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体外反博(ECP)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新型手段,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重视.自1962年Soroff等人率先制成对人体无创伤性的体外反搏装置,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及心绞痛病人以来,无论从体外反搏装置及临床应用方面已有很大进展.文献报道冠心病在行体外反搏治疗后,无论在临床症状或心电图ST-T方面,均有较明显的改善.目前对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所产生的心功能影响的评价不一,对体外反搏治疗整个疗程后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正>应用体外反搏加电头皮针治疗脑血栓形成(偏瘫),并与电头皮针及体外反搏单独治疗作对照.结果:体外反搏与电头皮针组治愈显效率65.2%,有效率97.0%.电头皮针组治愈显  相似文献   

3.
<正>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已得到了肯定,尤其是近年来开展的心肌核素显像方法给予了较充分的肯定.近3年我院开展了体外反搏的血液动力学的研究,对其治疗机制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郑振声提出了采用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简称低右)强化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来提高反搏的疗效.我院赵顺卿等已从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  相似文献   

4.
体外反搏在国内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已有不少报道,而且取得可喜的疗效,但用体外反搏治疗职业性金属中毒在国内还未见报道。我院反搏室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了4例有职业性神经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体外反搏改善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分为两组,其中35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体外反搏组,其他35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缺血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12周后,症状性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两组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效比较体外反搏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体外反搏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FMD)与反搏前比较明显改善(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亦非常显著(P<0.01)。两组的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ID)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反搏期间病人无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病人不仅能减少心肌缺血的发作,而且有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体外反搏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无创伤性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85年8月~1994年8月应用国产WFB- Ⅱ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冠心病50例.为了进一步探讨体外反搏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我们选择了同期住院的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对照组,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我部应用体外反搏治疗一例空中小姐的斑秃.我们采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Ⅳ型增强型体外反博装置,每日一次,每次60分钟,12次为一疗程,连续反搏三疗程.反搏气  相似文献   

8.
<正>体外反搏(ECP)已在国内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但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报道却不多.原因是体外反搏导致回心血流量增加.可能加重心脏的前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产生不利于心肌梗塞转归的因素.为了观察ECP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安全性,并探讨克服体外反博副作用的方法,本文对14例AMI患者进行了反搏前后的血液动力学观察,  相似文献   

9.
<正>体外反搏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疗效肯定.但反搏治疗期间,气囊  相似文献   

10.
<正>体外反搏治疗作为一种体外心血管辅助循环技术,近年来在缺血性疾病的康复治疗领域显示出独到的优势,其显著疗效得到各国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并获得美国、欧洲的冠心病和卒中指南推荐。目前,体外反搏治疗已成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不可缺少的康复新手段,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体外反搏治疗,我国建立并开展体外反搏治疗的单位已经超过1000家。  相似文献   

11.
<正>自1984年以来,我院反搏室对23例特发性耳聋患者施行体外反搏治疗.结果:经过反搏治疗1~2疗程后,病程半年以内的15例病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应用体外反搏治疗二例雷诺氏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应用体外反搏治疗每天一次、每次1小时,连续12天为1疗程,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与评价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5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体外反搏组,其他35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另选择3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心肌缺血及心率变异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12周后,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T段压低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TIB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组间比较体外反搏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体外反搏疗法对冠心病患者不仅能降低心肌缺血总负荷,而且有改善其心率变异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公开的发明专利(2004100305010)"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给氧式体外反搏装置组合"。给氧式体外反搏装置组合是利用现在用的体外反搏装置为基础,在进行体外反搏的同时进行面罩给氧,促进患者血液供应增加流量的同时提高血液中的氧分压,增加缺血性疾病的治病速度与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正>体外反搏治疗机理的研究过去多侧重于血流动力学,主要集中研究了较大血管中的血液流态、压力及流量关系,而对与心脏负荷、大血管中流态及压力分布非常密切的外周组织、器官的微循环方面的研究不多.国内报告体外反搏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作者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实时动态观察测量反搏前和反搏过程中病人皮肤微循环血液灌流量的变化.为下一步深入研究体外反搏治疗血流动力学机理提供一个基础,现将初步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体外反博是近年来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无创伤性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已渐为大家所公认.但用于治疗心肌炎则各家有不同评价,且报告病例数不多,至于反搏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报告更少.目前国内外对体外反搏中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用漂浮导管法或耳脉波观察.前者是创伤  相似文献   

17.
<正>体外反搏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严重并发症三例,二例痊愈,一例无效,现报道如下:三例均为用液化气淋浴时中毒,体外反搏是一种非创伤性机械辅助循环装置,能提高主动脉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规则抗心绞痛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8例曾规则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者行反搏治疗,每天1次,每次1h,12天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反搏前后症状、心电图等变化.结果:体外反搏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由11±6次/周减至3±3次/周),硝酸甘油消耗量亦减少(由10±5片/周减至2±3片/周),心电图ST段水平压低由0.06±0.06mV减至0.01±0.02mV,症状总有效率为80.9%,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5%.结论:体外反搏能有效地治疗对抗心绞痛药物规则治疗疗效不佳的病人.  相似文献   

19.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体外反搏系统,用图形仿真来监控体外反搏过程中血液流场的分布;用音乐跟踪反搏时病人的心率变化,使体外反搏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短疗程体外反搏与长疗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87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95)、短疗程体外反搏治疗组(Ⅱ组n=97)、长疗程体外反搏治疗组(Ⅲ组n=95),随访时间为三个月,比较三组治疗后的心绞痛缓解率、心绞痛分级、SF-36评分。结果:随访结束时,心绞痛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Ⅰ组80.00%、Ⅱ组91.75%、Ⅲ组94.74%;Ⅱ组与Ⅲ组在心绞痛缓解率、心绞痛分级、SF-36评分等指标上明显优于Ⅰ组(P〈0.05);但Ⅱ组与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疗程与长疗程体外反搏在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相近,且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