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在认真研读《伤寒论》原文基础上,对阳明热证进行辨析,认为阳明热证可从三焦分治.热郁上焦的栀子豉汤证,以烦躁、发热、失眠、嘈杂为辨证要点.热盛中焦,可辨证使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证以发热、恶热、脉(浮)滑为辨证要点;白虎加人参汤证以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为辨证要点,而口渴是最关键症状.所谓“四大”是指白虎...  相似文献   

2.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林亿校本《伤寒论》凡有八条提及,原为“热结于里,里实未成”而设,用以治疗外邪由表入里化热化燥,无形燥热炽盛及真热假寒之热厥.仲景《伤寒论》中从未提及阳明经证,更未将阳明病分为阳明经证(阳明病热证)和阳明腑证(阳明病实证).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证属阳明经证一说,概属后世医家附会杜撰而成.本文就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证是否隶属阳明病做如下分析,以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3.
“阳明居中主土”,为“万物所归”(张仲景),“伤寒、时疫,皆能传胃,至是同归于一”(吴又可),“阳明如市,诸病未有不过此者”(吴鞠通),说明阳明病证既可见于伤寒,亦可见于温病,在临证辨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笔者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个人临床体会,认为阳明经“四大证”治宜白虎加大黄汤。下面就此略抒管见,以就教于同道。一、“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伤寒论》180条),这是阳明病的总纲。众所周知,“胃家”当包括胃与大肠。因此,阳明病以里热实证为特征,随着里热之邪与肠中积滞互结与否,而分为两大类型:即有热无积之无形实热的阳明经  相似文献   

4.
侯鸿燕  李金田 《山西中医》2009,25(11):52-53
张仲景著《伤寒论》奠定了辩证施治的基础。《伤寒论》179条概括了阳明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了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的成因以及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5.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其病多为里实热证,阳热之邪易伤阴液,阳明主胃,喜润而恶燥,津液的不足或者亡失常常是阳明病的关键。病邪从太阳传至阳明,疾病初期当清热护阴,方用白虎汤;热病伤津当清热补阴,方用竹叶石膏汤;热邪炽盛可急下存阴,方用大承气汤。阳明热盛,津伤不解,疾病进一步发展加重,可出现热邪深入下焦,灼伤肝肾精血,方用猪苓汤;急下存阴亦是截断病程之法,方用大承气汤。邪热在阳明气分,热邪亢盛,“壮火食气”,损耗气津,用栀子甘草豉汤补其所伤之气;邪热易阻滞气机,治应祛除病因,用调胃承气汤治疗腹胀,白虎汤治疗热厥,热在上焦,用栀子豉汤;热留中焦,用栀子厚朴汤、枳实栀子豉汤等;用小柴胡汤恢复人体气机运转。阳明邪热波及血分,治宜清热凉血,兼益阴消瘀,方用抵当汤、犀角地黄汤。  相似文献   

6.
引起甲状腺毒症的原因很多,临床以甲亢为主,常伴随甲状腺危象而受到重视。本文将从中医对甲状腺毒症的认识出发,明确燥热伤津为疾病主要病机。临证以清泄阳明之热,补气以生阴津为法,选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白虎场虽为阳明经证而设,然不可拘泥于外感伤寒入里化热传入阳明始用此方。若见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等“四大”症时,即为白虎加人参汤临床指征。阳明经证治疗过程中要时时顾护气津。“保胃气、存津液”是《伤寒论》的宗旨。  相似文献   

8.
<正> 白虎汤为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之方,用治阳明经证。后世医家推崇为清热生津之剂,以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四大证为辨证要点。笔者经反复学习《伤寒论》原文,并结合临床印证,感到白虎汤善清热而未能生津,以阳明经证之大热而无大烦渴为其主治证。因而对白虎汤具有清热生津之功,主治阳明四大证之说提出质疑,以昭仲景本旨,并正后世偏论。探仲景原旨议后世偏言伤寒,脉浮滑,此表里俱热,白虎汤主之(181)。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24)。  相似文献   

9.
尝考《素问·血气形志篇》云:“阳明常多气多血。”且阳明为二阳,居太少之间,阳气昌盛,故有“阳明者。两阳合明也”之说。因而其见证多阳证、热证、实证。病在阳明,不仅可有气分证,亦可见血分证。《灵枢·经脉篇》有“是血所生病者”的论述。仲圣《伤寒论》阳明病篇论阳明病证颇详。其中既论及气分证,又论及血证。后入于血分证较少论及。爰不揣鄙陋,将阳明血分证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林大勇  朱辉  赵令竹 《天津中医药》2014,31(11):667-669
阳明病的诊断标准为"胃家实",即阳明胃肠中存在有形邪气(燥屎),而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不符合"胃家实"标准,将此4证并列于阳明热证之中,进而归属于阳明病,不符合《伤寒论》本意。  相似文献   

11.
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的机理是阳明邪热炽盛、气阴两亏。此方的主药应是知母,生石膏等药仅起辅助作用。阳明经证,若脉洪芤时,宜用本方;脉浮洪时,宜用白虎汤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般认为阳明病必须辨在经、在府,因为经证当清,府证宜下,如果经府不分,则用清用下没有依据,因此,治疗阳明病,辨明经证府证,十分重要.从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也确实是这样.然而循名责实,阳明府证为大肠燥结,名实一致;阳明经证为胃热津伤,就很难解释.首先,经证的概念是什么?是经络,  相似文献   

13.
白虎汤为《伤寒杂病论》中著名的方剂,被称为"寒剂之祖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外感性疾病出现阳明气分热盛者,药专力宏,后世白虎汤类方广泛应用于各种发热性疾病也有同样的良好效果。本方有四大主症:大热、大渴、汗多、脉洪大,而以热厥、神昏、谵语等为次症。在某些情况下由于阳明热郁反而见无汗,甚至反有恶寒等症出现。故白虎汤的临  相似文献   

14.
林家坤 《江苏中医》1998,19(11):6-7
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的机理是阳明邪热炽盛,气阴两亏。此方的主药应是知母,生石膏等药仅起辅助作用,阳明经证,若脉洪芤时,宜用本方,脉浮法时,宜用白虎汤。  相似文献   

15.
一、阳明虚寒证的本质及辨证施治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若平素过食生冷之物,过服寒凉之药,或“其人本虚”(194条),均可导致“胃中虚冷”(191、194、226条)。这是阳明虚寒证的共同本质。但还需据其感寒、兼湿、兼饮逆、兼表热及其胃阳虚衰之轻重程度不同等,予以辨证施治。 1.阳明中寒证。所谓阳明中寒证,是平素胃阳不足复感寒邪所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阳明篇概括很多急性病,后世温热家很多主要方治,亦多本诸阳明。至于内科杂病,正邪俱实,出现阳明病候者,也属屡见不鲜。临床时只要见其具备“胃家实”之脉证,即可运用阳明病之理法方药医治。笔者曾遇两例,均属内科杂病,一为痿证,一为痹证,证候出现阳明经府同病,迳用白虎合承气,清热泄实,病以就痊。仲景之法,只要运用得当,往往左右逢源。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广梅 《陕西中医》2005,26(5):461-461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为阳明热证而设。笔者辨证运用白虎汤类方治疗儿科热病疗效较佳,现将个人肤浅体会论述于下,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8.
阳明腑证     
胡××,男,79岁,农民。1970年1月8日初诊。其子代诉:二十多天未大便.腹胀甚,胃腹气逆,时吐粘沫,心下痞塞。诊见:苔黄白厚干,腹硬满拒按,脉沉实。诊为大承气汤证。病为实、热、燥相结,阳明腑气不通之属,拟用调中扶正,泻下燥实之法治之,方宗调胃承气汤:大  相似文献   

19.
阳明病阳明病分表里两证,表证即阳明经证,以白虎汤证为主,里证即阳明府证,以承气汤证为主,必须细辨。表证阳明表证即阳明经证,以白虎汤证为主。但有纯实与兼虚之分,纯实如白虎汤证,兼虚如白虎加人参汤证等。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阳明病属“胃家实”,“胃家实”是概括阳明病的“经证”和“府证”而言。凡伤寒病热盛化燥的则病人阳明,其  相似文献   

20.
热结阳明     
阮××,二十余岁。患溫热病已十余天,漸至神昏,不省人事,曾易数医,或用至宝、紫雪,或投白虎,均告无效。患者脉沈实,两尺独大,腹滿,唇燥。此系热結阳明腑实之証。温邪藴結于里,故腹滿而脉沈实;下焦不通,邪无出路,故两尺独大;热灼津液,故唇燥;浊火乱其神明,以致神昏。症非穢毒,故至宝、紫雪并非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