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伤寒论》六经病传变中,每一经的病变都涉及津液异常产生的病证。正如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劝读十则》中提到:“《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以存阴津为主”[1]482。可谓一语道出津液的重要性。《医学三字经》中指出:“长沙论,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1]833。故阐明津液耗损途径,对分析六经病的病因病机、确立治法方药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存津液”作为《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思想之一,备受历代医家所重视。在《伤寒论》中,津液的存亡关乎六经病之发生、传变以及治法的确立。理清津液耗损途径,方可准确辨证施药。以下从外耗、偏渗、下渗、内损4个方面阐述津液的耗损途径。  相似文献   

2.
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是伤寒传变的关键,亦是经方辨治的重要法度。存 津液是《伤寒论》辨证体系中重要的学术思想,张仲景在辨治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时,使用汗、 下、和、补法治疗过程中蕴含了保胃津、存阴津、通津、复津液等存津液理念,贯穿于选方用药、药后调护、 煎服方法等过程。笔者从津液角度诠释《伤寒论》六经辨证中津液运行变化规律,通过梳理存津液思想在六经 辨证中的临床运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实质为八纲辨证,即表里、寒热、虚实和阴阳。除六经辨证外还有气血津液辨证。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是否以《素问·热论》为本,历代医家争执不休,各有不同见地。多数医家认为,《热论》为《伤寒论》之本源,《伤寒论》是《热论》的发展。也有人认为,《热论》与《伤寒论》风马牛不相及,各承一脉。本文拟从六经辨证诸方面,对此澄清本末,欠妥之处,敬请同道斧正。一、六经概念六经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而《伤寒论》六经分类方法,完全沿用了《热论》六经分类的名称,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发展了六经辨证的内容,使之更趋系统和完善。然就六经含义,二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热论》的六经,只以经络作为六种分证的纲领,《伤寒论》之六经,是以脏腑气血津液为本,紧密联系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运用严密的思维逻辑方法,指导着临  相似文献   

5.
付琳  向光维  李小会 《吉林中医药》2020,40(1):48-51,55
肾性水肿临床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仲景继承《内经》理论,著《伤寒杂病论》并开创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现代肾性水肿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体系囊括了经络脏腑、气血津液、体质禀赋等理论基础。根据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理论为基础,结合各经辨证要点,将《伤寒论》六经辨证引入肾性水肿的临床诊疗。拓展六经辨证理论在肾性水肿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汗”在《伤寒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理条件下,“汗”是调整阴阳的重要途径;在病理条件下,“汗”又常是六经病变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伤寒论》中多处把“汗”作为辨证要点。以下从五个方面加以讨论,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汗孔开盖——调节阴阳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汗是津液代谢的重要途径之一。影响汗出与否的因素固然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辨证新论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文 《中医药导报》2005,11(12):1-4,7
自晋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宋林亿校正,至明赵开美复刻本刊行于市,为中医学者提供了现行的《伤寒论》读本。历来从医的角度精研细讨,有注解、集注者千余家之多,总离不开六经、八纲之类。随着时代的变迁,本着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观点,敞开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观,就《伤寒论》辨证大胆新论。文章认为,《伤寒论》的指导思想是唯物辩证法;《伤寒论》中六经辨证是子虚乌有,实为六病分证;对六经传变有新的理解;与阴阳、脏象、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紧密结合,创立了《伤寒论》之辨证新说。  相似文献   

8.
谈《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军 《河南中医》2007,27(4):9-10
吴瑭在著述《温病条辨》时,受到了《伤寒论》的巨大影响。“近师承于叶氏,而远追踪于仲景。”“其处方也,一遵《内经》,效法仲祖。”这种影响不是对《伤寒论》的简单模仿,而是系统地继承,并在继承中加以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三焦辨证是对六经辨证的继承和发展;二、“救津液”思想是对《伤寒论》“存津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遣方用药是对《伤寒论》经方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盛倩 《四川中医》2012,(9):13-15
眼科六经辨证是《伤寒论》六经辨证在眼科的发展。《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是阐述眼科六经辨证的专著,示人以眼科六经辨证的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伤寒论》六经辨证应用于眼科的依据及选用六经辨证辨治眼病的缘由,再结合《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条文,分析眼科六经辨证的特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六气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六气理论的关系张尔新甘肃省临洮县改河乡卫生院(730500)主题词《伤寒论》六经辨证《内经》在学习《伤寒论》时,认识到《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内经》六气理论密切相关。六经六气之说,源于《内经》,由于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李林 《山东中医杂志》2010,(12):859-860
<正>口渴证散见于《伤寒论》各经辨治中,历代医家多从六经辨证。笔者通过对《伤寒论》的研读整理,总结出口渴证从水火论治的规律,报告如下。1热邪灼伤津液而渴,治以清热邪而生津液热与火同类,都为阳盛之象,故火热常混称。两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典范,以六经为物质,以八纲为变化,六经是辨证之体,八纲乃是辨证之用,体用结合,有机联系.互相为用。必须指出的是,“八纲辨证”的思想,源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密切结合,紧紧相连而不能相离,“气血辨证”则是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辨证核心。在研究《伤寒论》中,如果只谈“六经辨证”,或只谈“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而丢掉“气血辨证”这一核心内容,那就使仲景辨证论治的完善体系支离破碎,相割裂开来。所以,在《伤寒论》的辨证体系中,唯有用“气血辨证”的方法,才能提挈六经,统验八纲,才能使《伤寒论》中辨证论治的所有内容,纲举目张,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是中医学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医学著作,开创和奠定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理论体系,予后世极大的启发。《伤寒论》中不仅以外感热病为主,也对六经病变中涉及到的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和辨治规律进行了探讨。本文就《伤寒论》中肝病辨治与脾胃之气的相关性做一浅析,不妥之处,望同道指正。1肝病辨治规律《伤寒论》以六经为辨证纲领,重点论述外感热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记载在病变中出现不寐,从六经辨证治疗。临床上对不寐的不同表现,可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用六经辨证使用经方进行治疗,往往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学认识与临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临床为基础,分析《伤寒论》与流行性感冒的关系,探讨流行性感冒的中医学辨治方法。论证其辨证应当依据六经而截取三阳,治疗则借鉴《伤寒论》,更用寒凉顾护津液,介绍了“流感五加减汤”的组方思路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基于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将阴阳、五行、六气、时空之圆运动与人体脏腑经络相合。《伤寒杂病论》在《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经和五脏系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六经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体系。六经辨证体系实则暗含圆运动理论, 因此我们提出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的概念。构建以一气圆道周流, 左升右降, 上下相应, 持中守恒的圆模型为核心, 融阴阳五行、六气、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一体, 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 以"病位+病性"为着眼点, 以经方为主要治疗手段, 配合针灸等外治法的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传承《河图》《洛书》《周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思维, 将圆运动与六经辨证有机结合, 系统解读六经辨证的生理基础、病理变化、传变规律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不仅开创了六经辨证体系和记载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剂,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关于疾病预后转归的学术思想。本文通过梳理《伤寒论》中含有疾病预后转归思想的条文,并从阳气、六经、脉证、烦躁、津液、胃气、病程7个方面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如果能够对疾病早诊早治,在病情发展中做到见微知著、勤于思考,治疗中注意顾护正气、保护津液,方能得到较好的预后。反之则疾病变证丛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是重要的古为今用的经典医学著作,对辨证论治起到极为显著的指导作用。六经辨证是其辨证的主要方面,太阳病篇设条文178条,约占《伤寒论》全书内容(共398条)的二分之一,故太阳病辨证是六经辨证的集中体现,而其中太阳病兼证的辨证是太阳病辨证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首创六经辨证体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首先归纳其主要症状在《伤寒论》中的论述,通过六经理论认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其病变程度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并总结出在临床中运用六经辨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为医学经典巨著,身为中医学子,我们要深入学习《伤寒论》,学会应用并指导临床。其一大成就是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笔者从三阴三阳理论来源、内经中的三阴三阳、《伤寒论》三阴三阳位序关系、六经病各自的表里证来阐述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传变规律、表里关系的认识,懂得六经辨证体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