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我院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经血培养证实的败血症患儿 10 0例 ,现将其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0 0例患儿中男 68例 ,女 3 2例 ;年龄 2d~13岁 ,其中 2~ 2 8d 11例 ,~ 1岁 5 0例 ,~ 3岁 2 6例 ,~ 13岁 13例 ;病程 2~ 40d。原有基础疾病 8例 (早产儿 3例 ,肥胖 1例 ,Ⅲ度营养不良 2例 ,先心病 2例 )。革兰阳性菌性 89例 (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性 65例 ,金黄色葡萄菌性 18例 ,链球菌性 6例 ) ,革兰阴性菌性 11例 (不动杆菌性、铜绿假单胞菌性各 2例 ,李斯特菌性、肺炎克雷伯菌性、短杆菌属性、大肠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特异性;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敏感率最低,仅有20.00%和18.00%,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敏感度较高,分别为100.00%、100.00%和98.00%。结论: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可首选含酶抑制剂的半合成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8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变化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率的分布。方法取外周血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培养出86株细菌,均为单一生长。主要致病菌为G+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为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利福平、万古霉素。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次之,条件致病菌感染有所上升,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变化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率的分布。方法取外周血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培养出86株细菌,均为单一生长。主要致病菌为G^+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为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利福平、万古霉素。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次之,条件致病菌感染有所上升,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近5 a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年3月—2009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9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败血症中,革兰阳性球菌73例(7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要病原菌(3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7%);革兰阴性菌23例(24%),主要为克雷伯菌属(8%);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较为敏感。结论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NS为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以减少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资料。结果: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常见症状是抽搐(69%)、恶心呕吐(52%)、头痛11例(24%),精神行为异常10例(22%),常见体征是发热(83%)、巴宾斯基征阳性(54%)、肌张力增高(52%),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异常频率较高的是脑电图(88%)、CT(40%)。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复杂但具有某些特征,脑电图、CT等辅助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昂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并发症多,国内病死率高(在12—20.5%之间)。存活者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后遗症。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因不能及时诊断而延误治疗。为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现将我院自2005年8月-2008年2月收治新生儿败血症86例,其中血培养阳性5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急症,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2002年6月-2006年6月本院收治新生儿败血症34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败血症仍是目前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7月确诊的54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均符合2003年全国新生儿会议修改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1]。男33例,女21例;日龄<7 d 25例,≥7 d 29例。早产儿10例,足月儿42例,过期产儿2例。体质量<2 500 g 11例,2 500~4000 g 40例,≥4 000 g 3例。54例中20例外地民工子女生于家中。1·2临床表现少吃、少哭、少动46例(85%),皮肤黄染43例(80%),发热30例(56%),厌食呕吐28例(52%),呼吸急促20例(37…  相似文献   

11.
败血症是新生儿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漏诊易造成新生儿死亡及严重后果。本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高,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2004-2005年收治的20例败血症患儿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总结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并研究了其病原菌分布和临床抗生素耐药性状况,为治疗及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的21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体温异常、黄疸、精神萎靡等为主.21例血标本中分离出2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5株,药敏试验发现大多数菌株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菌素类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较敏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感染率上升,应及早进行实验室检查并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30 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高危因素、病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探讨研发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住院病例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以及致病菌进行分析.结果:活产婴儿中有0.1%-1%的婴儿感染而患败血症,是新生儿期重要的疾病,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可由宫内感染或出生后感染导致,血培养可确定为何种病源菌所致,并使用有效抗生素联合治疗.结论:对新生儿败血症应首选抗生素治疗,并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加强护理,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对72例小儿凝固酶阴性白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进行分析,患儿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5天~2岁,其中新生儿22例。感染途径多为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新生儿以皮肤感染为主。起病缓慢,血培养有凝固酶阴性白色葡萄球菌生长。本病特点与金葡菌相似,但起病隐匿、病情复杂,受累器官多,这与免疫状态不良及血行感染有关。对该病的抗生素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斌  陈立娟  杨丽昕  李爽  王文涛  孙鹏 《中成药》2022,(4):1130-1134
目的 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疗程5d.检测临床疗效、PCI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乳酸、血氨、炎症因子(CRP、WBC、PCT)、体液免疫功能指标(IgM、IgG...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小儿败血症临床观察武汉市儿童医院(430013)张霞关键词:败血症.小儿,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癸酰乙醛,治疗应用我科近两年来用癸酰乙醛(鱼腥草素)注射液,配合中药煎剂治疗小儿败血症39例,并与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小儿败血症37例对照,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9.
蹇琼  张俊 《江西中医药》2008,39(8):58-59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5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途径以皮肤、脐部、呼吸道为主。以体温异常,少哭、少吃、少动,皮肤黄疸为主的临床表现。本组50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50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4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8株。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治疗采用综合疗法,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近两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由于临床表现不特异,加之基层医院对本病认识不足,实验室检查多用机器进行白细胞分类,不能分辨出异形淋巴细胞,故不进行特异的实验室检查,使许多患儿入院前误诊。近两年我们收治IM患儿共60例,其中有42例入院前曾误诊,误诊率高达70%,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