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基因小鼠前列腺癌及转移的三维超声微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微成像检测转基因小鼠前列腺腺癌(TGMAP)模型的前列腺肿瘤和转移。方法:使用三维超声微成像系统监测TGMAP模型小鼠的前列腺肿瘤生长。通过对TGMAP小鼠前列腺癌的三维超声图像和前列腺癌标本的比较,验证该超声系统检测活体小鼠肿瘤大小的可靠性。结果:超声成像可检测到直径为2.4~14mm的肿瘤和转移。通过三维超声体内测量与尸检获得的肿瘤最大直径的相关系数为0.998,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结论:TGMAP模型的三维超声微成像有望成为小鼠临床前期研究的新的微成像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微成像检测转基因小鼠前列腺癌(TGMAP)模型并与三维病理图像比较.方法:通过三维微超声成像系统对TGMAP小鼠前列腺癌进行三维超声图像采集,对前列腺癌标本进行连续切片,扫描并存储图像,纵向排列所有的二维图像获得重建的三维数字化病理图像,对三维超声图像和三维病理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定性比较前列腺癌的三维超声成像与连续组织学切片,证实了该超声系统可以准确显示活体小鼠肿瘤的大小和形状.结论:小鼠前列腺癌模型的三维超声微成像有望成为小鼠临床前期研究的新的微成像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抑癌基因Foxo1和PTEN在小鼠NK细胞淋巴瘤发生过程中是否发挥关键作用。方法:利用NKp46-iCre小鼠分别与Foxo1fl/fl、PTENfl/fl小鼠交配,得到NKp46-iCre;Foxo1fl/flPTENfl/fl(Foxo1△NKPTEN△NK)小鼠,即NK细胞内特异性敲除Foxo1和PTEN的小鼠,连续观察小鼠的生长发育和成瘤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内Foxo1和PTEN双基因缺失后小鼠主要淋巴器官内的NK细胞的比例变化;利用B16F10恶性黑色素瘤移植瘤小鼠模型观察小鼠NK细胞内Foxo1和PTEN双基因缺失后对NK细胞的肿瘤免疫监视功能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了NK细胞特异性Foxo1和PTEN双基因缺失小鼠模型,连续观察小鼠46周,与对照组小鼠(Foxo1fl/fl PTENfl/fl)相比,小鼠生长未见明显异常,未形成自发性肿瘤。与对照组小鼠相比,Foxo1△NKPTEN△NK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结、骨髓、脾脏中NK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B:4.76%±0.46%vs 4.17%±0.64%)(P0.05,n=8);(BM:1.13%±0.23%vs 1.31%±0.10%)(P0.05,n=8);(LN:0.50%±0.10%vs 0.85%±0.20%)(P0.05,n=8);(SP:4.41%±0.65%vs 3.5%±0.24%)(P0.05,n=8)。B16F10恶性黑色素瘤移植瘤小鼠模型建立后,与对照组小鼠(Foxo1fl/fl PTENfl/fl)相比,Foxo1△NKPTEN△NK小鼠的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13)。结论:抑癌基因Foxo1、PTEN在小鼠NK细胞淋巴瘤发生过程中可能不具有关键作用,缺失后对体内NK细胞的肿瘤免疫监视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组织中GSTP1和DAPK基因异常甲基化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GSTP1和DAPK基因异常甲基化,探讨其甲基化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法对57例前列腺癌组织和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进行甲基化检测,分析其甲基化的发生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GSTP1和DAPK基因甲基化检出率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GSTP1:61.4%vs 2.9%;DAPK:43.9%vs 8.6%;均P<0.01).GSTP1基因甲基化率在不同Gleason评分间具有明显差异(x2=11.53,P=0.001),而在不同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却无显著性(x2=0.111,1.662和1.975,均P>0.05);DAPK基因甲基化率在不同年龄、PSA、Gleason评分和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均无明显差异(x2=0.071、0.002、1.290和2.309,P均>0.05).结论:GSTP1和DAPK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相关,可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源化非肥胖精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tcient,NOD/SCID)小鼠模型在生物及医学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而提高人源化NOD/SCID小鼠模型中的人源化水平是研究者的迫切需要.目的:探讨提高人源化NOD/SCID小鼠模型人源化水平的措施.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11/2009-01在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材料:雄性NOD/SCID小鼠14只,体质量(25.0±1.5)g;1例骨髓标本约6 mL(多部位分层次采集)取自健康志愿者;1例足月脐带血标本大约90 mL,取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为健康产妇.方法:无菌抗凝的正常骨髓及足月脐带血样本均在采集后6 h内处理.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将14只小鼠标号电脑随机分为5组:全身照射,环磷酰胺骨髓移植组(n=3),全身照射,环磷酰胺脐血移植组(n=3),全身照射骨髓移植组(n=3),全身照射脐血移植组(n=3),空白对照组(n=2).将人骨髓或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移植给经不同方案和剂量预处理的各组小鼠,移植后给小鼠腹腔注射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输注的细胞数,小鼠存活情况并计算死亡率,移植6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及外周血人CD45+细胞比例.结果:全身照射/环磷酰胺骨髓移植组、全身照射骨髓移植组和全身照射,环磷酰胺脐血移植组、全身照射脐血移植组小鼠输注人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0.656 0±0.008 9)×106和(4.077 5±0.845 0)×106.全身照射,环磷酰胺组死亡率均为100%,全身照射组死亡率均为33.3%.全身照射后再加环磷酰胺,小鼠不能耐受;而全身照射剂量越大,死亡率越高,当达400 cGy时,死亡率100%.存活小鼠移植6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中人CD45+细胞的比例,全身照射脐血移植组13号和6号小鼠分别为59.61%和21.46%,而全身照射骨髓移植组2号和8号小鼠其比例均为0,空白对照组小鼠比例均为0.而在13号小鼠骨髓细胞中,CD33+细胞比例为13.13%,GlyA+CD45-细胞比例为20.21%.结论:要建寺人源化NODISCID小鼠模型,所输入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一定要达到阈剂量,而在可耐受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预处理的强度,并使用人细胞因子可提高人源化NOD,SCID小鼠模型的人源化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小鼠前列腺癌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蛋白94氨基酸(PSP94)检测系统。方法:建立小鼠血清PSP94竞争ELISA方法,并检测基因敲入小鼠前列腺癌模型小鼠的血清PSP94变化。结果:建立竞争ELISA方法,并以1ng/mL的灵敏度定量检测血清PSP94水平。野生型小鼠PSP94血清平均水平为49.8ng/mL,对于20周龄、40周龄和>40周龄的前列腺癌小鼠模型分别为150.9、835.5和774.8ng/mL。结论:首个小鼠类前列腺癌血清学标志物的建立将会极大地方便对人类前列腺癌的基础及临床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7.
Oct-4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干细胞特异性基因Oct-4在维持干细胞功能和调节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了解前列腺癌干细胞中Oct-4的表达,对前列腺癌的预后、复发和耐药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Oct-4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2/10在南吕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取12例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后组织标本,其中6例在手术前没有经过化疗和激素治疗,另外6例患者经过激素治疗出现抵抗而手术.方法:制备前列腺癌组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分选未经治疗前列腺癌和治疗后出现耐药的前列腺癌干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榆测激素非依赖件前列腺癌Oct-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激素依赖和非依赖性前列腺癌CD133+/CD44+以及CD133-/CD44-细胞的比例;Oct-4基因和蛋白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细胞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未经过治疗的前列腺癌CD133+/CD44+细胞占(0.83±0.21)%,而CD133-/CD44-细胞多达(95.62±1.35)%;治疗出现激素抵抗的前列腺癌CD133+/CD44+细胞为(54.62±0.86)%,而CD133-/CD44-细胞为(9.56±0.47)%;与其他亚群细胞相比,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CD133-/CD44-细胞Oct-4基因和蛋白显著降低(P<0.01);CD133+/CD44+细胞Oct-4基冈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CD133+/CD44-和CD133-/CD44+细胞之间Oct-4基因和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Oct-4在激素非依赖件前列腺癌干细胞中高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预后和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双特异性磷酸酶5(DUSP5)基因在良性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存在差异性表达,但DUSP5基因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疾病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尚无统计研究。本次研究检测DUSP5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RT-qPCR检测DUSP5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DUSP5基因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标本中DUSP5蛋白的表达。分析DUSP5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DUSP5基因表达显著下调,DUSP5蛋白表达下调与肿瘤临床分期(≤T2期vs.>T2期:6.43±0.96 vs.5.10±0.70,P<0.01)、Gleason评分(GS<7 vs.GS≥7:6.37±0.78 vs.5.04±0.57,P<0.01)显著相关。结论 DUSP5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检测DUSP5表达水平可协助判断前列腺癌分化程度并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人体某些类型的肿瘤(包括前列腺癌)存在环加氧酶-2(COX-2)过表达.COX-2的过表达也可能涉及到肿瘤对化疗和放疗的拮抗.作者分析了放疗肿瘤学协作组(RTOG)1992--2002年的临床实验资料,发现了COX-2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联.该研究样本包括586例前列腺癌患者(T2c-T4期),平均年龄70岁(范围43~88岁),随机分为长期治疗组(28个月,n=316)和短期治疗组(4个月,n=270),给予新辅助化疗,同时辅助雄性激素剥夺疗法(ADT)加放疗.对经尿道切除或粗针活检获取的组织标本分析COX-2染色强度.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鼠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并有支持骨髓造血作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鼠存活率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9-01/04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40只,8~10周龄,体质量16~18 g,作为受体.清洁级DBA/2小鼠5只,6~10周龄,体质量15~19 g为淋巴细胞供体.方法:取BALB/c小鼠骨髓进行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培养,传至3~5代的细胞用于实验.建立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n=15):造模后将1×106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到治疗组小鼠体内进行治疗;模型组(n=15):仅造模不进行任何治疗;对照组(n=10):不进行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第1,2,3,4周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第28天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小鼠3只于第2周内死亡,7只于第3周内死亡,2只于第4周内死亡,28天存活率20%;治疗组小鼠4只于第3周内死亡,28天存活率73%.②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CD4的表达增高(27.12±4.23)%,(32.18±6.73)%,(38.44±7.88)%,P<0.01];CD8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均降低[CD8:(34.42±5.13)%,(27.33±5.09)%,(23.31±5.24)%,P<0.01:肿瘤坏死因子α:(47.27±10.1 1),(12.34±5.87),(9.31±3.77)ng/L,P<0.01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存活率,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