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血管形成和血管瘤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CD133mRNA在28例血管瘤(包括增生期血管瘤13例,消退期血管瘤15例)、11例血管畸形、12例正常皮肤组织和10例胎盘绒毛膜标本中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CD133mRNA的阳性率及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标志抗原CD133、成熟血管内皮细胞标志抗原CD31、端粒逆转录酶(TERT)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在血管瘤、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血管瘤血管形成中的形态学及组织学特征。结果13例增生期血管瘤中,9例有CD133 mRNA表达;10例胎盘绒毛膜组织中,7例有CD133mRNA表达,二者阳性率及表达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无CD133mRNA表达。8例增生期血管瘤CD13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而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CD133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阴性。CD31在增生期血管瘤、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增生期血管瘤中的表达阳性指数高于其它三组(P〈0.01)。增生期血管瘤TERT和Ki-67的表达均高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P〈0.01)。血管瘤中TERT和Ki-67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r=0.983,P〈0.01)。结论增生期血管瘤中存在血管内皮祖细胞,而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中无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了血管瘤中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是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异常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凋亡相关基因Fas和bcl-2与裸鼠移植血管瘤细胞增生、凋亡的关系,探讨其在血管瘤自然退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裸鼠移植血管瘤不同时期Ki-67及凋亡相关基因Fas和bcl-2的表达。结果增殖期移植血管瘤组织中Fas无表达或低表达,而在移植血管瘤退化期中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在增殖期和消退期分别是25.0%和10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增殖期移植血管瘤中bcl-2高表达,而在移植血管瘤消退期中低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在增生期和消退期分别是87.50%和31.25%(P〈0.001);增殖期移植血管瘤组织中均有Ki-67表达,而在移植血管瘤消退期中表达极弱或无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在增生期和消退期分别是100%和37.50%(P〈0.001)。结论在移植血管瘤增殖消退中存在着逐渐活跃的凋亡现象,细胞凋亡是血管瘤的生物学特征,是血管瘤自然消退的关键因素。Fas和bcl-2参与了血管瘤中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已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本文探讨VEGF在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临床收集的90例手术切除的新鲜血管病变标本(血管瘤56例,血管畸形34例,其中增生期血管瘤32例,消退期血管瘤24例),进行VEGF及其受体(VEGFR/KD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VEGF,VEGFR和PCNA表达水平在增生期血管瘤明显升高,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VEGF和VEGFR可能促进血管瘤的生长,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跃。VEGF,VEGFR和PCNA的检测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并对血管瘤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4.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血管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来鉴别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判断血管瘤是处于增生期还是消退期,并评价血管瘤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动态监测血管瘤病程的价值。方法 本组115例血管瘤患儿,其中59例增生期血管瘤,38例消退期血管瘤,18例血管畸形;阴性对照组1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结果 对测得的VEGF浓度通过SAS软件统计分析,发现血管瘤增生期的VEGF浓度显著高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阴性对照,而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阴性对照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性意义;另外,6例血管瘤患儿(自身对照)激素治疗后的血清VEGF浓度显著性降低。结论 血清VEGF测定对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病程监测是无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推荐为血管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率达3%,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现象,总的消退率达90%。血管瘤自行消退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专门研究较少。我们通过标记CD31、CD34(血管内皮细胞的标记抗原)运用流式细胞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定量测定及血管瘤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凋亡观察,以探讨血管瘤增生消退的可能机制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Rb和P21基因在婴幼儿皮肤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Rb和P21蛋白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瘤退化有关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Rb、P21WAF1/CIP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标本增生期、退化期以及血管畸形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基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生物素颈端标记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合CD34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Rb和P21表达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Rb和P21表达水平低于退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化期血管瘤Rb和P21表达水平与血管畸形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b和P21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在血管瘤的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增生期与消退期血管瘤中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血管瘤增生与自然消退的机制。方法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瘤体组织各4例。抽提瘤体mRNA,逆转录为cDNA,制备成cDNA探针。将cDNA探针与SuperArray公司产人血管生成基因芯片(可检测基因111条)杂交,通过计算机扫描、数据处理后筛选出表达有差异的基因。结果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共59条,其中增生期血管瘤有30条基因表达上调,消退期血管瘤有29条基因表达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包括一些特定启动子和抑制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以及粘附分子、细胞外基质蛋白及转录因子等基因。结论血管瘤的增生、消退和多个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大多数能够自行消退.目前认为,血管瘤早期增殖状况与其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分裂、增生有关,而消退期的改变主要是一个细胞凋亡的过程.但其增殖与凋亡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样病变根据生物学分类可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血管瘤常在出生时或生后1周内出现,之后迅速增长,随后静止、消退。细胞凋亡是引起血管瘤自行消退的重要原因,已证实有多种凋亡相关基因参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本文主要综述凋亡相关基因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为探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死亡受体4、5(DR4、DR5)在小儿皮肤血管瘤各阶段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生期、消退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TRAIL和DR4、DR5蛋白的表达,并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各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RAIL、DR4、DR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细胞凋亡指数(AI)在血管瘤消退期明显高于血管瘤增生期和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血管瘤的各个阶段均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在由增生期转变为消退期的过程中出现细胞凋亡的上调,TRAIL及DR4、DR5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其与血管瘤的自行消退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组织中p16及TRAIL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检测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抑癌基因 p1 6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 ,并探讨它们在血管瘤增生、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2例增生期、2 0例消退期血管瘤及 1 4例血管畸形组织中p1 6和TRAIL的表达。结果 p1 6在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8.1 % (2 5/ 32 )、90 .0 % (1 8/ 2 0 ) ,血管畸形组织中全部为阴性。经秩和检验 :Hc=2 6 .6 ,三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TRAIL在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1 .9% (7/ 32 )、80 .0 % (1 6/2 0 ) ,血管畸形中全部为阴性 ,卡方检验 :χ2 =2 7.8,三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两两之间比较经 χ2 分割 ,增生期与消退期之间有差异 (P <0 .0 5) ,消退期与血管畸形之间有差异 (P <0 .0 5) ,增生期与血管畸形之间无差异 (P >0 .0 5)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之间有差异。结论 p1 6和TRAIL的表达水平与血管瘤的增生、消退有关 ,p1 6可抑制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 ,TRAIL可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发挥作用 ,两者均可促进血管瘤消退  相似文献   

12.
血管瘤增生退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瘤增生退化机制的研究进展韩承新综述薛崇德审校血管瘤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90%可在10岁内完全退化。其自然病程包括增生期(proliferatephase)、退化期(involutingphase)、退化完成期(involutedphase...  相似文献   

13.
人血管瘤裸小鼠移植模型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血管瘤裸小鼠移植模型超微结构动态变化。方法将手术切取的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移植到裸小鼠皮下,于移植后d2、d5、d15、d30、d45及第2、3、4、6个月切取移植瘤。戊二醛固定后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移植后早期内皮细胞大量变性、坏死。d30细胞出现增生表现,内皮细胞数量增加,部分细胞体积增大,核浆比增大,核质淡染。2个月时内皮细胞密集,部分内皮细胞变扁平。此后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胞质脱落、胞质固缩、次级溶酶体形成、染色体边集、核碎裂,伴基质中脂肪和胶原沉积。结论婴幼儿血管瘤组织移植到裸小鼠体内,经过缺血期后,瘤性内皮细胞可快速增生,继而缓慢消退,其超微结构变化与人血管瘤自然演变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人血管瘤裸小鼠异种移植模型并动态观察移植物形态学变化。方法将人婴幼儿血管瘤组织切分为96个小块移植于16只裸小鼠皮下,定期测量瘤体体积,取不同时期移植瘤作HE染色和抗人CD31免疫荧光标记。结果移植瘤大部分(81/96)存活,在移植后1~2个月期间体积明显增大,继而缓慢缩小。组织学观察显示移植瘤早期出现缺血改变,瘤性内皮细胞坏死、问质纤维化,约在移植后1个月出现瘤细胞增生,血管瘤增长,继而瘤内血管扩张,瘤性内皮细胞逐渐减少,血管瘤消退,代以纤维脂肪组织。结论将快速生长的人血管瘤组织移植于裸小鼠体内,移植瘤可存活,其缺血期后生长模式与人血管瘤自然发展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15.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血管瘤分期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1浓度来判断血管瘤是处于增生期还是消退期,为临床确定分期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一个临床检测手段。方法 本组40例血管瘤患儿,其中20例增生期,20例消退期,;阴性对照组2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浓度。结果 对测得的ICAM-1浓度通过SPSS软件统计分析,发现血管瘤增生期的ICAM-1显著高于消退期和阴性对照组,而消退期血管瘤和阴性对照组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意义。结论 血清ICAM-1测定对于血管瘤的分期诊断是无创、有效的方法,可推荐为血管瘤术前分期诊断和治疗的辅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bcl-2和bax与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凋亡调控基因bcl- 2和bax与婴幼儿血管瘤细胞增生、凋亡的关系,探讨其在血管瘤增生、消退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凋亡调控基因bcl -2和bax的表达;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 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bcl 2阳性表达率在增生期和消退期分别是82.14%和46.67%,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消退期与血管畸形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ax在血管瘤增生期和消退期均为 100%表达,与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cl 2和bax在血管畸形组织中均不表达。婴幼儿血管瘤增生期和消退期凋亡指数(apop tosisindex,AI)为30.52±10.25和80.22±6.82;增殖指数 (proliferativeindex,PI)分别为11.40±8.90和4.79±3.63,两者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AI与bcl 2的表达呈负相关 (r=-0.318,P<0.05),AI与bax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r=-0.077,P>0.05),AI与bcl 2/bax比值呈负相关 (r=-0.307,P<0.05)。结论 在血管瘤增生消退中存在着逐渐活跃的凋亡现象,细胞凋亡是血管瘤的典型生物学特征,是血管瘤的自然消退的关键因素。bcl -2和bax参与了血管瘤中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小儿皮肤血管瘤c-myc蛋白表达与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皮肤血管瘤中c myc蛋白表达水平与血管瘤增生消退、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5 8例小儿皮肤血管瘤组织为研究对象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c myc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做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5 8例血管瘤组织中c myc蛋白表达率消退期显著高于增生期 (P <0 .0 1)。随着c myc蛋白表达强度增加 ,其细胞增殖活性相应降低 ,凋亡相应增加 ,c myc蛋白 ( )组、( )组分别与 (-)组、( )组比较 ,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小儿血管瘤内皮细胞c myc蛋白表达强度的增加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同时使细胞增殖受到相对抑制 ,提示c myc基因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和退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瘤体内注射对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拟手术治疗的增生期血管瘤患儿20例,分别于术前3d、6d、9d、2周注射曲安奈德1次(1mg/cm2),各5例;对照组为消退期血管瘤5例和增生期血管瘤5例,均不予用药。手术切除后瘤体标本,立即予40g/L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采用兔抗人VEGF多克隆抗体,第2代通用型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测定每张图片的平均吸光度(A)值,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高倍镜视野。结果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各用药组与未用药组组织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见VEGF表达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已出现血管腔的内皮细胞胞质中和尚未出现血管腔的内皮细胞胞质或胞膜中,在增生期未用药组中可见棕褐色颗粒,呈强阳性表达,随着激素影响时间的延长,1周后其表达强度渐下降,染色深度渐变浅,阳性细胞渐减少。测定其免疫反应阳性颗粒积分A值,未用药组与术前6d、9d、2周和消退期血管瘤组行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7.9191P<0.01),糖皮质激素影响时间和血管瘤VEGF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922P<0.01)。结论应用曲安奈德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能明显下调VEGF表达,促进血管瘤消退。  相似文献   

19.
Caspase-8、Fas/FasL在小儿血管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Caspase-8、Fas/FasL在小儿血管瘤中的表达,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凋亡途径.方法 收集未经其他治疗、单纯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标本44例,结合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血管瘤进行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vision二步法检测PCNA、Caspnse-8、Fas、FasL的表达.采集图像并分析,计算积分吸光度(IA),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合Mulliken分类法与PCNA表达将44例血管瘤的标本分为增生期血管瘤25例,消退期血管瘤19例.25例增殖期血管瘤Caspase-8、Fns、FasL的IA分别为1186.42±863.86、99.08±54.80、538.65±344.41.19例消退期血管瘤Caspnse-8、Fas、FasL的IA分别为20 544.18±7 556.04、714.34±288.38、1 917.12±507.21.血管瘤增殖期Caspase-8、Fas、FasL的IA明显低于消退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Fas与Caspase-8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4 P<0.01).结论 Caspase-8、Fas/FasL参与了小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调节,在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凋亡调控中起作用的可能是Fas/FasL介导的死亡受体通路.  相似文献   

20.
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了解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6例血管瘤和28例血管畸形组织切片进行bFGF表达的测定,结果;bFGF在血管瘤中高表达,而在血管畸形中低表达(P〈0.01)。在血管瘤中bFGF的表达与其内皮细胞的增生程度有关。内皮细胞增生愈强,其bFGF的表达愈高(P〈0.01)。结论:提示bFGF与血管瘤的增生及退化有关,而与血管畸形无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