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燕 《华夏医学》2000,13(4):476-477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SAH)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现将我院1988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32例老年人SAH与同期59岁以下48例SAH对比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老年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60~69岁22例,70~81岁10例。对照组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0~30岁7例,31~40岁19例,41~59岁22例。1.2 发病诱因 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饮酒后、抬重物等,老年组有诱因25例,占78.1%;对照组有诱因35例,占72.9%,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1.3 临床表现与体征 见表1。表1…  相似文献   

2.
分析总结60 岁以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2 例,占同期收治SAH 的48 % ,病死率59 .4 % 。大多数病人仅有轻度头痛,意识障碍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多,出现并发症较多,病死率较高。对60 岁以上患者,除典型病例外,凡突然发病,主诉头痛者,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无肢体瘫痪,虽无典型SAH 三联征,也应考虑发病可能。及时头颅CT 检查可减少误诊率,积极治疗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李时爱,秦玉香(日照市东港区公费医疗办公室)(日照市碑廓卫生院)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青壮年多发。但老年人症状体征不典型,容易误诊。自1987年至1993年共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人SAH40例...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4年5月至1990年2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其中60岁以上12例。其临床特点与青壮年患者有很多不同之处,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具有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血性脑脊液三联征,诊断井不困  相似文献   

7.
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三联征”。不典型者易漏诊误诊。近年来我科收治3例以其它症状起病的老年SAH,致早期诊断困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早期外科手术和脑血管痉挛的积极防治,已使总死亡率由50%降至33%。但是,年龄在60岁以上SAH患者预后仍较差,死亡率高。本文通过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SAH患者进行回顾,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便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老年人SAH,并改善其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华(东莞市长安医院 内科,广东 东莞 523843)摘 要:目的 提高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1例误诊病人的首发症状、病程、主要症状和体征,以腰穿和脑CT检查确立诊断,分析探讨初诊、误诊的部分因素。结果 21例中被误诊为脑出血4例(19.0%),单纯性晕厥3例(14.3%),中枢神经感染3例,急性胃炎3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9.5%),支气管炎并肺感染2例,美尼氏症1例(4.8%),药物过敏1例,低颅压并电解质紊乱1例,癔病1例。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有相当的不典型性、复杂性、多样性,早期正确的诊断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68岁,退休干部。于2002年9月13日以头痛、呕吐4天就诊,查脑膜刺激征阳性,脑CT表现不明显而又行脑脊液检查见均匀血性,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以止血芳酸、甘露醇、尼莫地平等治疗25天,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出院。出院时叮嘱患者及家人,一周后去上级医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决定是否手术。但患者回家后的第七天,即10月14日傍晚,由家人扶之去室外小便过程中又突然发病,  相似文献   

12.
13.
对42例60岁以上及110例59岁以下两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头颅CT及死亡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如下特点;(1)主要病因为脑动脉硬化和高血压;(2)起病缓慢;(3)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较突出;(4)头痛多不剧烈,肢体偏瘫较常见;(5)脑膜刺激征阳性率低;(6)并发症出现率高,提示对老年患者上述特点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如患者具有剧烈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腰穿呈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则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老年人SAH常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致诊断困难。现将我院十年来收治的54例60岁以上的SAH老年患者(老年组),与54例59岁以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提高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1例误诊病人的首发症状、病程、主要症状和体征,以腰穿和脑CT检查确立诊断,分析探讨初诊、误诊的部分因素。结果 21例中被误诊为脑出血4例(19.0%),单纯性晕厥3例(14.3%),中枢神经感染3例,急性胃炎3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9.5%),支气管炎并肺感染2例,美尼氏症1例(4.8%),药物过敏1例,低颅压并电解质紊乱1例,癔病  相似文献   

18.
改良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静  韩村显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566-1566
我院于2000年至今,采用改良的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84例,安全、简单、有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入选的84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2岁,28~30岁2例,30~40岁28例,40~50岁35例,50~60岁16例,60~72岁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72例,继发于脑实质出血12例。病情按Botterll 分级法①:Ⅰ级(嗜睡,有或无脑膜刺激征)8例,Ⅱ级(嗜睡,无神精功能障碍)28例,Ⅲ级(嗜睡,轻度神经功能障碍)36例,Ⅳ级(昏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12例,Ⅴ级(昏迷,频死)0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5岁,于2008年10月23日因一过性意识不清10min入院。救护车在患者发病后30min到现场,患者此时神志已转清,运动性失语。查体:血压160/100mmHg;2眼球各项活动度好,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3.0mm,对光反应灵敏。左侧鼻唇沟略浅,伸舌稍偏左;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1级,双侧巴宾斯基征弱阳性,颈抵抗弱阳性,双侧克匿格征弱阳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春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2):377-378
自发性(即非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系南于脑表面或实质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破裂,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和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我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2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