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每日1次,和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在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每日1次,分别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复查肝功能、HBV-DNA定量。结果治疗4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LT、AS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ALB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ALT、AST、ALB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BV-DN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艳萍 《求医问药》2014,(15):211-21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ALT、ALB的水平,HBV-DNA的水平、Child-Pugh分级的评分及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ALT、ALB、HBV-DNA的水平和Child-Pugh分级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为82.5%(33/40),对照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为60.0%(24/40),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HBV-DNA的转阴率,改善其肝功能和Child-Pugh评分,而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保肝、促肝细胞再生长及营养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48周。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48周后,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谷丙转氨酶(U/L)、白蛋白(U/L)、总胆红素(μmol/L)的数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应答率(完全应答+部分应答)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5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治疗24周和48周后病毒的转阴率(〈5×103拷贝/mL),实验组的病毒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可迅速显著地抑制HBVDNA的复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缓解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顾征太 《吉林医学》2011,(24):5043-504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0例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经综合保肝治疗,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12例发生HbeAg/HbeAb血清转换,32例HBV DNA转阴;而对照组只有6例发生HbeAg/HbeAb血清转换,16例HBV DNA转阴。治疗组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与HBV DNA转阴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状态,同时提高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与HBV DNA转阴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 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HBe 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加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初始治疗耐药后,加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挽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Child-Pugh分级评分情况,在第12周时,两组患者的分级评分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在两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时,观察组患者的Child-Pugh分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 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能够良好地降低患者的耐药性,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等综合保肝治疗.对照组加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日;治疗组加拉米夫定100mg,及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日;疗程均为1年.结果 2组患者在HBV-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及Child-pugh积分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比较,在HBV-DNA下降程度及病毒耐药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好,不易耐药,适合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性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住院治疗失代偿期性乙肝肝硬化患者9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病例进行治疗后肝功能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并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12周、24周HBV-DNA检测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性乙肝肝硬化可迅速显著地抑制HBV-DNA的复制,降低病毒量,有效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减少肝细胞坏死、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B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C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为48周。观察所有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以及Child-Pugh评分。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3组无一例死亡。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组患者ALT复常率逐渐增高,且与B组和C组相比,治疗48周末ALT复常率明显增高(P0.05)。Child-Pugh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A、B、C组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8%、13.6%、9.1%,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62.5%、31.8%、27.3%,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能快速抑制HBV DNA的复制,有效提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实现肝硬化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肝功能检测、Child-pugh评分、血清学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HBV DNA降低(P<0.05),两组患者ALB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HBV DN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ALB、HBe 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过敏反应、腹痛腹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优于单纯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给予所有患者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100 mg拉米夫定进行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两组患者总的疗程共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脏Child-pugh评分、HBV-DNA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48%(38/42)比69.05%(2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为(71.2±21.1)U/L、总胆红素(TBi L)为(28.3±4.2)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为(32.1±13.2)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4±16.2)U/L、(46.2±4.8)μmol/L、(45.6±17.2)U/L(P<0.01),观察组白蛋白(ALB)为(39.8±2.5)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5±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2.7±0.5)log10 copies/m L]和Child-pugh评分[(6.1±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9±0.7)log10 copies/m L、(7.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HBV-DNA水平以及Child-pugh评分,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拉米夫定片(LAM,0.1 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片(ADV,10 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12个月。观察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和和HBV-DNA阴转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YMDD变异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且无死亡、YMDD变异患者。结论联合使用LAM和ADV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佳,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肝硬化失代偿期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BIL、ALT、PLA、HA、LN、PCII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BIL、ALT、PLA、HA、LN、PCIII、IV-C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较保守的保肝治疗更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病变过程的影响。方法:将4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治疗4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变化进行观察,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48周后,各项检查指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能够对乙肝病毒进行有效抑制,对肝功能进行改善,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4.
饶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282-128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活动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BV—DNA检测结果转阴时间、肝功指标复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活动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接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的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方面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为24周,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用药安全性,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AST、ALT、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AST、ALT、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均随之下降,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24周后,两组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BV-DNA转阴率为51.85%;对照组为38.46%,说明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患者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拉米夫定100mg和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治疗,连续观察48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病毒学改变情况。结果40例(88.8%)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稳定,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计分均改善明显,所有患者HBV—DNA水平明显下降,所有患者对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耐受性良好,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改善肝功能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张敏 《大家健康》2016,(1):144-144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同时采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以及拉米夫定治疗),将两组患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以及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肝脏Child-Pugh评分以及治疗后HBV DNA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AST、ALT以及ABIL等肝功能指标以及Child-Pugh评分治疗前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水平(2.63±0.74)IU/ml明显低于对照组(3.55±0.47)IU/ml,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可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肝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将这5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院用拉米夫定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Child-Pugh分级评分、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其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郭玉刚 《中外医疗》2016,(8):113-114
目的 研究分析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136例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试验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肝功能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85.29%(58/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8%(3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不同时段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可迅速抑制病毒,使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罗拾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791-1792
目的观察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长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2例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2组患者H BV-D N A变化情况,治疗组患者治疗12个月及24个月H BV-D N 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