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之一,也是脑卒中、心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几年来从统计学资料分析,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相关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等基础疾病引起的心房纤颤,但高血压仍成为房颤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从目前房颤的治疗原则,仍以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疾病、控制血压、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或心衰等,解除导致房颤的诱因。对初发房颤数周或是房颤持续时间不详的患者,伴有心悸、胸闷等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者,可首选抗凝和控制室率、节律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恢复窦性心律,改善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越来越年轻化的、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生活水平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已成为我国致病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疾病,其发生、发展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是引起房颤的最危险因素之一。本文简要分析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梁冬梅  隋立有 《吉林医学》2011,(10):1997-1997
<正>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我国房颤的患病率为0.7%,是脑卒中、心功能障碍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房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慢性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病史等基础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4.
一、心房颤动流行病学特征与危害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可占成年人口的近7%,房颤也是老年人最常罹患的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与人类老龄化密切相关,70%的房颤患者年龄在65~85岁之间。房颤通过引发或/和加重原有心脏疾病,使老年房颤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非房颤者明显升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房颤就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病。老年人房颤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年龄因素以外,还有其它的促发房颤的病因学因素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26例老年房颤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甲亢和肺心病对老年人房颤有显著性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肺心病是老年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肺心病与老年人房颤的关系密切,对其进行强化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新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高龄(>75岁)、高血压、糖尿病、左房血栓、持续性房颤、动脉收缩压增高及未用药物控制心室率是房颤患者出现脑卒中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牵头,对全国13家医院4511名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是第一个国人房颤脑卒中危险的多中心大规模研究。研究显示,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发生卒中的危险高,非瓣膜性房颤比孤立性房颤的危险大,房颤的持续时间长、未用药物控制心室率的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大。未曾转复窦性心律的患者并没有比转复窦…  相似文献   

7.
<正>哪些人易得房颤?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最主要特点是心律不齐,而且是"非常不齐",摸脉搏会发现脉搏很乱。大多数房颤患者的心率非常快,通常会有心慌症状。房颤发病机理尚不很清楚,但确认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那么,哪些人易得房颤呢?目前比较确认的与房颤相关性最大的因素是年龄及患有器质性的心血管疾病。房颤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大、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心力衰竭、肥胖、睡眠呼吸暂停、心胸外科手术、吸烟、运动、饮酒、甲状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房颤组236例,窦性心律对照组(291例),以单因素分析筛出危险因素,再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卒中、糖尿病、高血压、LAD、LVEF、FS、LVEDD、HCY、TG、LDL、CER是房颤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HCY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TG、LDL是房颤的保护因素。结论 LAD、HCY是非瓣膜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TG、LDL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伴与不伴心房颤动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之间的差异。方法比较缺血性卒中伴或不伴房颤患者的基线特点和临床预后。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年龄、女性,合并冠心病、心衰等疾病,P0.01,为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与不伴房颤的缺血性卒中相比P0.01。结论年龄、女性,合并冠心病、心衰等疾病为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均高于不伴房颤的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AF)是临床第二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脑卒中,心功能障碍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房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病史等基础心脏病或相关疾病.近年来,瓣膜病导致的房颤明显减少,高血压成为房颤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占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半数[1] .本文通过观察口服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军队老年干部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干诊科所有诊断为房颤并且资料完整的病例12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无房颤的窦性心律、年龄匹配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用动态心电图和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房颤与冠心病以及各种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240例,男性168例,女性72例,男女性别比为2.3:1,房颤发生率为58.32%;房颤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房颤组冠心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房颤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发生率无显著增加;经多元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慢性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房颤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年龄、器质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房颤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以下简称房颤)为成人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约占所有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l/3。房颤是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心功能障碍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为自然人群的4~5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已经成为一种心血管“流行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房颤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关联因素,旨在对此提供积极预防及治疗。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拟诊为房颤的患者158例,将65岁及以上定义为老年组59例,65岁以下的9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老年患者房颤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关联因素。结果: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总患病率为8.2%。老年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患者房颤合并脑血管病的关联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为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房颤合并脑血管病的关联因素,临床应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4.
黄汝刚  齐国先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112-112,123
心房纤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年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疾病和冠心病等是房颤发生的高危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分子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二例孤立性房颤的病例特点分析及家系调查,发现其家族四代56人中共有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或CT显影证实为孤立性房颤患者,初步验证了房颤的遗传学因素,为今后房颤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奠定了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意义。方法:将我院1996~2005年44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脑卒中组96例和对照组(无脑卒中组)352例。回顾性对比分析病史、合并疾病、体征及辅助检查、用药情况。结果:两组对照,脑卒中危险因素差异显著(P〈0.05)。结论:年龄〉75岁、持续性房颤、高血压、糖尿痛、高胆固醇、心力衰竭、未抗栓治疗是老年房颤并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控制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减少老年人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病房治疗的7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据患者的疾病史、入院心电图检查、住院期间心电监测确定有无房颤及类型。随访出院结局和3个月预后。将合并阵发性房颤组分别与无房颤组及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对比临床特征及预后。 结果 ①合并阵发性房颤与无房颤的患者相比,入院时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P<0.001),患者严重神经功能受损比例更高(P=0.002)。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异常的比例更高(均P<0.05)。合并阵发性房颤是出院结局及出院3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为2.190(1.111,4.316)、3.399(1.701,6.791)。②合并阵发性房颤与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患者相比,患心脏瓣膜性疾病的比例更低(P<0.001),住院期间病情明显缓解比例更高(P=0.017)。 结论 合并阵发性房颤相比无房颤患者起病时病情重、伴发疾病更多;相比于持续性房颤患者,仅心脏瓣膜性疾病比例更低;相比于无房颤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及3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慢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同时也是许多疾病潜在的风险因素,可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是人们健康生命的杀手之一。当高血压和心房颤动共同存在时,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的风险远远大于单一的房颤或高血压,严重的危害着患者自身健康,也增加了其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早期预防,及时评估和干预该病,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氧化应激标志物,已被证实是一个独立性危险因素,可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Hcy与高血压合并房颤可能存在一定关系,本文综述了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与房颤是本世纪两大主要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心衰和房颤常伴随发生,许多导致心衰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和瓣膜性心脏病,同样也是引起房颤的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衰病人常常发现有心室壁增厚或心房增大或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等表现,这些异常变化与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衰合并房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心衰病人中房颤的发生率随心功能的降低而升高,从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0%到Ⅳ级病人的50%左右,经内分泌的激活、心脏电生理和机械因素的变化、细胞内外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共同形成心衰和房颤发生与维持的特殊环境,两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据Framingham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在我国房颤的发病率为0.7%,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在6%以上,因此,有的医学者称“房颤如白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慢性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延明 《当代医学》2008,14(23):88-8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和敛死的重要危险酷因素.据Framingham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在我国房颤的发病率为0.7%,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在6%以上,因此,有的医学者称"房颤如白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慢性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