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3岁,因“咳嗽、咳黄痰伴发热”入院。患者既往无肺结核病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无烟、酒嗜好。体格检查:体温38℃,脉搏104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呼吸20次/min,急性发热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前后24小时心肌总缺血负荷的变化的分析,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价值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反搏组,另40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缺血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两组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效比较,反搏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反搏后,伴随的室性早搏亦随之减少(P〈0.01),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反搏期间,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能减少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及其持续时问,是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高辉 《医疗装备》1997,10(12):48-48
颈性眩晕是常见的脑缺血性疾病之一,由于中老年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导致椎间盘营养障碍,逐渐产生进行性椎间盘退行变性,临床表现以颈肩部、枕后都、颈部疼痛、局部活动受限,头挠头晕失眠、手*手指牵拉痛等为主任。患者单纯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科多年来采用体外反搏治疗预性眩晕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本组患者72例,均有发作性眩晕、头昏、眼花、恶心、走路不稳,部分病人有呕吐、颈后牵拉住疼痛及上肢发麻等症。颈椎摄片有骨质增生表现。脑血流日检查显示根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为反据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体外反搏改善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分为两组,其中35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体外反搏组,其他35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缺血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12周后,症状性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两组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效比较体外反搏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体外反搏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FMD)与反搏前比较明显改善(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亦非常显著(P<0.01)。两组的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ID)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反搏期间病人无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病人不仅能减少心肌缺血的发作,而且有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体外反搏的原理是在心脏的舒张期把肢体血液驱回心脏,增加心脏舒张期灌注,改善心肌缺血。这种疗法最早由美国人提出。2002年,美国正式将体外反搏疗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指南,成为体外反搏临床应用地位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11.
受临床使用体外反搏装置治疗种种缺血性疾病的启发,改进了体外反搏装置用以减肥治疗目的。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有明显的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5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反搏组,另35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对缺血及心功能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ST段压低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心肌缺血总负荷两组均有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效比较,反搏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反搏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E/A、DC、Ea、Aa、Ea/Aa、E/Ea)明显改善(P均〈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期间,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显著疗效,且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我国体外反搏研究居领先地位,首创四肢序贯式体外反搏,在心脏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成功经验。体外反搏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工作正在不断开展,本文简述如下: 一、序贯式体外反搏的原理在病人四肢或下肢和臀部套上特别气囊套,利用病者心电作讯号,触发气囊充气和排气。当心脏舒张时,气囊迅速充气,从远端至近端序贯地压迫四肢和臀部,令血流返流回主动脉,使舒张压增高。心脏舒张期,气囊迅速排气,压迫解除,受压血管转为开放,受纳心脏收缩时经主动脉输出的血液,使收缩压降低。其循环效应总和为心脏后负荷减轻与全身器官血供增加。微循环和全身代谢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5.
<正>体外反搏以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为目的用于改善心肌血供,我国开展体外反搏工作十多年来已取得到一定的效果,现代心肺复苏木(SECPR)自1960年以来的三十多年里,抢救了不少的猝死病人,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但其成功率只有10~15%.人们对其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复苏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液动力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动脉舒张压低,冠脉有效灌注不足,现已认识到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冠脉有效灌注压的直接相关.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6.
17.
18.
<正>突发性耳聋是指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的感觉神经性听力减退.其发病机理至今不明,据各种文献报道其原因多达百余种,但近来最受重视、能被公认的有两大病因:血管病变和病毒感染.这两种病因又有一个共同之处,都能引起内耳血管痉挛、水肿、血栓、红细胞凝集,从而导至内耳供血障碍.故一般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是:①血管扩张剂;②抗凝剂;③肾上腺皮质激素;④神经营养药;⑤低分子右旋醣酐:⑥仪器的应用包括高压氧舱的治疗和体外反搏的治疗.其目的在于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和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的血液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