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晶状体囊染色剂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连续环形撕囊术(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是Gimbel等[1]在1984年发明的,现已广泛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术撕开晶状体前囊。CCC的优点是(1)保证前囊开口边缘光滑完整,避免囊碎片或呈瓣膜状的前囊干扰手术,使囊袋内的超声乳化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超声乳化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生物活性染色剂在白色白内障撕囊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生物活性染色剂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显现晶状体前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等。方法 55例白色白内障随机编人台盼蓝和吲哚青绿前囊染色组。采用气泡下染色技术完成连续环形撕囊。结果 台盼蓝和吲哚青绿均可充分着染前囊。染色辅助撕囊的总成功率为98.2%。吲哚青绿组和台盼蓝组分别为96.7%、100%。尚未观察到术后染色剂残存于眼组织或人工晶状体异色。术后矫正视力0.5~1.2。结论 生物活性染色剂可显著提高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4.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40例52眼,随访观察10-30月。结果 术后视力在0.8以上者12眼占23.1%,0.4~0.7者22眼占42.3%,0.1~0.3者10眼占19.2%,0.1以下8眼占15.4%。术中并发症主要有玻璃体脱出12眼占23.1%,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渗出及瞳孔机化膜形成18眼占34.6%。全部病例周边后囊均有不同程度浑浊,但视轴区清晰。未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或角膜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是降低儿童的白内障手术后后囊浑浊的一种安全、简便而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在治疗白色白内障中,是否有助于连续环形撕囊的顺利完成及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79例(80眼),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40例(41眼),对照组39例(39眼),染色组使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术中观察及对比前囊膜染色情况、连续环性撕囊成功率、晶状体后囊破裂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情况,术后视力、前房炎症反应、角膜、人工晶状体有无蓝染及后囊混浊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染色组的术中染色均匀,连续环形撕囊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率为97.7%,晶状体后囊破裂率为2.44%,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术后追踪观察3个月,染色组术后视力好于对照组,前房炎症反应、晶状体后囊混浊2组无统计学差异。染色组术后角膜、人工晶状体未见蓝染,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台盼蓝囊膜染色剂目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术中可以看清前囊,使连续环形撕囊顺利进行,人工晶状体稳定的位于囊袋内,增加了白色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手术前和手术中发现后囊浑混38眼,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结果 术后全部术眼均获得视轴透明区。结论 后囊连续形撕囊是处理后囊浑浊和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缺乏激光治疗设备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7.
电撕囊仪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现代白内障手术中,采用电撕囊仪以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方法:对100例白内障超乳手术中采用电撕囊仪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在100例病例中,采用电撕囊仪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达90%,结论:电撕囊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8.
环形电撕囊仪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环形电撕囊仪在现代白内障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78例(80眼)白内障手术中采用环形电撕囊仪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80眼中采用环形电撕囊仪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达92.5%。结论环形电撕囊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水下连续环形撕囊在晶状体乳化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成熟期和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方法并评价.方法对484例513眼核硬度Ⅲ级以上的白内障,分别行黏弹剂下常规连续环形撕囊和水下连续环形撕囊,并常规行晶状体乳化吸出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黏弹剂下连续环形撕囊237眼,成功206眼,占86.96%;水下连续环形撕囊276眼,成功272眼,占98.55%.二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4.07,P<0.001).所有病例均顺利进行了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眼底红光反射不足或皮质液化的成熟或过熟期白内障采用水下连续环形撕囊的方法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鲍光全 《眼科学报》1999,15(2):121-123
目的:评价在白内障手术中使用高频透热撕囊仪作连续环形撕囊的效果。方法:在30例(34眼)患者进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先向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然后使用高频透热撕囊仪作晶体连续环形撕囊术。结果:有3眼术中出现小的晶体前囊放射状撕裂,所有病例术后角膜无水肿,无其他术后合并症,术后一周31眼矫正视力≥0.5,占91.2%。结论:此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是一个安全有效的连续环形撕囊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过熟期白内障,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的截囊。眼科学报1999;15:121—123。  相似文献   

11.
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连续环形撕后囊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儿童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连续环行撕后囊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5例(35眼)儿童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连续环行撕后囊术,观察后发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视力情况。结果 发现本组儿童性白内障术后脱盲率为90%,脱残率为67%,后囊再次混浊2眼(撕囊口玻璃体增殖)为6%。结论 儿童性白内障摘队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连续环行撕后囊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保持视轴清亮,绝大部分的患儿术后视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术中不同晶体前囊膜染色剂的应用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手术发展至今多已采用超声乳化术,连续环形撕囊是该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对于过熟期或是白色白内障等类型,由于在显微镜下没有红光反射,故这一步骤往往不能顺利完成,这就需要囊膜染色剂的辅助。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囊膜染色剂,为手术中染色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吲哚青绿染色品状体前囊膜来提高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的技术。方法:家兔10只,用0.5%的吲哚青绿0.05ml染色晶状体前囊膜,分别于术后1天、1周处死5只后摘除眼球作病检。白色白内障80例(80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0.5%的吲哚青绿0.05ml染色品状体前囊膜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对照组用粘弹剂维持前房后直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所有兔眼术后均角膜透明,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病理切片示所有标本未见炎症细胞浸润。临床试验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术中和术后反应,实验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为80%,两组撕囊成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1,P=0.0338)。结论:白色白内障用0.5%的吲哚青绿染色后可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着色容易,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Ⅰ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7例393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在术中同时进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其中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2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271眼,随访2-36月。结果:视力在1.0以上者126眼占32%,0.5-0.9者170眼占43%,0.1-0.4者85眼占22%,0.1以下者12眼占3%,新生膜14眼,发生率3.6%。新生膜切开术2眼,切开率0.5%。手术主要并发症有玻璃体内脱出。  相似文献   

15.
尹明  杨恒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8):1484-1487

目的:探讨台盼蓝染色晶状体前囊膜的最低有效浓度,评价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囊膜染色技术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4-03/2016-12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晶状体皮质混浊程度为C4~C5、核混浊程度为N3(以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Ⅱ为标准),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术中分别使用0.03%、0.015%和0.0075%三种不同浓度台盼蓝。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经验丰富手术医生完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术中观察前囊膜染色情况以及撕囊难易程度。记录连续环形撕囊术(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CCC)成功、后囊袋破裂以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情况。观察术后1d,1wk,3mo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和眼内结构染色情况。

结果:浓度低至0.015%的台盼蓝仍可对晶状体前囊膜有效染色,顺利完成CCC。0.03%与0.015%两组患者CCC成功率和IOL囊袋内植入率均高于0.007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三组患者后囊破裂发生率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损失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3)。术后晶状体前囊撕囊口边缘及侧切口的着染均于1wk内消失,未见其他眼内结构蓝染,前房炎症反应轻,未发现超过1wk的角膜水肿和眼压升高。

结论: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台盼蓝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技术安全有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建议使用台盼蓝最低有效浓度为0.015%。  相似文献   


16.
宋万卿  韦秀娟  栾丽利 《眼科》2014,23(4):271-273
目的 探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在白内障复明工程白内障手术撕囊中的应用价值。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2013年期间河北省兴隆县人民医院“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患者84例(84眼)。方法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42眼)。观察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过程中接受0.1 ml 0.1%台盼蓝磷酸盐缓冲溶液前囊膜染色后行连续环形撕囊,对照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撕囊前未予染色。主要指标  术中囊膜染色情况,撕囊成功率,术后视力、眼压、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及后囊混浊情况。结果 观察组台盼蓝染色后,晶状体前囊膜100%被染成淡蓝色。撕囊成功率观察组97.6%,对照组78.6%(P=0.003);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后囊膜明显混浊观察组1/42例、对照组6/42例(P=0.027)。结论 白内障复明工程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采取台盼蓝囊膜染色剂行前囊膜染色,使连续环形撕囊相对容易,保证手术更顺利进行。(眼科,2014,23:271-273)  相似文献   

17.
微量美蓝前囊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斌  汪子瑛  张鹰  王东初  易国武 《眼科》2001,10(6):333-334
目的:探讨以微量美蓝着色前囊膜提高白色白内障前囊在术中的辨别率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法。方法: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水分离针抽取1%美蓝注射剂0.01ml,注入前囊中央表面,轻轻磨擦30s,粘弹剂置换出空气,撕囊镊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术,结果:32例39例眼中35只眼中35只眼获得圆形或类圆形撕囊口,占89.7%,3只眼产生1个方位放射状裂口,1只眼产生2个方位放射状裂口,术后未见明显前房反应和裂隙灯显微镜下所见的内皮反应。结论:微量美蓝前囊染色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术中,但必须注意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电撕囊在成熟期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68例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手术中采用高频电撕囊方法进行连续环形撕囊。
  结果:患者68例中采用高频电撕囊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达91%,安全可靠。
  结论:高频电撕囊在成熟期白内障手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评价晶状体前囊快速直接染色在白色白内障手术连续环形撕囊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超声乳化术52例(67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34眼),前房内单纯注入0.06%台盼蓝0.1ml;B组25例(33眼)前房内注入带有灭菌空气的0.06%台盼蓝0.1ml。均于前囊染色后进行连续环行撕囊。比较两组撕囊成功率、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所用的超声能量、乳化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经染色后两组前囊均呈淡蓝色,清晰可辨,两组撕囊成功率均达100%。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超声能量、有效乳化时间及并发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7%±1.1%)低于B组(10%±1.2%),术后A组六边形细胞比率(48.6%±13.5%)高于B组(44.0%±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1,P=0.49;t=-1.509,P=0.14)。结论直接将0.06%台盼蓝注入前房进行前囊染色,快捷、安全。  相似文献   

20.
晶状体前囊膜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组 1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人 ,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将自体前囊膜衬垫在巩膜瓣下 ,对照组 1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人 ,仅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术后 1、 3、6周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 9、 12周眼压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视力及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晶状体前囊膜应用于青 -白联合手术中能有效降低眼压 ,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