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黄瑞雪 《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50-150,152
目的 探讨研究对肺内的孤立结节采用64排螺旋CT的多层重组技术进行诊断.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入院的肺内孤立结节患者42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其诊断.结果 42例肺内孤立结节患者中,分叶征患者31例,良性结节分叶征者7例,占22.58%;恶性结节分叶征者24例,占77.42%.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分叶征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毛刺征患者29例,细短毛刺患者16例,粗长毛刺患者13例,其中良性毛刺征者14例,恶性毛刺征者15例,毛刺征的良恶性无显著差异,但细短毛刺的发生率明显较高.结论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实现了各向同性,且具有对病变多方面进行观察的特点,使肺孤立结节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经过病理证实的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资料完整,并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并对其中良性、恶性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包括22例良性病变和40例恶性病变。两者之间病变直径有显著差异,P〈0.05;恶性组肺结节多伴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含气支气管征,与良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性与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观察良性及恶性结节的CT征象。方法:选择本单位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5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33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将17例肺癌患者设为研究组。全部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计算诊断符合率,并组间对比结节平均直径以及胸膜牵拉征、血管包被征、毛刺征、分叶征等CT征象的分布率。结果:研究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4.12%(16/17),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6.97%(32/33)。研究组的结节平均直径为(3.41±1.36)cm,大于对照组的(1.14±0.69)cm,统计学对比有差异(t=6.445,P=0.000)。研究组有9例(52.94%)患者存在分叶征,13例(76.47%)患者存在毛刺征,10例(58.82%)患者存在血管包被征、14例(82.35%)患者存在胸膜牵拉征;对照组有3例(9.09%)患者存在分叶征,4例(12.12%)患者存在毛刺征,6例(18.18%)患者存在血管包被征、3例(9.09%)患者存在胸膜牵拉征,两组比较,统计学对比有差异(χ2=11.828,20.70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肺孤立性结节的CT特征表现分别为分叶、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钙化及空洞等;肺癌分叶、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P〈0.05),5例合并不规则厚壁空洞;结核球环形钙化、薄壁空洞发生率高(P〈0.05);妇陛假瘤病灶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邻近胸膜反应此例高(P〈0.05);肺错构瘤表现为爆玉米花样钙化。结论cT能够较好显示肺孤立性结节特点,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孤立结节患者CT表现与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ER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186例肺孤立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胸部CT影像征象在肺良恶性结节的表现差异,并分析肺恶性结节CT影像征象、病理结果与血清CEA、CYFER21-1、NSE水平的关系。结果肺恶性结节在毛刺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棘突征出现率高于肺良性结节,其钙化灶出现率低于肺良性结节(P0.05);肺恶性结节伴有毛刺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棘突征,患者血清CEA、CYFER21-1、NSE水平高于无毛刺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棘突征患者(P0.05);肺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高于肺鳞癌、肺小细胞癌(P0.05);肺鳞癌患者血清CYFER21-1水平高于肺腺癌、肺小细胞癌(P0.05);肺小细胞癌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于肺腺癌、肺鳞癌(P0.05)。结论肺孤立结节CT表现征象对鉴别结节病理良恶性质,反映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肺癌的具体病理类型与肿瘤标志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螺旋CT表现。结果 18例病变中,有13例位于胸膜下,12例位于肺下叶;CT表现为类圆形结节16例、空气支气管征15例、血管集束征8例、宽基底与胸膜相连7例、晕征6例、胸膜反应5例、胸膜凹陷2例、毛刺征4例、分叶征2例。结论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其征象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孤立性肺结节直径较小,常规检查难以鉴别诊断结节性质,误诊和漏诊率较高,延误患者治疗。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10-01-2018-12-31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78例,患者均经肺结节穿刺或手术病理活检确诊,均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分析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影像学特征,并依据病灶形态特征评估结节良、恶性,同时以肺结节穿刺或手术病理活检为"金标准",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恶性结节毛刺征(χ~2=10.428,P=0.001)、分叶征(χ~2=36.706,P<0.001)、血管集束征(χ~2=9.411,P=0.002)和胸膜凹陷征(χ~2=9.263,P=0.002)发生率均较良性结节高,空洞(χ~2=5.032,P=0.008)、晕征(χ~2=11.126,P<0.001)和钙化(χ~2=5.682,P=0.017)发生率均较良性结节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异度为88.46%(23/26)、灵敏度为92.31%(48/52)、准确度为91.03%(71/78)。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从多方位、多层面显示孤立性肺结节形态特征,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吕洁霞 《药物与人》2014,(8):155-15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肺孤立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72例肺孤立结节患者,对收录的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靶扫描呈现出的影像非常清晰。良性结节多呈现出浅分叶、粗长毛刺、钙化,而增强后进行的CT扫描结节表现出的周边强化;恶性结节多呈现出:分叶、毛刺、胸膜凹陷、血管集束症等,而增强后的CT扫描结节表现出明显不均匀的周边强化。对选取出的172例肺孤立结节患者进行确诊,其中有93例患者显示为良性结节,79例为恶性结节。经临床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症实,确诊率为100%。结论:多排螺旋CT对肺孤立结节呈现出多样化,确诊率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SPN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分为良性组28例,恶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良恶性结节的真实性和一致性。结果恶性组的强化峰值(PH)、孤立性肺结节强化峰值/主动脉强化峰值(SPH/PPH)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患者患钙化的比例低于良性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的比例高于良性组(P0.05);多层螺旋CT对恶性SPN的诊断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89.28%,Kappa值为0.67,表明诊断结果与病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临床漏诊率较高,达到20%。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晰检测SPN的征象,具有一定的诊断良恶性结节的能力,但灵敏度不够理想,漏诊率较高,临床应用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肺磨玻璃样结节(GG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肺部检查后确诊为GGN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肺部结节检出率及分叶、毛刺、胸膜尾征、空泡征检出比例。结果在肺部结节检出率方面,64排螺旋CT检出结节95例(89.62%),其中,检出良性结节39例,恶性肿瘤56例,未检出结节11例(10.38%)。良性GGN患者分叶、毛刺征象比例高于恶性GGN患者,胸膜尾征、空泡征比例低于恶性GGN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可早期诊断出GGN,可为早期肺部良恶性肿瘤的有效判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200例病理证实为肺磨玻璃结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采取多排螺旋CT诊断,观察良性与恶性结节形态、边缘、内部特征、邻近结构征象和结节类型。结果:恶性组圆形/类圆形、分叶征、气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混合磨玻璃结节检出率高于良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多排螺旋CT对GGN的影像学征象与病灶类型进行综合分析,能对GGN的良恶性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增强CT动态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学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动态扫描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值及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显示恶性病变患者217例,良性病变患者183例;增强CT动态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度为86.25%,诊断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85.25%;增强30 s、60 s、120 s、180 s、240 s、300 s时孤立性肺结恶性结节的CT数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出现毛刺征、磨玻璃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的占比显著高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均P<0.05)。结论 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中可鉴别良、恶性结节的征象,并依据不同时段CT值的差异辨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熊力 《现代养生》2023,(21):1622-1624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影像后处理系统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因咳嗽、胸痛入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行多层螺旋CT平扫,再将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处理,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各征象的检出率和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果。结果 102例患者病理确诊恶性82例,良性20例。三维重建技术对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分叶征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对空泡征的检出率低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对短毛刺征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Kappa值均高于CT平扫,但仍有较高的漏诊率(17.1%);因此采用两种技术并联的方法进行联合试验,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Kappa值均有极大提高,漏诊率不到3%,同时保留了较高的特异度。结论 多层螺旋CT影像后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较高的漏诊率,而采用CT平扫与三维重建技术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80例孤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其中良性102例、恶性78例。入选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同时检查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抗原(SCC)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水平;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孤立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和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评价MSCT和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对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结节患者磨玻璃或混合密度、分叶征、空泡征、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检出情况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结节患者CEA、NSE、SCC及CYFRA-21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SCT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准确度为73.89%(133/180),肿瘤标志物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准确度为69.44%(125/180),联合检查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准确度为88.89%(16...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征象,从而提高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水平,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统计4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恶性肺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其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影像学特异性表现与病变良恶性之间的关联。结果:当病变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束聚集征时更倾向于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结论:薄层CT及增强可更清晰的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性表现,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魏玲  钟井松  薛雷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75-2476
目的探讨64排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2月1日-2010年5月1日于我院行常规CT扫描且发现有肺结节患者35例,保持扫描其它参数不变,分别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观察比较不同剂量扫描患者显现肺结节的数目、形状、内部特征以及边缘特点。结果本组35例采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CT检出肺结节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大小结节检出数目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CT发现分叶征、毛刺征、钙化、空洞、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征各种肺结节征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结节定性诊断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技术既最大程度的降低人们接受射线剂量,同时具有准确检出肺结节的诊断优势,有望成为吸烟或慢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以及肺内结节普查的理想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在肺部磨玻璃影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螺旋CT胸部检查的31例患者资料,对肺部磨玻璃影像进行鉴别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恶性组(18例)和良性组(13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两组在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及边界清楚征象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00,x2=6.183,x2=5.373, x2=8.791;P<0.05)。恶性病变以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及分叶征等表现为主,边界清楚;两组在圆或椭圆型、不规则形及多结节融合状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138,x2=6.482, x2=4.306,P&lt;0.05)。良性病变表现为圆或椭圆型,恶性病变以不规则形和多结节融合状表现为主。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对磨玻璃影的特殊征象及形态学进行综合分析和良恶性鉴别,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64排CT肺部扫描发现的30例SPN患者进行靶重建,分析其影像特点,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0例靶重建显示小结节征8例、空泡征9例、钙化4例、分叶征16例、毛刺征12例、棘突征13例、胸膜凹陷征12例、血管集束征7例及20例增强病例显示密度变化均高于常规扫描;靶重建后诊断符合率为90%,也高于常规扫描的66.7%。结论:靶重建技术有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肺结节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肺结节性病变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诊断肺结节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对比分析良恶性结节动态增强CT值。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65例肺结节病变中,46例恶性结节,19例良性结节。较16排螺旋CT平扫相比,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恶性检出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肺结节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16排螺旋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动态增强30 s、90 s、480 s CT值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16排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技术可从多方位、多层面显示结节特征,为临床诊断肺结节性病变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扫描合并MPR在孤立性肺结节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8年11月,均为经过临床病理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12例和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5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合并MPR进行扫描,评价检验的结果和应有价值。结果:MPR图像和常规横断位扫描可更好显示患者病灶的特殊征象,特别是对患者的胸膜凹陷、血管集束、毛刺征、小钙化、空泡征以及凸起等情况进行表现。结论:临床通过选择16排螺旋CT扫描合并MPR能有效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各种特殊征象,对有效区分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