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邵教授"五针法"对肺脾亏虚型哮病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5例)选用邵教授"五针法",穴取肺俞、大椎、风门等;对照组(105例)选用常规针刺法,穴取定喘、膏肓、肺俞、太渊等,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观察邵教授"五针法"对肺脾亏虚型哮病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影响及随访远期疗效观察。结果:两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改善明显,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邵教授"五针法"改善肺脾亏虚型哮病患者症状体征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法,且远期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邵氏“五针法”治疗肺脾亏虚型哮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先期完成的96例病例予以报告,对初步的规范适应症、操作方法进行评价,为制作技术操作文本进行初步总结.方法:各中心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例,采用邵氏"五针法",取肺俞、大椎、风门穴为主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针灸治疗学》6版教材常规针刺,取定喘、膏肓、脾俞、太白、丰隆、肺俞、太渊、足三里等穴位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及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20.83%),显效16例(33.33%),有效19例(39.58%),无效3例(6.25%),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临床痊愈6例(12.50%),显效11例(22.92%),有效21例(43.75%),无效10例(20.83%),有效率为79.17%,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3个中心报告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各中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邵氏“五针法”治疗肺脾亏虚型哮病疗效优于对照组,各中心采用方法稳定,疗效无偏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邵氏"五针法"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组给予邵氏"五针法"[肺俞(双)、大椎、风门(双)五穴为主]加减。两组均1 d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52.9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6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23.5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邵氏"五针法"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邵氏五针法治疗寒饮伏肺型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饮伏肺型哮病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邵氏五针法[大椎、风门(双侧)、肺俞(双侧)等]治疗,1 d 1次,两组均治疗12 d后判定疗效。结果:在症状、体征总分,肺功能FEV1、PEF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邵氏五针法治疗寒饮伏肺型哮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邵氏五针法”治疗哮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观察组采用“邵氏五针法”(肺俞、大椎、风门)加联合治疗,包括吸氧、雾化吸入、口服强地松;对照组采用口服茶碱缓释片加联合治疗,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喘息、咳嗽、咯痰、胸膈满闷、哮鸣音、气短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测定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69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0例;对照组临床痊愈49例,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0例,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肺功能FEV1、PEF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邵氏五针法”治疗哮病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效果优于茶碱缓释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咳嗽性哮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辅舒酮,125ug/次,2次/d;顺尔宁,5mg/次,1次/晚,口服。治疗组60例针刺治疗,主穴:足三里、大椎、肺俞和脾俞,辨证加减。肺脾气虚,肺、脾、肾三脏虚损加中脘、太渊;痰热壅肺,风哮、痰哮、瘀哮加鱼际、尺泽;脾肾阳虚加阳、肾俞、太溪;脾俞、肺俞、大椎补法,直刺并稍微斜向脊柱针0.5~0.8寸,其他主穴平补平泻,加减穴实可泻、虚可补;阳为先、阴后刺;留针50min,隔20min行针1次,1次/d。均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22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咳嗽性哮喘,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五针法"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寒饮伏肺型哮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其中观察组脱落7例,对照组脱落6例。观察组主穴取肺俞、大椎、风门;对照组主穴取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孔最、定喘、丰隆、风门、太渊。两组均每次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12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6、9、12天的单项症状体征(喘息、咳嗽、咯痰、胸膈满闷、哮鸣音、气短)积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差异。结果:(1)单项症状体征:治疗第3、6、9、12天,两组患者的6项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除外对照组患者治疗第3天哮鸣音积分虽低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9、12天,观察组患者喘息、哮鸣音和咳嗽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除外第3天观察组哮鸣音积分虽然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9、12天,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咯痰、胸膈满闷和气短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除外第12 d,观察组胸膈满闷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治愈46例,显效3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临床治愈23例,显效43例,有效24例,无效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针法"针刺治疗寒饮伏肺型哮病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穴留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TCD的变化。方法:将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体针组。头针组41例采用头穴留针法,取穴百会、四神聪、玉枕、天柱、风池;体针组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取肢体穴位进行针刺。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TCD变化。结果:头针组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有效率占87.8%;体针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有效率占63.4%。两组疗效及TCD改善情况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头穴留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突出,可缓解椎基底动脉痉挛,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邵氏"五针法"对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针刺治疗组选取哮喘模型大鼠的"肺俞"(双)"大椎""风门"(双)穴进行针刺治疗,药物治疗组选取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腹腔注射,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a-SMA、FN的表达。结果: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经治疗后a-SMA、FN阳性表达减少,且针刺治疗组低于药物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邵氏"五针法"不仅能够降低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a-SMA和FN的阳性表达,而且还能有效改善哮喘模型大鼠的症状和行为体征,说明邵氏"五针法"具有降低a-SMA、FN阳性表达、改善气道重塑的作用,这也是针刺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深刺大肠俞为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方法:将96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治疗采用芒针深刺大肠俞为主,对照组40例按常规操作针刺大肠俞等穴。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4例。两组比较,愈显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深刺大肠俞为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灸肺俞刺四关治疗阴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阴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灸肺俞刺四关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疗程3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100%、5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灸肺俞刺四关治疗阴暑症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肺俞募配穴对肺功能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素平  单秋华  董安梅 《中国针灸》2004,24(12):840-842
目的:观察肺俞募配穴应用是否确实具有比单用俞穴或募穴更好的协同作用,亦或是具有拮抗作用.方法:观察30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分3次分别观察针刺肺俞、中府、肺俞配中府3个穴组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肺俞穴配中府穴组对肺功能的改善最明显,肺俞穴组次之,而中府穴组针刺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肺俞募配穴确实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用《灵枢》经脉针刺深度法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灵枢》经脉针刺深度法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深度法各31例。穴取大椎、肺俞、气海、关元、尺泽、合谷、足三里、阴陵泉、太溪。治疗组按照《灵枢.经水》篇,经脉针刺深度2~6分(4~12mm),对照组按照常规针刺深度8~15分(16~30mm),行平补平泻手法,8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与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个疗程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70.97%,优于对照组的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93.55%,优于对照组的6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灵枢》经脉针刺深度法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深度法,并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评价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2002年1月至2017年10月发表的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文献,检索关键词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穴位贴敷""敷贴""腧穴",检索时用"咳嗽变异性哮喘"分别与"穴位贴敷""敷贴""腧穴"进行组合检索。检索后按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合格文献,对合格文献中所选取的穴位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40篇文献,包含穴位23个。描述性分析显示,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肺俞,选穴最多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常用穴位集中在项背部和胸腹部。聚类分析显示,常用穴位可分为3大类。第1类为膏肓-大椎-脾俞-肾俞-心俞,第2类为定喘-膻中-膈俞,第3类为肺俞-天突;其中第2类又可细分为2小类,定喘-膻中为一类,膈俞为一类。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在主穴基础上进行辨证选穴,调畅气机、恢复肺之宣发肃降、调肝理脾、补益肝肾等治法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5.
穴位埋线与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元琦  陈丽仪  张世平 《中国针灸》2004,24(12):828-830
目的:对比穴位埋线及三伏天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天灸组各36例,于夏季的初伏、中伏、中伏加强、末伏这4天进行治疗,埋线组取肺俞、迎香,天灸组取风门、肺俞、脾俞、肾俞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结束后10天统计疗效.结果:埋线组显效13例、有效22例、无效1例,天灸组分别为5例、21例和10例,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对变应性鼻炎有良好效果,近期疗效优于天灸疗法.  相似文献   

16.
穴位对氨茶碱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建平  徐斌  杨彬 《中国针灸》2003,23(6):355-357
目的 :研究不同穴位皮肤经皮吸收药物的作用差异。方法 :观察组分别选择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穴———“肺俞”和“膻中”为用药部位 ;对照组以背部非穴位点为用药部位 ,测定氨茶碱贴剂给药后皮肤穴位电阻和血药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肺俞”和“膻中”给药后皮肤电阻较低 ,氨茶碱透皮浓度较高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肺俞”和“膻中”穴给药有利于氨茶碱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7.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与常规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和针刺组各50例.贴敷组应用三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穴取大椎、肺俞、膏肓、膻中、气海;针刺组于同期采用针刺疗法,穴取中府、天突、膻中、定喘、丰隆,观察两组远期疗效.结果: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4.0%,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天中药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8.
Gao J  Ouyang BS  Sun G  Fan C  Wu YJ  Ji LL 《中国针灸》2011,31(10):893-897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比较其对临床症状和生命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舒利迭组,每组30例.温针灸组穴取定喘、肺俞、足三里为主,毫针针刺,对背部腧穴及足三里施以温针灸,隔日1次,每周3次;舒利迭组予舒利迭吸入剂治疗,每次1吸,每天2次.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后的1 s用力呼气量(FEV1)等肺功能指标改变、临床症状、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的评分,进行组间和组内的比较.结果:两组均有效改善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P<0.05);治疗4周后对呼吸道症状的改善舒利迭组优于温针灸组(P<0.05),对寒热等全身症状的改善温针灸组优于舒利迭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效能相当(均P>0.05);对生命质量的改善温针灸组稍优于舒利迭组(改善值12.84±3.43 vs 10.21±3.89,P<0.05).结论:温针灸能起到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作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其效能与舒利迭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