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的孕酮的实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20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本组患者均行孕酮治疗,依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别列入A(100mg)、B(200 mg)、C(300 mg)、D(400 mg)4组,每组各为50例,对比4组出血量、撤药性出血率、出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4组出血量、撤药性出血率、出血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D 4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是4.0%、12.0%、24.0%、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治疗中,不同剂量(100-400mg)的孕酮均有着确切的疗效,但是低剂量孕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可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孕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90例,分为A、B、C三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100、200及300mg/d黄体酮口服治疗,对三组患者撤退性出血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与出血率间均无显著差异,B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结论:三组剂量孕酮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均可实现撤退性出血效果,而200mg/d剂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不规则子宫出血。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给予孕酮类药物—黄体酮,且该药对乳腺的影响较小,因而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李列琼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66+68-66,6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并分别给予100mg/d、200mg/d、300mg/d剂量的孕酮治疗。结果三组患者在用药10d后出血率、阴道血量以及出血持续时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除B组外,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c组,且P〈0.05。结论200mg/d剂量的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应用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给予指导。方法:以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到我诊治的10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I组,II组,III组及IV组,均给予不同剂量的孕激素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四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四组患者在用药完成后,撤药性出血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之后四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I、II、III三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均要低于IV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孕激素均匀良好效果,但低剂量用药的不良反应较低,应考虑到此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来曲唑联合氯米芬对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助孕和生殖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PCOS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0例.另选取同期月经正常的育龄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均于月经周期或黄体酮撤药性出血第3~5天口服氯米芬100 mg/d和来曲唑,A组、B组和C组来曲唑的剂量分别为2.5 mg/d、5.0 mg/d和7.5 mg/d.监测4组卵泡发育情况,并在A组、B组和C组最大卵泡直径>18 mm时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取hCG日空腹静脉血测定4组生殖激素水平,并统计分析4组排卵情况、排卵率、妊娠率及子宫内膜厚度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和C组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及卵泡刺激素等生殖激素水平均降低,睾酮水平则升高;C组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及卵泡刺激素等生殖激素水平高于A组和B组,睾酮水平低于A组和B组,且B组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及卵泡刺激素等生殖激素水平也高于A组,睾酮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成熟卵泡数、优势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和排卵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成熟卵泡直径大于A组、B组和C组,C组成熟卵泡直径也大于A组和B组,且B组成熟卵泡直径也大于A组(P<0.05).A组、B组、C组和对照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0.00%、30.00%、40.00%和53.33%,对照组妊娠率高于A组、B组和C组,C组妊娠率也高于A组和B组,且B组妊娠率也高于A组(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氯米芬治疗PCOS患者的助孕效果较好,可促进生殖激素的分泌,且不会影响子宫内膜正常生长,其中以连续3天剂量为7.5 mg/d来曲唑联合氯米芬治疗的效果最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孕激素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诊治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5例)采用大剂量黄体酮治疗,实验组(55例)采用小剂量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8.2%)与对照组(9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明显低于对照组(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孕激素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差异明显,但小剂量孕激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口服黄体酮在黄体支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服黄体酮在黄体支持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病例对照研究,对10例非子宫性闭经患者除外妊娠后给予口服黄体酮胶丸治疗1周后诊刮并送病理。另将监测排卵指导受孕和IUI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按黄体支持的不同方法设研究A、B、C 3组:A组给予肌注HCG,B组给予肌注黄体酮,C组给予口服黄体酮胶丸,设空白对照D组不予任何黄体支持。所有患者均在TVS监测排卵后开始黄体支持,在排卵后1周测定血E2和P水平。结果:①10例闭经患者在口服黄体酮胶丸1周后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有6例提示分泌期子宫内膜;②给予黄体支持的A、B、C 3组患者血P水平与对照D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A、B、C 3组组间血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患者血E2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口服黄体酮可以将增殖期子宫内膜转变成分泌期子宫内膜,有明显的孕激素活性;②口服黄体酮用于黄体支持的效果与肌注HCG和黄体酮相似,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黄体支持方式;③口服黄体酮200 mg/d与肌注黄体酮20 mg/d生物效应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妊娠结局,以提高临床妊娠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51例因排卵障碍致不孕流产率,经治疗后的妊娠结局。A组为PCOS未经预治疗者20例,B组为PCOS经雌孕激素周期预治疗者50例,C组为PCOS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者24例,D组为非PCOS而无排卵或黄体功能不全者57例。结果:A~D组流产率分别为65%(13/20),12%(6/50),16.7%(4/24),10.5%(6/57)。4组比较,A组与B、C、D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B、C、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OS患者妊娠后早期流产率高,经雌孕激素周期治疗或腹腔镜手术后能有效降低其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托吡酯预防月经性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月经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22例、B组26例、C组24例、D组19例和E组21例,A、B、C、D组均口服托吡酯,初始量50 mg/d,每周增加25 mg,4组维持量分别为75、100、150和200 mg/d,均连续用药3个月;E组口服安慰剂.观察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18/22,B组有效率22/26,C组有效率20/24,D组有效率16/19,E组有效率4/21,A、B、C、D组疗效均优于E组(P<0.01)且4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A、B、C组分别出现3例、5例和6例轻度不良反应;D组出现8例不良反应,且明显重于A、B、C组.[结论]托吡酯(75~150)mg/d预防月经性偏头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促排卵的效果。方法选择拟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均于月经来潮第3天或黄体酮撤药性出血第3天起服药,分别给予克罗米芬50 mg/d、来曲唑2.5或5.0 mg/d口服,连续5 d。月经第10天起行阴道B超监测卵泡生长情况。当优势卵泡≥18 mm时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 000 U诱发排卵。结果各组间成熟卵泡数、卵泡成熟所需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2.5和5.0 mg来曲唑组HCG日子宫内膜比克罗米芬组明显增厚(p<0.05);各组间HCG日血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间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流产率、OHSS率、LUFS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2.5和5.0 mg来曲唑组排卵率比克罗米芬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2.5、5.0 mg/d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不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可获得较高的排卵率,有望成为无排卵性PCOS患者的一线促排卵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体酮胶囊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390例,根据黄体酮不同给药剂量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各1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在此基础上,低剂量组口服黄体酮100 mg/d,中剂量组口服黄体酮200 mg/d,高剂量组口服黄体酮400 mg/d,持续治疗12 d,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记录停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阴道出血量、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低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2%,中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6%,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中、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月经不调症状积分较低,最大卵泡直径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停经后3 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治疗前及停药后停经后3 d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2%、12.31%、26.1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排卵型月经不调采用不同剂量黄体酮胶囊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效果相当,但低剂量用药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于本院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的236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50 mg/d组)78例、B组(75 mg/d组)79例和C组(100 mg/d组)79例,后将三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4周的血脂及血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组及C组治疗后2周及4周的血脂及血糖改善幅度均大于A组,P均0.05,而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75 mg/d与100 mg/d美托洛尔对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均较明显,但75 mg/d的不良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雌激素给药途径对宫腔重度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且完成随访的60例宫腔重度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阴塞芬吗通1 mg/d,B组口服补佳乐4 mg/d,21 d为1个周期,后5 d加服黄体酮胶囊100 mg/d;应用2个人工周期后,在月经干净3~7 d复查宫腔镜;比较术后雌激素体内血药浓度、内膜恢复情况、月经改善率、宫腔恢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体内雌激素血药浓度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应用第二个人工周期后,A组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高于第一人工周期,但A组和B组之间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改善情况、宫腔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给药途径的雌激素血药浓度具有显著差异;宫腔重度粘连术后的预后与雌激素血药浓度无依赖性;口服途径及阴塞途径的雌激素对于宫腔重度粘连的预后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诊断性刮宫术后加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妈富隆组)与对照组(炔诺酮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月经控制情况、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自然绝经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8/50),对照组为82%(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小(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直接进入绝经期率为40%(20/50),对照组为20%(10/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还可使子宫内膜萎缩,临床效果优于炔诺酮.  相似文献   

15.
陈国英  徐巧玲  余丹 《健康研究》2015,(1):28-29,3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方法将9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在常规治疗后分别给予80 mg/d、160 mg/d、320 mg/d的缬沙坦,治疗4周、1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B、C组4周、12周后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C组4周后BNP、LVEF、LVEDVI、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周后C组LVEF高于B组(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160mg/d缬沙坦治疗CHF可提高患者LVEF,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在促排卵治疗中小剂量阿斯匹林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促排卵过程中小剂量阿斯匹林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不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 组克罗米芬(CC)/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并于月经第1-20天连续服用阿斯匹林75mg/d;B组单纯CC/ hCG促排卵,于hCG日及排卵后7天分别测定血清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并统计妊娠率;同时选50例正常育龄妇女作对照C组,无任何药物治疗。结果:A组内膜厚度及三线征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 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妊娠率A组22%、B组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阿斯匹林可改善克罗米芬在促排卵时所致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 CC)对卵巢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DOR)患者微刺激方案助孕治疗中子宫内膜因素、获卵数、助孕结局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微刺激方案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ICSI-ET)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CC剂量方案分为4组:A组从月经第3天起CC 50 mg/d至扳机日, 共1 457个周期;B组从月经第3天起CC 50 mg/d仅使用3 d, 共1 533个周期;C组从月经第3天起CC 25 mg/d至扳机日, 共345个周期;D组从月经第3天起CC 25 mg/d仅使用3 d, 共319个周期, 两两比较并分析4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 A组患者所用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Gn)使用总量、G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益母草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苏州市立医院妇产科确诊的150例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A组(益母草)、对照B组(醋酸甲羟孕酮)及试验C组(益母草+醋酸甲羟孕酮),各50例,比较3组治疗效果、月经失血量[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C组总有效率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A、B组,PBAC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A、B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母草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月经失血量、血红蛋白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服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更年期功血患者随机分A组60例,服用米非司酮12.5 mg/d;B组53例,服用米非司酮6.25 mg/d,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致;治愈率A组81.7%,B组58.5%;复发率A组3.3%,B组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超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疗效更高、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75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125例。A组:孕激素治疗; B组:孕三烯酮治疗;C组:无药物治疗。患者均通过宫腔镜手术切除息肉,并在术后联合不同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在手术后第5、第10、第24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不同药物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时的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联合药物治疗后患者的月经量有所减少,月经模式有所改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增加。手术后第5个月,A、B两组的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后第10、第24个月,B组的复发率最低;随访期间,A、B两组的复发率均低于C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宫腔镜手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息肉的复发率,孕激素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孕三烯酮对预防复发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