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脾主运化新解齐齐哈尔市中医院于万贵,姜齐龙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刘玉环脾为五脏之一,具有主运化、统血、主四肢、主肌肉等诸功能。后世医家或著作,都解释为脾主运化,即是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或者说它实际上包括了消化、吸收和输布三个方面的生理功能。所以由某些...  相似文献   

2.
王启航  陈萌 《环球中医药》2020,13(4):685-687
“脾主运化”是中医藏象理论的一部分,其最初含义是指,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脾发挥辅助胃消化吸收饮食物的作用。至汉末,张仲景将这种作用具象化,称其为“脾主消磨”,深刻影响后学。至宋代,严用和提出了脾主运化理论,认为脾主管人体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将整个胃肠道的功能统归于脾,这种理论虽未在当时成为主流认识,却也在学术界生根发芽。明朝张景岳系统论述了“脾主运化,脾运胃纳”,至此“脾主运化”终于成为了主流认识并取代了原有的学术思想。其演变的总体趋势是脾功能的扩大,脾解剖学基础的模糊,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整个藏象理论的迁延,也深刻影响了临床治法。  相似文献   

3.
脾主运化与脾主肌肉的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主运化是脾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其运化功能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各脏腑组织中去,以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另一方面将代谢后的水液通过其运输作用不断排除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4.
分析对脾主运化功能的误识,认为脾主运化应定义为:脾转运气化水谷精微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626-1628
脾主运化的理论是中医脾脏象理论的核心,发展到清代,其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运用脾主运化的理论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另一方面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学开始寻求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脾主运化的理论也开始注重与西方医学靠拢,试图用西医学的理论更好的诠释脾主运化。文章选取了清代几位代表医家,论述了其对脾主运化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脾主运化的机理及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主运化是脾重要生理功能,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对其机理和意义作一分析,以期学者深刻理解这一功能。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因长期饮食“不节+不洁”导致“脾主运化”功能受损,以致摄入的“水谷精微”不能转化成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而是转化成痰湿-“肥胖之源”,由此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多发。中医禁食疗法,一方面通过短时间禁食中止外来饮食的伤害,同时服以温化痰饮、泻浊健脾之中药,使“脾主运化”功能得以重建,对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小儿脾主运化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祖国医学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和运化失常的病理变化,探析在小儿脾失健运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及其证治。临床上常见的小儿纳呆、慢性腹泻、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等。均可使用健脾助运方法,辨证施治,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能取得一定疗效。同时阐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对小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脾为已土,是阴中之至阴,主运化水谷、水湿、统血,与胃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属阴,主静,又是赖何以完成这些“运”、“统”等动的功能,原动力在哪里?脏腑怎样协调使脾运正常实现?这些问题弄清楚后有利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脾主运化与细胞线粒体相关再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线粒体有“ATP的生产基地”、“细胞的动力站”之称,这与中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有着密切的联系。脾主运化不仅仅是指食物在消化道的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指食物在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过程。运用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方法阐明脾主运化的细胞生物学实质,从更深层次揭示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脾主运化"论治消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历代医家运用中医药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 ,从而也形成了从肾论治、从肝论治、从脾论治、从瘀论治等不同的观点及流派 ,本文试图从“脾主运化”的角度论述消渴的病因、病机及其治则治法等 ,为中医药防治消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34-1338
目的:通过对近20年脾主运化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了解脾主运化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概况及热点,为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对脾主运化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方法:选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资料来源,分别对1990—2009年脾主运化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单位,主要作者,疾病分布和副主题词等6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描述。结果:年代分布呈逐年递增的势态,从2006年开始论文增长幅度较快;文献集中发表在中医类期刊,其对于脾主运化研究的关注度最高,辽宁在脾主运化的研究领域重视程度高于其他省市;作者单位以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南京中医药大学20年内发表40篇,领先于其他单位;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汪受传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孙远岭;糖尿病、胃炎和血脂异常症是研究的热点疾病,研究的重点还是在治疗方面。结论:脾主运化已成为当今中医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以中医界研究为主,研究热点逐渐从消化转到内分泌系统疾病,理论和临床研究占主导。  相似文献   

13.
梳理近5年来"脾主运化"的研究思路,并基于文献研究与现代生物学基础理论的贯通结合,提出新的研究假说,即"脾主运化"是以物质转运及转化关键蛋白为核心的动态复杂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刘毅  冯晓桃 《中医杂志》2011,52(15):1264-1266
回顾了关于"脾主运化"理论的论述,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明确提出"脾主运"和"脾主化"两个不同概念,从发病的社会背景、证候属性以及治则治法对脾虚失运证和脾虚失化证加以区分,以胰岛素抵抗为切入点,探讨"脾运失司"与"脾化失司"在物质代谢方面的病理生理异同,深入理解传统中医"脾主运化"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从细胞内质网角度探讨中医脾主运化、脾主统血理论的科学内涵。介绍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各种因素导致内质网应激产生的结果,从脾主运化水谷、运化水液、脾主统血角度分别阐释中医方面的理论认识,并结合现代科学知识体系进行分析,认为内质网与中医脾的藏象功能联系最大,内质网应激是脾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中的脾并不是单纯的现代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附加了消化和免疫等多种人体生理功能的脏器。中医理论认为脾有运化、统血、升清功能,脾主运化是其核心,是整个饮食物代谢以及营养吸收过程的中心环节,其生理功能与机体消化吸收、能量供应、水液代谢等过程密切相关,包含小肠泌别清浊和大肠传导的功能;现代解剖学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有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细胞和免疫应答的功能,两者具有相关联的部分。在人体的胃肠道里共存着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群中绝大部分参与了脾、胃、大肠、小肠等的生理活动。文章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阐述了脾主运化、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三者的关系,脾失健运会引起肠道微生物组群的改变,是引起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因素。西医多靶点的治疗方式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不谋而合,依据心力衰竭证型辨证施治,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发挥中医药多靶点、辨证论治及未病先防的优势。脾主运化的正常与否和肠道菌群微生物稳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些年来随着学界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心力衰竭患者体内代谢物的变化,以肠道微生物稳态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切入点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系统地归纳了作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作者以“脾主运化”论治消渴为基础,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属于消渴合并肌痹,此痹为消渴病痹证之肌痹.DPN晚期属于消渴合并筋痿,此痿为消渴病痿证之筋痿.并从脾主运化对其进行论治,临床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8.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特征。中医学对本病的辨治源远流长,《内经》中不仅记载有"飧泻"、"注下"等病名,还将泄泻的病因归纳为"湿盛则濡泻",《金匮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高发疾病,近来的研究证实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降低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是脾胃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中医\"脾\"不仅是指西医学的整个消化系统,而且与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等多系统均有密切联系。项目一方面拟通过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研究,将中医\"脾主运化\"理论引入到缺血性脑病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以线粒体能量代谢为靶标,探讨仙鹤草调控脑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脾主运化与临床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主运化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 ,也是脾进行其它生理功能的基础 ,通过临床实践观察 ,笔者认为脾主运化不仅是对脾主运化水谷、水液功能的概括 ,也是对消化系统的整个消化功能的概括。1 脾主运化是机体消化功能的基础《素问·经脉别论篇》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合于四时五脏 ,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当饮食进入胃以后 ,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 ,完成对饮食物消化吸收 ,在大小肠内的完成分清泌浊 ,传化糟粕 ,但这一系列生理功能 ,必须依赖脾的运化功能 ,才能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