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咏 《中国卫生产业》2013,(21):99-99,101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21例证实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1次完整切除病灶,切口Ⅰ期愈合,病理检查可见异位子宫内膜腺体、间质,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率95.2%(20/21),无复发病例。结论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患者临床上也能够进行周到的服务,使得患者感到满意,因此全方位护理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可联系临床症状、病史、影像学检查、穿刺细胞学等,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清除彻底,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我院1989~2007年收治的13例手主切口内异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诊0.5~2年.结果 13例均有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撕裂史或剖宫产史,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结果,诊断正确,全部手术治疗,随诊0.5~2年,无复发.结论 根据典型病史和查体,可以对手术切口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剖宫产术后和会阴侧切助娩术后引发的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下简称异位症,是临床较少见的产科并发症,也是异位症最常见病因之一,本文介绍12例。 一、临床资料 1994年10月至1998年2月,收治异位症患者12例。年龄在27岁-39岁之间,平均33岁,均为一胎产后,出现临床症状最短3年,最长14年。剖宫产术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治疗组(30),对照组采取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4例复发(13.33%),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理想,复发率低,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王世平 《中国保健》2005,13(12):52-52
目的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年至2004年间10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经手术治愈,1例手术后加用内美通治疗好转.结论对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行手术治疗,如手术范围不彻底要加用内美通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6.
车华  孙若珩  张玲 《现代保健》2011,(32):121-122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7月15例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全部有剖官产史,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剖宫产术后6个月~2年在腹壁瘢痕处或其周围部出现胀痛,平均2.7年,逐年加重,随着月经周期而进行性增大、变硬、压痛或隐性胀痛,于月经过后变软缩小,亦有持续性隐痛者。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个月一3年,未见复发。结论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通过降低剖宫产率、改进手术步骤、术后提倡母乳喂养可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手术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加强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均于围手术期加强全面护理,统计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以及临床依从性,并对比分析患者入院时、术前1h以及术后1d的SDS与SAS评分情况。结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临床依从性高达100.0%;同时,术前1h与术后1d的SDS和SAS评分与患者入院时相比均出现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利于患者临床依从性提高和手术效果的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侯俊芳 《现代保健》2010,(35):86-8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疾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易于诊断,经局部病灶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很好,复发率低。结论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处肿块伴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可作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诊断依据,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直接原因,手术中认真保护、清洗切口,是避免切口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而且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但不常见.随着宫内操作、剖宫产率的上升,切口处内异症的报道逐渐增多.笔者将1997年3月-2007年4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汕头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36例切口部位内异症的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关系。方法:选自1994年2月-2004年2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51例。通过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系及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时间来判定,均有病理诊断为依托。结果:10年间共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2例,占同期妇产科手术981例的6.32%,其中既往有妇产科手术史者51例,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2.2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与妇产科手术率的增加成正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是降低本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徐毅 《中国卫生产业》2013,(17):122-123
目的研究进行剖宫产手术之后,病人子宫内膜发生异位症的因素以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该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18例,对其临床治疗资料,以及所选病人都经手术以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所选的18例中,有15例的病灶是在皮下,2例在肌层,1例在腹膜。都进行了病灶切除的手术,且在术后,其病理复查和手术之前是完全一致的,无复发患者。结论子宫内膜发生异位症,主要因为进行了剖宫产手术。此手术的特点是:操作非常精细且切缘处非常整齐、在术后,患者伤口的清洗,是阻止子宫发生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指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ndometriosis,EMT),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甚至手臂、大腿等处,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故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和顺产时会阴侧切手术率的提高,发生在手术切口部位的内异症患者呈增多趋势,我院8年来诊治手术切口部位内异症患者1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治疗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化学治疗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切口内异症患者分为两组:①治疗组:电化学治疗10例,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9例,会阴切口内异症1例;②对照组:手术切除10例,均为腹壁切口内异位症。术后随访5~12个月。③将1例手术切除后标本行实验性电化学治疗。结果:①全部病例术后月经期疼痛基本消失,5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症状复发;电化疗组10例术后病灶平均缩小(80.16±20.88)%;手术组病灶去除,但新增切口疤痕50~70 mm,平均47 mm,局部皮下缺损性凹陷持续存在;比较两组年龄、术前病灶体积,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住院天数治疗组比对照组少(P=0.000 0),住院费用治疗组比对照组低(P=0.002 6)。②离体标本电化学实验治疗显示:电化学治疗后子宫内膜细胞和组织结构完全受损,变成组织碎片,完全失去原有结构和形态。结论:电化学治疗切口内异症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外形美观、治疗费用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各方面情况,以分析其发病机制和引起病症的原因,为其进行诊断,研究预防以及治疗的方式方法,并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据临床资料对往期1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病理研究分析,发现其发病时间一般集中在术后6个月至5年内,进行手术采用阴外麻醉法切除肿块后很少见复发。可得出结论,剖宫产手术操作过程中要精准细致,保护好腹壁切口,以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其发生率,如若发生,手术切除将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AIEM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经病理检查切除的病灶组织提示,可见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无切口感染,均良好愈合.连服6个月孕二烯酮的患者5例,其它15例均...  相似文献   

16.
王海霞 《现代保健》2012,(9):104-10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4月-2011年1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肿块浸润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9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77例,其中浸润到耻骨后间隙16例。术后病检,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62例有不明显团块分布在腹壁局部,但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子宫切口有一定相关性,需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率,提倡母乳喂养,降低子宫内膜在切口的种植率,以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六年收治的8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科.结果 82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手术后,其中10例肿块漫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72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其中22例肿块浸润到耻骨后间腺.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术后随访,82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60例患者腹壁局部虽有不明显团块但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范及治疗.[方法]对5例某院9年中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结果]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一经发病及早治疗,5例切口异位症患者经手术充分切除异位症病灶,随访1年无复发. [结论]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人为造成的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一经发现及早手术,以手术充分切除病灶可达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以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程越长,病灶越大,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位于切口上缘.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术前病灶长径≥4 cm的4例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均已向下侵及腹直肌前鞘,其中1例向下侵及腹直肌,腹直肌前鞘缺损为4.0 cm×4.5 cm,术中运用补片,其余3例修剪前鞘呈锯齿状减张缝合,14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病灶长径<4 cm,常规缝合,9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剖宫产时应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及术中手术器械、纱布的相应隔离,以阻断子宫内膜在腹壁切口的医源性种植,可以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手术前要充分了解病灶的大小与深度,要充分切除病灶,减少复发.对于腹直肌前鞘缺损较大的患者要用补片,以防止切口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以及手术方法。方法对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越长,病灶越大,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位于切口上缘。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术前病灶长径≥4cm的4例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均已向下侵及腹直肌前鞘,其中1例向下侵及腹直肌,腹直肌前鞘缺损为4.0cm×4.5cm,术中运用补片,其余3例修剪前鞘呈锯齿状减张缝合,14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病灶长径〈4cm,常规缝合,9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剖宫产时应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及术中手术器械、纱布的相应隔离,以阻断子宫内膜在腹壁切口的医源性种植,可以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手术前要充分了解病灶的大小与深度,要充分切除病灶,减少复发。对于腹直肌前鞘缺损较大的患者要用补片,以防止切口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