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为祖国医学理论之渊薮,多数文字写作于战国后期,在秦汉续有补充,“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因此,研究《内经》的语言,对深入“探赜索隐”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试从一隅谈谈其中名词动化的六条规律,也称之为“六法”。  相似文献   

2.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历代医家对此各有不同的见解。笔者今就代表性的几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学习《内经》可分为六个步骤:通读原文,掌握关键词;加强记忆,经典背诵;借助注家,明辨医理;结合医案,深刻体会;前后联系,全面理解;灵活应用,彰显效果,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内经》论气非常广泛,涉及竟达三千余次。经中提及“六气”者有五次之多,然五者同名而义不同,现浅谈如后。一、天人相通之六气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是相通的。《内经》所指的天是自然界,确切地说是指自然界中阴阳二气。阴阳者乃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宇宙间的一切都不离乎阴阳,人类生存亦是如此。为此《内经》列《生气通天大论》专篇论述其理,并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此寿命之本也”。人与天地相通表现在气,而天人相通之气含义也较为广泛。一是指生气通天,即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阴阳二气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它直接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一是指人体脏腑亦与天地之气相通,故而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内经>中的"髀(骨行)大跛,易偏枯"、"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跫也"、"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及"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等错误的断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育工作中至为关键的一环.笔者在从事《伤寒论》(以下简称《伤》)课堂教学中,略获肤浅体会,兹总结为以下六法.一、德育教育要适时贯穿 中医学院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等教育机构,担负着为四化建设培养高级中医人材的任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欲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的教学中,必须寻有利时机,作到选材得当、感情自然,不要形成简单生硬的说教.譬如,讲作者张仲景生平时,要联系“自序”,该篇序文是一部医德教育的极好教材,应藉此进行医德教育.要点明作者被后世医家称为医  相似文献   

7.
8.
《内经》对脉诊的论述非常精详,提出了“虚静为保”为前提,巧取寸口为依据,切按虚里候宗气的脉诊方法和原理,此外尚有尺肤结合诊法、人迎寸口相互盛衰呈倍率对比以及脉神门以断妊娠等法。笔者通过《内经》的学习,对其脉论略有心得,兹就《内经》中关于三部三才诊脉法试作浅析。《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每一部位又定出三个切脉部位命之曰天地人。如“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  相似文献   

9.
汗法居八法之首,是临床辩证论治的重要法则之一。《内经》提到汗法的条文甚多。从汗法的病因、病位、病机、适应症等不同方面。十分详尽地论述了汗法的运用。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客者除之。”《素问·热论》:“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素问·生气通  相似文献   

10.
<正> 全元起为南朝齐、梁间(479~556年)人,籍贯不详。据《南史·王僧孺传》记载,他曾任太医侍郎,为注解《素问》的第一家,后人称全注本为《四经训解》(或《素问训解》)。宋朝此书尚存,以后便亡佚了。现从宋·高保衡、林亿等所校订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新校正”中还可见到部分全元  相似文献   

11.
“十六部”语出《素问·调经论篇》。其云:“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其中四支,九窍,五藏,三百六十五节均系生理解剖之常数,为大家所熟知。唯独“十六部”,《内经》中仅此篇提及一次。也没有详细的论述,故对“十六部”的解释,历代医家众说纷纭。杨上善注云:“九窍五藏,以为十  相似文献   

12.
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别,区别。本文论述脏腑的分类及其区别,其述方法与《六节脏象论》、《五藏生成篇》等有所同,故以名篇。 1.奇恒之府、传化之府的内容、作用: 2.脏与腑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鉴于留学生《内经》教学的特殊性,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即充分了解学生背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及重视课外时间的延伸等,通过教师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排除《内经》学习的心理障碍,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内经》一书由于年代久远、文辞古奥,言简义赅,加之脱漏错简、衍文倒置、故研阅诚难。一些人欲诣扶垒、无舟莫适,而望洋兴叹。为使《灵》、《素》不被置于罔闻,就需要研究和改进《内经》的教学方法,我的体会就是十个字,即点、准、联、比、合、详、图、摆、析、串。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内经》是中医药院校的理论提高课程,藏象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内经》课堂讲解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内经》各篇章论述切入的不同角度展开讲解;联系《内经》相关篇章,对藏象内容的梳理比较;关注《内经》对后世医家的影响和中医理论形成的意义;关注《内经》藏象理论的临床指导,结合实践运用进行讲解等,对《内经》藏象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浅谈《内经》中的配穴法赵银龙黄建军*(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医院361002)*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配穴法是指针灸治疗的穴位配伍方法。配穴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内经》中关于针灸配穴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兹将散见于《内经》各篇之配穴法归纳如下。1.本经...  相似文献   

17.
18.
《内经》中的错综修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兆贤 《河南中医》1991,11(3):10-10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热病,在《内经》一书中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有《热论》、《评热病论》、《刺热病论》、《热病》、《水热穴论》等专门论述外,还在《气穴论》等十四篇文献中有较多记载,至于零星记载的篇章,约占全部著作的一半。这些内容,目前还没有很好整理和继承,本文拟予讨论,并期指正。一、治疗法则1.泄热法:如《灵枢·刺节真邪》载:“凡刺热邪越而苍,出游不归乃无病,为开通辟门户,使邪得出,病乃已。”就是通过摇针孔、开经络,使热邪外泄的治疗方法。具体施针时,除了用泻法外,比较多的是运用放  相似文献   

20.
<正> 《内经》中的主要刺法分述如下: 1.浅刺法:毛刺——针刺极浅,不入肌肉,主治皮肤疾患。浮刺——斜刺入皮,适用于肌肉挛急的寒性疾患。半浅刺——是指快速刺入,快速出针,不入肌层的方法目的在刺皮肤。2.深刺法:关刺——刺时不宜出血,多施于四肢关节部,适用于筋痹。分刺——是刺于诸筋分肉之间,如刺膀胱经的承山。恢刺——是从肌腱的侧旁刺入,直对肌腱一前一后横卧向透刺,以松解腱挛缩的方法,用以治疗筋痹。俞刺——是直进直出,深刺至骨胳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骨痹,如肩髎透极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