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为祖国医学理论之渊薮,多数文字写作于战国后期,在秦汉续有补充,“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因此,研究《内经》的语言,对深入“探赜索隐”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试从一隅谈谈其中名词动化的六条规律,也称之为“六法”。 相似文献
2.
3.
王玉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3):5-6
《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学习《内经》可分为六个步骤:通读原文,掌握关键词;加强记忆,经典背诵;借助注家,明辨医理;结合医案,深刻体会;前后联系,全面理解;灵活应用,彰显效果,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内经》论气非常广泛,涉及竟达三千余次。经中提及“六气”者有五次之多,然五者同名而义不同,现浅谈如后。一、天人相通之六气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是相通的。《内经》所指的天是自然界,确切地说是指自然界中阴阳二气。阴阳者乃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宇宙间的一切都不离乎阴阳,人类生存亦是如此。为此《内经》列《生气通天大论》专篇论述其理,并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此寿命之本也”。人与天地相通表现在气,而天人相通之气含义也较为广泛。一是指生气通天,即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阴阳二气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它直接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一是指人体脏腑亦与天地之气相通,故而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内经>中的"髀(骨行)大跛,易偏枯"、"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跫也"、"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及"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等错误的断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正> 全元起为南朝齐、梁间(479~556年)人,籍贯不详。据《南史·王僧孺传》记载,他曾任太医侍郎,为注解《素问》的第一家,后人称全注本为《四经训解》(或《素问训解》)。宋朝此书尚存,以后便亡佚了。现从宋·高保衡、林亿等所校订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新校正”中还可见到部分全元 相似文献
11.
“十六部”语出《素问·调经论篇》。其云:“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其中四支,九窍,五藏,三百六十五节均系生理解剖之常数,为大家所熟知。唯独“十六部”,《内经》中仅此篇提及一次。也没有详细的论述,故对“十六部”的解释,历代医家众说纷纭。杨上善注云:“九窍五藏,以为十 相似文献
12.
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别,区别。本文论述脏腑的分类及其区别,其述方法与《六节脏象论》、《五藏生成篇》等有所同,故以名篇。 1.奇恒之府、传化之府的内容、作用: 2.脏与腑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鉴于留学生《内经》教学的特殊性,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即充分了解学生背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及重视课外时间的延伸等,通过教师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排除《内经》学习的心理障碍,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钱会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4-5
《内经》是中医药院校的理论提高课程,藏象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内经》课堂讲解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内经》各篇章论述切入的不同角度展开讲解;联系《内经》相关篇章,对藏象内容的梳理比较;关注《内经》对后世医家的影响和中医理论形成的意义;关注《内经》藏象理论的临床指导,结合实践运用进行讲解等,对《内经》藏象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浅谈《内经》中的配穴法赵银龙黄建军*(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医院361002)*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配穴法是指针灸治疗的穴位配伍方法。配穴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内经》中关于针灸配穴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兹将散见于《内经》各篇之配穴法归纳如下。1.本经... 相似文献
18.
19.
20.
<正> 《内经》中的主要刺法分述如下: 1.浅刺法:毛刺——针刺极浅,不入肌肉,主治皮肤疾患。浮刺——斜刺入皮,适用于肌肉挛急的寒性疾患。半浅刺——是指快速刺入,快速出针,不入肌层的方法目的在刺皮肤。2.深刺法:关刺——刺时不宜出血,多施于四肢关节部,适用于筋痹。分刺——是刺于诸筋分肉之间,如刺膀胱经的承山。恢刺——是从肌腱的侧旁刺入,直对肌腱一前一后横卧向透刺,以松解腱挛缩的方法,用以治疗筋痹。俞刺——是直进直出,深刺至骨胳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骨痹,如肩髎透极泉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