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过度运动对海马神经元形态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过度运动后海马神经元形态及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过度运动导致海马组织学与超微结构改变及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关系.方法:采用过度运动大鼠为实验对象,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结果:过度运动可导致海马神经元组织学与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使海马神经元排列松散、紊乱,并且与周围神经元联络减少.部分神经元细胞体固缩、细胞核内陷、染色质聚集、线粒体肿胀或其内部出现空泡.过度运动后发生组织学形态改变的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加,而没有组织形态改变的海马神经元脑源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无变化. 相似文献
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糖尿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不但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上起重要作用 ,而且对血糖调节也有重要影响。外源性BDNF可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 ,其作用可持续 2周 ,包括治疗剂量在内的一定剂量范围 (2 0~ 2 0 0mg·kg-1)的BDNF对正常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外源性BDNF还可减少I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用量。BDNF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调节与改善胰脏和肝脏的功能及恢复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调节部位也可能起一定作用。与神经营养素 - 3(NT - 3)、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相比 ,BDNF降糖作用稳定。 相似文献
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患 ,一旦发生将给患者直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令人沮丧的是 ,虽经百余年来全世界神经科学研究者的孜孜努力 ,SCI的治疗效果仍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 ,乃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nervoussystem ,CNS)极其有限的再生能力。目前有学者认为 ,哺乳动物外周神经系统之所以远比CNS有更强的再生能力 ,原因之一即为CNS缺乏为其自身损伤提供足够营养支持 (trophicsupport)的能力 ;而营养支持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复合导管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聚乳酸(PLA)作为支架材料,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BDNF复合导管并对其浸入溶液前后的形态进行观察,利用万能材料实验机研究其力学性能,接触角测试仪检测其亲疏水性,ELISA测定释放液中BDNF的浓度并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与结论 BDNF导管的拉伸强度为1.80 MPa,断裂伸长率为204.17%,接触角为65.4°,药物缓慢释放可达90 d,累积释放率约70%。表明制备的BDNF复合导管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亲疏水性和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产褥期抑郁症(PPD)患者的雌激素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2周时的爱丁堡产褥期抑郁症量表(EPDS)评分,将产妇分入PPD组(评分>13分,n=31)和正常组(评分≤13分,n...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氏病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种系大白鼠,体重230~250g,随机分3组,通过左侧中脑黑质立体定向注射法,组1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0只,注射相应量(5μl)的生理盐水;组2为注射6-OHDA制作帕金森氏病模型组(简称6-OHDA组)10只,注射6-OHDA,5μl(2μg/μl);组3为(6-OHDA+BDNF组),在制成帕金森氏病模型后再向同侧中脑黑质注射BDNF5μl(3μg/μl),连续6d,qd。分别观察动物的旋转行为,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高效液相法测定纹状体部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结果单侧黑质内注入6-OHDA制成帕金森氏病大鼠模型后,6-OHDA组与对照组比较,产生旋转行为,(6-OHDA+BDNF)组在观察旋转行为时,症状明显改善;镜下见TH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对照组的黑质致密部,数量为42.3±7.56个/μm^2,模型组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为2.41±1.07个/μm^2,(6-OHDA+BDNF)组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数为15.36±3.04个/μm^2;纹状体部多巴胺含量:生理盐水组为11.4±1.2μg/g,6-OHDA组3.6±0.5μg/g,(6-OHDA+BDNF)组5.5±0.6μg/g。结论①6-OHDA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损害作用,制成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②BDNF能改善6-OHDA所致的帕金森氏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的减少;BDNF能明显抑制6-OHDA引起的纹状体部多巴胺含量降低;BDNF可抑制6-OHDA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室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以7天龄大鼠一侧结扎颈总动脉联合低氧吸入形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伤后向脑室注射不同剂量(0.2、0.5和2.0μg)BDNF,观察对脑水肿、脑内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给药后24h 0.5μg组脑水肿程度显著降低;左脑MDA含量2.0μg组显著高于单纯损伤组和0.5μg组;3种不同剂量BDNF组细胞凋亡不同程度降低,其中0.2μg和0.5μg组降低更明显。提示BDNF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皮肤和海马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剂量过大其保护作用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强度81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4只,体重180~220 g,分成激光治疗组20只、单纯损伤组16只、正常对照组8只,每组按治疗时间又分成1、3、6和9周4个时间点。标准的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制备成功后,激光治疗组行激光照射,照射参数:光斑直径5 mm,照射功率60 mW,时间3 min,经皮至视神经损伤处,每日照射1次。单纯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在进行激光照射时,激光器无功率输出。激光治疗1、3、6和9周后测量视网膜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含量。结果激光治疗组大鼠视神经损伤后1周视网膜中的BDNFmRNA的含量达到最高,随后降低;治疗后1、3、6和9周与同一时间单纯损伤组视网膜中的BDNFmRNA表达相比有所提高(P〈0.05)。结论低强度81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能促进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再生,增加视网膜中BDNF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移对大鼠脑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转移对脑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腺病毒载体4μl注入承受单侧大脑皮质重锤打击伤的海马区,对照组注射病毒缓冲液。伤后3h,1,3,7,14d利用免疫组化单标和(或)双档染色、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双标染色、DNA末端原位标记以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伤侧大脑皮质、海马区BDNF及凋亡相关信号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病毒载体组动物术后3,7d海马CA1、CA3区BDNF神经元显著增多,而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表达BDNF的神经元较少并同时表达凋亡相关信号。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BDNF基因转移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9,自引:12,他引:9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脑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的疗效。方法 7d龄SD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形成HIBI后,即刻脑室注射BDNF(0.5μg)并行HBO治疗(A)或常氧高压氮处理(B),设单纯HIBI组(C)、假手术组(D)和正常组(E),观察对脑水肿、皮层和海马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和细胞凋亡百分率的影响。结果 A,B组脑水肿程度、MDA和细胞凋亡百分率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脑水肿程度、细胞凋亡百分率A组显著低于B组,尤以脑水肿降低更明显,接近于D组,MDA水平两组相差无显著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HBO及脑室注射BDNF治疗可显著减轻HIBI后的脑损伤,其效果优于BDNF 常氧高压氮处理组,表明在HIBI的治疗中HBO与BDNF联合应用起到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损伤(BI)后,大脑神经元具有一定再生能力,但需要有神经营养因子(NTFs)的参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大脑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中均可合成,不仅具有神经元保护和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和再生功能,还对大脑损伤后脑功能的恢复起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BDNF在脑损伤后的含量变化与损伤时间、损伤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有可能为临床脑损伤的治疗、损伤时间、损伤程度的判断、以及判断预后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外伤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损伤(BI)后,大脑神经元具有一定再生能力,但需要有神经营养因子(NTFs)的参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在大脑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中均可合成,不仅具有神经元保护和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和再生功能,还对大脑损伤后脑功能的恢复起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BDNF在脑损伤后的含量变化与损伤时间、损伤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有可能为临床脑损伤的治疗、损伤时间、损伤程度的判断、以及判断预后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视神经损伤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及其受体 (CNTFRα)蛋白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 ,分别于伤后 1,3,7,14 ,2 8d取眼球 ,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为对照 ,提取视网膜蛋白 ,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视网膜中CNTF和CNTFRα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在正常视网膜中存在CNTF和CNTFRα蛋白的表达。视神经损伤后 1,3,7,14及 2 8dCNTF和CNTFRα蛋白表达均增高 ,伤后 7d达到最高 ,14d下降。CNTF蛋白表达量至 2 8d仍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而CNTFRα蛋白表达量至 2 8d虽增高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CNTF和CNTFRα蛋白表达增加 ,可能是视网膜神经元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1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亚低温处理后移植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亚低温处理后移植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BDNF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ELISA法确定BDNF高峰表达时相,收集高表达时相阶段细胞上清液.建立SD大鼠液压脑创伤模型,分为A组(干细胞移植组)和B组(干细胞移植+BDNF组),两组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33℃)5 d.对第4天和第8大(复温后第3天)脑组织标本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实验动物予以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 ELISA结果显示细胞转染48~60 h后BDNF持续高表达.亚低温处理第4天两组PCNA、巢蛋白均高表达,NSE及GFAP无或极低表达,细胞凋亡少见,但B组较A组更少(P<0.05).复温后第3天两组PCNA、巢蛋白均表达下降,NSE及GFAP表达升高,但B组较A组NSE阳性率更高,细胞凋亡更少(P<0.05).B组获得最佳动物神经功能评分.结论 BDNF可增加低温环境下的干细胞存活率,并诱导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on the environmental nutrition and neur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ransplanted stem cells under hypothermia.Methods The BDNF gene mediated by liposome was transfected into 293T cell line, and ELISA assay was applied to find the peak time of BDNF expression. When BDNF was highly expressed, the supernatant was collected for establishment of SD rat models of brain injury. Th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and Group B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BDNF group). Rats in both groups were under hypothermia treatment for five days. Four and eight days later ( three days from rewarming), rat brain tissues were obtain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nestin,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and to detect the apoptosis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nally, the nerve function scores were obtained for evaluation of the nerve function. Results The ELISA showed that the high level of BDNF expression was at 48 to 60 hours after gene transfection. PCNA and nestin were highly expressed, while NES and GFAP showed nil or low level of expression in both groups at the fourth day after hypothermia, with little apoptotic cells especially in the Group B (P <0.05). The expressions of PCNA and nestin were decreased, but the expressions of NSE and GFAP were increased at the third day after rewarming. The positive rate of NSE expression in the Group B was much higher and the apoptotic cells were much less compared with the Group A ( P < 0. 05 ). A better nerve score was obtained in the Group B. Conclusion BDNF can enhanc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transplanted stem cells and induce their differentiation into neurons under hypothermia. 相似文献
15.
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移对神经根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和促轴突再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腺病毒向脊髓内转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能否在脊髓水平修复神经根损伤。方法:在大鼠神经根切断吻合模型基础上,通过显微注射法在立体定位仪上将2μl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直接注入大鼠神经根损伤部相应的脊髓腹角。观察伤后脊髓尼氏染色神经元和轴突计量及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单纯损伤组比较,注射AxCA-BDNF可明显增加神经根伤后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以及髓鞘厚度。结论:神经根重建结合BDNF基因治疗可明显减少神经根伤后尼氏染色神经元的死亡以及促进轴突再生,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神经根损伤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后2~3d Wistar大鼠视网膜组织行RGCs培养,Thy-1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鉴定RGCs。实验分2组,对照组单纯加入DMEM,CNTF组加入浓度为20ng/ml的CNTF。RGCs培养3d后CNTF组和对照组分别行Westernblot检测RGCs内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Thy-1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检查显示,培养3d的RGCs胞膜和轴突呈棕黄色,且90%以上为免疫阳性细胞。CNTF组RGCs内bcl-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NTF对神经节细胞的营养作用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研究提供重复性好、损伤程度稳定的颅脑损伤( TBI)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选取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没有处理)、模型1组(B组:打击速度3m/s,深度3mm)、模型2组(C组:打击速度4m/s,深度3mm)、模型3组(D组:打击速度5m/s,深度3mm)和假手术组(E组,只开颅,不进行打击),使用电子颅脑损伤仪( eCCI,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设计)选定不同打击参数制备不同损伤程度的TBI模型,通过检测脑皮层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变化评测模型制备效果。结果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损伤脑组织大脑皮质神经元胞浆中NGF、BDNF均有弱阳性反应。模型各组损伤后脑组织损伤区大脑皮质脑神经元胞浆中NGF、BDNF呈强阳性反应,表达明显增多,且随损伤打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多,各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利用eCCI仪器制备TBI模型大鼠能够通过打击速度、打击深度参数的设置而精确控制模型的损伤程度,具有易操作、打击强度可控制、重复性好的优点,能够根据研究需要制备理想损伤程度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ai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10只)、模型组(40只),造模后的模型组再随机分成DNP组(DC组,10只,仅给予10 μl PBS缓冲液)、GDNF治疗组(DG组,10只,注射2 μg GDNF+10 μl PBS缓冲液)。各组大鼠均测造模前,造模后第3、21天,首次给药或PBS缓冲液后第1、3、7、14天的压尾机械阈值(TFT)与热痛缩爪潜伏期(PWL);处死大鼠后,取L4-6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背角磷酸化PI3K、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以及磷酸化核糖体S6蛋白激酶(p-S6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后第21 天,与N组比较,模型组的血糖明显升高(P<0.01),且TFT与PWL也均明显缩短(P<0.01);给药后第14 天,与DC组相比较,DG组TFT和PWL均明显升高(P<0.01),且磷酸化PI3K、p-AKT、p-mTOR、p-S6K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给药后第14天,与N组相比较,DC组TFT和PWL均明显降低(P<0.01),且磷酸化PI3K、p-AKT、p-mTOR、p-S6K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给药后第14 天,DG组与N组相比较,在TFT、PWL以及磷酸化PI3K、p-AKT、p-mTOR、p-S6K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鞘内注射GDNF能够减轻大鼠DNP,其机制可能与GDNF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p-AKT表达水平,从而抑制p-mTOR和p-S6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