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和生活质量,探讨职业紧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某市三级医院3所,从中随机抽取临床各科室医护人员1100例,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1998)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其职业紧张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30~40岁年龄组医护人员生活质量最差,学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生活质量较医技科室医护人员差(P〈0.01)。随着职业紧张水平的升高,医护人员的生活质量得分是下降的(P〈0.01),应对资源得分越高,其生活质量得分也越高(P〈0.01)。躯体紧张反应、任务过重、业务紧张反应和任务冲突是医护人员生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心理紧张反应、理性处事、任务过重是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的生活质量具有年龄差异,随着学历的增高生活质量具有下降趋势,职业紧张水平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差,增加应对资源能够降低职业紧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沈阳市级以上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评价其职业紧张和生命质量状况,为制定医护人员健康保护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所沈阳市级以上医院345名医护人员,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生命质量量表(SF-36)对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医护人员个体紧张程度和生命质量的差异,并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探讨个体紧张程度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35岁医护人员个体紧张程度较其他年龄组高(P〈0.05);女性医护人员个体紧张程度较男性高(P〈0.05);护士的个体紧张反应较医生高(P〈0.05);夜班较多的医护人员个体紧张反应较夜班少者高(P〈0.05)。医护人员生命质量的生理维度得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医护人员中女性与男性相比,其生命质量较差(P〈0.05);夜班越多,医护人员生命质量越差(P〈0.05);医护人员个体紧张反应与生命质量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P〈0.01),紧张反应程度越高,生命质量越差。[结论]职业紧张是影响医护人员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内蒙古地区临床医生职业紧张和生活质量状况,分析职业紧张与生活质量、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抽取的内蒙古地区部分医院的临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内蒙古地区临床医生的职业任务问卷得分(188.59±23.52)、个体紧张反应问卷得分(106.73±18.89)高于常模,应对资源问卷得分(119.41±21.42)低于常模(P0.05)。生理健康得分(307.18±83.27)、心理健康得分(274.60±96.59)均低于常模(P0.05)。职业任务得分、个体紧张反应得分与生理健康得分、心理健康得分呈负相关,应对资源得分与生理健康得分、心理健康得分呈正相关(P0.05)。个体紧张反应得分与消化性溃疡呈正相关且其关联强度(OR)最大为7.52,与睡眠障碍的发生亦呈正相关。结论内蒙古地区临床医生的职业紧张度较高,生活质量较低,职业紧张影响生活质量并与慢性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女医生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使用《临床医生职业压力源量表》和一般健康量表(GHQ-12)对436名临床医生进行测查,并与其他普通人群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36名调查对象中,女性290人,男性146人。结果显示,女医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人群。18.6%的女医生为心理问题低危人群,27.6%为中危人群,54.8%为高危人群。居于前3位的职业压力源是外部环境、工作负荷和组织管理。女医生自评压力大于男医生,但压力源得分低于男医生(P=0.000)。女医生部分工作压力源在家庭情况、医院级别、工作年限及职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医生的工作压力源各因子几乎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而男医生的工作压力源因子几乎与心理健康水平无相关。职业发展、人际关系、职业兴趣和工作负荷对女医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女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人群。工作压力对女医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负面影响远大于男医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内科医生的职业倦怠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方法本文采用M 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3名儿内科医生开展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关系研究。结果该医生群体职业倦怠状况整体并不严重,但仍普遍存在,且情感衰竭最为严重。本院医生的成就感高于进修医生(P<0.05);男医生情感衰竭高于女医生(P<0.01),女医生则更有成就感(P<0.01);中级职称医生职业倦怠整体水平最高,而高级职称最轻;男医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优于女医生,中级职称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最差。结论医生职业倦怠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受隶属关系、性别、职称影响,并且职业倦怠可以用来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评价国内医生与护士的职业紧张度、紧张反应和应对职业紧张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BM、CNKI、Wan Fang Data、VIP数据库(1998—2015年12月),查找OSI-R评价国内医生与护士职业紧张的横断面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个横断面研究,共8 683名医护人员(医生5 306,护士3 377)。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职业紧张因素方面,医生的职业紧张度高于护士[MD=5.98,95%CI(4.83,7.13),P<0.01],男医生高于女医生[MD=6.73,95%CI(4.06,9.41),P<0.01];在职业紧张反应方面,医生的职业紧张反应强于护士[MD=3.01,95%CI(1.95,4.07),P<0.01],男女医生之间无差异[MD=2.56,95%CI(-0.91,5.31),P>0.05];在应对职业紧张方面,医生应对职业紧张的能力低于护士[MD=-2.33,95%CI(-3.28,-1.38),P<0.01],女医生低于男医生[MD=4.61,95%CI(2.71,6.50),P<0.01]。结论医生的职业紧张度和紧张反应高于护士,应对职业紧张的能力低于护士,男医生的职业紧张度和应对职业紧张的能力高于女医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辽宁省锦州市3所不同性质高校教师职业紧张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锦州市3所高校教师进行职业紧张测评,同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调查对象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 调整了年龄、学历等相关因素后,不同类别高校教师间个体紧张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450,P<0.05);个体应对资源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32.078,,P<0.05).随着职业紧张得分升高,生活质量得分降低,其中,生理健康与个体紧张反应的回归系数为负(β=-0.390t,=-24.333,P<0.05);心理健康与个体紧张反应的回归系数也为负(β=-0.466t,=-24.054,P<0.05).结论 高校教师生活质量与职业紧张有关,持续的职业紧张可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2011年福州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女医生生存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三甲医院临床女医生的生存质量。[方法]使用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对2011年福州市2家三等甲级医院180名临床女医生进行测查,并与同单位男医生111名和常模777名比较。[结果]测试180名临床女医生、111名临床男医生。生存质量得分,女医生为3.31±0.24分,男医生为3.48±0.42分(P<0.01);健康满意度得分,女医生为2.68±0.34分,男医生为3.32±0.26分(P<0.01)。男女医生的社会领域得分均高于普通人群,心理领域得分均低于普通人群(P<0.01或<0.05);男医生与女医生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综合评分,男医生为74.83±11.76分,女医生为73.56±13.24分(P>0.05)。女医生生存质量得分与满意度得分呈正相关(r=0.644),与消极情绪得分呈负相关(r=-0.379),与睡眠时间、月平均收入、职称呈正相关(r=0.327、0.436、0.563),与值班次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女医生的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及男医师。女医生的健康满意度明显低于男医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女医生工作紧张状况,探讨影响女医生紧张反应的因素,为今后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干预措施、保持和提高女医生的工作能力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工作能力指数量表(WAI)测试300名女医生的工作紧张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①女医生紧张程度及紧张反应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低年龄组应对资源得分显著优于高年龄组。文化程度高的女医生工作紧张得分高,紧张反应重,应对资源得分也较文化程度低组分值高。已婚及离异者较未婚者表现更多的职业紧张及紧张反应,而未婚者较前两者寻求更多的缓解紧张的措施。②女医生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③医院等级、职业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业务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和理性处事是影响女医生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北京市女医生紧张反应明显,影响女医生紧张反应的主要因素有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和自我保健。而职业紧张和医院等级是影响女医生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紧张源,从不同角度着手缓解不同级别医院的女医生的工作紧张,以保护和提高她们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情况的影响因素,提出缓解大学生紧张与焦虑的对策。[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问卷(OSI)对南京4所高校79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紧张反应、紧张应付策略调查,比较不同学校、性别、年级及月生活消费水平的大学生紧张反应、紧张应付策略得分。[结果]各高校大学生之间躯体抱怨、忍耐性、家庭与学习关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女大学生之间的每日紧张感、焦虑状态、忍耐性、竞争性、社会支持、时间管理、投入、非学习活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竞争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生活消费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在自尊感、社会支持和投入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校大学生的月生活消费水平、学校、性别及年级不同,对紧张反应和紧张应付策略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内蒙古西部计划青年自愿者的健康状况。方法于2009年6月对全国西部计划内蒙古地区部分高校711名自愿者进行健康检查,将其尿液中6个项目、肝功能、HBsAg的检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尿液异常检出率为10.41%,肝功能异常检出率为2.39%,HBsAg阳性率1.97%。其中肝功能异常检出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6,P0.01)。尿液分析中白细胞异常检出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19,P0.01),白细胞异常伴有蛋白尿或血尿共有24例;单纯性蛋白尿或血尿有12例,且干化学分析与镜检结果基本一致;尿糖阳性2例,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5例。结论部分青年学生身体存在着隐匿性疾病,而且忽视了某些无症状疾病的治疗与防护。应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教育,敦促其做好个人日常的健康检查,对一些疾病能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家庭、学校及教育部门应对学生的健康加强监管力度,以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郭丽娟 《职业与健康》2012,28(3):337-338,340
目的了解综和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探索提高妇产科医务人员工作及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邯郸市11家二级以上综和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218人进行调查。结果妇产科医务人员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医生组恐怖、偏执因子分高于护理组;30~40岁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年龄组。结论妇产科医务人员,尤其是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健康行为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医院职工的健康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4年12月,对深圳市某市级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基本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561名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1、9%,吸烟率为7.5%,酗酒率为9.3%。吸烟率与酗酒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医生高于护士(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职称低的,参加过医院的健康促进活动的医务人员健康知识水平较高,其RR值分别为0.81和3.46。[结论]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水平尚待提高,吸烟和酗酒等不良健康行为仍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不同职业类型者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 1)不同性别间工作能力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职业紧张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1) ,而应对资源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5 )。≥ 5 0岁年龄段紧张程度较 <3 0岁年龄段得分高 ,而应对资源 <3 0岁年龄段均高于其他年龄段 (P <0 0 5 )。工作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且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4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 ( 2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者 ,职业任务总均分及紧张反应得分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得分显著升高 (P <0 0 5 )。 ( 3 )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 <0 0 1) ;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正相关 ,二者与应对资源总均分呈负相关 (P <0 0 1)。 ( 4 )职业任务各子项与紧张反应各子项 (除工作环境子项与业务紧张反应外 )呈正相关 ;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任务冲突与应对资源各子项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紧张反应各子项之间互为正相关 ,并与应对资源 (除人际关系与休闲外 )呈明显负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三甲医院医生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医生的职业倦怠现状,为提高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用MBI-HSS量表对256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81.2%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衰竭现象;有66.4%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去人性化现象;76.2%的被试者没有个人成就感;男性医生在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方面要显著高于女性医生;低学历被试者的个人成就感要低于高学历的被试者。未婚医生在去人性化方面显著高于已婚医生。低职称者在去人性化方面显著高于高职称者,其个人成就感低于高职称者。结论医生的职业倦怠状况较为普遍,且严重程度令人堪忧。在预防和矫治职业倦怠时,应重点关注男性年轻医生和低学历、初级职称人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医生生命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措施改善其生命质量。[方法]采用SF-36健康状况简式调查表,从郑州市9家市级医院随机抽取515名医生进行个人基本情况和生命质量方面的调查。[结果]医生生命质量评分与医生的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月收入、饮食情况和体育锻炼有关;饮食情况、体育锻炼、年龄、最高学历、婚姻状况和月收入是影响医生生命质量3项指标或个别指标的主要因素。[结论]医院方面应认清影响医生生命质量的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使其改善。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济南市城区部分健康体检人群患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城市居民患病特点,为有关部门制定健康干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03年下半年到山东省立医院进行体检的济南市城区11161名居民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部体检者异常率为86.87%。异常率男性为90.09%,女性为80.45%(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检异常率呈增加趋势(P〈0.01)。罹患率居前3位的疾病31岁以下男女共患疾病是脂肪肝、单纯性肥胖与慢性胃炎,31~40岁为脂肪肝、慢性胃炎、单纯性肥胖;41~50岁男性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罹患率均超过40%,女性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与慢性子宫颈炎罹患率均超过19%;51~60岁男性前列腺炎、脂肪肝罹患率分别高达62.46%、41.93%,女性脂肪肝与子宫肌瘤罹患率居前2位;61岁以上男性前列腺肥大罹患率高达84.25%,女性脂肪肝与高血压罹患率居前2位。[结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居民疾病与异常的罹患率不同,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不同,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中小学教师与同校后勤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强度、紧张反应和应对资源现状。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小学教师830例、后勤管理人员154例,共984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后勤管理人员中高压力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教师组。②后勤管理人员在职业任务方面高于教师(P<0.01),而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教师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职业任务子项中,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任务过重(RO)低于教师组;在任务不适、任务模糊(RA)、任务冲突(RB)、责任感(R)4个子项得分较高(P<0.05)。④紧张反应显示,后勤管理人员只在业务紧张反应方面高于教师组(P<0.05)。⑤应对资源子项:后勤管理人员在娱乐休闲和理性处事子项得分与教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⑥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呈正相关,二者均与个人应对资源呈负相关(P<0.01)。结论在学校特定环境内后勤管理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教师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山丹县中小学生身高发育现状和特征,为研究山丹县乃至河西走廊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动态趋势,为制定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和基础数据。方法以2010年山丹县学生体检资料为基础,对城乡7~18岁学生的身高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和甘肃省的平均身高进行比较。结果山丹县7~18岁男生2010年平均身高低于2005年全国平均身高3.0 cm,低于甘肃省2005年平均身高3.5 cm;女生低于全国平均身高2.2 cm,低于甘肃省2.9 cm。城镇男女生身高均高于农村男女生身高4.3 cm。结论山丹县中小学生身高发育规律符合全国总体规律,但青春期前身高发育水平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且存在城乡差异,城镇学生发育水平高于农村,年龄性别特征明显。应制定综合防治策略,通过推动素质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孙闽君  曹在池  林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23-3124
[目的]分析BMI指标与体质的关系。[方法]于2004~2005/4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成年人,随机抽取997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能测试系统采集他们的身高、体重及其他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数据,计算各组BMI指数均质的变化规律。[结果]1)烟台市成年人BMI指数男性平均为23.7kg/m2,女性平均为21.8kg/m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年龄段男女之间比较,除50~54岁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男性BMI均大于女性,但到35岁以后,这种差距明显缩小。2)体重偏低和正常两类人群在各年龄段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上随年龄段的增加呈逐步下降趋势,而超重和肥胖两类人群在各年龄段中所占比例基本上随年龄段的增加呈逐步上升趋势。3)女性体重偏低和体重正常的比例都远高于男性,而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则明显低于男性,尤其是女性肥胖者的比例比男性低了19.4个百分点。4)在相关性显著的所有指标中,血压与BMI指数存在较大的正相关性,提示人体超重或过于肥胖将增加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患病风险。[结论]BMI指数与身体机能和体质指标均有显著性相关;体重超标对某些相关体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体重的过度增长,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