,初免接种1针,其免疫效果和安全性得到了使用者认同。为比较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安全性,笔者观察了接种疫苗后不同时间的人体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梅州市2006-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监测结果,为乙脑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6-2015年乙脑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梅州市五华等6县区共发生乙脑病例34例。流行季节为夏秋季,与蚊媒密度消长一致。年龄以1~10岁组(79.41%)为主。发病地区以东部地区(21例,61.74%)为主。乙脑疫苗免疫史不详或空白的24例(70.59%)。结论梅州市2006-2015年乙脑发病为散发,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未接种疫苗无免疫力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以构建的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VP1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EP4-CVB3VP1作为侯选的基因疫苗,评价其诱导小鼠产生的中和抗体反应。大量制备并提纯pCEP4-CVB3VP1 DNA,用其接种BALB/C小鼠,取血清进行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证明其可诱导小鼠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并能中和CVB3毒力,起到基因疫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桂灵 《肝博士》2005,(2):38-39
乙肝在我国发病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乙肝就具有特别的意义。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好的措施。接种乙肝疫苗目的就是使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从而保护机体在接触乙肝病毒时候免于发病。但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按照规定程序打完三针疫苗,过段日子一查,没有抗体产生!很多人看了这个结果,心里惴惴不安。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疫苗(HBVAX)为一种从乙型肝炎病霉(Dane颗粒)的表面抗原提出的无感染性的灭活亚单位病毒疫苗。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为无菌的肌肉注射液,每1mc疫苗含20ug,乙型肝炎(下称乙肝)表面抗原,以氢氧化铝为佐剂,硫柳汞作防腐剂。疫苗不分亚型。临床研究指出,接种乙肝疫苗后,大多数3月龄以上的儿童或成人可产生对乙肝病毒的中和抗体,这种中和抗体对接触病毒后有保护效果。实验观察在某些感染可能性很大的人群接种后可减少90%以上的感染率。疫苗可保护人群不患急性乙肝,无症状感染和慢性抗原血症。注射2~3针  相似文献   

17.
湛江市2003~2005年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湛江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纳入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方法2003年乙脑流行时对6月~10岁儿童采取突击应急接种方案,2004年起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按程序8月龄,18,24月龄和6岁各接种1剂。并对2003~2005年乙脑疫情流行病学资料中2003年乙脑流行时的应急接种和2004年起的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控制乙脑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湛汪市2003~2005年共发生乙脑118例,发病率逐年下降。每年5—7月流行,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高峰;年龄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以4—6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6.61%;地区分布为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结论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及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后。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显示应急接种和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2005—2012年狂犬病疫苗接种不同人群抗体及不同接种程序的接种效果。方法:收集该县2005—2012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者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并进行简单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该县在过去8年中有4631例居民接受过狂犬病疫苗接种及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共4588例,阳性率为99.07%;抗体阴性者共43例,其中,2011年和2012年的抗体阴性者34例,占79.07%。41—5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狂犬疫苗传统5针接种程序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4针接种程序(P〈0.01)。结论:该县需特别关注41—50岁年龄组人群狂犬病疫苗接种抗体检测;宣传并提高5针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率。对于全程免疫后抗体阴性者,应及时加强接种,以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中宁县8~10月龄应初免的儿童285名,分组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观察人体接种反应,采用细胞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免疫前和免疫后乙脑中和抗体。结果减毒活疫苗组(JE Attenuated Live Vaccine,JEV-L)抗体阳转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90.14%和1∶30.68;灭活疫苗组[Japanese Encephalitis(JE)Inactivate Vaccine(Vero Cell),JEV-1(Vero)]为60.84%和1∶12.08,减毒活疫苗组抗体阳转率和阳性抗体(GMT)均高于灭活组。经观察,减毒活疫苗组和灭活疫苗组人体反应均为发热和接种部位轻度红肿,发热率分别为34.75%和39.86%,中、强反应率为8.45%和7.69%,红肿率为1.42%和0.81%,所有发热及轻度红肿者均于72小时恢复正常。结论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针次少,安全性好,是现阶段预防乙脑比较理想的疫苗,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查锦芬  肖长义 《广东医学》2008,29(9):1587-1589
中和抗体是指具有抑制病毒感染能力的保护性抗体。通过自然感染或人工免疫途径所建立的中和抗体是抗病毒免疫保护的主要因素,也是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预防疫苗的免疫保护性主要体现于是否可诱导出高滴度中和抗体,因此对抗体的中和活性测定是疫苗评估的重要依据。本文对疫苗中和抗体检测方法中的病毒中和试验进行了分析,并对新的检测方法,如假病毒中和试验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