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态学灭鼠法对巩固大型宾馆鼠密度的作用,为今后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而鼠害较重的大型宾馆4个,先用0.005%溴敌隆玉米毒饵连投6 d统一灭鼠,然后再将4个宾馆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追加生态学灭鼠法,另一组不追加任何灭鼠措施,观察6个月内2组鼠密度的差别,用100格粉板法测定鼠密度,计算灭鼠率。结果4个宾馆采用0.005%溴敌隆玉米毒饵后灭鼠效果分别为96.92%、97.06%、96.82%和97.53%,总灭鼠率为97.12%;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追加生态学灭鼠法的2个宾馆鼠密度回升很慢,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到6个月时鼠密度比毒饵灭鼠后仅增加了2.97倍。不追加任何灭鼠措施的2个宾馆鼠密度回升很快,毒饵灭鼠后至6个月时鼠密度增加了34.34倍,2组鼠密度相差31.37倍(u=22.24,P<0.01)。结论毒饵灭鼠后追加生态学灭鼠法是一种既安全高效又长期有效巩固灭鼠成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星级宾馆鼠类侵害情况,探讨长期有效的灭鼠技术。方法用100格粉板法对餐饮区、设备区、院落、商务中心、咖啡厅、洗衣房、客房区及办公室8个不同区域,以及餐饮区的面点间、副食仓库、炒菜间、蔬菜粗加工间、餐厅(包括雅座间)、更衣室及办公室7个不同区域分别调查鼠侵害情况,再用0.005%溴敌隆玉米毒饵连投6 d,于灭鼠后10 d时实施生态学灭鼠法,包括设置挡鼠板、防鼠网、堵塞通道及环境治理等内容。每隔2个月测定一次灭鼠效果,连续观察12个月。结果餐饮区鼠密度最高,其次是设备区及院落,其平均每板踏个数分别为18.93个、15.60个及10.96个;餐饮区鼠密度以面食间最高,其次是副食仓库、炒菜间、蔬菜粗加工间,其平均每板踏个数分别为43.13、39.33、35.31及30.09个。毒饵灭鼠21 d时的效果为96.65%。实施生态学灭鼠法后2、4、6、8、10及12个月时的灭鼠率分别为96.85%、92.41%、89.26%、87.00%、83.84%及81.87%,平均灭鼠率为83.25%。结论餐饮区、设备区及院落鼠侵害最重,毒饵灭鼠法与生态学灭鼠法相结合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灭鼠方法,可以长期控制宾馆环境鼠害。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大面积药物灭,鼠后16个月鼠密度回升动态。回升率自第6个月开始升高,第16个月达20.17%。回升速度农村显著快于城镇。春末夏初灭鼠回升速度快于冬季灭鼠。提出了在农村间隔8~12个月、城镇两年左右再次开展灭鼠,药物灭鼠宜在冬季进行的建议。对鼠密度考察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部食堂改造前后鼠密度情况,为创建文明卫生军营、预防传染病发生创造条件。方法对改造前后3个营区的食堂,采用布粉块法分别进行灭鼠前、投放灭鼠药后1周及1个月的鼠密度监测。所选鼠药为杀鼠迷,连投5 d。结果食堂改造前,杀鼠迷灭鼠前的鼠密度为15.0%,灭鼠后1周为4.5%,灭鼠后1个月为8.1%;食堂改造后,灭鼠前鼠密度为9.7%,灭鼠后1周为2.0%,灭鼠后1个月为2.9%。结论进行食堂改造、整修食堂内下水道、配合鼠药灭鼠等综合措施,对降低鼠密度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驻济南部队营区鼠密度状况,考核灭鼠效果。方法采用饱和投毒法,0.005%溴敌隆小麦毒饵连续投毒4~5 d,粉迹法测定鼠密度确定营区鼠情和灭鼠效果。结果调查21个单位不同场所营区鼠密度,阳性房间率为2.5%,粉迹法阳性率为6.2%,有18个单位灭鼠前鼠密度超过国家除"四害"灭鼠标准。营区内以招待所(12.0%)密度最高,其次是食堂、伙房(9.2%),仓库、车库(8.4%)和围墙四周(8.2%)。通过0.005%溴敌隆大面积灭鼠,对10个灭鼠单位灭效考核发现,5个单位的灭鼠率达到100%,3个单位的灭鼠率在90%以上。结论通过多年灭鼠工作,济南部队营区鼠密度能有效控制在较低水平,灭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灭鼠后家鼠数量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灭鼠后家鼠数量恢复情况和规律 ,为制定灭鼠巩固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0 .0 0 5 %溴敌隆毒米饱和投毒灭鼠 ,后逐月用粉迹法和笼夜法测定鼠密度。结果 :灭鼠较彻底、环境卫生条件好的住宅区 ,低鼠密度可保持 5~ 6个月 ,8个月后鼠密度即恢复到灭鼠前的水平。环境卫生差 ,鼠密度高的农村 ,仅通过毒鼠难以把鼠密度降到较低水平 ;即使通过连续灭鼠把密度大幅度降下来 ,但 1~ 2个月后又恢复至灭鼠前的水平。不同季节灭鼠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 :灭鼠后家鼠数量恢复的速度与灭鼠率、环境卫生条件有关 ,即灭鼠率高、环境卫生条件好的恢复慢 ;否则 ,恢复快。农村灭鼠必须把毒鼠和改造环境结合起来 ,方能有效控制鼠害。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客车灭鼠后鼠密度回升状况,我们在客车带鼠率降至3%以下后,分别于第2、4、6个月进行了鼠密度前瞻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胜利油田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鼠密度情况,为鼠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访法、夹夜法、粉迹法开展鼠密度调查。结果连续3年在不同居住环境中开展灭鼠工作,鼠密度下降率夹夜法为80%,粉迹法为91.4%;外环境灭鼠,农田鼠密度下降率为83.2%,林区为65.4%,草地为80.3%,灭鼠前后鼠密度相比P﹤0.01。采用毒饵站灭鼠,半个月后,外环境鼠密度为0.6%,室内鼠密度为0.7%;3个月后,外环境鼠密度为1.2%,室内鼠密度为1.9%;6个月后,内外环境的鼠密度分别为2.2%和1.4%,毒饵站设置前后的鼠密度相比P﹤0.01。结论生态防治、化学防治和健康知识宣传相结合,可以长期有效地将鼠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驱鼠器现场驱鼠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超声波驱鼠器现场驱鼠效果,为特殊环境防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超声波驱鼠器放在实验场所地面上, 24h连续开机,持续开机 21d,观察鼠密度下降情况,再撤掉超声波驱鼠器,观察鼠密度的回升情况,用 100格粉板法测定鼠密度。结果 布放超声波驱鼠器后的驱鼠率在 3d、1周、2周、3周时分别为 76. 45%, 80. 85%, 92. 62%及 100%;撤掉超声波驱鼠器后鼠密度回升率在 3d、1周、2周、3周时分别为 9. 93%, 52. 06%, 95. 32%及 98. 87%。结论 超声波驱鼠器具有良好的驱鼠效果,但必须连续使用才能奏效,撤掉超声波驱鼠器后鼠密度很快就会回升到原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灭鼠后黄毛鼠种群数量回升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灭鼠后黄毛鼠种群数量回升动态 ,为制订科学的灭鼠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1997~ 1998年设 3个大样区 ,每年用 0 .0 375 %杀鼠迷毒谷灭鼠 2次。灭鼠前和灭鼠后的每个月都调查黄毛鼠的种群动态。结果 :2~ 7月和 8~ 11月黄毛鼠的月均繁殖指数分别为 12 1.2 %和12 8.9%。在春种前灭鼠 ,即使灭效达 86.1%~ 92 .7% ,8月份的鼠密度便达到甚至超过灭鼠前。 8月份灭鼠时 ,若灭效在 82 .0 %以上 ,12月份的鼠密度未恢复到灭鼠前 ;如果灭效低 ,12月的鼠密度就会超过灭鼠前。结论 :灭后黄毛鼠的种群数量恢复快 ,因此每年要全面灭鼠 2次 ,且上半年和 8月份的毒谷指数要分别在 0 .5和 0 .6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适合大型综合性医院防制鼠害有效的措施。方法:用观察法和粉迹法摸清鼠类在医院栖息的最佳场所,根据不同场所鼠密度的高低及投药后鼠药被破坏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投药方法、投药次数及环境治理综合防制措施。结果:灭鼠后3周灭鼠率达93.20%,自灭后4~26个月内灭鼠率一直保持在97%~100%。结论:药物灭鼠与环境治理相结合是最有效的防制方法,采取重点场所灭鼠法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2.
鼠类防治效果与鼠传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重庆市2001~2004年鼠类防治效果,分析鼠密度与鼠传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寻找存在的问题,探讨控制鼠传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鼠类防治效果根据鼠密度、灭鼠率进行评价,鼠密度监测采用粉迹法,灭鼠率以灭鼠前和灭鼠后的鼠密度计算下降率;同时,以鼠密度的变化与鼠传疾病发病率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重庆市2001~2004年的灭鼠活动,基本控制了鼠密度,但与全国爱卫会灭鼠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每年的灭后平均鼠密度均超过3%,且每次灭鼠之后经一定时间鼠密度又迅速回升到原来的水平;除2003年外,灭鼠效果差,每年的平均灭鼠率均在80%以下。鼠密度与鼠传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1086,0.3474,0.5784。结论重庆市在防鼠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巩固灭鼠成果措施。由于近几年长期使用单一的溴敌隆灭鼠毒饵,可能是造成灭鼠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因素。鼠密度与鼠传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当鼠密度增高时,鼠传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巩固灭鼠成果,有效控制鼠密度是防止鼠传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夹夜法与鼠迹板法调查鼠密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夹夜捕鼠率与鼠迹板阳性率的相互关系。方法:首先用鼠迹板法调查,然后用夹夜法。结果:夹夜捕鼠率与鼠迹板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r=0.8926),用夹夜捕鼠率推算鼠迹板阳性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4.8717+3.6878x;鼠迹板阳性率推算夹夜捕鼠率的回归方程为:^X=0.2161Y-1.3130。结论:两法对灭效评定、鼠密度监测和制订灭鼠标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旅客列车鼠密度、鼠侵害率与列车鼠情的关系,为长期控制广州铁路旅客列车鼠害提供可行的方法。方法鼠情调查和杀灭效果评价。结果2006年广州铁路列车平均鼠密度为21.50%,平均鼠侵害率31.84%,车厢鼠情按鼠密度排序:CA〉YZ〉YW〉RZ〉RW,按鼠侵害率排序:YZ〉YW〉CA〉RZ〉RW;捕获鼠种构成:黄胸鼠94.7%,小家鼠5.3%。改进投药方式后,60d鼠灭效达81.21%,鼠侵害下降率73.33%。结论同时使用鼠密度、鼠侵害率指标可以更客观描述列车鼠害程度和评价灭鼠效果。使用列车专用鼠饵盒并定期观察补充药物,是长期治理列车鼠害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在灭鼠的范围内只对重点生境一次性投毒灭鼠,非重点生境不投毒,只作投毒前后鼠密度调查。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测定,评价灭鼠效果及鼠密度下降情况。结果显示,大隆,溴敌隆,磷化锌对重点生境的灭鼠效果分别为100%,100%及96.83%。只对重点生境投毒灭鼠后,非重点生境及全生境的鼠密度分别下降87.95%及97.24%,此种方法比传统普通投毒灭鼠节省70%的药物及80%的人工。作者认为:本方法能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0.0375%杀鼠迷小麦毒饵在实验室、不同现场的灭鼠效果及对非靶动物的毒性,为今后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群饲有选择给饵法测定毒饵的适口性及实验室灭鼠效果,用100格粉板法测定鼠密度,计算灭鼠率。用单笼饲养无选择给饵法测定杀鼠迷毒饵对家兔、鸡的毒性,并测定猫、犬对杀鼠迷毒饵二次中毒情况。结果摄食系数为0.73,实验室灭鼠率为100%;农村、食堂、饭店、食品超市、食品加工厂的现场灭鼠率分别为97.61%、97.43%、97.71%、100%和100%,现场总灭鼠率为98.02%,现场总校正灭鼠率为98.17%;连续给药3 d,家兔、鸡的死亡率分别为40%和20%;连续给药5 d,家兔、鸡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80%;给家猫连续3 d喂食中毒的小白鼠,犬连续2 d喂食中毒的褐家鼠,均未见中毒反应。结论0.0375%杀鼠迷适口性好,实验室及不同现场灭鼠效果显著,对非靶动物有一定的毒性,但危害不大,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灭鼠剂。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区外环境大面积使用杀它仗蜡饵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城市灭鼠住外环境中大面积使用杀它仗蜡饵的灭鼠效果。方法 (1)在外环境的各种场所大面积投放杀它仗蜡饵;(2)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3)以夹夜法、粉迹法和盗食法分别测定投饵前后的鼠密度,以灭鼠率判定灭鼠效果。结果 福州市外环境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总捕鼠数的93.48%;灭鼠前用夹夜法、粉迹法和盗食法分别测得的鼠密度为3.08%、33.08%和32.50%,灭鼠后分:别下降至0.35%、25.54%和2956%;室外夹夜法测得全市灭鼠率为88.64%。结论 用杀它仗蜡饵在外环境一次性饱和投药,灭鼠率为88.64%。但要控制城市鼠害要根据不同环境中的鼠种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