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讨两种采血方法(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选取10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分组试验,Ⅰ、Ⅱ组各50例,Ⅰ组采集静脉血检测,Ⅱ组接受末梢血检测,对该两种采血方案的检测情况作评估。结果:经检测,Ⅰ组的RBC、Hb、Hct及PLT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Ⅱ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成立(P0.05),Ⅰ组的WBC检测结果为(5.32±0.91)×10~9/L,与Ⅱ组的(6.54±1.09)×109/L相比明显降低,统计学成立(P0.05),而MVH检测结果的比较,两组相差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结论:在对血常规采血方法的选择上,宜以静脉血检测作为首选,以减小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取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2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200例体检人员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0例体检人员。给予对照组末梢采血,观察组肘前静脉采血,比较观察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RBC为3.69±0.82(×1012/L)、WBC为5.3±1.2(×109/L)、PLT为212.9±82.1(×109/L)、Hct为0.38±0.05(l/L)、Hb为120.1±16.1(g/L);对照组RBC为3.77±0.64(×1012/L)、WBC为6.2±3.4(×109/L)、PLT为226.2±29.06(×109/L)、Hct为0.44±0.12(l/L)、Hb为130.1±12.7(g/L)。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肘前静脉采血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检验准确性高,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静脉血、末梢血两种采血方式对结果数据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2017年期间接受血常规检查标本相关数据资料为分析对象,从中选取100例并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其采血方式分别对应为静脉血采集、末梢血采集。通过对两组血常规检测标本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后归纳静脉血、末梢血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结果对比两组标本以下血常规检测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VH)以及红细胞压积(Hct),提示其RBC、Hct、Hb、WBC以及PLT等指标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组间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处理,表示(P0.05);MVH指标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可将静脉血收集方式作为主要检测标本来源方式,相对而言可极大程度降低误差,有利于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以及治疗方案调整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分析该院2016年1—12月前来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液采集部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集末梢血液和静脉血,对比两组样本血常规检验后RBC,WBC,PLT,HCT,HGB,MCV,HCH以及MCHC结果 .结果 采集静脉血的实验组资料RBC为(6.58±1.43)×1012/L,WBC为(5.63±1.01)12/L,PLT为(231±25.00)×109/L,HCT为(0.45±0.83),HGB为(14.82±3.18)g/L,均高于采集末梢血的对照组资料[对应分别为(5.72±1.33)×109/L,(3.28±1.39)×1012/L,(208±17.00)×10%,(10.12±2.83)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CV为(89.33±7.91)fL,MCHC为(309.3±21.83)g/L,与对照组资料(对应为[(91.93±10.85)fL和(306.8±13.86)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采集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到血常规检验的结果 ,末梢血液的实测值与稳定性显著低于静脉血的实测值,因而采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就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静脉血、末梢血两种不同部位的采血方式对结果数据的影响情况。方法纳入本中心2007-2016年期间接受血常规检查标本相关数据资料为分析对象,从中随机选取600例并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组分别有300例,其采血方式分别对应为静脉血采集、末梢血采集。通过对两组血常规检测标本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后归纳静脉血、末梢血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结果对比两组标本以下血常规检测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VH)以及红细胞压积(Hct),提示其RBC、Hct、Hb、WBC以及PLT等指标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组间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处理,表示P0.05;MVH指标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可将静脉血收集方式作为主要检测标本来源方式,相对而言可极大程度地降低误差,有利于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以及治疗方案调整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两种不一样的采血方法开展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按照不同采血方法划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接受静脉血采集,对照组接受末梢血采集,对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 WBC(5.9±1.3)×109/L、RBC(3.9±0.7)×1012/L、Hb(113.1±14.9)g/L、PLT(225.9±62.6)×109/L 及 HCT(43.9±20.7)%相比于对照组(6.5±3.7)×109/L、(3.5±0.5)×1012/L、(105.5±18.3)g/L、(206.8±83.2)×109/L 及(31.6±17.9)%数据差异明显(P <0.05);研究组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 MCV(81.6±7.1)fL、MCHC(320.6±31.2)(g/L、MCH(25.9±5.8)pg 相比于对照组(82.1±7.4)fL、(319.4±30.9)(g/L、(26.7±6.1)pg 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选取静脉血采血方法能够获取更加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相比末梢血采血方法,静脉血液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采样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选取10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分组试验,Ⅰ、Ⅱ组各50例,Ⅰ组采集静脉血检测,Ⅱ组接受末梢血检测,对该两种釆血方案的检测情况做评估。结果经检测,Ⅰ组的RBC、Hb、Hct及PLT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Ⅱ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成立(P0.05),Ⅰ组的WBC检测结果为(5.32±0.91)×10~9/L,与Ⅱ组的(6.54±1.09)×10~9/L相比明显降低,统计学成立(P0.05),而MVH检测结果的比较,两组相差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结论在对血常规采血方法的选择上,宜以静脉血检测作为首选,以减小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何昭霞  李灵  陈杰 《河北医学》2012,18(10):1504-1506
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分别进行末梢血、静脉血采集,比较两种采集标本检测结果.结果:120例患者静脉血及末梢血血常规检查结果除MCH一项外,末梢血RBC、Hb、Hct、MCV、MCHC、PLT水平均低于静脉血,WBC水平高于静脉血,统计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性试验结果比较中末梢血CV值明显高于静脉血(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较稳定,且数值较末梢血准确,血常规检查时应使用静脉采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临床检验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分别行末梢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对其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0例患者末梢血血常规检查结果中WBC水平高于静脉血,RBC、Hb、Hct、MCV、MCHC、PLT水平均低于静脉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MCH一项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更为稳定,且准确性更高,宜采用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35例正常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分别用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两种方法采得血样,称为末梢血组(末梢组)和静脉血组(静脉组),对比两种采血方法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以及血小板(PLT)等的检验结果。结果:静脉组研究对象在RBC、PLT、HCT、Hb指标上明显高于末梢组(P<0.05),在WBC、MCV指标上明显低于末梢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采血方式对于血常规检查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稳定性要好于末梢血检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韩洋 《当代医学》2021,27(10):154-155
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80例,均接受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种采血方法检测结果中血常规指标水平与采血时间.结果 静脉采血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均高于末梢采血结果,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低于末梢采血加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采血检测结果显示,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水平与末梢采血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9,P=0.530);平均静脉采血时间[(15.21±1.21)s]短于平均末梢采血时间[(40.26±4.6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58,P=0.000).结论 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检测结果准确度高于末梢血,采血时间更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剖析血常规检验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接收的血常规检验者,共计1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160例患者:试验与对照,各80例。试验组应用肘前静脉采血法,对照组应用末梢采血法。观察两组的检验结果,比较相关检验指标。结果试验组的WBC、Hb、RBC、Hct以及PLT检测值分别为(5.4±1.3)*109/L、(122.3±16.2)g/l、(3.68±0.81)*1012/L、(0.38±0.06)l/L、(212.8±82.2)*109/L,对照组为(6.0±2.1)*109/L、(129.4±12.5)g/l、(3.78±0.63)*1012/L、(0.43±0.13)l/L、(227.1±29.08)*109/L。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时选取经肘前静脉采血的方式,可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血常规检验中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对比观察其的检测结果差异,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入治我院30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样本,观察对比两种采集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在血常规检验项目中,静脉血的Hb、Hct、PLT、RBC明显高于末梢血标本的检验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的WBC明显低于末梢血标本的检验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测方法在MCV、MCH、MCHC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采血方式用于血常规采血进行检验,其检验比较准确,可以给临床医学提供准备、科学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比较.方法:选取该院门诊在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血常规检查的260例患者,先后接受末梢血及静脉血抽血检查,将静脉血数据作为观察组,末梢血数据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采血方式本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WBC(6.89±2.13)×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RBC(5.83±1.23)×1012/L、HGB(135.3±15.3)g/L,PLT(200.4±60.3)×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静脉血和末梢血两种采血方式获得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为促使临床诊断结果更加准确,临床建议以静脉血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煤矿井下矿工人群静脉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四项参数参考值范围。方法使用深圳迈瑞BC-58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检测煤矿井下矿工静脉血血细胞四项参数。结果 WBC(3.80~10.20)×109/L,平均(6.97±1.67)×109/L;RBC(4.2~6.09)×1012/L,平均(5.24±0.44)×1012/L;Hb(140.2~176.8)g/L,平均(160.2±10.2)g/L;PLT(97.0~220.4)×109/L,平均(156.7±32.5)×109/L。结论 WBC参数值与国内文献报道大致相同,RBC、Hb参数较均值略高,PLT计数较均值略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应该建立自已的健康人静脉血细胞各参数正常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有无差异.方法选取120例健康成人,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同时采集静脉血及末梢血进行八项血常规检测,对比两种血液样本血常规结果差异.结果静脉血中RBC、WBC、Hb、Hct、PLT五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末梢血(P<0.01).静脉血与末梢血在MCV、MCH及MCHC三项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需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化验时应尽可能采集静脉血,以更好反应患者体内血液状态,排除环境干扰,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分别采集这48例患者的末梢血和静脉血,并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然后比较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这48例患者末梢血的WBC水平高于静脉血,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48例患者末梢血的Hb、RBC、Hct、MCV、PLT和MCHC水平均低于静脉血,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采集静脉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更准确。此方法可作为临床上首选的血常规采血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对比分析采用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指标中HCT、MCH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RBC、Hb、PLT及MCHC含量明显高于末梢血(P<0.05),末梢血WBC、MCV含量明显高于静脉血组(P<0.05)。结论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性,静脉血是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过末梢血和静脉血这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同时采集156例受检人员的末梢血和静脉血,通过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对检测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常规检出的八项参数经统计学计算,动脉血与静脉血相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梢血与静脉血相比,WBC、RBC、Hct、PLT、Hb的检测结果均低于静脉血的检测结果,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梢血CV值高于静脉血和动脉血(P〈0.01)。提示末梢血的稳定性低于静脉血和动脉血。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产生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性,且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更大一些,建议尽量采取静脉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20.
张彩虹  郜斌 《包头医学》2016,40(3):144-145
目的: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做血常规结果的对比分析。方法:80例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静脉血组RBC、HGB、 PLT、MCHC、MCV指标高于末梢血,而WBC、HCT、MCH指标明显低于末梢血。结论:末梢血和末梢血的血常规结果存在差异,优先选择采集静脉血做血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