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杰 《当代医学》2016,(30):121-122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实施家庭康复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择取脑瘫患儿50例,按照所接受的不同护理模式分组,行家庭康复式训练的25例患儿归入研究组,行家庭常规护理的25例患儿归入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GMFM评分为:前旋(62.89±4.33)分,屈曲(75.34±3.01)分,伸直(73.23±4.94);对照组患儿则分别为前旋(27.02±8.42)分,屈曲(27.07±3.30)分,伸直(34.36±5.2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脑瘫患儿而言,家庭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儿肢体能力的恢复,减轻患儿父母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就诊的7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成研究组(25例)、对照组1(25例)和对照组2(25例).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照组1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2仅给予一次性家庭康复指导.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定.结果 3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19.271,P<0.01;对照组l t=15.464,P<0.01;对照组2=2.41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l的精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独立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2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独立能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能更有效提高痉挛型儿童脑瘫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在脑瘫护理中加入引导式教育的理念是否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有所帮助。方法:统计2008年2月前后各2年中,在我院康复科连续治疗6个月随访1年以上的首次就诊的脑瘫儿童病例,分别设为原始组与研究组。原始组(n=21)采用专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n=28)采用专科护理融入引导式教育理念对患儿进行护理。根据病例记载中对患儿入院、出院进行的治疗评价以及向患儿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原始组相比康复效果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瘫儿童护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有利于脑瘫患儿更好地康复和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98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研究组(n=50)采用整体护理模式与引导式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对照组(n=48)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前后均对患儿进行疗效评价以及向患儿家长进行4项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相比能显著提高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有利于脑瘫患儿更好地康复和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23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引导式教育下巴氏球训练对脑瘫发育指标延迟患儿的疗效。 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7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70例脑瘫发育指标延迟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均行低频脉冲电治疗,研究组加用引导式教育下巴氏球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发育商(FMQ)、粗大运动发育商(GMQ)、总体发育商(TMQ)变化,运用儿童平衡量表(PBS)、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估其平衡功能、活动能力变化,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FMQ、GMQ、TM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FMQ、GMQ、TM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PBS、We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PBS、Wee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8.57%,较对照组的6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低频脉冲电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引导式教育下巴氏球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神经、肌肉生长发育,改善其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从而提高患儿主动参与能力,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护理在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脑瘫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患儿配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康复知识掌握率为95.45%,患儿配合率为97.73%,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儿家属对康复知识掌握率为79.55%,患儿配合率为79.55%,护理满意度为81.82%。观察组患儿家属康复知识掌握率、患儿配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脑瘫患儿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脑瘫康复治疗相关知识及方法的掌握度,提高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完成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了20例小儿脑瘫患儿,本研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10例。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对比护理效果以及患儿发育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可加以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智力、运动水平,促进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理念的护理方法对脑性瘫痪患儿适应性发育商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瘫患儿根据适应性发育商( DQ)随机分为引导式教育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将引导式教育理念贯穿于常规的护理中,3个月、6个月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儿的适应性发育商( DQ)进行评估,判定治疗前后的效果差异。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的各个能区的(DQ)高于对照组,应物能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粗动作、细动作、应人能、言语能这四个能区,两种护理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适应性发育商各个能区(DQ)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引导式教育理念长期不断地应用于脑瘫患儿的护理中,更有利于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能有效的提高脑瘫患儿的适应性发育商( DQ)。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实施及其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0例脑瘫儿童作为课题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A组(n=200)接受常规康复护理,B组(n=200)在常规康复护理下接受引导式教育理念指导,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成效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初诊时,两组接受GMFM能区评测,评测值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24周,B组的GMFM能区评测值相比A组显著提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的康复护理总有效率依次达到70.5%与85.5%,B组在康复护理疗效上较A组显著提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中推行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能够获得较理想的康复护理效果,且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协同家属全程参与的整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采用协同家属全程参与的整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护理对象肢体能力分级Brunnstrom评价量表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价、改良Spiter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康复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康复护理效果评分较治疗前提高(6.00±0.49)分,对照组较治疗前提高(2.90±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患者Spiter评分差值为(12.12±3.01)分,较对照组患者(5.17±2.88)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0.32%,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家属全程参与的整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康复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较好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与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脑性瘫痪儿童并纳入本次研究,其中36例对照组患儿应用物理疗法;其他患儿为观察组,应用物理疗法联合引导式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运动功能(71.36±9.84)分、智力发育(85.17±6.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5.78±6.24)分、(72.54±5.92)分(P0.05)。结论在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治疗中,基于物理疗法实施引导式教育,有助于患儿的智力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应人能力、应物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患儿按照患儿的应人能力、应物能力平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6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贯穿引导式教育模式,评估两组患儿在3个月、6个月的应人能力、应物能力及临床效果。结果:3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的应人能力、应物能力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的应人能力及应物能力较对照组有更为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干预中采用引导式教育可以帮助患儿改善功能障碍,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应人能力及应物能力,临床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99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Bobath疗法联合引导式教育,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间及每组治疗前后疗效情况。结果每组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疗效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联合运动疗法对脑瘫儿童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纯Bobath疗法,特别是在改善认知、社交能力、生活技能方面。  相似文献   

14.
侯莉 《大家健康》2016,(11):262-263
目的:探讨注意力转移联合笑脸评估在儿童疼痛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将于该院儿科住院的86例疼痛患儿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疼痛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转移注意力联合笑脸评估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调查护理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依从性(1.97±0.54)分、舒适度评分(88.27±9.17)分较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1.37±0.39)分、(74.67±8.23)分显著较高(P <0.05),住院时间(8.53±2.48)d 较对照组显著较低[(12.47±3.52)d,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3.02%较对照组72.09%显著较高(P <0.05)。结论:对疼痛患儿,采取注意力转移联合笑脸评估的疼痛护理措施可缓解患儿疼痛,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改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陈莉琳  郑佩儿  郑红 《当代医学》2011,17(13):63-64
目的评价干预模式差异对不同临床类型小儿脑瘫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方法研究组使用Bobath疗法+引导式教育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用Bobath疗法,采用ADL评定量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痉挛型脑瘫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小于3岁脑瘫患儿的疗效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脑瘫均有疗效,但早期(〈3岁)Bobath疗法+引导式教育疗效显著优于单用Bobath疗法,特别对痉挛型脑瘫,因此小儿脑瘫的治疗应遵行早期引导式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模式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行康复治疗的146例脑瘫患儿进行分析,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康复组(73例)和引导教育组(73例),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效果。结果引导康复组康复总有效率为89.0%,常规康复组为75.3%,引导康复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护理理念有助于提高脑瘫患儿康复效果,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徐传国 《当代医学》2016,(31):98-99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及保健策略对小儿营养不良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营养不良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所有患儿家长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对2组患儿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经过相关健康教育及保健护理后其好转率为94%,对照组患儿好转率为66%,观察组预后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相关健康知识得分为(64.33±11.44)分,观察组得分(92.57±7.96)分,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相关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对照组7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营养不良进行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不仅能有效改善小儿不良情况,还能增加患儿家属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黄琴  苏珍辉  王琪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89-90
目的分析和研究临床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应用情况。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共诊断出132例此病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在传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临床引导式教育,对照组则只接受传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粗大运动(GMFM-88评分)、智力水平(智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MFM-88评分为(66.87±4.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2±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智商为(84.21±11.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95±1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64.40±15.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84±1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传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以临床引导式教育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角色游戏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1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9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家属参与式角色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运动能力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9.15±1.21)分]高于对照组[(6.21±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内收肌、腘绳肌张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内收肌、腘绳肌张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8.92±0.45)分]高于对照组[(7.13±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痉挛性脑瘫患儿实施家长参与式角色游戏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家属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88)、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GMFM-88百分比高于干预前,观察组患儿干预后GMFM-88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分别为71.43%(25/35)、91.43%(32/3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护理有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