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正>突发性耳聋是指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的感觉神经性听力减退.其发病机理至今不明,据各种文献报道其原因多达百余种,但近来最受重视、能被公认的有两大病因:血管病变和病毒感染.这两种病因又有一个共同之处,都能引起内耳血管痉挛、水肿、血栓、红细胞凝集,从而导至内耳供血障碍.故一般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是:①血管扩张剂;②抗凝剂;③肾上腺皮质激素;④神经营养药;⑤低分子右旋醣酐:⑥仪器的应用包括高压氧舱的治疗和体外反搏的治疗.其目的在于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和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正>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治疗急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无创性方法.舒张期序贯加压下肢和臀部使血流返回主动脉,有利于冠脉循环.经改进的EECP装置可使舒张波的振幅和面积均超过收缩波(舒/收>1.2).已有报道EECP通过建立侧支循环改善心脏的缺血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5.
6.
王业平  曹佃平 《工企医刊》1995,8(4):113-114
我院自1987年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IV 电脑控制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176例,共计3703时次,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中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高辉 《医疗装备》1998,11(1):31-32
体外反搏为缺血性心脑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中老年康复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我科1990年-1996年间收治脑梗塞病人36例,应用WFB—Ⅳ型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装置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36例脑梗塞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80岁。其中住院病人24例,门诊12例,36例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合并高血压14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2例,两次梗塞5例。2.典型病例例一,徐某,男性,76岁,工人,观察室90-30号。患者因右侧肢体活…  相似文献   

9.
10.
11.
受临床使用体外反搏装置治疗种种缺血性疾病的启发,改进了体外反搏装置用以减肥治疗目的。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有明显的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规则抗心绞痛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8例曾规则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者行反搏治疗,每天1次,每次1h,12天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反搏前后症状、心电图等变化.结果:体外反搏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由11±6次/周减至3±3次/周),硝酸甘油消耗量亦减少(由10±5片/周减至2±3片/周),心电图ST段水平压低由0.06±0.06mV减至0.01±0.02mV,症状总有效率为80.9%,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5%.结论:体外反搏能有效地治疗对抗心绞痛药物规则治疗疗效不佳的病人.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我国体外反搏研究居领先地位,首创四肢序贯式体外反搏,在心脏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成功经验。体外反搏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工作正在不断开展,本文简述如下: 一、序贯式体外反搏的原理在病人四肢或下肢和臀部套上特别气囊套,利用病者心电作讯号,触发气囊充气和排气。当心脏舒张时,气囊迅速充气,从远端至近端序贯地压迫四肢和臀部,令血流返流回主动脉,使舒张压增高。心脏舒张期,气囊迅速排气,压迫解除,受压血管转为开放,受纳心脏收缩时经主动脉输出的血液,使收缩压降低。其循环效应总和为心脏后负荷减轻与全身器官血供增加。微循环和全身代谢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正>体外反搏以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为目的用于改善心肌血供,我国开展体外反搏工作十多年来已取得到一定的效果,现代心肺复苏木(SECPR)自1960年以来的三十多年里,抢救了不少的猝死病人,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但其成功率只有10~15%.人们对其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复苏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液动力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动脉舒张压低,冠脉有效灌注不足,现已认识到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冠脉有效灌注压的直接相关.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5.
16.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的血液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正>体外反搏属无创性、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由于其临床疗效确切,近十多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对血管功能紊乱、微循环障碍、免疫功能失调、病毒感染、中毒等所致疾病均有疗效.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与增龄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病种.特别是冠心病;发病年龄有趋于“年轻化”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人的寿命不断延长,如何提高中老年人生命质量,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体外反搏正是一种对中老年人起保健作用的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