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源性溃疡(HU)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52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对发现的85例肝源性溃疡进行了分析.结果 521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现肝源性溃疡85例,检出率为16.6%,肝源性溃疡出血发生率高,本资料显示其出血发生率为18.8%,肝源性溃疡发生率在Child-pugh分级中的A、C级间与A、B级间,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轻度、中度、重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呈正相关.结论 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高,常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应早期行胃镜检查确诊,发现出血时应争取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从而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11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探讨其主要原因,并了解其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镜检查资料.结果 11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3例占80.9%;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49例占42.6%;肝源性溃疡10例占8.7%;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8例占7%;其他不明原因出血3例占2.6%;肝功能A级与B级、A级与C级出血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PHG和肝源性溃疡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肝功能可作为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肝源性溃疡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仁芳 《华夏医学》2009,22(3):429-431
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HU)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肝源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胃镜表现、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结果:HU以上腹痛最多见但缺乏规律性;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高于胃溃疡(P<0.05);HU的发生与肝功能损害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肝源性溃疡症状不典型,发生率高,其发生与肝功能分级及门静脉高压密切相关,难治愈,及时正确诊治HU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结果,寻找其原因。方法对125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分析其中59例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与胃镜表现。结果59例患者中门脉高压性胃病(PHG)43例,肝源性溃疡(HU)15例,不明原因出血1例。食管静脉曲张轻度与重度间并PHG出血及出现PHG的严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Child-Pugh分级A级与B级、A级与C级间PHG严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以PHG最常见,其严重程度及出血率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NEVB)原因有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肝源性溃疡(HU)、异位静脉曲张,胃窦毛细血管扩张、肝性胃肠功能衰竭等,其中到底哪一个为NEVB的主要原因,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和肝功能分级的关系如何现在还没有统一意见,我们对2001~2006年住院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共检出117例NEVB,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源性溃疡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是出血,临床上易误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我院自1997年1月~2002年9月,对46例HU患者进行了诊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提高对肝源性溃疡的临床诊断意识.方法 38例肝源性溃疡均行肝脾B超,化验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和胃镜检查,分析了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状况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资料.结果 肝源性溃疡多发生于重度静脉曲张,且与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肝源性溃疡Hp检出率为58.6%.结论 肝源性溃疡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关,肝源性溃疡Hp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分析肝硬化非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6例肝硬化非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患者,在病情稳定后于48h内行胃镜检查,并监测肝功能及记录治疗结局。结果:胃镜检查示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出血21例(37.50%)、肝源性溃疡出血30例(53.57%)、未见明确出血灶5例(8.9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4例(25.00%)、B级15例(26.79%)、C级27例(48.21%)。积极治疗后,出血停止54例(96.43%)、再出血2例(3.57%),死亡2例(3.57%)。结论:及时明确病因、做出诊断,进而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性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肝硬化非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食管、胃黏膜病变主要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和肝源性消化性溃疡.这些病变都是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2.4%,非静脉曲张出血占47.6%[1].现将我院收治的29例中年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做出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诊后或入院后立即进行胃镜检查,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高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制配、止血、输血、多功能心电监护,血压恢复后即行胃镜检查,用Forrest分类法作为判断出血依据.结果 414例患者消化性溃疡269例(65%),急性胃黏膜病变65例(15.7%),胃癌48例(11.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4.1%),Dieulafoy病7例(1.7%),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ieulafoy病增多,急诊胃镜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出血414例急诊胃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诊后或入院后立即进行胃镜检查,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高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制配、止血、输血、多功能心电监护,血压恢复后即行胃镜检查,用Forrest分类法作为判断出血依据.结果 414例患者消化性溃疡269例(65%),急性胃黏膜病变65例(15.7%),胃癌48例(11.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4.1%),Dieulafoy病7例(1.7%),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ieulafoy病增多,急诊胃镜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肝源性溃疡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确诊肝源性溃疡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特点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溃疡检出率17.81%;肝源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52.3%。内镜表现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复合型溃疡多见,溃疡直径<1.0 cm者最多;肝源性溃疡肝功能分级A级与B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轻度与中、重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U症状不典型、发生率高,其发生与肝功能分级和门脉高压显著相关,在检出率、临床表现、内镜及治疗方面,均有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170例内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17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确定出血原因,并予内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70例患者中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EGVB)出血99例,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出血41例,肝源性溃疡(HU)出血30例,出血率分别为58%,24.1%,17.6%。肝功能越差,静脉曲张越明显,以中重度为主,重度静脉曲张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肝功能越差,静脉曲张越明显,肝源性溃疡发生率越高,各组间有明显差并(P<0.05)。肝源性溃疡中Hp阳性率43.3%,说明HU的发生与Hp感染关系不大。治疗效果以非EGVB出血明显,达87.3%。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EGVB、PHG、HU,以EGVB为主。内科治疗效果以非EGVB出血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出血原因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1.22%(21/41),门脉高压性胃病占31.71%(13/41),消化性溃疡9.76%(4/41),胃癌占2.44%(1/41),其余2例原因不明;经积极处理,止血有效33例(80.49%),转外科治疗3例(7.32%),自动出院1例(2.44%),死亡4例(9.76%),死因为大量出血继发失血性休克及肝性脑病。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应及时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茂东  尹娜  王金峰 《吉林医学》2011,(11):2196-2198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情况,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1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0例(81.8%);PHG出血49例(44.5%);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 20例(18.2%),其中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9例(8.18%),消化性溃疡出血6例(5.45%),其他不明原因出血5例(4.5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及病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因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治疗的70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诊胃镜检查病变检出率100%,止血率98.57% (69/70),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97%( 32/33),病死率1.43%(1/70).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贲门、胃及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Mallory-Weiss综合征.[结论]急诊胃镜检查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仅有利于诊断,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12月解放军23医院收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94例,对其出血原因、临床特点、伴随疾病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102例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比较。两组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排除下消化道出血。结果导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48例(51.06%),急性胃黏膜病变19例(20.21%),胃癌12例(12.77%),食管静脉曲张6例(6.38%)。中青年组消化性溃疡56例(54.90%),急性胃黏膜病变18例(17.65%),食管静脉曲张11例(10.78%),胃癌6例(6.86%)。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急性胃黏膜病变有增高趋势,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多。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尽早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慎用NSAIDs或阿司匹林,积极治疗合并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急诊内镜下观察 7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发现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 53 .16% ,非曲张静脉出血占 34 .18% (包括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 ) ,双重性出血占 8.86%。认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及消化性溃疡也是消化道出血不可忽视的原因 ,尤其在中老年人和肝功能ChildC、B级的患者中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俞开敏 《广西医学》2012,34(10):1365-1366,1368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确诊的95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139例中青年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45.26%)、急性胃黏膜病变(21.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6.84%)、胃癌(9.47%),其中因急性胃黏膜病变或胃癌出血的老年患者多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合并症、死亡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为多见,其中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导致出血的比例较中青年人高,合并症多,死亡率高,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对45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于24~48h 内作急诊胃镜检查,30例明确了出血来源,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6例,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12例,消化性溃疡2例。发现肝功能损害越重,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发生率越高,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