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与低分子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笔者自2013-01—2014-03对110例接受THA患者分别采用达比加群(达比加群组)和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组)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比较2组术后伤口引流量、DVT发生率和术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结果达比加群组未发现DVT,低分子肝素组2例发生DVT;2组术后切口引流量以及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的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达比加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达比加群与低分子肝素用于THA术后DVT预防均安全和有效,达比加群比低分子肝素的术后D-二聚体更低,两者在术后出血风险方面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观察单纯使用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IPCS)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1例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IPCS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从术前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0.2ml/d,皮下注射。IPCS组术后立即使用IPCS治疗,每天5h,术后14d内持续使用。每个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3、7d各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测定。结果肝素组和IPCS组发生DVT分别为2例和3例;两组均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肢IPCS系统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DVT形成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是一种安全、简便的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 D-二聚体升高关系及使用不同抗凝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行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根据术后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血栓组(11例)和非血栓组(59例),记录两组在术前及术后D-二聚体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按照使用抗凝药不同分为低分子肝素(速碧林)预防组和利伐沙班预防组,记录并比较二者DVT发生率和术后伤口引流量关系。结果血栓组术前D-二聚体浓度与非血栓组术前D-二聚体的浓度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栓组较非血栓组增高。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术后第7天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各自组内比较,术后与术前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浓度较术前均有增高。在使用抗凝药物情况下DVT的发病率为15.71%,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速碧林)干预后DVT发生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伤口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研究发现D-二聚体对DVT预测不是特异性指标;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抗凝药物情况下 DVT发生情况明显下降,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于预防DVT作用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七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应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拟行THA的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干预,联合组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三七活血方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失血量、引流量,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三项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12天,联合组及对照组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联合组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PT高于对照组(均P 0.05)。联合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11.9%,χ~2=5.316,P 0.05)。结论:三七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降低THA术后D-二聚体水平,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显著的预防DVT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含量变化,探讨其对诊断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33例,根据术后有无DVT将其分为DVT组和Control组,分别于入院后1d、术后1d、7d、14d检测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B)、D-二聚体(D-dimer),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浆FIB含量在手术前后Control组和DV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有一过性升高趋势,但术后14d降至正常;FDB手术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术前含量较低,术后同样有一过性升高趋势,术后14d逐渐降低,术后各个时间点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FDP含量较高,术后1d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术后两组含量逐渐增高,术后7d、14d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4d DVT组含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检测在低分子肝素预处理后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早期预防及治疗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D-二聚体是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实验室无创伤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松林  吴宇黎  周维江  张穹 《中国骨伤》2002,15(12):712-7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220例(244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来预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5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远端血栓33例,近端血栓14例,全静脉血栓11例,DVT发生率26.4%,未发生1例肺栓塞。结论:围手术期低分子肝素应用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2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将其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100例,给予利伐沙班10mg/d口服,连续14d;低分子肝素组的100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IU/d皮下注射,连续14d.术后14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两组用药期间有无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5%,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9%,两组均末发生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应用利伐沙班较低分子肝素更有效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出现严重出血事件很少,二者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下肢创伤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为治疗组(n=49)和对照组(n=5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水平升高(﹥0.5 mg/L)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其他明显出血事件。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下肢创伤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盆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35例骨盆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16例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检测术前、术后3天、7天以及14天时D-二聚体指标,并在术后14天常规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3天、7天以及14天时D-二聚体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二聚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1例(5.3%)发生DVT,对照组中2例(12.5%)发生DV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更有效预防骨盆骨折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检测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796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5 d进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30例并发DVT组术后与术前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与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动态检测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早期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用于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是否接受足底静脉泵治疗分为两组:接受足底静脉泵治疗为足底静脉泵组,不接受足底静脉泵治疗为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辅以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分别评估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下肢周径较健侧差值、D-二聚体含量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足底静脉泵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足底静脉泵组D-二聚体的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以及第14天对照组下肢周径差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足底静脉泵组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P0.05)。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足底静脉泵组DVT的发生率为1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P0.05)。结论足底静脉泵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具有明确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作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阮洪江  张世华 《中国骨伤》2005,18(12):719-72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方法。方法:本组112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52例和对照组60例。预防组联合应用活血复元汤及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预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液流变学、血浆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①DVT的发生率预防组为3.85%,对照组为8.3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预防组用药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术后2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③预防组用药后APTT、和PT明显延长,与术后2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活血复元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詈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6):1467-1471
[目的]评价术前人参四逆颗粒加用术后补中益气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6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前每日3次服用人参四逆颗粒连用3d、术后每日3次服用补中益气颗粒连用7 d;对照组术前3 d服用安慰剂加术后7 d服用安慰剂,术后两组均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栓发生情况,以及应激、炎性和凝血指标。[结果]术后6 d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检查显示。治疗组30中,有1例(3.33%)发生DVT,而对照组30例中有8例(26.67%)发生DVT,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血糖、皮质醇、ACT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人参四逆颗粒加术后补中益气颗粒联合依诺肝素钠可有效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诱发因素,减少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方法]设立前瞻性对照研究,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将收治的256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随机分配在实验组(接受下肢静脉泵和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和对照组(接受活血药物,下肢静脉泵和低分子肝素钠注射),观察两组中病例在围手术期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因股骨颈骨折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较因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发育不良而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高(P<0.05);合并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的患者较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高(P<0.05);应用活血药物的病例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无明显降低;应用下肢静脉泵和低分子肝素注射的病例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降低。[结论]年龄>70岁且合并糖尿病和肺部疾病是高危因素;术前应用活血药物不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应用低分子肝素和下肢静脉泵能明显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RAPT)评分结合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评估意义。方法共纳入自2014-09—2015-01诊治的318例下肢骨折,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术前、术后进行RAPT评分,取各分项最高分后将患者分为3组:低危险组(0~5分),中危险组(6~14分),高危险组(14分)。对所有患者在入院第2天、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进行血浆D-二聚体浓度测定。低危险组患者采取物理预防(足底静脉泵),中、高危险组患者采取物理预防+药物预防(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次,1 ml/次)。结果低危险组33例中1例发生DVT,发生率3.03%;中危险组250例中105例发生DVT,发生率42.00%;高危险组35例中23例发生DVT,发生率65.71%。中危险组(χ2=17.271,P0.001)与高危险组(χ2=26.544,P0.001)DVT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险组,高危险组DVT发生率高于中危险组(χ2=6.979,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危险组入院第2天及术后1 d D-二聚体值明显高于低危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RAPT评分,并结合D-二聚体变化情况,可以有效地评估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进而指导预防DV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112例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患者分为2组,预防组52例联合应用活血复元汤及低分子肝素,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预防组为3.85%,对照组为8.33%(P0.05)。预防组用药后APTT和PT明显延长,与术后2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活血复元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探讨D-二聚体在预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63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其中DVT组28例,非DVT组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检测患者空腹静脉血D-二聚体浓度,观察其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两组患者术后1、3、7 d各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术后第3天增高最为明显(P<0.05)。绘制术后各时间点ROC曲线发现,术后1 d曲线下面积为0.715,其中D-二聚体浓度最佳临界值为2.07μg/mL,诊断DVT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45.7%;术后3 d曲线下面积为0.861,其中D-二聚体浓度最佳临界值为4.35μg/mL,诊断DVT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85.7%;术后7 d曲线下面积为0.763,其中D-二聚体浓度最佳临界值为2.69μg/mL,诊断DVT的敏感性为60.7%,特异性为82.9%。D-二聚体对于预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价值,其中以胃肠术后第3天血浆D-二聚体浓度升高诊断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不同剂量分子肝素钙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将231例行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补中益气汤组(A组)62例,补中益气汤+低分子肝素钙标准剂量组(B组)60例,补中益气汤+低分子肝素钙1/2剂量组(C组)53例,补中益气汤+低分子肝素钙1/4剂量组(D组)56例。A组患者于术后给予单纯补中益气汤,其余3组患者术后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对应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比较4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于术后第14天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五项。结果:A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发生率为14.52%;B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为5.00%;C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9.43%;D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2.50%。B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五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标准剂量预防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对凝血机制无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烧伤植皮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6例双下肢烧伤或需行大腿供皮(双下肢术区面积≥5%TBSA)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肌肉收缩、足趾活动等基础性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手术后第4天开始每晚1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连续10 d。术后第1、3、7、14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治疗组血小板数量变化、两组皮片成活率及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4 d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测两组患者双下肢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第3天有所下降,第7、14天治疗组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对照组则逐渐升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血栓形成,对照组1例患者下肢出现微血栓。两组患者皮片成活率及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使用 D-二聚体治疗对血小板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动态监测D-二聚体对烧伤植皮患者DVT预防和监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Yang G  Lu H  Gao J  Kou B  Yuan Y  Xu B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5-27
目的 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有直素预防人工髋、膝置换术(THR、TK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997掉11月-1999年3月行人工髋膝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未用药组共47例患者,62例关节置换,未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用药组共31例患者,36例关节置换(19膝,17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结果 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