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索孕产妇合并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9年11-12月收治的11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患者(危重症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存在发热咳嗽症状,体温38.7~39.6℃,持续3~14 d.淋巴细胞降低9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9例,C反应蛋白均增高(12~129 mg/L),低蛋白血症者9例(22.4~30.2 mg/L).11例胸部影像学均提示两肺广泛片状密度增高,经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和(或)综合治疗,10例痊愈、1例好转出院,9例孕妇患者均继续妊娠.仅1例新生儿败血症经治疗已痊愈,余新生儿及胎儿情况良好.结论 孕产妇感染甲型H1N1流感易发展为重症,及时抗病毒抗菌、辅助支持治疗很重要,继续妊娠多数是安全的,但对新生儿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重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探讨患者的免疫病理机制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甲型H1N1流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2009年10-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1例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同期41例轻症患者的外周血T、B和NK细胞数量.结果 在发病初期,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较轻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显著降低(P<0.01),CD4+T细胞较轻症患者降低(P<0.05);危重症患者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低于重症患者(P<0.01).恢复期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总T细胞、CD8+T细胞低于轻症患者(P<0.05),NK细胞低于轻症患者(P<0.01),B细胞高于轻症患者(P<0.05).结论 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4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危重症病例中的临床应用,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积累实践经验和临床依据。方法自2009年11月21日-2010年1月22日郑州市中心医院综合ICU和RICU共收治9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中4例实施NPPV,对实施NPPV的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平均年龄(44±19.6)岁,均有发热伴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像均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心肌损伤、肝功能损伤,实施NPPV4例,成功3例,1例需转为有创通气,因其家属拒绝,最终死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易出现多脏器受累,尤其是进展迅速的呼吸衰竭,早期在综合治疗时可以优先考虑应用NPPV,以降低气管插管率和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风险,为抗病毒等综合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典型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对收治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采取积极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结果]所有确诊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均有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下温度≥37.5℃)、咽痛、流涕、肌内酸痛(100%);体温≥39℃并持续3 d以上16例;咳嗽、咳痰19例,头痛、头昏11例;胸闷、气促10例;水样便腹泻或呕吐5例;神志淡漠或烦躁7例;肺部湿性哕音5例.20例继发肺炎或支气管炎,其中2例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1例.所有患者咽拭子甲型H1N1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WBC正常11例,WBC减少(<5.0×109/L)7例,WBC增高(>10.0×109/L)5例;淋巴细胞(L)正常(0.8~5.0×109L)17例,L减低(<0.8×109/L)5例;胸部CT斑片状浸润影19例,肺纹理增粗、紊乱3例;ECG正常16例;T波改变、ST-T压低7例.所有患者治疗时间7~15 d,平均时间(7.6±2.3)d.所有病例体温正常大于3 d,流感样症状消失,临床症状稳定.咽拭子甲型H1N1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早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4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血液净化联合内科治疗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救治积累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例经血液净化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均有基础疾病,并在3~6 d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血液净化治疗联合抗病毒、抗菌、支持等内科治疗,2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血液净化联合内科治疗有利于改善肝肾功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副作用少,血液净化治疗在危重症发生的早期应用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根据临床流行病学的指导思想,通过分析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预后情况,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某院44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44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75%为轻症病例,男性多于女性,青少年居多.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咽部不适、全身酸痛,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发热、咽部不适、咳嗽,主要症状组合为发热并咽部不适、发热并咳嗽和3种症状同时出现,体征不明显;发热以中低热为主,热程3d,部分患者不发热;血常规以白细胞正常为主,17.7%的患者C反应蛋白增高,28.4%心肌酶谱升高,5.4% ALT、AST轻度升高,88.6%胸片未见异常;住院时间平均4.6 d,预后良好,死亡1例(死亡率0.2%).其中40例患者入院时白细胞介素-2(IL-2,U/ml)、IL-6(pg/m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上g/L)水平明显升高,治疗3d后水平明显下降,分别是(22.84±6.87)和(12.89±10.92) u/ml,P< 0.001; (6.37±5.48)和(2.94±3.69) pg/ml,P<0.01; (16.72±12.36)和(9.33±8.93)μg/L,P< 0.01).结论 大部分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温和,不会出现并发症,炎症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发病过程,合并妊娠患者应早期就治,早期服用奥司他韦.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 2009年北京市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10 802例,重症、危重症病例621例,死亡73例,病死率为0.7%(73/10 802);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过程可分为输入期、传播期、扩散期、稳中有降期等4个阶段;感染者以青少年为主,占47.9%(5169/10 802),男女性别比为1.3:1;职业分布以学生最多,占52.2%(5 639/10 802),重症、危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均以离退人员为多,分别为15.9%(99/621)及23.3%(17/73);10月份达到流行高峰.结论 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青少年学生为主,重症、危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均以离退人员为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及时总结经验,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暴发时期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09年5月25至31日,我国内地发生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患者引起社区续发患者(1例输入性患者,2例社区续发患者).在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发热(体温≥37.5℃)或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经实验室检测排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而本人或本人的密切接触者中检测季节性流感阳性结果的患者14例.以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患者个案信息.了解62名相关密切接触者的基本情况.对14例患者咽拭子进行甲型H1N1流感检测,采集其中7例患者进行季节性流感排查.结果 14例发热患者,发病率在各年龄组[15~岁组19.2%(5/26),25~岁组25.0%(9/36),x~2=0.287,P=0.592]、性别[男性24.0%(6/25),女性21.6%(8/37),x~2=0.048,P=0.826]、部门[化妆及设计部、摄影部、门市部及其他、影楼客户分别为42.1%(8/19)、27.3%(3/11)、12.5%(2/16)、6.3%(1/16),x~2=7.653,P=0.054]和是否居住集体宿舍[集体宿舍33.3%(4/12)、非集体宿舍29.4%(10/34),x~2=0.699,P=0.403]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例患者以低热为主(37.5~37.9℃),未发现有腹泻症状的患者,本次暴发中3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1例出现腹泻的症状.14例患者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阴性,7例患者咽拭子检测6例呈甲型季节性流感阳性反应.结论 本起事件为我国内地首起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患者密切接触者中发生季节性流感暴发.提示调查甲型H1N1流感患者时,必要时需排查季节性流感和继续加强季节性流感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重症及危重甲型H1N1流感和肺部细菌感染患者中是否有区别.方法 对2009年9月23日-2010年1月20日,对多家医院收治的65例甲型H1N1流感(H1N1组)和37例肺部细菌感染患者(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白细胞计数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细菌感染组相比,H1N1组CRP计数明显降低(102.5±14.9,27.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计数亦明显降低(16.1±2.1,6.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曲线下面积为0.904(CI=0.799~1.010);CRP浓度对于细菌感染的鉴别值为43.5 mg/L,其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5.9%.结论 CRP水平可以帮助区别重症及危重甲型H1N1流感和肺部细菌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珠海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珠海市设立28家流感样病例监测点、14家流感病原学监测点和8家肺炎住院病例监测点组成的监测网络,收集门诊就诊流感样病例及肺炎住院病例的监测数据及调查资料,对采集的标本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测,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珠海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珠海市流感监测系统共报告门诊流感样病例173 451例,其中检测3 598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531例,占受检流感样病例的14.76%(531/3 598);肺炎住院病例监测点共报告门诊流感样病例41 852例,符合条件的肺炎住院病例1 006例,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例共41例,其中死亡1例。门诊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男性302例,女性229例;不同年龄组中,0~10岁组占门诊确诊病例数的77.21%(410/531),11~20岁组占17.51%(93/531),样本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为11~20岁组(37.35%,93/249)和21~30岁组(16.67%,17/102);在职业分布上,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分别为学生30.65%(213/695)、幼托儿童15.04%(186/1 237);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出率在2009年9—12月出现高峰,各月依次分别为29.32%(78/266)、31.37%(48/153)、60.70%(139/229)、40.63%(45/160),甲型H1N1流感病例数与流感样病例数两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其复相关系数为0.51(P<0.05);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发病就诊间隔时间平均为0.11 d,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00%,531/531)、咳嗽(60.83%,323/531)、咽痛(56.31%,299/531),肺炎仅占1.13%(6/531);观察期内估算甲型H1N1流感发病就诊人数达14.42万,住院率为0.66%。结论珠海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轻症为主,发病高峰在2009年9—12月,发病人群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轻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以245例经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病程、抗病毒治疗后甲型H1N1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中的ANOVA程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45例患者中男性130例,女性115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52.0%(127/245)的患者来源于澳大利亚;64.5%(158/245)的患者年龄分布在18~40岁之间.(2)临床表现以发热(98.4%,241/245)、咳嗽(80.8%,198/245)、咽部充血(95.9%,235/245),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分别为71.0%(174/245)和52.2%(128/245)]为特征.(3)血清前白蛋白(pre-A)水平女性明显低于男性[分别为(245.04±75.35)、(273.34±92.18)mg/L,F=5.55,P=0.019].(4)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为(4.06±3.47)mg/L,治疗前为(14.54±14.68)mg/L,F=6.18,P=0.016];CD3、CD4及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CD3治疗后为(1451.23±443.97)个/μl、治疗前为(819.97±375.75)个/μl,F=32.61,P=0.000;CD4治疗后为(771.33±251.92)个/μl、治疗前为(435.36±215.35)个/μl,F=44.43,P=0.000;CD8治疗后为(593.16±237.19)个/μl、治疗前为(342.47±180.12)个/μl,F=28.518,P=0.000].(5)胸部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CT)发现异常者占30.6%(75/245),有明确肺炎表现者占22.0%(54/245).(6)甲型H1N1流感平均病程为(3.9±1.2)d,治疗后病毒mRNA转阴时间为(3.8±1.4)d,平均住院时间为(5.0±1. 4)d.结论 甲型H1N1流感临床上以发热、咳嗽、咽部充血,以及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升高为特征.并可影响肝脏合成pre-A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临床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009年拉萨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9年9-12月我院收治的19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拉萨地区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主要发生在秋冬季,9、10月为高峰.190例病例中,男性106例(55.79%),女性84例(44.21%),患者的平均年龄(16.66±9.78)岁,以7~17岁为主,学生139例(73.16%),藏族144例(75.79%).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咽痛、咽充血和扁桃体肿大为主,172例有发热(90.53%).所有病例均未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入院时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176例(92.63%)病毒快速检测阳性.174例(91.58%)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好疗效,184例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本组患者均为易感人群,因此流行期间接种甲型流感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确诊甲型H1N1流感成人患者救治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的综合分析,以探讨针对不同病情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成人患者共95例,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根据病情分3组:轻症、重症和危重症,分别对各组患者健康情况、住院天数、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奥司 他韦服用情况及开始时间、联合其他抗病毒药情况及综合支持治疗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有重症化危险因素的人数在3组病例中所占比率分别为5.3%、18.2%、66.7%,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发热的平均时间3组病例分别为2.2、5.6和9.4 d(P<0.01).开始口服奥司他韦平均时间危重组明显晚于其他两组(P<0.01);口服奥司他韦疗程分别为(4.1±0.4.)d、(6.3±0.5)d和(9.2±1.8)d(P<0.05);常规剂量奥司他韦不良反应极少.危重组患者的病毒清除时间明显延长.呼吸机辅助呼吸、抗生素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血浆支持等综合治疗对重症患者是必要的.结论 存在危重高危因素,尤其是有呼吸道及内分泌(特别是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易重症化.发热时间越长,重症化倾向也越大.奥司他韦是安全有效的,但需尽早应用;重症患者,尤其是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需延长疗效.对重症及危重患者的综合支持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海地区早期新型甲型H1N1型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224例新型A/H1N1型流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病程、抗病毒治疗后新型A/H1N1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1)男女性别比为1.1∶1,63.8%的患者年龄分布在18~40岁之间;(2)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咽部充血,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为特征,且男性白细胞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6.71±2.45)× 10^9/L比(5.74±2.10)× 10^9/L,F=10.063,P=0.002;(16.32±18.27)mg/L比(12.05±11.44)mg/L,F=4.026,P=0.046];(3)女性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显著低于男性[(244.80±76.05)mg/L比(272.06±93.51)mg/L,F=5.800,P=0.017];(4)经CT确诊为肺炎者占21.9%;(5)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降低[(3.81±4.93)mg/L比(10.80±12.92)mg/L,F=6.709,P=0.013];CD3、CD4及CD8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449.46±446.71)个/μl比(700.50±307.46)个/μl,F=57.940,P=0.000;(762.69±255.66)个/μl比(370.08±157.62)个/μl,F=47.587,P=0.000;(592.38±238.24)个/μl比(288.88±164.98)个/μl,F=34.409,P=0.000];(6)新型A/H1N1型流感病程(3.9±1.4)d,治疗后病毒mRNA转阴时间为(3.8±1.3)d,住院时间(5.0±1.7)d.结论 (1)新型A/H1N1型流感临床以发热、咳嗽、咽部充血、CRP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为特征;(2)新型A/H1N1型流感病毒具有多器官分布特性,可影响肝脏合成PA及机体的免疫功能;(3)早期新型A/H1N1型流感临床症状较轻、病程短,奥司他韦疗效肯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贺江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10-2211
目的调查分析延安市实验中学发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调查处理中遇到的问题,为防控流感和呼吸系统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发热或上呼吸道病例的鼻、咽拭子,用realtime RT-PCR方法和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对收集的资料和流行过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2009年10月13—19日,延安市实验中学发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例16例,罹患率为0.24%,学校教师没有发病;经实验室检测,16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结论该次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感传染性强,播散快,容易在免疫力较低、在聚集生活的人群中引起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医务人员感染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因素.方法 搜集2009年8月30日至2010年1月31日北京市公立医院中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按1:4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医院内分别选择感染过和未感染过甲型H1N1流感的医务人员做为病例组(54例)和对照组(216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工作和家庭卫生信息.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医务人员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29.6±7.4)岁,其中男性占17.4%(47/270).病例组和对照组医务人员中,分别有3例(5.6%)和74名(34.3%)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10例(18.5%)和88名(40.1%)在甲流期间使用了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33例(61.1%)和161名(74.5%)延长了戴口罩的时间,13例(24.1%)和85名(39.4%)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手,24例(44.4%)和46名(21.3%)认为根据以往经验自己比他人更易患呼吸道传染病.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手(OR=0.15,95%CI=0.04~0.57)、延长戴口罩的时间(OR=0.43,95%CI=0.20~0.92)、使用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OR=0.26,95%CI=0.11~0.58)、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OR=0.04,95%CI=0.01~0.32)、据以往经验自己比别人更易患呼吸道传染病(OR=2.85,95%CI=1.44~5.62)等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史(OR=0.18,95%CI=0.06~0.51)、使用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OR=0.05,95%CI=0.01~0.35)、据以往经验自己比别人更易患呼吸道传染病(OR=3.69,95%CI=1.58~8.63)等3个因素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有关.结论 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疾病流行期间使用更高防护级别的口罩、提高自身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能力等措施是医务人员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以期及早地控制病情,提高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轻症病例占89.47%,男女之比为2.16∶1;以青少年居多,30岁以下占87.72%.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具有季节性流感特征,但较季节性流感病程长.X线示肺纹理增粗为66.67%,10.53%患者合并肺炎.43.86%表现为心电图异常;部分有心肌酶学指标升高,尤以危重病例明显.26.32%患者有肝功能异常.40.35%的患者外周血象表现为白细胞降低,少数有血小板下降.17.54%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6例重症、危重症病例3岁以下2例,40岁以上3例,均并发肺炎、心肌炎,2例危重症病例并发Ⅰ型呼吸衰竭、低氯低钠血症等.本组病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好,无后遗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但有其特点,儿童及老年人易重症的高危人群;掌握临床特点,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9年5月至12月收治确诊28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8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临床特征、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8~54岁,平均25.5岁,男性22例,女性6例。18例轻病例及8例重症病例均治愈。2例重症病例死亡。发热占100%,咳嗽占64.29%、咽痛占17.86%。高热组症状持续时间与体温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例合并心肌损害、Ⅰ型呼衰、肝、肾损害、白蛋白降低。结论本组病例轻型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预后较好。基础疾病加重本病发展,重症病例住院天数较长,表现复杂,需综合治疗多获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