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特点,为临床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通过对20侧新鲜小腿进行血管铸型后解剖,观察测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及与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腓肠神经位置恒定,为多源性血供,且呈节段性分布.腓肠神经在行走全程中,上段有腘窝中间动脉伴行,其直径为(0.06±0.01)cm,并有腓肠肌的肌皮穿支与之吻合;下段有腓肠中间浅动脉伴行供血,其直径为(0.04±0.01)cm,并有腓动脉穿支与之吻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形成了纵行皮神经滋养血管网,在营养神经的同时,还发出小分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在外踝尖上方3~7 cm 范围内,腓动脉穿支数量为2~4支(平均为3支),直径为0.02~0.10 cm,一般0.06 cm 以上的穿支总能找到1条,该穿支血管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蒂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有多源性、吻合丰富、血供较好的特点,可以设计腓动脉穿支为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蒂皮瓣,在不牺牲下肢主干血管的情况下,主要应用于小腿中下1/3段、踝周及足部等处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腓肠神经内束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组织缺损,减轻对供区足背外侧和第5趾外侧感觉的影响。方法对1例外伤后足背前外侧软组织缺损面积9cm×6cm的患者,采用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腓肠神经内束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予以修复,腓肠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端端吻合,保留腓肠内侧皮神经连续性。结果皮瓣全部存活,缺损修复;保留了腓肠内侧皮神经连续性,术后供区足背外侧和第5趾外侧的痛触觉无明显缺失;供区未植皮缝合。结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腓肠神经内的束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一般可以替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修复跟踝以远的足部组织缺损;且足背外侧和第5趾外侧的感觉缺失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腿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的走行、来源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吻合关系.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逆行岛状皮瓣,进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通过选取10例成人小腿标本,进行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显微解剖研究,观测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的来源、构成及相互吻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节段性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带蒂逆行岛状皮瓣并应用于临床。修复足踝部缺损10例。结果:解剖研究表明:小腿腓肠神经全程均有伴行动静脉滋养,行程中不断接受不同平面的穿支加强,并与周围组织形成广泛的吻合。在踝上3~7cm范围内有较大的腓动脉穿支与之吻合,提供血液滋养并藉此为其周围皮肤供血。以此神经血管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0例,全部成活。结论:以腓动脉穿支一腓肠神经滋养血管一皮肤血管网的营养皮瓣,为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方法,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杨力  朱小平  郭贤钊 《重庆医学》2015,(15):2106-2108
目的:探讨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5例小腿前侧存在骨质或肌腱外露组织缺损患者,选择以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为供血基础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通过明道转移修复缺损,顺行皮瓣以腘窝外侧皮动脉为供血源,逆行皮瓣以腓动脉穿支为供血源。结果15例患者15处创面,选用腘窝外侧皮动脉为供血源的皮瓣9块,腓动脉穿支为供血源的皮瓣6块,最大切取面积19 cm ×10 cm。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最长1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功能良好。结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皮瓣不臃肿,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是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与肌腱外露29例,其中,3例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结果除2例未吻合小隐静脉之皮瓣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均存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燮  李峰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50-1751,F0003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下肢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术前采用Doppler探测小隐静脉走行方向、腓动脉穿支点及其走形方向并标记,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蒂、带腓肠外侧神经的皮瓣,修复足跟电击伤4例,踝部慢性溃疡3例,小腿远端胫腓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2例。结果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1年,皮瓣质地良好,功能、外形恢复满意,保留了足背外侧、足跟的感觉功能。结论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保留了足背外侧、足跟的感觉功能,是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带皮穿支血管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底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以腓动脉皮穿支为皮瓣旋转点,以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走行为轴线切取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底创面.临床应用8例,皮瓣面积20 cm×16 cm至15 cm×10 cm.结果 8例皮瓣均成活,随访4~12个月,皮瓣质地适中,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 带皮穿支血管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修复效果好,耐磨.皮瓣的神经近端与受区的皮神经近端吻合,能较好地恢复受区感觉,是修复足底缺损的一种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下肢软组织缺损35例,皮瓣面积最大16 cm×11 cm,最小7cm×6 cm,其中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14例,未吻合静脉21例。结果35例皮瓣完全成活,未吻合静脉的21例皮瓣中出现水疱6例,边缘坏死6例,部分坏死5例,经过对症处理后存活。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简单实用,吻合静脉可改善皮瓣静脉回流以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的临床演变与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总结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 1/ 3和足踝创面的经验 ,探讨提高其成活质量的方法。方法 自 1994 - 2 0 0 4年共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2 3例 ,蒂部均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和深浅筋膜 ,宽度 3~ 5cm。旋转轴点为腓动脉外踝后上方 (5cm)的最远侧肌间隔穿支。皮瓣面积 17cm× 6cm~ 30cm× 10cm。皮瓣类型 :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 3例 ,水滴样岛状皮瓣 3例 ,带皮桥的岛状皮瓣 6例 ,筋膜皮下组织瓣翻转移位2例 ,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 7例 ,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携带长段腓肠神经 (2 7cm)修复胫神经缺损 1例 ,岛状皮瓣携带扩大的筋膜皮下瓣 1例 ,岛状皮瓣携带腓肠肌肉 1例。 13例将皮瓣中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在小隐静脉有充盈怒张的 15例皮瓣 ,于蒂部远端将小隐静脉结扎。结果 皮瓣转移后血液循环良好 ,但在创口渗血停止后 (术后 4 8小时 ) ,皮瓣多有肿胀 ,8例未在蒂部远端结扎小隐静脉者均出现张力水泡。结扎的 15例 ,皮瓣肿胀减轻 ,3例发生张力水泡。本组 2 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供受区无重要并发症 ,5例有轻微并发症 (2 1.7% ) ,包括皮瓣伤口部分裂开 (2例 )、皮瓣表皮坏死脱落 (2例 )、供区植皮愈合不良 (1例 )等。 17例随访 6月~ 5年 ,供区无痛性神经瘤发生。 1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远端为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经验.方法 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段、踝关节软组织缺损共65例,于外踝水平行小隐静脉吻合33例,腓肠神经缝合10例.结果 6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臃肿,随访10-24个月,小隐静脉未作特殊处理有明显色素沉着者3例,其余皮肤颜色及质地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血供可靠,解剖恒定,是修复小腿远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庆源  曾浩  钟强文  古丽华 《吉林医学》2011,32(13):2544-2545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的临床实践,证实该皮瓣的解剖位置及适用范围。结果:22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1~36个月,外形满意,皮瓣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3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防腐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神经的横径、营养血管的来源、外径及吻合。并在 2侧新鲜标本营养血管内灌注墨汁 ,观测血供范围。结果显示 :股外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行走于髂髌连线上 ,营养血管来源于旋髂浅动脉、股直肌肌皮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动脉、股外侧肌肌皮动脉 ,在神经旁相互吻合形成纵向血管网 ,除营养神经外 ,发出 7~ 10支皮支营养神经两侧的皮肤。因此可设计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3.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方法。方法:新鲜成人小腿标本20侧,对腓动脉及其分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测;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背、外踝、足跟创面9例。结果:研究发现腓动脉神经营养皮支(腓动脉肌间隙皮支)以节段动脉的形式分布于腓肠神经及周围皮肤:据此设计了寻找腓动脉神经营养皮支的皮瓣游离方法;临床应用9例全部成活。结论:以寻找腓动脉神经营养皮支为特点的皮瓣游离方法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远端为蒂的逆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12例,解剖观察小腿皮神经及营养血管的来源、行径.分支分布及营养血管的外径,特别是营养血管与知名血管的吻合关系:结果:小腿皮神经都有起源于知名血管的营养血管伴行,在神经旁形成3条皮神经营养血管链,除发出分支营养神经外,还发出皮支营养皮肤。结论:以远端为蒂的逆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用于修复小腿远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方法 对9 例足踝部皮肤缺损VSD术后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介绍皮瓣手术相关知识,指导体位训练,术后 72 h 内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加强心理、疼痛护理及正确康复指导。结果 7 例皮瓣全部成活,2 例部分坏死。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并给予心理、疼痛及康复护理是皮瓣移植术成功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和足踝部的组织缺损。方法:以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腓肠神经为轴线,分别根据手或足踝部受区大小、部位、供一受区距离设计出逆行岛状皮瓣。结果:腌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4例。前壁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部创面1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撕脱伤1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根据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管相互交通的关系设计出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血供可靠、简便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内踝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内踝皮肤缺损患者36例分为两组各18例,观察纽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照组行邻近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坏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下床平均所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内踝皮肤缺损患者可取良效,术后坏死情况通过及时对症处理能有效治愈。  相似文献   

18.
谭晋殿  ;左中男 《医学综述》2014,(15):2779-2781
足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治疗应满足患者在外观以及运动、感觉等功能上的要求,特别是对供区美观及功能上的要求。近些年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常用腓肠神经营养带蒂岛状皮瓣、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踝前皮瓣、外踝上皮瓣以及各种改良微型皮瓣等手术方法。显微外科解剖学的深入研究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给各种皮瓣修复术式提供了主要理论和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