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结果 72例均有膀胱出口梗阻(BOO),其中40例伴有不稳定膀胱(DI),占55%.66例膀胱逼尿肌收缩正常或增强,6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减弱.65例尿流率(UFR)低平,7例正常.手术后3个月,66例症状消失,2例出现并发症经再次处理治愈,不稳定膀胱15例,占21%,包括5例低顺应性膀胱.结论 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术后详细的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患者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及尿道括约肌功能.这对于合理选择病人及术后疗效判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效果及预测其疗效的尿动力学参数。方法对57例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膀胱出口梗阻并伴有逼尿肌收缩无力的BPH患者予以TURP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症状及排尿情况,并将术前尿动力学参数与术后的排尿后剩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_(max))、残余尿量(PVR)均有显著改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膀胱出口梗阻参数比膀胱出口梗阻指数、膀胱收缩指数与术后PVR及Qmax有更强的相关性。结论对合并逼尿肌收缩无力的BPH患者行TURP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对膀胱出口梗阻参数比其它尿动力学参数对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BPH患者的治疗抉择和疗效预测有更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非机械梗阻造成的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对12例TURP术后仍存在的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发现10例存在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下降,3例患者存在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膀胱逼尿肌无力和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是造成下尿路非机械性排尿困难的重要原因,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对手术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围手术期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BPH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学资料,判定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原因。患者年龄49~87岁,平均(65.4±7.3)岁。其中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者37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者263例,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者186例。结果486例患者术前均存在BOO,伴不稳定膀胱者306例(63.0%),低顺应性膀胱者80例(16.5%),不稳定膀胱伴低顺应性膀胱者76例(15.6%),逼尿肌收缩功能中重度受损者99例(20.4%)。术后3个月复查疗效不满意者79例,其中排尿困难61例,尿失禁18例。排尿困难61例中残余梗阻8例(13.1%),并发膀胱颈挛缩4例(6.6%),逼尿肌功能未恢复44例(72.1%,),假性排尿困难5例(8.2%);尿失禁18例中尿道外括约肌受损4例(22.2%),低顺应性膀胱和不稳定膀胱11例(61.1%),两者均有者1例(5.6%),残余梗阻2例(11.1%)。79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疗效满意75例。486例总疗效满意率99.2%。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在BPH的术前诊断和术后并发症的诊疗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影像尿动力学仪检查64例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排尿功能情况。结果:神经原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28例(43.75%),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15例(23.43%),BPH 12例(18.75%),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排尿障碍4例(6.25%),女性排尿困难5例(7.82%)。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5例,膀胱小梁或憩室25例,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8例,尿道远端狭窄1例。结论:影像尿动力学检查通过同时评估膀胱尿道的功能和形态,为复杂性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意外尿失禁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引起尿失禁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2例诊断为脑血管意外伴有尿失禁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静止期尿道压测定、充盈期及排尿期膀胱尿道功能测定)并按Burney分类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病变部位、脑血管意外性质和病变半球侧与尿动力学的关系。结果4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者31例(73.8%):其中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19例(45.2%),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3例(7.1%),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9例(21.4%);逼尿肌反射减低,外括约肌协调者11例(26.2%);无逼尿肌功能正常者。发生膀胱顺应性减低5例(11.9%),发生尿感缺失者11例(26.2%)。初感尿容量(140.00±46.97)ml;膀胱最大容量(293.20±60.71)ml;最大尿道闭合压(65.14±19.83)cmH2O。逼尿肌最大收缩力(Pdetmax)为(60.98±31.11)cmH2O;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为(35.98±17.46)cmH2O;逼尿肌收缩时间(Tcon)为(86.07±36.09)sec;最大流量(Qmax)为(9.02±5.62)ml/s。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其发病部位多见于基底节、皮层多灶以及额顶叶,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无明显差异,左右半球病变对尿动力学也无明显差异。结论脑血管意外后尿失禁的尿动力学异常主要为逼尿肌反射亢进,部分出现逼尿肌反射减弱,但感觉正常,感觉缺失者较少见;外括约肌功能以无抑制性松弛为主,其次为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少数出现不协调;较少出现膀胱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女性盆底器官脱垂伴尿失禁患者膀胱储尿期和排尿期的尿动力学参数变化. 方法对182例女性尿失禁和盆底器官脱垂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其中尿失禁140例,尿失禁伴盆底器官脱垂42例.在统一标准下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膀胱灌注量、排尿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最小尿流率逼尿肌压、尿道阻力因子(URA)、膀胱梗阻指数(OBI)以及归-化逼尿肌收缩力,评价女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器官脱垂对膀胱储尿功能和排尿功能的影响. 结果 尿失禁组与尿失禁伴盆底器官脱垂组患者尿失禁病程[(58.1±75.4)与(41.9±55.4)个月]、膀胱灌注量[(295.3±95.8)与(276.5±80.8)ml]、膀胱顺应性[(77.7±122.1)与(51.5±61.9)ml/cm H2O]、最大尿流率[(15.8±12.5)与(14.7±13.9)ml/s]、最小尿流率逼尿肌压[(3.2±5.8)与(2.8±5.5)ml/cm H2O]、归-化逼尿肌收缩力[(7.5±12.8)与(8.2±13.8)cm H2O]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58.7±12.2)与(67.1±8.3)岁]、排尿量[(269.2±145.2)与(248.9±135.1)ml]、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20.4±16.2)与(25.7±21.3)cm H2O]、URA[(11.3±9.5与(14.8±12.6)cm H2O]、OBI[(15.6±14.5)与(21.7±20.1)cm H2O]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女性尿失禁患者更可能伴有盆底器官脱垂,而盆底器官脱垂对膀胱储尿功能无影响,但可影响排尿期相关参数,增加膀胱出口阻力和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8.
女性下尿路症状患者的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女性下尿路症状原因及临床意义。 方法  72例下尿路症状女性患者 ,年龄 8~ 86岁 ,平均 4 8岁。其中排尿困难 4 6例 ,尿失禁 14例 ,尿频 10例 ,夜间遗尿 2例。患者均行尿动力学检测。 结果  4 6例排尿困难者膀胱容量 6 0~ 80 0ml,其中 2 0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为 0 ,2 6例9~ 16 0cmH2 O(1cmH2 O =0 .0 98kPa)。Linp URR图示为Ⅲ级以上梗阻者 19例。尿道静态分布阻力2 5~ 130cmH2 O。膀胱逼尿肌与尿道外括约肌协调性良好者 5例 ,协同失调者 33例。 10例尿频患者膀胱容量 97~ 4 5 0ml,2例排尿期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为 0 ,8例 31~ 110cmH2 O。Linp URR图示显示Ⅲ级以上梗阻者 2例。 1例急迫性尿失禁者膀胱过度敏感。 6例压力性尿失禁者腹压漏尿点压力 4 4~76cmH2 O。 3例充盈性尿失禁者排尿期膀胱逼尿肌压力为 0 ,尿道静态分布阻力 32~ 4 2cmH2 O。真性尿失禁 4例尿道外括约肌压力 0~ 16cmH2 O ,平均 (8.5± 5 .7)cmH2 O。 2例遗尿患者存在不稳定性膀胱表现 ,排尿期膀胱收缩乏力。 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下尿路症状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评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糖尿病患者42例,年龄38~78岁,男24例,女18例。糖尿病发病1个月一25年。结果42例患者完成尿动力学全项检查41例,尿动力学表现异常者38例(93%),尿动力学表现正常3例(7%);膀胱逼尿肌收缩减低14例(34%);膀胱逼尿肌反射消失10例(24%);膀胱出口梗阻13例(32%,13/41);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例。结论伴有LUTS的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异常发生率高,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膀胱逼尿肌功能,对合并糖尿病的LUTS患者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行膀胱尿道手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治疗的意义。方法:通过对48例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发现3例无膀胱出口梗阻(BOO),6例可疑BOO,39例有不同程度的BOO,并发逼尿肌不稳定(DI)9例,逼尿肌收缩无力(逼尿肌收缩为W-以下)5例,高顺应性膀胱2例,低顺应性膀胱6例。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采用TURP或耻骨后前列腺开放切除术、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加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手术、药物治疗三种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判定BPH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客观量化指标,引流尿液及使用新斯的明和加兰他敏是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盆腔肿瘤放疗后患者下尿路功能,分析排尿功能障碍类型.方法:对放疗组21例患者:子宫颈癌15例,骶髓肿瘤2例,直肠癌4例;正常对照组17例,采用常规方法行尿动力学测定,按照美国泌尿协会症状评分(AUA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析评分与放疗剂量关系,以及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失禁三类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结果:膀胱容量、顺应性、逼尿肌收缩强度、残余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组尿失禁患者6例(28.6%),排尿困难11例(52.3%),尿频尿急4例(14.0%).放疗后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放疗剂量有一定相关性(r=0.43,P<0.05).结论:盆腔肿瘤放疗对膀胱尿道功能有明显影响,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放疗后复杂排尿功能障碍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功能锻炼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逼尿肌收缩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4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有逼尿肌收缩 能力减退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给予规律的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于9个月后复查尿流 动力学、IPSS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逼尿肌等容收缩压、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规律的功能锻炼对电切术后弛缓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能力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球部尿道悬吊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球部尿道悬吊术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疗效。 方法 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 5例 ,病史 2~ 10年。 1例完全性尿失禁 ,4例每天需尿垫 2~ 5块。在尿动力学检查仪监测下采用球部尿道悬吊术治疗。 结果  4例术后能完全控制尿 ,无排尿困难 ;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 ,经膀胱颈部电切后排尿通畅。 结论 球部尿道悬吊术是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膀胱功能下降后的尿动力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治疗后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临床及检验证实的14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其表现特点。结果:①膀胱过度敏感:其中膀胱初始尿意、正常尿意及最大膀胱容量均明显低于正常;②逼尿肌过度活动:14例患者均表现为在充盈期出现不可抑制性收缩并产生排尿反射;③膀胱顺应性:14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下降,11例在产生排尿反射前未出现逼尿肌压力上升;④逼尿肌收缩功能:8例患者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减弱,4例正常,2例逼尿肌收缩增强;⑤膀胱出口梗阻表现不明显。结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储尿期膀胱感觉过敏、小容量膀胱、不稳定或伴低顺应性膀胱,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减弱。  相似文献   

15.
影响前列腺手术疗效的逼尿肌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逼尿肌功能受损对前列腺手术疗效的影响 ,我们对 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尿流动力学测定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40例。年龄 6 0~ 83岁 ,平均 6 9岁。 5例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 ,35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40例均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肾功能正常 ,均行B超或CT检查并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手术前、后采用尿动力学分析仪测定充盈期膀胱压、压力流率、尿道压、膀胱等容收缩压。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 果 有逼尿肌功能受损 (A组 )的 19例BPH病人中 11例逼尿肌功能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妇女膀胱颈部梗阻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膀胱颈梗阻患者行膀胱颈电切术,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8 min,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3~5 d,不给予持续性膀胱冲洗。术后患者Qmax、最大逼尿肌压、残余尿量、排尿时间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仅1例出现排尿困难,经尿动力学检显示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尿失禁及尿瘘。结论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部梗阻,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因子宫颈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患者下尿路尿动力学特点,评价Crede手法治疗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顺性分析因子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患者47例,年龄(40.5±11.7)岁,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行尿动力学检查。术后3个月开始行Crede手法辅助排尿,治疗1年后行尿动力学检查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和行Crede手法排尿1年后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排尿量(VV)、最大逼尿肌收缩压(MDP)和膀胱顺应性(BC)明显低于手术前[MFR(10.9±5.3)ml/s vs.(23.4±6.3)ml/s;AFR(4.6±2.1)ml/s vs.(12.4±5.7)ml/s;VV(161.2±127.2)ml vs.(350±135)ml;MDP(1.65±2.34)kPa vs.(3.82±1.72)kPa;BC(33.3±48.2)ml/cmH_2Ovs.(98±57.5)ml/cmH_2O];剩余尿量(PVR)和尿流时间(VT)较术前明显增多或延长[PVR(147±158)ml vs.(8.7±4.9)ml;VT(42.3±23.4)s vs.(28.5±14.7)s]。Crede手法辅助排尿1年后,患者总漏尿次数、下尿路功能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LT(5±3)次vs.(13±4)次;LUTS(16±5)分vs.(29±3)分]。患者最大尿流率[(14.0±7.8)ml/s,平均尿流率(6.7±4.3)ml/s]和膀胱顺应性[(56.9±29.4)ml/cmH_2O]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剩余尿量(20.0±13.8)ml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广泛子宫切除术后长期尿潴留患者下尿路的尿动力学特点主要表现为逼尿肌收缩乏力或者无收缩,部分术后逼尿肌无收缩的患者术后1年出现逼尿肌收缩,提示重新获得神经支配。Crede手法辅助排尿对治疗子宫颈癌手术后逼尿肌收缩乏力致尿潴留的患者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8.
女性去带盲结肠新膀胱术(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女性患者膀胱全切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改良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去带盲结肠新膀胱术治疗女性膀胱癌4例。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3例采用保护阴道前壁方法,1例采用切除阴道前壁方法。结果 随访6~30个月,4例患者白天均可控制排尿,3例夜间能控制排尿,1例夜间有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显示贮尿囊容量305~438ml,最大囊内压18~45cmH2O(1cmH2O=0.098kPa),剩余尿量0~30ml,最大尿流率15.1~22.6ml/s。贮尿囊造影及IVu检查未见输尿管返流和输尿管狭窄。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结论 女性膀胱癌患者行改良的根治性膀胱切除去带盲结肠新膀胱术可获得满意的排尿控尿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对68例患者进行完善的尿动力学检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并对其术前、术后3~6个月的尿动力学资料及IPSS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平均最大尿流率(6.45±3.5)mL/s,最大逼尿肌收缩压(68.3±49.6)cmH2O,膀胱最大容积(356±203)mL,IPSS评分(23.3±5.4)。术后3个月,排尿困难14例中逼尿肌功能未恢复12例,并发膀胱颈挛缩2例;尿失禁2例均为低顺应性膀胱和不稳定性膀胱。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于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治疗方法,预测治疗效果,杜绝手术盲目性,提高术后满意度,防范医疗纠纷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障碍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8例前列腺增生术后仍有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全套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10例,尿道狭窄9例,膀胱出口梗阻18例。结论 通尿肌功能紊乱、尿道狭窄是引起术后症状无改善的主要原因。尿动力学检查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例,术后分析症状原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