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薇  孙雪峰 《河北医药》2011,33(3):474-47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发病后遗留下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老年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是头面部的PHN,因其部位的特殊,临床治疗时更为棘手。我院疼痛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阿霉素椎旁介入治疗头面部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诊治带状疱疹中,2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早期被误诊,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俗称转腰龙、蛇盘疮,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其后潜伏于患者脊神经根或神经节内,当患者出现劳累、感染、外伤、恶性肿瘤等诱因导致免疫力降低时,可发病。带状疱疹多累及单侧肢体,好发于躯干及头面部,但身体各部位,如四肢、会阴部均有可能受累。头面部带状疱疹,严重者可伴有脑炎,如膝状神经节受累,可发生面瘫。故早期、积极  相似文献   

4.
头面部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半月节、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及颈神经节所致的急性渗出性皮肤病[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三叉神经半月节、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及颈神经节,当患者免疫功能减弱时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发生头面部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5.
头面部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半月节、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及颈神经节所致的急性渗出性皮肤病[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三叉神经半月节、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及颈神经节,当患者免疫功能减弱时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发生头面部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6.
阿昔洛韦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岚  杨新建 《天津药学》2004,16(3):23-24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阿昔洛韦联合刺络拔罐,对照组单纯应用阿昔洛韦,两组均于患处外擦阿昔洛韦霜,两组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皮疹干涸时间、神经痛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且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可明显减轻神经痛,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陈晓红  曹碧兰  杨莹 《天津医药》2006,34(5):345-345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之一,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大多数患者经规范、早期系统治疗预后较好,如治疗不及时、不合理将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1993-2004年住院的9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70岁以上老年人带状疱疹的特点并总结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收集7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26例,观察皮疹部位及消退时间、疼痛持续时间,诱发原有疾病加重/机体功能改变情况,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皮疹部位多见于头面部,其次为胸部,9例出现复发,诱发原有疾病加重/机体功能改变。结论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多见于头面部,易复发,诱发和加重原有基础疾病。通过加强皮肤、心理及疼痛护理可以改善预后。尤其是原有基础疾病的护理更为重要,可以避免出现多器官病变恶化及衰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比较外用应急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80例带状疱疹患者,发病部位包括头面部和躯干部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应急软膏外涂,对照组使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涂,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头面部、躯干结痂时间分别为(9.16±2.21)d、(7.58±1.4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面部带状疱疹继发角膜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166例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将其中发生角膜损伤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无角膜损伤的患者12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面部带状疱疹继发角膜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先将研究变量做单因素分析,再将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发生部位(三叉神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皮损分布(三叉神经)、后遗神经痛和眼部症状与面部带状疱疹继发角膜损伤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部位(三叉神经,OR=0.166)、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OR=2.773)、皮损分布(三叉神经,OR=0.771)和并发眼部症状(OR=3.313)与面部带状疱疹继发角膜损伤相关(P<0.05)。结论医师应关注面部带状疱疹继发角膜损伤的危险因素,早期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甲氰咪胍治疗带状疱疹,并设对照组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31例带状疱疹病人中,皮损发生在头面部12  相似文献   

12.
<正>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1]),并且发生在颜面部的后遗三叉神经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措施。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常被临床用于头面部、颈部及上肢疼痛的治疗~([2])。阻滞该神经可调节头面部血液循环,纠正组织缺氧状态,减少致痛物质释放并抑制交感神经支配的痛觉传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疼痛科2018年1月至12月采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46例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相关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楼杭 《中国乡村医药》2011,18(11):44-4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常见皮肤病。皮损特点为数个簇集水疱群,沿周围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往往为单侧,伴发神经痛,老年患者眼部带状疱疹、头面部带状疱疹、大疱型带状疱疹、泛发型带状疱疹疼痛尤其剧烈。笔者在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同时,用外搽自制蛇缠搽剂、艾灸蜘蛛穴、口服中草药等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00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昂正斌 《安徽医药》2008,12(9):841-841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便于临床合理诊治。方法对在本科就诊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成人,以中老年居多(72%),春夏季节多见(68%),均伴有神经痛,老年人神经痛剧烈,好发于头面部、胸背部、腰腹部(85%)。结论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症状重,病程长,合并症及后遗神经痛较多,早期少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炎症和神经痛,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岚萱 《北方药学》2013,(11):48-49
目的:应用中药来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疾病。方法:根据患者就诊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辨证属外感湿热邪毒处方为四物汤配伍,如患者未得到完全恢复,根据症状再施四逆散和牵正散加减。结果:经过辨证施治,患者服了该处方六剂后,复查诉症状消失,无其他不适。结论:运用中药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临床显效良好,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安丽娟 《北方药学》2012,9(9):120-120
带状疱疹是由末梢神经损害引起的急性疼痛病变,属自限性疾病,全身各处均可发病,常发于胸背部、腰腹部和头面部,多发于春季。带状疱疹的急性痛即带状疱疹性疼痛,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依据疼痛持续时间长短来划分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指疱疹结痂脱落、皮损愈合后仍遗留或重新出现疼痛。带状疱疹性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三个时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疼痛即出疹最初  相似文献   

17.
本症候群是带状疱疹的一种特殊类型,我院于1977年5月曾遇到一例,今报导于后供同道参考。患者,女,26岁、学生,住院号14885于77年5月16日因右侧头面部及耳廓疼痛4天,右侧面神经麻痹1天而住院治疗。患者于5月11日不明原因右侧头面部及耳廓痛疼同时伴有眩晕,当时误识为睡眠不足而未被患者重视,也无治疗。以后疼痛逐渐加重,于5月16日晨起,发现右侧面部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及甲钴胺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2组均口服阿昔洛韦0.2 g/次,1次/4 h,肌内注射甲钴胺0.5 mg,1次/d,1周3次;治疗组加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波长810 nm,激光功率为400 MW,每个部位照射1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的后遗神经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及甲钴胺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平行分组试验方法,根据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患者口服多塞平、雷公藤、潘生丁片,疼痛部位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同时予曲安萘德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112例患者仅口服多塞平、雷公藤、潘生丁片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4周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2周和4周的有效率为76.2%和83.8%,对照组则为25.7%和36.2%;两组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积极、有效的临床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疗效。方法将32例确诊为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神经阻滞联合皮内阻滞+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每组16例,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睡眠评分、情绪评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睡眠、情绪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阻滞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佳,PHN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