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的高血压病程不同,对血糖,血脂代谢和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糖尿病患者150例分为血压正常组(A组,n=60),高血压病早于糖尿病组(B组,n=54),糖尿病早于高血压病组(C组,n=36)。对各组采血标本测血糖,胰岛素,C肽,血脂各项.血肌酐.血尿酸和集尿测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及观察眼底视网膜等,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A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其他各组(P<0.05);A组的血胆同醇浓度低于B和C组(P<0.05,P<0.01);B、C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均超过正常范围,B组较C组增多.有显著性差异;B、C组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于A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均导致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和微血管损害;高血压病程越长,前述异常和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2.
氯沙坦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沙坦在治疗KKAy小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只雄性8周龄KKAy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非治疗组(n=10),治疗组从8周龄始予以氯沙坦10 mg/(kg.d)饮水喂入,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10)。于20周龄测定各组小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并留取肾脏标本,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氯沙坦治疗对KKAy小鼠体质量及血糖无影响;与非治疗组比较,氯沙坦治疗减少了KKAy小鼠的尿白蛋白/肌酐比率(P〈0.05),改善了KKAy小鼠的病理损害。结论氯沙坦治疗能减少KKAy小鼠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脏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3.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60例,分别采用那格列奈(商品名贝加)联合诺和灵N,单纯诺和灵R+N替代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控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两组血糖控制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AE)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那格列奈组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少(P〈0.01)。结论:UAE应用那格列奈联合胰岛素治疗可安全、有效降糖,降低UAE,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胰岛素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60例,分别采用那格列奈(商品名贝加)联合诺和灵N,单纯诺和灵R+N替代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控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两组血糖控制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AE)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那格列奈组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少(P〈0.01)。结论:UAE应用那格列奈联合胰岛素治疗可安全、有效降糖,降低UAE,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胰岛素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唐振媚 《内科》2008,3(6):856-858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8例(T2DM组),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T2DM+IMT组)55例,正常对照组64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并统计微量白蛋白尿的阳性例数及阳性率。结果T2DM组、T2DM+IMT组空腹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1MT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单纯T2DM组(P〈0.05),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22,P〈0.05)。结论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KK-Ay小鼠糖尿病肾病(DN)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雄性KK-Ay小鼠和C57BL/6J小鼠各30只,每两周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及随意尿测尿微量白蛋白,眶后静脉丛采血测空腹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白蛋白.8、12、20周龄时两组分别处死10只小鼠取肾脏行病理检查.结果 不同周龄KK-Ar小鼠尿微量白蛋白、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比同周龄C57BL/6J小鼠高(P<O.05),且随周龄增加而进展,8周龄表现为典型2型糖尿病,12周龄进入早期DN,20周龄肾脏病理表现为特征性DN改变,但未见肾功能下降.结论 KK-Ay小鼠是研究DN早期病变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7.
从我院共筛选93例研究对象,男性48例,女性45例,年龄11—36岁。初诊1型糖尿病伴不同程度酮症者28例(A组),不伴酮症者32例(B组),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存在者21例,对照人群33例(对照组),测量生化指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5羟基维生素瓯、甲状旁腺激素,用免疫化学发光测定胰岛素、C肽。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资料对象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型糖尿病A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肽和25羟基维生素D3之间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5羟基维生素D3为因变量,分别以甲状旁腺激素、钙、磷、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5羟基维生素D3与空腹血糖明显负相关(P〈0.01),与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生素D的减少影响1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发展,尤其在1型糖尿病伴有酮症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将50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患者给予硫辛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两组患者均有效控制血糖,空腹血糖(FBS)〈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S)〈10mmol/L。疗程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肌酐(CR)、尿白蛋白排出量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观察组的尿白蛋白排出量、UAER的水平低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依那普利,比单用依那普利能更有效地控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改变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同时测定6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4例正常人(K组)血小板ADP聚集率和血小板表面颗粒蛋白(CD62P和CD63)表达的变化,并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结果:与K组比较,B组和C组血小板ADP%显著升高,P值分别小于0.05和小于0.01,A组,B组和C组血小板表面CD62Pt CD63表达阳性率,。均显著升高,以C组最高,血小板ADP聚集率与CD62P和CD63表达的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和活化功能显著增强,尤其在伴有白蛋白尿的患者中,并参与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胰岛素抵抗KKAy糖尿病小鼠肝及横纹肌组织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KKAy小鼠制备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C57BL小鼠普通饲料喂养,为对照组。4周后处死小鼠,Western blot检测肝及横纹肌PTEN蛋白、胰岛素刺激后磷酸化473Akt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处理后KKAy糖尿病小鼠肝及横纹肌组织磷酸Akt升高倍数与KKAy糖尿病小鼠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处理后肝及骨骼肌PTEN蛋白表达与糖尿病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不会影响PI3k-Akt通路活性及PTEN蛋白的表达,两者改善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胰岛素敏感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PP17肽对糖尿病(DM)大鼠脑内视觉传导通路枕叶视区皮层神经元退行性变的影响。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发DM模型,10周后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元内凋亡因子Bax、Bcl-2、Cyto C的表达。同时取枕叶视区皮层处脑组织作电镜观察。结果 DM组枕叶视区皮层17区内Bax、CytoC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多、染色深,Bcl-2较正常组神经元数目少,APP17肽组Bax、Bcl-2、CytoC的表达均接近正常组。DM组大鼠枕叶视区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出现明显损害,给予APPl7肽后病变有改善。结论 APP17肽可改善DM大鼠枕叶视区皮层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及APP17肽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Kkay(KK)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 ,并观察APP17肽对其影响。 方法 实验小鼠随机分 3组 :正常对照 (NC)组 ,糖尿病 (DM )组 ,APP17肽组。分别于 1,3个月后取眼球作视网膜组织切片 ,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 ,光镜观察。 结果 DM组较NC组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增加 (P <0 .0 1) ,APP17肽治疗能显著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 结论 DM早期即有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异常增多 ;APP17肽有抑制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APP17 肽对糖尿病小鼠微管结构及tau 蛋白磷酸化有关酶类变化的影响。 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并皮下注射APP17 肽对糖尿病小鼠进行保护。4周后,小鼠灌注固定。取各组小鼠的海马CA1 区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行冰冻切片,做糖原合成激酶(GSK3)、细胞周期动态激酶(CDK5)、蛋白磷酸酶1(PP1)、蛋白磷酸酶2A(PP2A)、微管蛋白(tubulin)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1)糖尿病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微管结构出现明显的断裂或溶解现象,而用APP17 肽保护可使这种现象得到明显改善;(2)糖尿病小鼠海马内表达磷酸化tau 蛋白的两种蛋白激酶GSK3、CDK5 及表达脱tau 蛋白磷酸化的磷酸酯酶PP1、PP2A 均明显减少,用APP17 肽保护的糖尿病小鼠上述酶类表达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 糖尿病小鼠脑组织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降低。APP17 肽可能是一种能量代谢激动剂,通过保持糖尿病小鼠海马神经元tau 蛋白的正常磷酸化而维护微管的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14.
Guo ZX  Qiu MC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6):403-408
目的 观察洛沙坦对大鼠糖尿病模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 βⅠ型受体 (TGFβRⅠ )、Ⅱ型受体 (TGFβRⅡ )表达的影响。 方法  3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A组 :健康对照组 ;B组 :糖尿病模型组 ,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 5 0mg/kg体重制成糖尿病模型 ;(3)C组 :洛沙坦治疗组 ,按B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后第 2天给予洛沙坦 10mg·kg体重 -1·d-1灌胃。 8周后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3组肾皮质TGFβRⅠ、TGFβRⅡ和纤维连接蛋白 (FN)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测 3组肾皮质TGFβRⅠ、TGFβRⅡ和FN蛋白的表达。生化法测血糖、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放射免疫法测血胰岛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磺基水杨酸法测 2 4h尿蛋白。结果 B组大鼠平均肾小球体积、肾重 /体重增加 ,2 4h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上升 (P <0 0 5 ) ;肾皮质TGFβRⅠ、TGFβRⅡ、FN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5 )。C组大鼠平均肾小球体积、肾重 /体重减少 ,2 4h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下降 (P <0 0 5 ) ;肾皮质TGFβRⅠ、TGFβRⅡ、FN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5 )。 结论 洛沙坦下调大鼠糖尿病模型肾脏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 ,抑制肾脏细胞肥大 ,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家系膜糖蛋白PC-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膜糖蛋白PC1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IR)特征和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选择T2DM家系中的T2DM患者(216例)、非DM一级亲属(133例),运用PCR-RFLP技术进行PC-1基因编码区K121Q多态性研究,同时检测临床和生化指标,并与正常人(106名)相比较。结果 (1)T2DM患者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携带Q等位基因的DM患者,收缩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等较后者明显增高。(2)非DM一级亲属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携带KQ基因型者虽然其体质指数明显低于KK基因型者,但前者舒张压、TG、TC、Fins、餐后2h胰岛素(2hlns)、空腹血浆C肽(FCP)水平等显著高于后者。(3)合并高血压的DM患者(84例)和无高血压的DM患者(132例)比较,QQ基因型只见于前者。结论 (1)T2DM患者、非DM一级亲属和正常人中该多态性分布没有明显差异。(2)PC-1基因Q121K基因型与家族性T2DM家系成员的IR表型相关。(3)PC1基因Q121K基因多态性与T2DM患者的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小鼠脑组织超磷酸化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糖尿病小鼠脑内Tau蛋白是否过度磷酸化并观察APP17肽的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并皮下注射APP17肽对糖尿病小鼠进行保护。4周后,取脑组织做AT8、Tau1、PP2B及用PP2B脱磷酸后的Tau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糖尿病小鼠脑内AT8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多,胞浆和突起深染,而正常小鼠及APP17肽保护的糖尿病小鼠脑内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少,染色淡;糖尿病小鼠海马内PP2B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比正常小鼠明显减少,用APP17肽保护后染色结果与正常小鼠接近。结论糖尿病小鼠脑内出现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即在丝氨酸202/苏氨酸205位点被磷酸化,PP2B表达减少可能是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主要原因。用APP17肽可使PP2B表达正常而保护Tau蛋白不被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在不同时期其血清脂联素和脂联素受体(AdipoR)在肾脏组织的表达水平.方法 64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2、6、10、12周,共8组):实验组大鼠32只,一次性空腹腹腔注射STZ 60 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32只,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枸橼酸缓冲液.分别于糖尿病大鼠成模后第2、6、10、12周两组各取8只,测体重、肾重、空腹血糖、24 h尿白蛋白定量;心内采血,离心取血清,检测血肌酐,空腹血清胰岛素;ELISA方法检测血、尿脂联素浓度.取左肾常规病理组织行糖原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脏2种受体AdipoR1和AdipoR2表达.结果 (1)实验组6、10、12周大鼠血清和尿脂联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脂联素与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脂联素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6、0.696,均P<0.01);尿脂联素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728,P<0.01);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清脂联素受24 h尿白蛋白定量影响最大(β=0.806,P<0.01);(2)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AdipoR1和AdipoR2在正常大鼠肾组织中均有表达,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内皮细胞.实验组造模成功6周时肾脏组织AdipoR1和AdipoR2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表达有所增强(F值分别为11.68、23.20,均P<0.01),且与血清脂联素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6、0.684,均P<0.01).结论 血清和尿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病程和AdipoR呈正相关,推测脂联素通过AdipoR直接作用于肾脏,尤其是作用于肾小管,在1型糖尿病肾脏病变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门静脉注射与肌肉注射胰岛素原转基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1)分别用门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的方法将含有大鼠胰岛素原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CMV/胰岛素原DNA裸质粒导入糖尿病大鼠模型以观察其血糖的变化.门静脉注射治疗组(A组)及肌肉注射治疗组(C组)每只大鼠分别接受pCMV/胰岛素原DNA 100μg,门静脉对照组(B组)和肌肉对照组(D组)则分别以同样方法给予同等剂量pCMV空载质粒DNA.同时设立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2)采用超敏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转基因治疗前后胰岛素浓度的变化,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后大鼠肝脏、骨骼肌等组织胰岛素原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接受重组质粒pCMV/胰岛素原DNA裸质粒的两治疗组糖尿病大鼠血糖显著下降.其中,门静脉组大鼠血糖下降约7 mmol/L,且能维持3~4周,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且可持续表达4周;肌肉注射组大鼠血糖下降约4 mmol/L,且能维持1~2周,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并持续表达2周.(2)门静脉治疗组大鼠的肝脏及肌肉注射治疗组大鼠的骨骼肌分别能够检测到大鼠胰岛素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对照组则显示阴性结果.结论 裸质粒门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方法均获得了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原基因的有效表达和血糖水平的显著降低,是糖尿病基因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构建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预防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链反应(RT-PCR)等技术,构建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将该疫苗注射入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治疗组(T组)和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预防组(P组)小鼠胫前肌内。定时测定小鼠血糖、胰岛素水平。于第四周观察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与对照组(C组)和糖尿病组(D组)进行比较。结果 (1)运用RT-PCR扩增技术,克隆胰岛素B链基因,构建成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2)在有糖尿病发病倾向小鼠发病前注射胰岛素B链基因后,其发病例数第2周为3只(3/10),第3、4周为4只(4/10),显著低于D组和T组;P组内预防有效者血中胰岛素水平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糖尿病未缓解的小鼠病理变化和D组相似。结论 构建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为1型糖尿病干预预防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中的319~335肽段(APP17肽)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糖尿病,皮下注射APP17肽4周,测定痛阈及大鼠坐骨神经肌电图,并取脊髓组织冰冻切片做NT3和N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用APP17肽的糖尿病大鼠组的潜伏期及传导速度较糖尿病组显著加快,其痛阈较糖尿病组有提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脊髓前角区大多角细胞神经元NT3和NF表达接近正常大鼠,阳性细胞计数及色素数值(反应染色强度)与糖尿病组比较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痛阈降低,其脊髓前角区运动神经元NT3与NF的表达明显减少。而给予APP17肽的大鼠组,在所观察的指标均接近正常组,提示APP17肽具有防治糖尿病神经元病变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