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原文】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喜。【讲解】(1)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  相似文献   

2.
“火热”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书籍论“火热”内容繁多,《内经·热论》曰:“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少阴之上,热气治之,少阳之上,火气治之”;又有天、人、君、相,龙雷火论述。宋金刘河间立论“六气皆从火化”,运用“主火论”理论,善治外感热性病;朱丹溪从虚火实火立论,善治内伤热性病。清代温病学派的形成,都是时“火热”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但是,“火热”的定义,内涵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3.
上品:黄连     
内容:味苦寒。主热气,除热在气分者。目痛,伤泪出,明目,除湿热在上之病。肠,腹痛下痢,除湿热在中之病。妇人阴中肿痛。除湿热在下之病。久服,令人不忘。苦入心能补心也。 苦味属火,其性皆热,此固常理。黄连至苦,而反至寒,则得火之味,与水之性者也,故能除水火相乱之病。水火相乱者,湿热是也。凡药能去湿者,必增热,能除热者,必不能去湿。惟黄连能以苦燥湿,以寒除热,一举两得,莫神于此。心属火,寒胜则火,黄连宜为泻心之药,而反能补心何也?盖苦为火之正味,乃以味补之也。  相似文献   

4.
离卦与中医心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觉之 《国医论坛》1996,11(3):14-14
离卦为《周易》中的八卦之一.其卦象为三,在五行中属火,在人体中应心。它的卦象中两个阳天在外对应心阳有温煦四达之势,一个明天在内对应心明有含润湿滋之功。从离卦体象对应心脏生理、病理研究,很有启发作用。1心的生理功能与离卦的象理心主一身之血脉,中焦营汁奉心化未方为血。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这正如离卦在外的两个阳文,主动主温煦主散达,亦如《易经》所言,“继明照四方”无处不到。心藏脉,内含血,如高卦中一点阴天,主静主滋润主内敛,如《类经浙言:“真虚灵而含造化。”心明、心田亦互…  相似文献   

5.
中风非外束风邪,乃本气自病。在卒中时,不论病人或胖或瘦、风中或左或右,都应平息内风为主。本病多由情绪剧变所致,实为阴虚阳亢之症。由于肝火上亢而引起心火暴甚,热气拂郁上扰清窍,故治不在心而在肝。木得水滋则火降,火降则风息,风息则痰消,痰消则神清。其治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用熟地(热甚舌焦用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为基本方,加生黄芪以补气、当归以濡血、白芍以平肝、贝母以化痰、牛膝以引血下行。如偏瘫,加钩藤、秦艽;口眼斜,加蚕砂、天麻;麻木不仁,加木瓜、豨莶草:便秘,加肉苁蓉、胡麻仁;小便短涩,加百合、木通等。  相似文献   

6.
《易经》曰:“离为火”。离卦(),在天代表日、电、霓、霞;在地代表南方,乾亢之地、窖炉;在人物代表中女、文人、大腹;在人事代表文画之所,聪明才学,虚心;在身体代表目、心;在五色代表赤紫红。因离卦在人体代表心,心属火,主神  相似文献   

7.
虎杖现代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荣 《光明中医》2008,23(3):397-398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草本植物,别名苦杖、阴阳莲等。《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苦味性寒,归肝、肺、胆经,具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活血散淤、通络止痛等作用。《中药大辞典》谓其“祛风、利湿、破瘀、通经”。《贵州民间方药集》载其能“祛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名医别录》载虎杖“主通利月水,破留血徵结。”《丹溪治法心要》治疗烫火疮,以虎杖为末,水调敷。  相似文献   

8.
益气理血法在疑难杂病中的应用陈贱平江西省樟树市中医院(331200)气和血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故有“气为血之帅”之说。气能生血,“...  相似文献   

9.
“心开窍于耳”,指耳窍为心所主。《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此说今已少人问津,尽管有很多人不自觉地运用其理实践于临床,而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鲜有云“心开窍于耳”者。《内经》中关于耳窍所主之脏记载有二,即心与肾。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在窍为耳。”《素问·金匮真言论》则认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王冰在心“开窍于耳”下注说:“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缪刺论》曰: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张介宾有“舌本  相似文献   

10.
夏季是一年四季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也是营养消耗最多的时节。夏季自然界阳气最盛,在地为火,地面火气蒸升;在天为热,天上热气下降,其性为暑。特别是农历6月前後的长夏时令,不仅天气炎热,而且多雨潮湿,湿热并重,相交薰蒸,最易耗气伤津,使脾胃功能失调,造成机体的“透支”。  相似文献   

11.
舌诊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身之血脉”,“舌为心之苗”,指出舌与血脉密切相关。血即血液,脉即血管,血脉即指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动。  相似文献   

12.
火热实乃一气,两者均非外邪,而是“天无此火不能生物,人无此火不能有生”的常火、正火,它与人体内外诸因致病而形成的火热表现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涵义。温与暑均为外邪,属病因范畴,乃火气淫胜而产生的。温邪具有六淫之邪的一般特点,因此温邪可取代火邪列入六淫之中。  相似文献   

13.
8 补火生土按五行学说的相生规律,火能生土,土赖火旺。由于火有坎离之分,土有戊己之别,坎火生己土,离火生戊土。肾属坎,脾属己,心属离,胃属戊;坎(肾)离(心)为阳气之根,亦是戊(胃)己(脾)阳气之源。前贤譬喻脾胃为釜,命火为薪,薪燃釜热,水谷始得以腐熟,精微方有以化生。反之,先天火衰,则诚如《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所说的那样:“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叠出”。而坎(肾)离(心)与戊(胃)己(脾)之间的相生关系尤为突出。对此,李士材更具体地指出:肾“虽属水脏而真阳寓焉,少火生气,火为土母,此火一衰,何以运行三焦、腐熟水谷乎?”脾胃属土,主…  相似文献   

14.
夏天三个月在五行中属火,主宰长养心气。夏天火旺,五味中属苦,火能克金,金属于肺,肺在五味中属于辛辣之味。所以当夏天来临时,饮食的味道宜减少苦味,增加辛辣之味,以养护肺心的精气,应当呵气以疏导它,缓慢地嘘气以使它顺畅。三伏天内,腹中如果常常感到冷,这时要忌讳下痢。为避免泄漏阴气,不宜用针灸,只宜发泄汗液。  相似文献   

15.
略论肝“体阴用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体阴用阳”,见于《临证指南医案·肝风》:“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肝为风木之脏,因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这段论述清楚地概括了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笔者,就肝“体阴用阳”的精神实质,做一分析探讨,以期提高对这一理论更深刻地认识。一、肝“体阴用阳”的内涵按五行,肝为五脏之首;论六经肝为六经之末。肝属木,其母为水,其子为火,水为阴,火为阳,木界于水火阴阳之中,故肝为阴尽阳生之脏。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肝“体阴用阳”。  相似文献   

16.
<正>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语出《素问·藏气法时论》,这大概是有关“苦坚”药性的最早记载。历来于“苦坚”药性之涵义及机制认识尚存歧意,笔者不揣浅陋,想就此一谈管见。一、“苦坚”涵义“苦能坚”之说虽源于《内经》,但其涵义与后世之“苦能坚阴”却不尽相同。按《内经》五行归类相配的原则,苦味属火,而火能燥土,土燥则坚;《说文》曰:“坚,土刚也”;王冰亦云:“营性坚燥”;对苦味的燥坚之性,《内经》更有较详论述,如“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湿淫  相似文献   

17.
舌衄,即“舌上出血”,又称“舌本出血”。《辨舌指南·辨舌证治》云:“凡舌上出血,名曰舌衄,多由心肺热甚,逼血妄行。”临床所见舌上出血的病证较多,本文所论排除“舌疮”、“舌痈”、“舌疔”等因素所致的出血病证,根据临床所见归纳为四个方面概述如下。一、心火亢盛舌衄《诸病源候论·舌上出血候》曰:“心主血脉,而候于舌,若心脏有热,则舌上出血如涌泉。”舌为心之苗窍,外感邪热,或饮酒过度,或过食辛辣厚味之品,以致燥热蕴结胃肠,化火扰心,心火亢盛,循经上炎,则火迫血溢而见舌衄。临床以舌上出血不止、舌体肿胀、舌尖红绛或起芒刺,必见心火内燔表现为特点。治宜清心泻火、凉血止血,内服泻心汤加味,外用蒲黄散敷舌上以止血。  相似文献   

18.
重舌症治验     
重舌系指心脾热炽,火热循经上行,上冲舌本以致血脉肿胀,变生小舌的病症。《婴童百问》:“巢氏云:‘小儿重舌者,心脾俱有热也。心候于舌而主血,脾之脉络出于舌下。若心脾有热,则气血俱盛,附于舌根,重生壅出如舌而短小是也’。”主证是舌下连根处红肿胀突,形如小舌,成连贯而生,形如莲花,轻证不感疼痛,惟吮乳或  相似文献   

19.
诊而知心     
中医心是五脏之主,心主血脉,血充脉中,切脉即可知心.心主神明,心主藏神,人的精神意识、情绪、思维等均由心所主,望神即可知心.心者君主之官,其华在面,面部色泽改变均受心血的影响,面为心之外候,望面即可知心.心主舌,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望舌即可知心.言为心声,问可知其所苦所喜所恶.问情,司脉、神、面、舌之外而揣心之内.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的信息既是由心自家产生的,也是其他脏腑通过信息网络传达至心的信息的综合.因此,司外必先揣心,进而司心而揣其他.  相似文献   

20.
《血证论》为清代医家唐宗海的代表作,基于气血阴阳理论提出了血火理论,进一步发展了血证的理论内涵,具有创新性.从心病角度,提出"心主生血""血火相生""血火为病"的理念,与"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功能相得益彰.本文从血火理论角度出发,论述了其对高血压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