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毅  刘莹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513-3513
目的 探讨喉肌电图和喉诱发电位对甲状腺手术引起声带麻痹喉返神经损伤再生程度的估价作用。方法 对32例甲状腺手术单侧声带麻痹忠者进行喉肌电图和喉诱发电位检查38例次,按病程分为4组:2个月内组;2—4个月组;4—6个月组;6个月以上组。结果 甲状腺手术声带麻痹32例喉肌电图和喉诱发电位预后估价结果显示:病情2~6个月恢复声带运动者与未恢复者喉诱发电位波幅分别为(65.0&;#177;22.9)%,(44.0&;#177;28.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恢复与未恢复声带运动者诱发电位波幅分别为(55.4&;#177;12.7)%,(15.4&;#177;15.6)%,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喉肌电图和喉诱发电位可较准确地估价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再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喉肌电图(LEMG)对甲状腺手术单侧喉麻痹预后的估价作用,以便能早期进行神经修复治疗。方法选择行LEMG患者32例。按病程分为<2个月组,2~4个月组,>4个月、≤6个月组以及>6个月组。分析甲杓肌和环甲肌自发肌电波形,自发肌电幅度及最大诱发电位幅度。结果病程<2个月组,2~4个月组,>4个月、≤6个月组以及>6个月组肌电波幅分别为(28.2±28.1),(54.3±30.5),(53.4±24.4),(49.6±20.0)μV;<2个月组显著低于2个月以上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2个月以上组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EMG能准确评估甲状腺手术对喉神经损伤再生的程度,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崔毅  周艺  吴帅  刘莹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19-3119
目的 初步探讨喉肌电图(LEMG)对甲状腺手术单侧喉麻痹预后的估价作用,以便能早期进行神经修复治疗。方法 选择行LEMG患者32例。按病程分为&;lt;2个月组,2~4个月组,&;gt;4个月、≤6个月组以及&;gt;6个月组。分析甲杓肌和环甲肌自发肌电波形,自发肌电幅度及最大诱发电位幅度。结果 病程&;lt;2个月组,2~4个月组,&;gt;4个月、≤6个月组以及&;gt;6个月组肌电波幅分男4为(28.2&;#177;28.1).(54.3&;#177;30.5),(53.4&;#177;24.4),(49.6&;#177;20.O)μv;&;lt;2个月组显著低于2个月以上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lt;O.05)。病程2个月以上组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O.05)。结论 LEMG能准确评估甲状腺手术对喉神经损伤再生的程度,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意义.方法 4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癌27例,腺瘤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行双侧腺叶全切除36例,双侧腺叶近全切除6例,单侧腺叶切除4例.术中应用NIM-Neuro 3.0系统监测患者喉返神经肌电信号,观察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 44例术前双侧声带活动正常者,术后1例出现暂时性声带麻痹,其余患者术后双侧声带活动正常,发音与术前无改变,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为零.2例术前出现单侧声带麻痹者术后无对侧声带活动障碍.结论 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实时喉返神经肌电监测有助于对其快速识别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背景体感诱发电位脊髓功能监护操作较为简单,结果较为可靠,是目前广为采用的术中脊髓监护方法.目的评估术中脊髓功能监护时体感诱发电位信号的改善对颈椎病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的预测价值.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协和医院骨科.对象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01-01/10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34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24例,后路单开门手术3例,双开门手术7例.根据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将患者分为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12例,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22例.方法对所有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分别于术前,术后1,2,4周,3,6个月进行评分.每例患者在术中均接受体感诱发电位脊髓监护,并将体感诱发电位信号的变化分为改善(波幅增加50%以上或潜伏期减少10%以上),减弱(波幅降低50%以上或潜伏期延长10%以上)和无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各时间点JOA评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1,2周检查JOA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较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明显提高[(14.08±1.44)分,(14.17±1.11)分,(12.73±1.42)分,(12.86±1.28)分,P<0.05],术后4周及3个月和6个月随访检查,JOA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与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基本相似[(14.00±1.04)分,(13.58±1.08)分,(13.68±1.61)分,(13.82±1.01)分,(13.41±1.22)分,(13.41±1.47)分,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术中SEP监护信号的改善可以预示术后早期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金鑫 《天津护理》2015,(1):25-26
<正>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常规鉴别喉返神经已将永久性麻痹比例降至1%以下;然而暂时性麻痹的发病率仍高达6%[1]。所以手术中及时发现神经损伤并修复非常重要。预防喉返神经损伤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有:1颈丛麻醉下手术,手术中患者保持清醒,术者与患者对话了解发音情况。2借助光学纤维内镜在喉罩气道支持下术中观察声带的活动情况。3术中喉返神经实时监测。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是指应用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实施喉返神经显露在甲状腺外科治疗中对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8月行甲状腺外科手术的110例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甲状腺外科手术治疗,试验组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全程实施喉返神经显露,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96.22±12.58) min、术后住院时间(8.41±1.69) d均短于对照组(116.27±13.42) min、(14.23±1.58) d,术中出血量(8.24±3.25) ml低于对照组(56.05±15.4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4、10.656、22.500,P=0.000、0.000、0.000);试验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与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总发生率(0.00%)均低于对照组(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07,P=0.036)。结论:在甲状腺外科手术治疗中全程实施喉返神经显露,可有效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显露喉返神经的指征。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住院治疗的348例需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174例,男79例,女95例)采用常规暴露喉返神经术式,对照组(174例,男76例,女98例)则采用非暴露喉返神经术式,并于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15%(2/174)和5.17%(9/174),两组间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5)。对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喉返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对照组9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中仅2例患者的喉返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两组间患者喉返神经功能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术中,合理显露并注意保护喉返神经,甲状腺一侧叶需大切或全切,或甲状腺肿物位于甲状腺中下极或者位于甲状腺后背膜是常规暴露喉返神经的指征。可有效避免喉返神经损伤,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喉返神经损伤1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院1994-03~2004-01喉返神经损伤13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8例,中位年龄45岁.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双侧大部切除),甲状腺腺瘤1例(腺叶切除),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2例(双侧大部切除)及甲状腺癌9例(一期部分腺体切除,二期甲状腺癌根治术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请专科医生会诊检查,观察声带活动情况;术后发生声音嘶哑者均复查声带活动情况,并随诊.本组暂时性声带麻痹9例,其中5例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3例于2~6个月内恢复正常,1例于1 a左右恢复.4例永久性声带麻痹,均因肿瘤浸润压迫或2次手术,使神经移位变形,为达根治目的清扫淋巴结而损伤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0.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其中永久性损伤占1%~2%,而暂时性损伤高达5%~6%[1]。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引起双侧声带麻痹造成气道阻塞,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我科于2015年4月收治一例患者甲状腺癌术后出现双侧喉返神经损伤,采用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后恢复。高压氧是神经康复治疗较常用手段之一, 其对受损神经恢复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基础及临床证实。目前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以手术修复神经为主,而鲜有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报道[2],故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