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文坚 《微创医学》2005,24(1):27-2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非墓碑形和墓碑形ST段抬高临床与心电图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患者54例,分成非墓碑形(对照组)和墓碑形(观察组)各27例,观察AMI发生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AMI时出现墓碑形ST段抬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给予积极治疗,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王晓君  王彬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6):1594-1595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呈"墓碑形"改变在急性心肌梗死时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将急性心肌梗死63例分为两组,ST段呈"墓碑形"改变者为观察组,共13例,ST段常态者为对照组,共50例.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论:ST段"墓碑形"改变者临床病情凶险,合并症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方田 《浙江医学》2003,25(11):661-663
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上最早期表现之一是ST段抬高 ,其常见的形态有凹面向上形、弓背向上形、单向曲线形、斜直形 ,ST段及T波呈规律性动态演变是诊断AMI重要指标。1993年Wimalaratna[1]首次报道AMI时另一种ST段抬高形态———墓碑形 ,认为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一项独立指标。本文旨在探讨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1.1一般资料138例均系我院1996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的出现异常Q波的AMI患者 ,根据ST段抬高形态分组 ,呈墓碑形抬高者为观察组 ,共28例 (20.3 % )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8例 ;年龄56~78岁 ,平均 (64.8±5.1)岁。…  相似文献   

4.
苏文坚 《医学文选》2005,24(1):27-28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 (AMI)非墓碑形和墓碑形ST段抬高临床与心电图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患者 5 4例 ,分成非墓碑形 (对照组 )和墓碑形 (观察组 )各 2 7例 ,观察AMI发生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AMI时出现墓碑形ST段抬高提示病情重 ,预后差 ,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给予积极治疗 ,防治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本组观察9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电图改变,探讨ST段呈“墓碑形”ST段抬高及aVR导联ST段抬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彭芝琳 《海南医学》2005,16(6):61-62
心电图ST段抬高,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中至关重要。ST段抬高,形态多样,并与T波形成规律性动态衍变,其中“墓碑形”ST段抬高一被Wimalaratna描述为AMI的一种早期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心电图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与众不同,预后恶劣。本文通过对56例AMI的回顾性研究,着重讨论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心电图ST呈"墓碑形"改变的QT离散度(QTd)变化,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分析68例AMI患者根据其早期心电图改变,按ST段抬高形式分"墓碑形"组20例,通常组48例,进行QTd测定、冠脉造影检查了解病变程度,并检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①QTd、QTcd在墓碑形"组分别为(82.69±23.51)ms、(95.42±11.37)ms,在通常组分别为(68.20±16.38)ms、(73.01±11.65)ms,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墓碑形"组出现冠脉多支病变15例(占75%),通常组16例(占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室性心律失常在"墓碑形"组出现11例(55%),通常组10例(20.8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墓碑形"ST段改变是严重的心肌损伤一种表现形式,提示预后不良,冠脉多支病变严重,梗死面积较大,易导致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应严密监护.  相似文献   

8.
墓碑形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梗塞部位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呈墓碑形改变的血管梗塞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 4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AMI的患者,其中19例心电图(ECG)有墓碑形改变。结果 对比墓碑形(A组)与非墓碑形(B组)的CAG ,显示:墓碑形改变多见于前壁心梗(P <0 .0 0 1) ;墓碑形更多见于左前降支(LAD)近段及严重病变(P <0 .0 5及P <0 .0 1) ;墓碑形多见于多支病变(P <0 .0 5 )。结论 AMI时ST段呈墓碑形改变多与LAD近段严重及多支病变相关,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段呈“墓碑形”改变在急性心肌梗死时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临床资料将急性心肌梗死 6 3例分为两组 ,ST段呈“墓碑形”改变者为观察组 ,共 13例 ,ST段常态者为对照组 ,共 5 0例。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论 :ST段“墓碑形”改变者临床病情凶险 ,合并症多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0例AMI ST段抬高形态,分为墓碑形抬高组(A组)、普通形抬高组(B组)。观察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心梗发生部位,首次CK值,血压心率乘积,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入院1周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A组患者的发病年龄,首次CK值明显高于B组;A组心梗合并糖尿病、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入院1周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B组显著增高。A组心梗部位均位于广泛前壁。两组血压心率乘积无差异。结论:提示墓碑形ST段抬高者梗死部位特殊而广泛,多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致并发症多而严重,病死率高。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电图 (ECG)ST段呈‘墓碑形’改变的意义。方法 动态分析 16 4例AMI早期ECG和心电监护图 ,按ST段抬高形式分“墓碑形”改变组 5 2例 ,通常组 112例 ,并进行多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1)ST段“墓碑形”改变组出现对应导联ST段下移 4 0例 (76 .92 % ) ,通常组 2 8例 (2 5 % ) (P <0 .0 1) ;(2 )室性心律失常“墓碑形”改变组 2 2例 (42 .31% ) ,通常组 19例 (16 .6 9% ) (P <0 .0 1) ;(3)QT离散度和JT离散度“墓碑形”改变组分别为 (72 .6 9± 2 3.5 2 )ms、(6 8.6 5± 2 4 .34)ms,通常组分别为 (5 9.2 0± 16 .39)ms、(5 4 .6 4± 17.13)ms(P <0 .0 1)。结论 “墓碑形”ST段改变是严重的心肌损伤、坏死形式 ,易发生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应早期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ST段呈"墓碑形"抬高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一组特殊表现,一般认为ST段呈"墓碑形"抬高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为探讨其与心衰、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呈墓碑形ST段抬高表现时,病情严重,并发症多,预后差,本文将此种改变的特点、发生机制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ST段抬高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5例和好转组5例,比较2组患者心电图和血清标志物检查结果。结果:病死组中3例心电图ST段呈“墓碑型”抬高;2例呈“巨R波型”抬高;好转组患者心电图ST段呈“斜长型”1例,“新月型”2例,“水平型”1例,“弓背型”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平均发病5 h后,心肌酶谱发生改变,2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多出现ST段抬高现象,“墓碑型”和“巨R波型”ST段抬高可能是心肌严重损伤的表现,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价值的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首次发生AMI的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是否改变将其分为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比较2组性别构成比、GRACE危险评分、SYNTAX评分以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构成比。结果 90例AMI患者中,ST段抬高组51例,非ST段抬高组39例,2组男女构成比分别为70.6%、29.4%和74.4%、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T段抬高组的GRACE危险评分及SYNTAX评分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中,ST段抬高组的AMI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心功能≥3级、高血肌酐构成比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抬高在AMI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价值,并可作为AMI严重病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墓碑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意义。方法:从4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现11例墓碑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事件、生化、心电图、冠脉造影和治疗预后。结果:墓碑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多为男性且年龄大,易发生室速、室颤和猝死,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和多种病变较多,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结论:墓碑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罪犯病变多为前降支近端和多支病变,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李世汉 《中外医疗》2011,30(9):39-40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原因和对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体表心电图分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2组,观察2组住院期间观察心肌酶、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特征、预后比较。结果 ST段抬高组单支病变高于非ST段抬高组;非ST段抬高组3支病变率高于ST段抬高组。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病死率非ST段抬高组明显低于ST段抬高组。结论由于2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不同,ST段抬高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非ST段抬高AMI患者远期预后欠佳。ST段抬高AMI溶栓治疗效果好,如有条件首选介入治疗。而非ST段抬高AMI溶栓无益。对中高危者,有条件亦可首选紧急介入治疗,以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以我院近年收治的AMI患者病历资料及心电图等比较齐全的58例,研究墓碑状ST段抬高与AMI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一些报道对墓碑状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观察,在选择病例进行组间比较时有个共同点,即对照组病例数远远高于观察组['-']。我们采用与上述作者不同的方法,在AMI死亡组与对照组例数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组间比较,重新认识墓碑状ST段抬高对AMI预后的影响。116床资料1.l病例选择从我院1993~1997年10月住院确诊的AMI患者中选择20例死亡者作为死亡组,另从同期治愈的患者中选择20例作为对照组,诊断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两且患者ST段抬高形式均包括墓碑状和非墓碑状两种类型,但出现百分率不同。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心电图(ECG)有关指标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2例AMI患者早期ECG变化。结果152例AMI患者早期ECG有关指标89例,存活56例,死亡33例;ECG一般改变者63例,存活59例,死亡4例。结论AMI早期ECG出现墓碑型ST段抬高,Ptfv1异常,对应导联ST段压低,Qtd增大,梗死部位涉及多导联数字有关改变是近期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