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许威毅 《医疗装备》2022,(22):24-26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确诊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全身骨显像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并完成1年随访,以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80例患者中,共检出162个病灶,其中骨转移病灶91个,良性骨改变71个;经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具有较强一致性(Kappa=0.774),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具有强一致性(Kappa=0.963);以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全身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SPECT脑显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SPECT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ECT)是一种探测放射性核素在体内分布的显像技术。依据探测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不同,显像仪可分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或称PECT)。前者临床应用广泛,能够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血脑屏障显像、脑肿瘤阳性显像和受体显像等,后者可用作脑血流、受体、葡萄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氧代谢断层显像等,但价格昂贵、技术复杂,仅限于大型医疗研究中心使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测量甲状腺重量对131I治疗甲亢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131I治疗甲亢时利用不同方法测量甲状腺重量来计算给药剂量,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265例接受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分为4组,分别根据甲状腺SPECT断层显像、核素平面显像、B超以及触诊法测量的甲状腺重量来计算给药剂量,对比分析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 4组患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SPECT核素断层显像组疗效最好, B超组次之,触诊法疗效最差.结论 131I治疗甲亢时利用SPECT断层显像测量的甲状腺重量来计算剂量,可以弥补其他方法的缺陷,能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减少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高功能甲状旁腺对MIBI摄取增高的原理,应用SPECT和平面显像定量分析评价术前定位原发性甲旁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原发性甲旁亢患者采用99mTc-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及定量分析作术前定位;其中4例加作SPECT断层显像。检测所有病人血清PTH水平及血清钙水平。定量分析采用靶甲状旁腺腺瘤与最大甲状腺放射性(ROI)平均计数比率和靶甲状旁腺腺瘤(T)与对侧相应甲状腺(NT)比值计算。结果双时相平面显像的敏感性为81%(17/21);其中4例平面显像假阴性者2例经SPECT断层获得阳性定位(1例异位腺瘤、1例腺瘤虽然位置正常但同时存在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另2例假阴性者为位置正常但摄取99mTc-M IB I低的腺瘤。甲状旁腺腺瘤对最大甲状腺放射性计数的平均摄取比值和T/NT比值分别为0.95±0.41和2.51±1.76。结论99mTc-MIBI显像是最有效的探测甲状旁腺腺瘤的方法;对探测异位性甲状旁腺腺瘤或同时存在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时SPECT断层的敏感性比平面显像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在骨转移肿瘤显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可疑转移性骨病变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同机图像融合,所有患者结果均通过CT、MRI和病理检查、随访等方式确诊。将平面显像和SPECT/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81例患者骨转移55例,201处骨转移灶;良性骨病变26例,42处病灶。全身骨显像及同机图像融合对骨转移病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3%、100%,对良性骨病变病例的符合率分别为61.5%、96.2%。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排除了SPECT平面显像中的10处放射性污染及12处骨外软组织显影造成的假阳性病灶以及14处良性骨病变,另外,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新诊断出肿瘤骨转移病灶51处。同机图像融合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平面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可对肿瘤骨转移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并同时提供功能与解剖断层图像,在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平面骨显像中一些可疑的患者,尤其是可疑的骨病变部位均应使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  相似文献   

6.
符合线路SPECT显像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合线路断层显像主要由可变角双探头SPECT系统、符合探测线路和衰减校正等组成。该设备不需要笨重的铅准直器,而是利用符合探测技术由成对的探测器装置接收湮没辐射产生的2个方向相反(成180°)能量相等(511keV)γ光子,经计算机处理,重建而获得各种参数和断层影像,从而对病变做出定性或定量诊断。符合线路SPECT的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临床肯定,这无疑对我国正电子成像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医用核子仪器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双和/或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在行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全身骨显像时的各种技术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3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静脉注射”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后2-4h行SPECT全身骨显像,对静脉药物注射、检查体位的摆放、扫描条件的设定、引流管引流袋的放置、图像后处理、伪影的分辨等方面进行讨论和改进。结果由2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判评,在药物注射、体位摆放、扫捕方式、伪影等方面进行评价,576例患者的图像非常满意,59例的图像存在缺陷。结论SPECT全身骨显像是乳腺癌术后患者诊断骨转移的常用方法,核医学技术员在日常操作中应尽量避免各种技术因素缺陷对图像质量产生的影响,努力确保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131 Ⅰ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全身平面显像(WBS)摄碘灶诊断不明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对 131Ⅰ治疗后WBS结果不明确的1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行131ⅠSPECT/CT融合显像,评价融合显像在DTC定位和(或)定性诊断上的意义,同时分析SPECT/CT结果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所有结果均通过病理、其他影像检查和临床随访予以证实.结果 对19例131Ⅰ WBS发现的总计56个诊断不明确的摄碘灶中,行SPECT/CT检查,均获得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其中甲状腺床占12.5%(7/56),恶性病灶占55.5% (31/56),非甲状腺生理性和其它病理性摄取以及污染占32% (18/56).结论 对全身平面显像(WBS)诊断不明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患者加做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伪影和调整治疗方案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骨显像和PET/CT骨显像结果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对2例病例均先后行SPECT骨显像和PET/CT骨显像,并对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骼对18F-fluoride(PET/CT骨显像剂)和99mTc-MDP(SPECT骨显像剂)的摄取机理类似,均可以反映局部血流量及骨代谢更新的活跃程度,由于18F-fluoride与骨的亲和力强于99mTc-MDP,因此PET/CT图像具有比SPECT更高的系统分辨率和系统灵敏度。结论:PET/CT骨显像灵敏度和分辨率均高于SPECT,但由于其检查费用较高及自身受18F的短半衰期限制,因而其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在小儿癫痫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放射性核素99m锝-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99mTc-ECD)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对小儿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癫痫患儿进行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了解患儿脑局部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放射性核素99mTc-ECD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阳性率高(78.57%)。结论99mTc-ECD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是诊断小儿癫痫病灶的有效方法,对制订癫痫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SPECT/CT可同时进行CT和SPECT检查,实现了解剖学图像和功能图像的同机融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7例次在本院核医学科接受^131I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掣ISPECT/CT、^131I全身显像、和FDGSPECT/CT显像)及血浆Tg、TSH测定结果,探讨^131I SPECT/CT融合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疾病疾病进程和去分化的判断价值,以期指导临床施治。材料与方法:(1)对象:98位2001年3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核医学科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197例次影像学资料,乳头状癌77例,滤泡癌15例,滤泡乳头混合性癌6例。197例次^131I显像结果和断层SPECT显像结果,13例次同期FDG显像结果,大部分患者具有同期血浆Tg和TSH测定结果。(2)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停服T4四周,治疗前测定血浆TSH和Tg水平。患者口服^131I后5~7天做全身平面显像(^131I全身显像)和局部^131I SPECT/CT断层显像。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患者同期的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131I SPECT/CT断层显像、^18F-FDG显像、CT、B超、MRI等)及血浆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值,对患者是否发生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复发进行判断,并以此做诊断结果。血浆Tg水平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判断阈值为〉10ng/ml。(3)^131I影像学分期标准:不同于DTC的临床分期,根据图像显示的病灶摄取量、位置、数量及波及范围将病人分为4个期别:I—摄取范围局限于甲状腺床;II-甲状腺床+颈部淋巴结摄取或甲状腺床+纵隔淋巴结摄取;III-颈部淋巴结或纵隔淋巴结摄取+肺摄取;IV-颈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肺部弥漫性摄取,或,颈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骨等其它脏器摄取。(4)统计学分析方法:SPSS软件包和EXCEL统计表,非参数秩合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Tg血浆水平〉10ng/ml做为肿瘤复发转移判断界值的灵敏度为85.6%,特异性为66%,准确度为66%。阳性预测值为77%。阴性预测值为50%;^131I WBS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83%,特异性为84%,准确度为83%。阳性预测值为93%。阴性预测值为67%;^131ISPEC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95%,特异性为84%,准确度为92%。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87%;ROC曲线分析^131I 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较高;血浆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131I SPECT/CT断层显像的影像学分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31I SPECT/CT融合图像结果,改善了病灶的定位,使对肿瘤分期和预后评价更趋准确,为临床正确施治提供了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别冬云 《中国医师杂志》2011,(11):1525-1527
目的评价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全身平面显像(WBS)摄碘灶诊断不明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对131I治疗后WBS结果不明确的1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行131I SPECT/CT融合显像,评价融合显像在DTC定位和(或)定性诊断上的意义,同时分析SPECT/CT结果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所有结果均通过病理、其他影像检查和临床随访予以证实。结果对19例131I WBS发现的总计56个诊断不明确的摄碘灶中,行SPECT/CT检查,均获得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其中甲状腺床占12.5%(7/56),恶性病灶占55.5%(31/56),非甲状腺生理性和其它病理性摄取以及污染占32%(18/56)。结论对全身平面显像(WBS)诊断不明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加做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伪影和调整治疗方案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CHD-MI)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9月本院84例疑似CHDMI患者,全部实施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CCTA检查。金标准定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病例数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支数诊断结果,对比SPECT心肌灌注显像、CCTA诊断CHD-MI的价值。结果:结合病例数诊断结果,CCTA诊断CHD-MI的准确率为88.10%、灵敏度为96.88%、特异度为60.00%;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CHD-MI的准确度为85.71%、灵敏度为84.38%、特异度为90.00%。上述两种诊断方法结合患者例数诊断CHD-MI的准确度、精确度、灵敏度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冠状动脉支数诊断结果,CTA诊断CHD-MI的准确率为82.54%、灵敏度为93.44%、特异度为73.31%;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CHD-MI的准确度为84.92%、灵敏度为78.69%、特异度为90.77%。CCTA结合冠状动脉支数诊断CHD-...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核磁波谱(MRS)为代表的功能性影像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MRS、PET、SPECT等影像可反映器官组织功能的特点,属功能影像的范畴;而X线、CT等以密度改变为主要基础,主要反映形态解剖结构变化,属解剖影像范畴。例如,利用18FDGPET可以反映组织的代谢情况,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成熟的功能性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又称核素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根据心肌对核素的摄取反映冠状动脉血流分布状况 ,其摄取量与局部心肌血流灌注量成正比 ,使正常或有功能的心肌显像 ,而坏死的心肌以及缺血的心肌则不显影 (缺损 )或显影变淡 (稀疏 ) ,从而达到了解心肌供血的目的 ,是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核医学显像技术及显像方法的发展和改进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现将其应用现状及进展做一简述。1 核素心肌显像技术1 1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 SPECT是一种能显示体内放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2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次全切或全切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患者~(131)Ⅰ3.70~7.40 GB去口服治疗,5d后对215例患者实施~(131)Ⅰ全身平面显像检查,之后对其实施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在DTCC转移灶诊断方面的临床结果进行性观察分析。结果SPECT/CT对于DTC转移灶的诊断敏感率(94.92%)、准确率(92.66%)均明显高于~(131)ⅠWBS(85.89%、8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TC患者,在术后~(131)Ⅰ治疗基础上对其实施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可有效提高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排除生理性摄取和干扰因素的影响,对于患者术后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总结核医学临床工作中容易导致儿童核素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查失败的两大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了多种心理护理及显像技巧的综合应用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该项检查的成功率,既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又为核素显像积累了实用经验。  相似文献   

18.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Single Pho-ton Emis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是核医学主要显像设备,在临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SPECT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一种功能性显像设备,其性能对图像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为了解安徽省医疗机构使用的SPECT图像质量控制现状,探讨提高SPECT质量控制的措施,依据《伽玛照相机、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SPECT)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523-2019[1],同时参考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NE-MA)测试标准NU 1-2012[2]及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学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AAPM) 177号报告的方法进行检测[3],利用SRT-140型号SPECT性能检测模体和USpect QA V2.0 SPECT质量控制专用分析软件,对16台SPECT设备进行了质量控制检测和分析,并对SPECT质控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为SPECT使用机构日常质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异位胃黏膜显像在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SPECT平面显像,必要时加做断层显像。结果18例显像中阳性8例,其中5例证实美克尔憩室,2例肠重复畸形,1例小肠肿瘤。结论核素异位胃黏膜显像对美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可作为小儿消化道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SPECT断层性能是SPECT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SPECT系统分辨空间物体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断的精确性。本文通过断层模型测试,发现要获得高品质的SPECT图像,在重建过程中滤波函数的选择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