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组对照探讨自制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矫形器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肱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4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支具进行持续被动屈肘和伸肘的交替运动。对照组石膏固定期间患肢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和患肢非固定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对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估、骨折愈合时间、疗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观察组肘关节屈曲关节活动度(ROM)平均为(107.76±16.69)°,伸ROM为(-17.48±9.00)°,对照组肘关节屈曲ROM为(98.09±8.02)°,伸为(-33.27±7.79)°,P<0.01。改良的Cassebaum评分观察组优11例,良8例,可3例;对照组优4例,良9例,可8例。结论利用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矫形器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进行保护性的早期活动和牵伸对骨折的愈合和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纯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对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因上肢骨折固定制动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27例,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13例。对照组采用多种关节松动术与被动牵伸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单纯采用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并辅以无痛且无负重的主动运动训练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2,4周后采用关节活动度(ROM)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对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屈曲的ROM值分别为(47.86±23.35)°和(48.46±22.86)°,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肘关节屈曲的ROM值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屈曲的ROM值为(110.00±2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36±23.5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纯的肱尺关节分离技术治疗肘关节功能障碍所取得的疗效明显优于多种关节松动术结合被动牵伸技术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对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因骨折造成的肘关节僵硬患者分为机器人组(40例)及JAS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关节松动治疗及运动疗法等),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训练,JAS组则辅以静态渐进性牵引支具JAS治疗。2组患者均每次治疗100 min,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肘关节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检测2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旋转主动活动度(AROM)。 结果 治疗8周后机器人组HSS评分、MBI评分、肘关节屈伸ROM、旋转ROM、优良率[分别为(86.00±12.50)分、(95.29±4.07)分、(120.94±13.69)°、(159.21±9.01)°和76.5%]均较治疗前及JAS组[分别为(70.16±12.14)分、(91.13±4.42)分、(101.77±16.00)°、(157.00±12.59)°和54.8%]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能有效改善骨折后肘关节僵硬,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关节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肘关节僵硬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蜡疗、上肢持续被动训练、冷疗及药物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及关节松解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通用量角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ROM)、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肘关节ROM[分别为(94.7±19.9)°和(84.6±17.9)°]、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8±1.4)分和(4.5±1.1)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0.2±13.5)和(72.8±12.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结果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关节松解治疗能显著改善肘关节僵硬患者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加强创伤性膝关节粘连松解围手术科学的康复护理,增加肌力及加大关节活动度锻炼, 防止术中松解后关节活动度再度丢失,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手术松解膝关节周围粘连组织,围手术期运用心理护理、CPM锻炼、主被动功能锻炼、止痛等手段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康复。结果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10~60°,平均38±8.2°,术后随访时活动度为89~135°,平均112±5.4°,手术前后增加74°。所有患者术后无伤口坏死、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科学而系统的康复护理,在创伤性膝关节僵硬患者粘连松解围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膝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治疗所引起疼痛的防治。方法将32例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单纯手法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关节活动度和恢复程度,同时评定患者的疼痛值。结果单纯手法治疗组治疗前关节活动范围(ROM)主动(64±30)°,被动(73±27)°,综合治疗组治疗前ROM主动(57±30)°,被动(67±30)°,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ROM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纯治疗组,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也明显低于单纯手法治疗组。结论综合治疗能有效防治手法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疼痛,并明显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肘部高能量创伤术后应用带铰链外固定架在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10/2004-06华西医院骨科收治肘部高能量创伤、同时接受内、外固定的患者78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男43例,女35例,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13例,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21例,Monteggia’s骨折26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9例,尺骨冠突骨折5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4例;合并环状韧带损伤17例,尺侧副韧带损伤25例,桡侧副韧带损伤8例;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骨折61例。分为外固定架组35例,石膏、支具组43例,两组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外固定架组患者术后3d开始在外固定架保护下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石膏、支具组术后4~6周拆除石膏、支具后开始活动。随访时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Gassebaum评分分级结果。采用Gassebaum分级指标评价治疗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肘关节无症状,伸肘15°,屈肘130°;良:肘关节有主观不适症状,伸肘30°,屈肘120°;可:肘关节有轻微不适症状,伸肘40°,屈肘90°~120°;差:关节功能受限,伸肘40°,屈肘<90°。肘关节活动度=屈曲角度-伸直角度。结果:78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6个月X射线片证实骨折愈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外固定架组无钉道感染和螺钉松动、断裂发生。②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Gassebaum评分分级结果:术后3和6个月,外固定架组在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上好于石膏、支具组[(96±18)°比(55±14)°,(105±16)°比(74±21)°,t=10.835~7.386,P<0.05],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8.6%,石膏、支具组为58.1%。结论:①肘部高能量创伤以后,介入功能康复训练时间越早,越有利于肘关节活动度的恢复。②应用铰链外固定架在肘部高能量创伤术后对患者早期肘关节功能恢复比石膏、支具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组对照探讨自制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矫形器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肱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4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支具进行持续被动屈肘和伸肘的交替运动。对照组石膏固定期间患肢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和患肢非固定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对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估、骨折愈合时间、疗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观察组肘关节屈曲关节活动度(ROM)平均为(107.76&;#177;16.69)&;#176;,伸ROM为(-17.48&;#177;9.00)&;#176;,对照组肘关节屈曲ROM为(98.09&;#177;8.02)o,伸为(-33.27&;#177;7.79)&;#176;,P<0.01。改良的Cassebaum评分观察组优11例,良8例,可3例;对照组优4例,良9例,可8例。结论利用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矫形器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进行保护性的早期活动和牵伸对骨折的愈合和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肘关节僵硬松解铰链式外固定架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转归。方法:选择肘关节僵直松解、可活动的铰链式外固定架植入术后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患者35例,术后第1天开始系统康复治疗,持续至患者去除外固定架后。根据Mayo肘部评分系统、肘部稳定性、肘关节活动度及针道情况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3个月—12个月)。外固定架平均使用8.5周(6—11周),术前Mayo评分59.5±1.7分,术后82.8±7.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前肘关节总ROM平均37.51°±10.8°、术后110.5°±15.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5例术后均获得无痛性肘关节,并且全部恢复了伤前工作。4例固定针针道感染,采取局部换药治疗,术后8周去除固定架后痊愈。结论:应用可活动的肘部外固定架治疗:在组织愈合期间允许对肘关节提供活动;使得进行松解或重建的组织在无张力的条件下获得愈合;肘关节僵直行关节松解+外固定架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外固定架的作用下更加利于实施早期、准确、量化、有效的康复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将31例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并在训练后应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固定关节于最大关节活动度2 h;对照组14例采用关节松动术加关节活动度训练。2个月后2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定和Mayo肘关节评分。 结果治疗组Mayo肘关节评分、RO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可以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头部围针结合体针在偏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90例患者分为头部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实验组),焦氏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对照组1),及康复组(对照组2)。判定标准为上田敏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头部围针组还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治疗前后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实验组ADL及下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其他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部围针是有效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吴丽丽  黄丽华   《护理与康复》2017,16(9):919-923+927
目的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系统的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指标,为我国急性脑卒中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制定严密的文献检索策略,采用美国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方法评定检索到的文献质量,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定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指标37条,利用专家小组讨论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指标重要性、公式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构建了一套包括17个指标在内的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指标。2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是92.00%和95.24%,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5,2轮专家咨询后各项指标重要性的变异系数为0.09~0.23,计算公式合理性变异系数为0.08~0.21,收集资料方法可行性变异系数为0.10~0.24,均小于0.3。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指标科学性强,可为我国急性脑卒中管理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硬化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磁共振检查在监测多发性硬化的病程进展和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出现的磁共振新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磁化传递成像等为早期显示病灶和判断病理类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近年来MRI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系统化、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统一发放问卷,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院后康复知识得分、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系统化、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统一发放问卷,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院后康复知识得分、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康复疗养对于高原官兵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刚下4,000 m以上高原赴临潼疗养院的31名高原官兵分为疗养+高压氧疗组和正常疗养组,分别于入院时、疗养15 d,疗养30 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原官兵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随着疗养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疗养+高压氧疗组和正常疗养组疗养30 d、15 d较入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养+高压氧疗组较正常疗养组效果好。结论刚下高原官兵通过康复疗养,血液黏度显著降低,对提高高原守防部队官兵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增强部队连续作战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卢玉贞  刁冬梅  丘宇茹  黄芳玲 《现代护理》2007,13(28):2675-2677
目的了解广州市临床一线护士掌握艾滋病知识的程度,为提高目标人群的防护知识、意识及所在科室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3月采用调查问卷考核的方法对广州市部分一甲、二甲、三甲医院临床一线的834名护士进行了艾滋病认知状况的调查。结果对艾滋病一般知识,如HIV/AIDS的名称、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掌握较好,回答的正确率都在90%以上;对专业性较强的艾滋病知识,如艾滋病的抵抗力、窗口期、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掌握稍差,回答的正确率是50%~60%;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及艾滋病职业防护等方面的知识等20%~30%能够正确回答;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职务对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医院类别以及门诊等特殊临床科室的一线护士对某些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临床一线护士对艾滋病职业防护等方面的培训,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指引,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杜绝职业性暴露和感染,保护临床护士的职业安全成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8例,结果疗效与常规治疗的28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陈梅  赵莉莉  王丽玉 《护理研究》2007,21(15):1329-1330
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指挥者、管理者。护士长在医院护理管理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医院护理质量的关键在护士长的素质与管理能力。护士长的职业素质对护理工作必将产生直接影响。我们对三级医院102名护士对护士长期望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三级医院102名护理人员,年龄22岁~52岁,平均30.16岁。其中中专52名,大专25名,本科25名。高级职称14名,中级职称42名,初级职称46名。在被调查者工作年限16年24人,占总人数23.52%;工作年限11年48人,占总人数47.06%;工作年限6年15人,占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