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RNAi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种阻断外源基因表达的自我防御体系。它是由双链RNA介导的使与其互补的具有同源序列的单链RNA进行特异性的降解。随着这几年RNAi研究的不断深入,RNAi的干涉机制逐渐被阐明。该文介绍了RNAi的干涉机制和在妇科肿瘤领域中的应用进展。RNAi技术必将成为妇科肿瘤领域基因功能研究、细胞信号传导以及基因治疗的一种强大的新型工具。  相似文献   

2.
RNAi技术应用于妇科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颖  王旭  姜勇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5):100-103
  相似文献   

3.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现象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种阻断外源基因表达的自我防御体系。随着近年RNA干扰的机制的阐明以及相关实验技术的改进,这项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肿瘤研究的众多领域。本研究将对RNA干扰在研究肿瘤的多药耐药性,阻断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调控肿瘤细胞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以及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的相关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基因阻断技术发展迅速,其中RNA干扰(RNA inteference,RNAi)与基因沉默(Gene silncing)现象的发现,为人们所感兴趣的"明星事件".作为一种高效、特异的基因阻断技术,RNAi技术正广泛运用于基因治疗、功能基因组研究、药物筛选、病毒感染研究、信号传导途径研究等领域,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RNAi和基因沉默机制、影响因素和应用前景研究概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RNA干扰作用(RNAi)是生物界一种古老且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现象,是基因转录后沉默作用(PTGS)的重要机制之一,RNA干扰作为抑制基因表达的有利工具.首次在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中对付外目的基因,主要通过短的干扰RNA(siRNA,大约21个核苷酸的RNA的复合物)有效地抑制同源性基因的表达。最近的研究表明,用siRNA抑制HIV-1的复制,即通过它抑制病毒或者细胞内的基因,取得了重要的成效。RNAi开辟了新的基因治疗药物研究途径,本文就RNAi用于抑制HIV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已成为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最常用的手段:生命科学研究人员用RNA干扰确定基因功能,包括高通量筛选基因,特别是复杂信号转导系统中的关键基因;而在医药治疗领域,RNA干扰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和肿瘤,由于效果明显、特异性强,比反义核苷酸技术更适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一些小的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通过特异性降解与其同源的RNA而高效地阻断体内特定基因表达的现象。到目前为止,RNAi现象已经被发现广泛存在于植物、线虫、果蝇、哺乳动物等多种生物体细胞中,使这些生物能够抵御病毒的感染、阻断转座子的作用等。由于RNAi能特异性地抑制某一基因的表达,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抗病毒等的治疗研究以及一些基础研究领域。现主要就近年来RNAi技术在胰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RNA干扰(RNAi)是双链RNA(dsRNA)分子在mRNA水平关闭相应序列及基因的表达使其沉默的过程[1].RNAi最主要的功能特色在于它可调节和关闭基因的表达,促使mRNA降解或阻止蛋白产物合成,进而调控细胞的各种高级生命活动,其抑制基因表达作用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2].RNAi作为一种快捷方便的工具广泛用于高通量的研究基因功能、基因敲除、基因治疗和基因表达调控领域的研究.现对RNAi在肝病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RNAi是1998年由Fire在丽线虫中首次发现并命名的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1 ] 。RNAi在多种生物中,包括植物、真菌、果蝇、线虫、锥虫及哺乳动物中都存在,是生物界一种古老、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现象。RNAi的重要生物学意义在于它能监控异常的或外源的遗传物质在机体内的水平,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使机体保持基因自稳。RNAi在真核生物中起着遗传监视器的作用。RNAi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基因功能、新基因筛选、基因治疗和寻找药物靶点的重要工具。在基因治疗领域,RNAi为病毒感染、肿瘤以及其它很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应用前景极为…  相似文献   

11.
12.
RNA干扰是指具有同源性的双链RNA能高效、特异地使靶mRNA发生降解,使基因转录后的mRNA不能表达而导致基因沉默的一种现象.RNA干扰在维持基因组稳定、保护基因组免受外源核酸侵入、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RNA干扰作为基因沉默的一个工具,已被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和新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早产儿视网膜病是发生于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新生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病理生理基础.RNA干扰技术在分析和研究目的 基因功能、抗肿瘤和病毒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该文对RNA干扰的机制特点及在早产儿视网膜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阳离子脂质体的体外转染效率、化学合成双链RNA(dsRNA)诱导RNA干扰(RNAi)的效应强度及其作用特点,为采用RNAi技术开展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采用磷酸钙沉淀法构建293T/GFP细胞株。②体外化学合成dsRNA,经由三种不同的阳离子脂质体TransIT-TKO,Oligofectamine reagent,Lipofectamine2000导入293T/GFP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测定荧光强度的变化,观察不同阳离子脂质体的体外转染效率。③采用dsRNA-Lipofectamine2000复合物转染293T/GFP细胞。dsRNA分设5个不同的浓度(0.01,0.02,0.04,0.08,0.16μmol/L)转染细胞48h以观察剂量效应关系。dsRNA0.08μmol/L/Lipofectamine20008μl转染细胞,于4个不同的时间点(12h,24h,48h,72h)观察时间效应关系。结果绿色荧光蛋白序列特异性dsRNA(dsRNA-eGFP)经由三种不同的阳离子脂质体导入细胞均可产生RNAi效应,序列非特异性dsRNA(dsRNA-unrelated)无抑制效应。在三种不同的阳离子脂质体中,Lipofectamine2000的转染效率最强,转染48h可将293T/GFP细胞荧光强度降低约80%,与空白载体组比较差异显著,TransIT-TKO组,Oligofectamine reagent组分别降低41.02%、37.45%,与空白载体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且TransIT-TKO、Oligofectamine的细胞毒性较强。结果还表明dsRNA/Lipo-fectamine2000诱导的RNAi效应具有剂量及时间双重依赖性,dsRNA0.08μmol/L/Lipofectamine20008μl/6孔培养板转染细胞48h的抑制效应最强。结论①体外化学合成的dsRNA可有效诱导哺乳动物细胞出现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效应。②三种不同的阳离子脂质体中Lipofectamine2000的转染效率最强,且细胞毒性轻微。③dsRNA/Lipofectamine2000诱导的RNAi效应具有剂量及时间双重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15.
基因敲除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是探讨基因在疾病中作用机制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研究工具.近年来该技术在肝病研究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尤其是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及RNA干扰的出现,进一步深化了肝病的研究.此文介绍基因敲除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玉诺  龚旭  刘方欣  周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94-4596
目的:探讨Bcl-2基因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表达载体对卵巢癌SKOV3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针对Bcl-2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株,应用RT-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Bcl-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构建的两种表达载体均抑制了Bcl-2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其中转染2号载体的SKOV3细胞Bcl-2基因mRNA表达仅相当于对照组的32.3%,蛋白抑制率达60.18%。结论:RNAi表达载体可以有效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RNA激活是最近发现在转录水平激活目的基因表达的新的RNA调控方式,能够激活基因转录的小分子RNA被称为小激活RNA(saRNA)。和siRNA的沉默效果相比,RNAa的激活作用更为持久,具有更为广泛的肿瘤治疗范围,有可能成为基因功能研究及疾病治疗的一种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德国小蠊是我国蜚蠊的优势种,在医学与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和危害性,以及作为多种科学问题的重要研究模型决定了其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而在后基因组时代对功能基因的研究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础。RNA干扰是外源性或内源性双链RNA诱发的在mRNA水平上进行的基因沉默现象,从而阻止某一基因功能在细胞或整体水平上的表达,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等优势。鉴于蜚蠊重要研究价值与RNA干扰表现出的技术优势,该文简要介绍RNA干扰技术分子机制,重点对德国小蠊功能基因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并筛选大鼠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质粒,为职业性疾患的基因治疗探索新途径.方法 根据基因序列数据库中报道的PARP-1基因序列及短发夹RNA(shRNA)设计原则,设计、合成用于构建RNAi质粒的寡核苷酸,构建4种重组PARP-1 RNAi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2000介导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 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转染细胞中PARP-1 mRNA的转录水平,筛选有效的PARP-1 RNAi质粒.结果 4种重组PARP-1 RNAi质粒经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转染后48 h,转染质粒shRNA-PARP-1-532的细胞PARP-1基因抑制效果最明显,mRNA的转录水平下降了78%,可作为后续实验的有效质粒.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出PARP-1基因的RNAi表达质粒,为探索PARP-1基因在疾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Rácz Z  Hamar P 《Orvosi hetilap》2008,149(4):153-159
A new era in genetics started 17 years ago, when co-suppression in petunia was discovered. Later, co-suppression was identified as RNA interference (RNAi) in many plant and lower eukaryote animals. Although an ancient antiviral host defense mechanism in plants, the physiologic role of RNAi in mammals is still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RNAi is directed by short interfering RNAs (siRNAs), one subtype of short double stranded RNA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history and mechanisms of RNAi. We also aim to highligh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ructure and efficacy of siRNAs. Delive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iRNA based gene therapy. Viral and nonviral deliveries are discussed. In vivo delivery is the next obstacle to clinical trials with siRNAs. Although hydrodynamic treatment is effective in animals, it cannot be used in human therapy. One possibility is organ selective catheterization. The known side effects of synthesized siRNAs are also discussed.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face in this new field of gene therapy, successful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 raise hope for treating human disease with siR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