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0例EMT伴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术后妊娠及流产情况.结果 90例患者治疗后妊娠57例,妊娠率为63.3%(57/90);57例妊娠患者中,11例发生流产,流产率为19.3%(11/57).美国生育学会修改EMT分期(r-AFS)Ⅰ期患者治疗后妊娠率最高,随着r-AFS分期的上升,妊娠率下降,各分期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期为100.0%(10/10),Ⅱ期为84.2%(16/19),Ⅲ期为60.5%(23/38),Ⅳ期为34.8%(8/23),P<0.05];Ⅳ期流产率最高,随着r-AFS分期的上升,流产率也上升,各分期间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期为0,Ⅱ期为6.2%(1/16),Ⅲ期为17.4%(4/23),Ⅳ期为75.0%(6/8),P<0.05].治疗后≤2个月妊娠率最高,为30.0%(27/90),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妊娠率下降,至治疗后11~12个月无妊娠;治疗后≤3个月流产率最高,为15.8%(9/57),治疗后4~6个月流产率为3.5%(2/57),治疗后7~9个月无流产发生.结论 腹腔镜治疗可以有效改善EMT伴不孕症患者的妊娠功能,提高术后妊娠率,是治疗EMT伴不孕症患者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瑞  许红雁 《现代医院》2011,11(2):15-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与不孕症临床上有密切相关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单纯药物治疗EMs而提高受孕率效果不佳;腹腔镜手术治疗或者辅助生殖治疗可提高妊娠率,但是辅助生殖技术前有无必要手术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以及辅助生殖技术。药物治疗该病效果欠佳,虽然对于临床症状的缓解作用明显,但受孕率不佳。而手术和辅助生殖技术均有提高妊娠率的效果。目前手术治疗该病主要以腹腔镜手术为主,并且手术也可配合药物使用,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但辅助生殖技术报道仍然较少,并且是否需要在进行辅助生殖技术前采用手术尚无统一结论,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A125、E2、LH、FSH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促进患者卵巢功能恢复,提高妊娠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6.
杨玲芳 《现代养生》2013,(16):53-53
目的考察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观察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改善血清CA125与CA19-9水平、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在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后,加用散结镇痛胶囊4粒,每天3次,治疗3~6个月.结果50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随访12~24个月.症状控制率为100.0%(50/50),复发率为4.0%(2/50),妊娠率为52.0%( 26/50),少数患者诉胃区不适.结论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不孕患者,复发率低,受孕率高,不良反应轻,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IVF-ET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辅助生殖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本生殖中心 2 0 0 2年 1月~ 2 0 0 4年 5月 5 3例EMS患者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单精子胞浆内注射 (IVF ET/ICSI)共 5 7个周期为研究组。其中 13个周期为A组 ,给予GnRH α治疗后行IVF ET/ICSI ;另 44个周期为B组 ,未经任何治疗直接行IVF ET/IC SI。随机抽取同期行IVF ET病历 111个周期为对照组。比较研究与对照组在IVF ET治疗中的Gn使用量、获卵数、卵裂及受精情况 ,并对其成功率进行分析 ;对研究组中A、B组与对照组在IVF ET/ICSI治疗中的Gn使用量、获卵数、卵裂、受精情况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 5 7个周期中获临床妊娠 19周期 (3 3 3 3 % ) ,对照组 111个周期中获临床妊娠 40周期 (3 6 0 4% )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组中A组 13个周期获临床妊娠 6周期 (4 6 15 % ) ,B组 44个周期中获临床妊娠 12周期 (2 7 2 7% )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A组Gn使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与B组。结论 :IVF ET技术是EMS不孕症患者获得生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霍翠云  李斌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262-1263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选择89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分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两组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肌肉注射诺雷德3个月,随访患者1年内妊娠情况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情况,了解两种术式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术后1年内妊娠率为52.38%,复发率9.52%,开腹手术妊娠率51.06%,复发率12.77%,两组妊娠率及复发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输卵管不通畅者占术后不孕的50.00%,而开腹组占54.55%,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应选择手术治疗,有条件者首选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损伤少,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病人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微创、高效、尽量保证器官完整的,具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患者术后再次粘连导致的输卵管输送卵子不畅也是术后不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病灶的准确性及其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观察应用腹腔镜治疗EMT引起的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对180例EMT患者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记录EMT病灶在盆腔内的分布特点,并同时对肉眼观察正常的腹膜组织随机活体组织检查。对其中95例不孕症患者比较不同分期术后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①180例患者腹腔镜诊断腹膜EMT与病理诊断比较,阳性预测值77.7%,敏感度为90.5%,阴性预测值为86.4%,特异度为41.2%。肉眼观察正常进行腹膜活体组织检查的162份标本中,38例(23.5%)病理检查阳性。EMT病灶在盆腔中的分布以盆腔后半部最多见。②95例不孕症患者术后66例妊娠,各期患者术后累计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内妊娠率77.3%(51/66),明显高于术后25周后妊娠率22.7%(1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6例妊娠患者中,流产6例,流产率与EMT分期无关(P>0.05)。结论①腹腔镜下所见的EMT蓝色病灶及宫骶韧带病灶的病理诊断阳性率较高,盆腔EMT病灶的分布呈非对称性,盆腔后部多于前部,左侧多于右侧;②应用腹腔镜可检查、诊断各期EMT及其引起不孕症的盆腔因素,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提高EMT患者的妊娠率,且EMT手术后应尽早指导患者妊娠。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结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于月经第1日始口服散结镇痛胶囊1.6g,3次/d,米非司酮片10mg/d,连用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23例口服西药内美通2.5g/次,2次/周,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有效率为95.7%,经χ2检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占7.4%。对照组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占3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结合散结镇痛胶囊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方面和内美通无显著差异,但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者,输卵管都通畅,无其它不孕原因。经LHRH-A400μg/日,治疗 6个月后,血清E_2和 P水平受到抑制,临床症状和体征迅速消失或改善。单纯药物治疗后妊娠率达53.3%。轻症、较重症的妊娠率高,重症者手术 药物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妊娠率高。妊娠大多在停药半年内,孕早期易发生自然流产。LHRH-A具有药物性卵巢切除的作用,突出优点是付作用小,无肝损。早孕期应积极采取保胎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490例因不孕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腹腔镜及病理证实的EMs患者131例纳入内异症组,将输卵管阻塞、积水、输卵管系膜囊肿、慢性盆腔炎及腹腔镜下盆腹腔无明显异常者359例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宫腔镜全面探查宫腔,内膜病变由术后病理证实。对比两组患者内膜病变发生情况,并分析内异症组内膜病变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症类型及患者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 1内异症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42.75%)显著高于对照组(22.56%),(P0.05),内异症组子宫内膜增生症发生率(3.05%)略高于对照组(1.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36岁以上患者内膜息肉发生率是25岁以下患者的3.67倍;3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类型及不孕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 EMs相关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明显升高,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黏蛋白-1(mucin-1,MUC1)的表达及相关意义。方法:采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内膜MUC1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相关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并统计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孕激素受体B亚型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表达差异不明显,在分泌期的表达未见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位内膜的PRB与MUC1表达趋势相一致,PRA与MUC1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MUC1表达的减少与内膜PRB表达变化紧密相关,其表达变化可能是内异症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趋化因子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长兴妇幼保健院所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86例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组织趋化因子水平、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以及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组织趋化因子水平、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205. 37±31. 24) ng/L和RANTES (626. 50±73. 39)μg/L水平均明显提高(P<0. 05)。与Ⅰ~Ⅱ期相比,Ⅲ~Ⅳ期患者趋化因子MCP-1 (228. 62±24. 95)ng/L和RANTES (679. 86±76. 91)μg/L水平均明显提高(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率36. 36%,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31. 82%,均明显降低(P<0. 05)。与Ⅰ~Ⅱ期相比,Ⅲ~Ⅳ期患者ER阳性表达率25. 53%,PR阳性表达率19. 15%,均明显降低(P<0. 05)。结论组织趋化因子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对诊断和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病情危重程度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不孕症方面运用腹腔镜诊疗的价值及疗效.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和腹腔镜检查,详细记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布情况、术后妊娠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 100例随机抽取的患者中,通过腹腔镜检测出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为86例(86%),其统计结果与病理检查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理诊断中总的符合率与腹腔镜的比较中,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妇科疾病中,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由盆腔因素引起的不孕症,都可通过腹腔镜进行诊断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减轻并解除病痛,而且可以起到从根本上消除病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林转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217-5218
目的对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临床患者病例84例,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其展开常规护理和全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有比较价值。结论合理的全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华金莲  王鸿君 《职业与健康》2007,23(24):2339-2339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对年轻、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者,常采用保守治疗。由于西医常用的药物大多属激素类,长期应用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相辅相成,收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病属中医“痛经”、“症瘕”、“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病症范畴。我们从1999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中西医理论从本病的诊断、辩证分型、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异症70例,现简要介绍如下。1内异症的中医辨证分型由于内异症属中医“痛经”、“症瘕”、“不孕症”等病症范畴。所以本病的中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治疗组患者于月经第1日起,口服散结镇痛胶囊1.6 g,3次/d,同时加服米非司酮10 mg/d;对照组患者则仅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为1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的变化情况、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采取的处理措施.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4%(62/65),对照组为83.1%(5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4/65),对照组为12.3%(8/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包头市昆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对自愿参与治疗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纯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各30例分别用药治疗,中药治疗组在行经前3~5d开始服用,每日1剂服2次,连服5剂。一个周期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服3个疗程。西药治疗组经前3d开始服消炎痛25mg,3次/d持续至经期第3d。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中药基础上加消炎痛口服。结果中西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纯中药治疗组有效率86.7%,西药治疗组67.8%,中西结合治疗组、纯中药治疗组、纯西药治疗组疗效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比较,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