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9年7月我院证实的30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30例胰头癌患者的CT资料,总结其CT特征。结果: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主要CT鉴别点:①肿块钙化(17例,0例);②门脉期肿块强化与正常胰腺对比,呈相对低密度(2例,30例),相对等密度(28例,0例);③胰体尾萎缩(0例,18例),胰腺假囊肿(13例,1例);④胰管扩张(18例,25例),胰管钙化(13例,0例),病灶处胰管截断(4例,12例),病灶处胰管贯通(14例,1例);⑤胆管扩张(25例,12例),病灶处胆管截断(2例,21例),病灶处胆管逐渐变细(10例,4例);⑥不相交征(0例,20例)。结论:胰头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表现具备一定特征性, CT检查能够为两者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胰头肿块型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无明显腹部体征,22例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其中18例伴皮肤、巩膜黄染;1例出现脂肪泻;2例无明显症状因体检发现胰头占位,入院进一步诊治.术前均误诊为胰头癌而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胰头部肿块,常规行多点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胰腺炎,分别行胆道T管引流术、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或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术、改良Puestow术,术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鉴别诊断困难,多种方法联合检查有助于诊断,穿刺活检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合并胰胆管阻塞的胰头肿块型胰腺炎和胰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6例胰头肿块型胰腺炎(胰腺炎组)与38例胰头癌(胰头癌组)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对比观察两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声像特征及其间的差异。结果病变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衰减及血流信号分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胰腺段和近端主胰管,胰腺炎组出现“鼠尾征”,检出率分别为93.8%(15/16)和100%(16/16),胰头癌组则以“截断征”为特征,检出率分别为94.7%(36/38)和97.4%(37/38),两种征象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腹部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胰头痛变部位及病变周围的细微变化,在胰头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鉴别诊断中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6.
Keywords Pancreatitis/diagnosis Pancreaticneoplasms/diagnosis Pancreaticcyst/di我院1990年12月~1994年1月共收治7例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术前均误诊为胰头癌或胰头占位病变。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42~48岁6例,69岁1例。就诊时主要症状:黄疸和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不适,无寒战、发热。男性中的3例有嗜酒史,1例3年前患过急性胰腺炎。1.2 辅助检查 本组病例均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CT、MRI表现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与结果: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例胰头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临床表现相似,鉴别困难,需要多种影像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不同脉冲序列成像对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本文回顾了磁共振技术在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描述了不同磁共振脉冲序列中正常胰腺组织的信号特点,以及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不同表现,比较了ERCP、CT、MRCP、MRI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对胰腺癌(PC)与肿块型胰腺炎(FP)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PC患者28例、FP患者15例及正常胰腺对照20名。各受检者均接受胰腺MR五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感兴趣区(ROI)法测量胰腺肿块及其周边胰腺各期信号值,计算胰腺肿块各期强化率,并绘制出肿块区及周边胰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根据强化峰值时间将TIC分为五型(依次为注射对比剂后18 s、45 s、75 s、150 s、240 s达到峰值),即Ⅰ、Ⅱ、Ⅲ、Ⅳ、Ⅴ型。根据TIC尾部走行趋势,将肿块区的每型进一步分为两个亚型,即a(缓慢下降)型与b(平台趋势)型。 结果 正常胰腺动态增强均呈Ⅰ型强化曲线。Ⅳb及Ⅴ型仅出现在PC中(P=0.036、0.008),Ⅰa及Ⅱa仅出现在FP中(P=0.037、<0.001),肿块周边胰腺的Ⅰ型强化曲线更多见于PC(P=0.027),且动脉期PC的强化率低于FP的强化率(P=0.031)。 结论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PC与F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离散系数对于胰腺癌及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胰腺癌患者28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7例,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别测量每一病灶ADC值的均值(x)及标准差(s),并计算每一个病灶ADC值的离散系数(CV,CV=s/x).采用Student'st检验对两组患者病灶ADC值均值及CV进行比较.结果:胰腺癌组ADC值均值为1.46±0.29,肿块型胰腺炎组ADC值均值为1.58±0.28,经Student's t检验显示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1.02,P=0.32);胰腺癌组ADC值CV为0.16±0.06,肿块型胰腺炎组CV为0.10 ±0.04,两组CV之间具有显著差异(t=2.44,P=0.02).结论:胰腺DWI检查中,ADC值CV较ADC值均值对于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主要的转移方式,影响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本研究旨在评估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判断胰腺癌转移性淋巴结方面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39例胰腺癌伴胰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常规MR加DWI检查,手术行胰腺癌根治术并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短径,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淋巴结ADC值及短径对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9例胰腺癌患者共获取部位明确的淋巴结65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28枚,反应增生性淋巴结37枚。转移性淋巴结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呈等或高信号;其ADC值分别为(1.55±0.21)×10^-3mm^2/s和(1.84±0.20)×10^-3mm^2/s,短径分别为(12.85±2.78)mm和(10.13±1.85)mm,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取最佳分界值为1.68×10^-2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1%和77.8%。结论:3.0TMR—DWI有利于胰腺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ADC值诊断胰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度高于短径。 相似文献
12.
胰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胰腺炎(CP)和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最近研究表明,胰腺DWI在CP早期诊断与外分泌功能评价、胰腺肿瘤性(样)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DWI的理论基础、胰腺DWI技术、特别是其在胰腺癌和CP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3.0TMR动态增强扫描对正常胰腺及胰腺癌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正常胰腺和胰腺癌患者的3.0T MR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序列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及31例非胰腺疾病患者(对照组)行全胰腺LAVA九期动态增强序列扫描,将所得数据传至ADW 4.2工作站处理,分别测量对照组胰腺的头、体、尾及胰腺癌组病变区域及非病变区域的30 s强化率(SER_(30))、90 s强化率(SER_(90))、阳性强化积分值(PEI)、达峰时间(TTP)、最大强化斜率(MSI),并进行t检验.结果 对照组胰腺头、体、尾的SER_(30)、SER_(90)、PEI、TTP及M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病变区与非病变区的SER_(30)、PEI、TTP、M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任意区域与胰腺癌组非病变区域或病变区域的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胰腺的不同部位间无灌注差异,胰腺癌病变区域与非病变区域的灌注差异可以反映癌组织浸润范围.胰腺癌非病变区域与正常胰腺间TTP的差异可能反映潜在病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6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 T1WI、TSE T2WI、T1WI FS、T2WI 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26例胰腺癌中,在T1WI FS上呈低信号者24例,等信号者2例;T2WI FS上22例呈明显高信号,4例表现为等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25例表现为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MRCP 18例胰头癌均显示胆总管或胰管梗阻性扩张.结论T1WI FS、T2WI 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癌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是诊断胰腺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成像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胰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疾病检查中的优势日趋明显.本文对不同胰腺疾病MRI表现、MRI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在胰腺疾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242(CA242)联合B超、增强CT、MR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4例经过手术确诊的胰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CA125、CA242,行B超、增强CT和MRI单项或多项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联合检测CA199、CA125、CA242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检测单一指标(P0.05)。肿瘤标记物联合增强CT/MRI检查优于单独做B超、CT或者MRI检查(P0.05)。结论多项肿瘤标志物同时联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对肝吸虫性胆管癌的诊断价值及肝吸虫病与胆管癌的病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肝吸虫性胆管癌的动态增强MRI与MRCP征象,包括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胆管扩张特点.结果:①肿块型胆管癌:9例,表现为肝内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T1WI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呈渐进式强化.②浸润型胆管癌:16例,表现为胆管内浸润性生长,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呈渐进式强化.③腔内型胆管癌:3例,表现为病变区胆管腔内充盈缺损,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Gd-DTPA动态增强呈全瘤较均匀强化.④MRCP:肿块型胆管癌表现为肿块周围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合并肝内末梢胆管小囊状扩张;浸润型及腔内型胆管癌显示梗阻区远端胆管中~重度扩张.结论:肝吸虫感染是诱发胆管癌的重要因素,肝脏末梢胆管小囊状或杵状扩张为吸虫病较特异征象,MRI动态增强结合MRCP技术对肝吸虫性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