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左旋多巴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最主要的药物,但是长期应用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异动症等难以控制的运动并发症。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与纳米脂质体诱发异动症大鼠模型的行为学特点和纹状体区多巴胺和环磷腺苷调节的磷酸化蛋白32蛋白磷酸化状态的改变。 方法:建立6-羟多巴胺偏侧毁损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25只成功造模大鼠随机分为3组,帕金森病生理盐水组(n=5),一般左旋多巴组(n=10),壳聚糖修饰的左旋多巴纳米脂质体组(n=10),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卡比多巴和左旋多巴、壳聚糖修饰的左旋多巴纳米脂质体治疗4周。 结果与结论:在行为学观察中,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在脂质体组与一般左旋多巴组皆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但脂质体组评分明显低于一般左旋多巴组(P < 0.05);纹状体区多巴胺和环磷腺苷调节的磷酸化蛋白32的Thr-34位点磷酸化水平在一般左旋多巴组及脂质体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 0.05),但脂质体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一般左旋多巴组(P < 0.05)。提示壳聚糖修饰的左旋多巴纳米脂质体在防治帕金森病异动症方面可能有效。 关键词:左旋多巴纳米脂质体;壳聚糖;持续性多巴胺刺激;帕金森病;异动症;多巴胺和环磷腺苷调节的磷酸化蛋白32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08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母体孕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对子代成年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影响。方法ApoE^-/-孕鼠分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G组)和普通饮食组(P组),G组雄性子代成年鼠分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G—G)和普通饮食组(G—P),P组子代雄性成年鼠继续喂养普通饲料(P—P),60d后检测子代成年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形成情况。结果G—G组和G—P组的TC、TG、LDL和HDL浓度较P—P组明显升高,且与P—P组相比Tc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G、LDL和HDL浓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P—P组无AS斑块形成,G—G组与G.P组均有AS斑块形成,前者斑块形成率及斑块面积与血管管腔面积之比(PA/LA)都高于后者,两组PA/LA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母体孕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对子代成年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透明质酸(HA)复合物对大鼠放射性溃疡创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SCs,以HA为载体构建复合物,观察复合物中MSCs的分化特性。选取30只SD大鼠以Sr-90皮肤敷贴器制作皮肤放射性溃疡模型,臀部对称制作2个直径1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MSCs-HA组:创面涂布200μlMSCs—HA;HA组:创面涂布200μlHA;对照组:创面涂布200μlDMEM培养基。比较各组制创术后第1、2、3、4周的创面愈合率,Ⅷ因子免疫组化微血管计数,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大鼠MSCs与HA共培养后生长良好,复合物中的MSCs可保持其特性:向脂肪细胞分化。制创术后第1周,MSCs.HA组、HA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2.20±1.34)%、(34.20±2.06)%,均高于对照组的(23.45±1.66)%(P〈0.05),制创术后第2、3周NMSCs—HA组高于HA组及对照组(P〈0.05),制创术后第4周MSCs—HA组、HA组创面完全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创术后第2周,MSCs—HA组、HA组的微血管计数分别为(24.27±2.84)%、(20.54±2.55)%,均高于对照组的(16.11±2.30)%(P〈0.05),制创术后第3、4周MSCs.HA组微血管计数高于HA组及对照组(P〈0.05)。制创术后第2周,MSCs—HA组、HA组的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24.52±0.60)%、(19.41±0.58)%,均高于对照组的(14.19±0.65)%(P〈0.05),制创术后第3、4NMSCs—HA组羟脯氨酸含量高于HA组及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制创术后第4周MSCs—HA组表皮层厚度(6~7层)大于HA组(4—5层)及对照组(2~3层)。结论HA与MSCs可促进创面微血管及胶原的增生,MSCs—HA复合物可促进大鼠放射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降脂效应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低脂对照组(LC)、高脂对照组(HC)和辛伐他汀组(HC+S)。实验中动态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实验结束时,用电泳移动迁移技术(EMSA)检测三组兔主动脉组织中NF-κB-DNA结合活性;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血管组织中MCP-1的表达;显微镜下测定各组主动脉内膜厚度与粥样斑块面积。结果实验结束时,HC+S与LC组的TC、TG、LDL-C水平、NF-κB-DNA结合活性、MCP-1表达、主动脉内膜厚度和粥样斑块面积均明显小于HC组(P〈0.05);HC+S组的的TC、TG和LDL-C水平与LC组相比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NF-κB-DNA结合活性、MCP-1表达、内膜厚度和粥样斑块面积均小于LC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NF-κB-DNA结合活性、减弱MCP-1表达而减轻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兔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模型,观察AS斑块形成的动态变化,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法与免疫反应损伤法结合制备兔高脂血症及AS斑块模型。将45只新西兰兔分成对照组和高脂血症模型组,按照建模时间4、8、12周,又将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分为3组。分别于4、8、12周,处死对照组和高脂血症模型组,测定了血脂、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了血管内膜的变化。结果表明:(1)高脂饲养4、8、12周后模型组兔血清中的TC含量显著升高,TG含量在高脂饲养8周开始有明显升高,HDL—C的含量比对照组HDL-C含量要高,但是随造模时间有下降的趋势,LDL—C的含量随造模时间显著升高;(2)血液黏度在高脂模型12周时0.512S^-1和5.96S^-1下,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显著,颈总动脉血流量和收缩压(BSP)在造模时间8、12周时比对照组有显著增加,而血浆黏度和血管外径随造模时间变化不明显;(3)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血管内膜光滑,4周模型组内膜有轻微增厚,有少量含脂质的泡沫细胞,8、12周模型组内膜均有明显增厚,并有多层含脂质的泡沫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内皮下有沉积形成的脂质空泡。(4)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定了AS斑块处平滑肌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结果显示:血脂不同组分的变化可以对AS进程起到预示作用;在AS进程中伴随血流动力学因素颈动脉血流量增加、血压升高和低切变率下血液黏度升高;血管内膜不断增厚,AS斑块的成分也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母体孕期高脂高糖饮食对子代成年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20只雌性大鼠分成普食组(P组)和高脂高糖组(G组),孕期分别喂养两种饲料,G组子代雄性鼠分为高脂高糖组(G—G组)和普通饲料组(G—P组),P组子代雄性鼠仍普通饲料喂养(P—P组),子代大鼠12周末检测其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总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C(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C(LDL—C)的浓度,同时利用HE染色切片观察子代成年大鼠主动脉的脂质沉积情况。结果 ①成年子代血清OX—LDL,TC和LDL—C浓度:在子代高营养组(P—G,G—G组)较子代普食组(P—P组)明显增高(P〈0.01);在母亲高营养子代高营养组(G—G)较母亲高营养子代普食组(G—P)明显增高(P〈0.05)。②血清TG和HDL—C浓度在各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③母体孕期高营养的子代主动脉脂纹发生率在G—G组最高,G—P组次之,P—P组最低。结论 母体孕期高营养饮食对子代成年期动脉粥样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子代在生长过程中普通饮食有利于延缓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K562/AS2细胞株对三氧化二砷(ATO)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细胞内柔红霉素(DNR)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聚合酶、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多药耐药基因1(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以及肺耐药相关蛋白基因(lrp)表达水平的检测采用RT—PCR法。结果:K562和K562/AS2细胞表面P—gP任意荧光强度、K562/AS2细胞内DNR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K562/AS2细胞株MRPⅠ和TopoⅡ表达明显高于K562细胞(P〈0.05),DNA多聚酶,mdr1和lrp表达与敏感细胞株K562细胞相同(P〉0.05)。结论:ATO耐药细胞K562/AS2高表达MRP1,并产生低倍数的多药耐药。K562/AS2细胞TopoⅡ基因表达增高,其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8.
bFGF对成年大鼠损伤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用SD大鼠40只,其中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切片用甲基绿-派洛宁染色;另10只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切片用神经丝免疫组化染色.手术毁损大鼠大脑顶叶皮质,立即放入分别浸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实验组)或PBS(pH7.2,0.2moL/M)(对照组)的海绵胶粒(1mm3),于术后14d,24d,34d在损伤的皮质腔内重复注射相应的实验用液25μl.术后40d取材,在大脑皮质损伤腔颞侧边缘Ⅱ~Ⅲ层距边缘500μm范围内,对每只大鼠计数了1mm2面积中的存活神经元数目,并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大脑皮质存活神经元数目较多,对照组存活神经元较少.经体视学定量方法分析,结果其均数±标准差为:实验组919.45±165.40,对照组628.39±57.50/mm2,经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大脑皮质损伤神经元有一定的维持存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0靶向小干扰RNA(即短发夹RNA,shRNA)对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纯系SD大鼠为供体,纯系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同种异体右后肢移植。27只大鼠肢体移植后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注射梭华一Sofast(15μl)-siCD40—2,pSilencer(100μg)载体复合物600μl;空载体对照组,在肢体移植后,即注射Sofast(15μl)-pSilencer4.1-CMVneo(100μg)空载体复合物60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在肢体移植注射生理盐水600μl。观察移植物排斥反应征象及存活情况,并于第7天对产生免疫耐受大鼠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同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其他组相比.实验组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及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13d),未见排斥反应征象,其他组均于术后近期发生排斥反应;实验组大鼠对供体的淋巴细胞呈现低反应性,移植的供体同系大鼠的肢体得以存活。实验组移植物细胞凋亡率低于其他组。结论在术后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CD40靶向的shRNA干扰可以抗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LA-4Ig融合蛋白抑制高脂饮食饲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apoE-/-)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理?方法30只10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高脂饮食饲养,分别采用CTLA-4Ig、IgG1、PBS腹腔注射(每周2次)。12周后取小鼠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AS病变相关指标,包括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斑块内脂质、胶原和平滑肌细胞含量;取血清检测总胆固醇浓度和CRP、sICAM-1、IFN-1、IL-10、TGF—β1浓度。结果高脂饮食饲养12周后,形成明显AS斑块,但CTLA-4Ig组病变最轻。CTLA-4Ig组、IgG1组和PBS组的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斑块内脂质含量和胶原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A-4Ig组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和斑块内脂质含量均显著低于IgG1组和PBS组(P〈0.05),其斑块内胶原含量高于IgG1组和PBS组(P〈0.05),而后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斑块内平滑肌细胞含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A-4Ig组、IgG1组和PBS组的血清总胆同醇浓度差异不具有计学意义(P〉0.05),3组的血清CRP、sICAM—1、IFN-γ、IL-10、TGF—β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A-4Ig组m清CRP、sICAM-1、IFN-1水平降低,血清IL-10、TGF-β1水平升高,而后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LA-4Ig融合蛋向抑制高脂饮食饲养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可能与阻断B7/CD28通路、抗炎作用、促进Th2檄化、及影响凋节性T细胞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粥样硬化家兔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S模型组和氟伐他汀组,每组8只。饲养12周后处死,取颈动脉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CNA和CD68的抗原表达。结果氟伐他汀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明显低于AS模型组(P〈0.01)。AS模型组颈动脉斑块中见大量CD68及PCNA阳性细胞,氟伐他汀组对应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AS模型组(P〈0.01)。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减轻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并抑制PCNA的产生,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宪恩 《医学信息》2006,19(1):58-61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在急性心肌梗死区分化增殖潜能及其修复重建心肌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MI+培养基,12只),移植组(AMI+BM—MNCs,12只);分别将制备的培养基和BM—MNCs悬液心外膜下植入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观察心肌梗死区及其周边区组织形态学特点、心肌梗死面积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实验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移植细胞存活,向心肌源性细胞分化并且诱导了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结论同种异体BM—MNCs移植在细胞水平完成了对心肌梗死区再心肌化和再血管化过程,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ccelular dermal matrix,ADM)对SD大鼠皮肤切口愈合后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4%NaOH溶液消蚀脱细胞法制备ADM,选用SD大鼠56只,每只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共做两道平行切口,建立皮肤切口模型。按自身对照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将修剪成的ADM(3cm×0.3cm×0.1cm)植入切口,丝线缝合切口;对照组则原位缝合。术后3天、5天、7天、14天、21天、28天、63天(每个时相点8只)处死大鼠,取切口皮肤组织做HE、Masson染色,进行生物组织学检测,RT-PCR方法检测各组切口中成纤维细胞内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实验组未见明显瘢痕组织,而对照组愈合后见明显线性瘢痕形成。镜下观察实验组切口中ADM逐渐被改建成自体组织,3天、5天、7天、14天及21天实验组中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实验组切口中胶原的生成在各个时间点较对照组均减少,其中7天、14天、21天、28天及63天实验组切口中胶原的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RT-PCR检测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内Ⅰ型前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对照组(0.809±0.042)比实验组(0.540±0.026)增高。结论ADM能抑制切口中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原的过度分泌,减少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心脏的形态重塑。方法新西兰雄性家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及AS模型组(A组)。于实验的第4、8、12周末每组随机处死家兔5~6只,定位取带有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的心壁全层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行HE、Van Gieson和苦味酸一天狼猩红染色,并在普通和偏振光显微镜下进行定性观察和/或定量分析。结果C组兔心脏标本中未见异常。A组兔位于心外膜的冠状动脉主干及位于心肌间的小分支内,均可见AS斑块;冠状微动脉内虽无明显斑块,但重塑指数增大;心肌细胞最大横径缩小,且心肌间胶原成分增多,尤以Ⅰ型胶原增加明显;至12周末时,上述部分相关指标与同期C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进程中,心组织的形态发生了多方面的重塑性改变,不仅涉及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还包括心肌细胞及间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骨保护素(OP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的筛查,分析中国大陆汉族人群中OPG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AS患者195例(AS组)及203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所有样本采用TaqMan探针法对OPG基因SNP rs2073618、rs4355801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比较AS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同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其与AS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OPG基因SNP rs2073618、rs4355801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S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如下。rs2073618(G):71.0%、71.9%,(C):29.0%、28.1%;rs4355801(G):27.7%、26.4%,(A):72.3%、73.6%。两组在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上显示,m2073618(CC):9.2%、8.9%,(GC):39.5%、38.4%,(GG):51.3%、52.7%;rs4355801(AA):52.3%、52.7%,(AG):40.0%、41.9%,(GG):7.7%、5.4%。以上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关联性分析,未发现AS发病的风险等位基因或基因型。结论:中国大陆汉族人群中OPG基因SNP rs2073618、rs435580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S的易感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七氟烷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2月龄SD大鼠4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A组)吸入空气,B、C组吸入1.5%七氟烷2h,D、E组吸入3.0%七氟烷2h。B、D组1d后进行认知功能测试,C、E组7d后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后行Y型迷宫测试.认知功能测试完毕后立即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左侧海马用RT—PCR方法测定CA1区IGF—Ⅰ mRNA的表达,右侧海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Ⅰ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七氟烷1d组(D组)认知功能下降,IGF—Ⅰ蛋白和IGF—Ⅰ mRNA表达明显减少.其他七氟烷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功能无明显变化.IGF—Ⅰ蛋白和IGF—Ⅰ 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七氟烷可在短时期内降低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可能与海马CA1区IGF—Ⅰ含量降低有关.内源性IGF—Ⅰ的表达减少可能在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类心房利钠肽(hANP)基因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表达、持续时间和对血压及心脏、血管的影响。方法12只8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两组,于左腿股四头肌注射pcDNA3.1-hANP质粒的为实验组,在同一部位注射pcDNA3.1空质粒的为对照组,每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及利用放射免疫方法监测血中hANP水平;10周后处死动物。RT—PCR和West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hANP基因表达情况;分别称量体重、全心脏和左心室重量,大体评价对心肌重构的影响;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胶原组织学(VG)染色观察对心脏、血管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转基因后第1周起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压开始下降,两组动物一直相差(12±3.1)mmHg(P〈0.05),其作用可持续10周;且放射免疫方法监测实验组血中hANP水平较高;RT—PCR和West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显示实验组hANP基因在肌肉组织中高效表达,对照组则未见表达;实验组心脏重量/体重比和左心室重量/心脏重量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心肌、血管组织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胶原沉积明显减少。结论肌肉注射法将hANP基因导入SHR,hANP基因可在肌肉组织中高效表达,且hANP可释放如血,降低SHR的血压并对心脏、血管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起到了预防作用。显示了hANP基因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HBx基因缺失型突变体HBx—d382和HBx—d431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构建HBx基因缺失型突变体HBx-d382和HBx-d431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pGM—T/HBx—d382和pGM—T/HBx-d43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含EcoRⅠ和XhoⅠ酶切位点的HBx基因片段。HBx基因PCR扩增产物与载体pET-28a(+)经双酶切、连接,形成重组DNA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卡那霉素筛选、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筛选出重组HBx基因缺失型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pET-28a(+)/HBx-d382和pET-28a(+)HBx-d431原核表达载体,重组前后HBx基因片段序列一致。结论pET-28a(+)/HBx-d382和pET-28a(+)/HBx-d43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HBx基因缺失型突变体HBx—d382和HBx—d431蛋白的免疫原性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mtLSU-巢式PCR方法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应用价值以及基因序列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大鼠感染肺孢子虫;实验组10只,对照组1只;诱导至第7周时收集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采用mtLSU-巢式PCR方法对人源与鼠源肺孢子虫共有的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同时采用镜检法对实验组大鼠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检测,评估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采用mtLSU-巢式PCR方法对实验感染大鼠肺组织和BAL进行检测,卡氏肺孢子虫DNA阳性率分别为100%(10/10)、90%(9/10)。而GMS染色镜检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0%(8/10)、60%(6/10)。所测Wistar大鼠卡氏肺孢子虫mtLSU基因序列长度为155bp,与GenBank的大鼠源肺孢子虫(U20170)及人源肺孢子虫(DQ473446)同源性均为100%(154/154、155/155)。结论 mtLSU-巢式PCR方法应用于大鼠卡氏肺孢子虫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获得与人源耶氏肺孢子虫相同的Wistar大鼠卡氏肺孢子虫mtLSU的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3,4,5,6-四羟基(口山)酮抑制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机制及其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关系.方法:32只小鼠分为4组(n=8):正常对照组(C57BL/6J 小鼠,等体积溶媒灌胃);模型组(ApoE基因缺陷小鼠,等体积溶媒灌胃);低剂量(口山)酮组[ApoE基因缺陷小鼠,(口山)酮10 mg/(kg&#183;d)灌胃];高剂量(口山)酮组[ApoE基因缺陷小鼠,(口山)酮20 mg/(kg&#183;d)灌胃];检测主动脉脂质斑块面积、血脂、红细胞变形性和血浆ADMA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口山)酮可以显著降低血浆ADMA水平和斑块面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血浆总甘油三酯(TG)、血浆低密度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血浆高密度胆固醇(HDL-C)和改善红细胞变形性.结论:3,4,5,6-四羟基(口山)酮具有抗AS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脂质代谢和降低血浆ADMA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