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每 年约30%~40%的DN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是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DN主要的病理表现为 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堆积、基底膜增厚,后期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纤维化,但 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 a B,NF-κB)的活化异常与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刺槐素(Acacet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DMs)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浓度刺槐素(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最佳剂量;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巨噬细胞,LPS(50 ng/mL)预处理BMDMs(0 min,10 min,30 min,60 min),加入刺槐素(10 μmol/L)孵育0.5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65、磷酸化p65(p-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观察核因子κB核转位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5~40 μmol/L的刺槐素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选择10 μmol/L刺槐素作为后续研究剂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不同时间刺激组p-p65、p-IκB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给予刺槐素治疗后,能显著降低p-核因子κB p65和p-IκBα的表达;刺槐素能抑制LPS介导的核因子κB p65核转位。结论:刺槐素的抗炎作用与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有关,刺槐素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候选抗炎药物。  相似文献   

3.
程齐来  李映辰  李洪亮  黄志勤  刘塔斯 《中草药》2014,45(19):2855-2863
核转录因子-κB(NF-κB)控制500个以上基因的表达,是炎症、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下游调节中心,其在人类健康的诸多方面(包括先天与后天性免疫的发生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NF-κB的降解与许多疾病如癌症、慢性炎症有关。尽管有大量文献报道了源自天然或人工合成的NF-κB抑制剂,然而这些调节子并不能充分地针对治疗目的,因此寻找有医疗用途、副作用小、高效、特异的NF-κB抑制剂仍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来源于植物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主要有酚类、萜类、生物碱类、木脂素类等物质,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新化合物被分离与鉴定,并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开发治疗癌症和免疫失调等与NF-κB相关疾病的有效、安全的药物,植物源天然产物是具有前景的先导化合物来源。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植物源NF-κB抑制剂进行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是否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相关因子有调控作用,从而拮抗AS的发生和斑块的形成。方法:56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四妙勇安汤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从实验第1d开始予相应药物干预,第10周末麻醉处死后取主动脉行NF-κB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于实验0,3,6,10周动态检测血清中TNF-α、IL-1及MCP-1含量。结果:模型组粥样斑块中泡沫细胞NF-κBp65亚基表达丰富,用药组NF-κBp65亚基较模型组阳性细胞表达减少,四妙勇安汤对斑块区NF-κBp65亚基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模型组各时间点血清中TNF-α、IL-1和MCP-1含量显著增高(P<0.01),两给药组在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IL-1、TNF-α和MCP-1水平的作用(P<0.05或P<0.01)。结论:四妙勇安汤可减少斑块区NF-κBp65亚基表达,同时具有减少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蔡文娥  杨斌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794-1796
就中药调节核因子-κB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核因子-κB(nuc lear factor-κB,NF-κB)不恰当的活化与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感染性休克、肺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等;同时由于NF-κB参与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一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的发生也与NF-κB活性的失控有关。因此,以NF-κB为治疗靶点的药物研究可能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新思路。近几年来关于中药调节NF-κB信号通路的研究备受科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柴朴汤对豚鼠哮喘模型的预防作用及对核因子-κB(NF-κB)影响。方法:将27只豚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9只,以豚鼠哮喘模型症状、肺胞灌洗液、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表达、HE染色观察气道重塑。结果:哮喘模型组哮喘豚鼠症状记分(2.81±0.28),NF-κB表达,模型组(27.3±2.7)%;柴朴汤预防组,哮喘豚鼠症状记分(1.25±0.57),NF-κB表达为(14.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朴汤预防性给药,可以减轻豚鼠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减少炎性细胞(EOS为主)在气道的浸润,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姜黄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核因子-κB活性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NF-κB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胰腺炎组(ANP组)和姜黄素组(Cur组),通过分次腹腔注射10%L-精氨酸建立大鼠ANP模型,Cur组在造模前20天开始每天给予姜黄素灌胃.两组分别在造模后3h、12h、24h和36h处死大鼠,观察胰腺病理改变、NF-κB活性和血清淀粉酶、MDA、TNF-α、IL-1β的变化.结果:Cur组3h、12h、24h和36h时间点的与ANP组对应时间点比较,胰腺病理改变P=0.049,0.016,0.003:0.001;胰腺组织NF-κB活性P=0.001,0.001,0.006,0.001;淀粉酶P=0.043,0.001,0.002,0.001;丙二醛P=0.026,0.048,0.025,0.000;IL-1β P=0.016,0.016,0.002,0.006;TNF-α P=0.039,0.018,0.005,0.002.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来下调细胞因子水平,并减轻胰腺损伤.  相似文献   

8.
凉膈散对内毒素肺损伤小鼠肺组织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慧  余林中  清和 《四川中医》2004,22(7):16-18
目的 :通过研究凉膈散在内毒素 (LPS)损伤小鼠肺组织中对肺组织核因子 -κB (NF-κB)的活性的影响 ,探讨凉膈散对机体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内毒素损伤组及低、中、高剂量凉膈散组 (其中又分为LPS损伤后 2h、 4h、 8h三组 ) ,另设正常对照组。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 (EMSA)检测各组动物肺组织匀浆中NF -κB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LPS注射后 2h肺组织核蛋白NF -κB明显活化 ,4h达高峰 ,8h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各剂量中药组肺组织核蛋白NF -κB活化程度呈剂量相关性 ,表现为高剂量组最低 ,中、低剂量组活化有所下降。结论 :各剂量凉膈散均能有效抑制NF -κB活化 ,中药凉膈散保护机体免受LPS损伤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组织核蛋白NF -κB的活性 ,从而抑制各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 ,而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急性肺损伤核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生理盐水组,B组为油酸组,C组为油酸后0小时谷氨酰胺治疗组。D组为油酸后1小时谷氨酰胺治疗组。于注射油酸后4小时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F—-κB、TNF-α在肺组织的表达并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变化。结果:在油酸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NF-κB和TNF-α表达上调,在油酸后0小时谷氨酰胺治疗组(组)NF-κB和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油酸纽(B组)(P〈0.05),而油酸组与油酸后1小时谷氨酰胺治疗纽(D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油酸性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NF-κB、TNF-α表达增强,谷氨酰胺早期给药可减轻这种影响,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茄根酸性组分的抗炎机理。方法:以淀粉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LPS为刺激剂,诱导NF-κB的表达,再用NF-κB P65的抗体与其结合,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巨噬细胞表面NF-κB P65亚单位表达的荧光强度,反映NF-κB活化程度。结果:LPS刺激12 h后,NF-κB P65的表达明显增加,茄根酸性组分能显著抑制NF-κB的表达(P<0.01)。结论:抑制NF-κB的活化,可能是茄根酸性组分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退热六法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热幼兔的退热效果及抗炎机制.方法 选取24只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推拿组,每组8只,推拿组和模型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0.5μg/kg LPS建立发热模型,1小时内肛温升高0.6℃为造模成功.推拿组于造模后1小时进行手法干预,干预方法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吡格列酮干预组,比较3组大鼠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大鼠的血脂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NF-κB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吡格列酮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内膜和肌层增厚。吡格列酮能降低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脂饮食能刺激大鼠主动脉NF-κB的表达,吡格列酮能显著减轻这种作用。结论吡格列酮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大鼠NF-κB的表达,从而可能会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综述了核因子-κB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详细阐述了在中医证候本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现NF—κB与许多证候的关系密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五灵胶囊(WL)对免疫性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卡介苗(BCG)+免疫佐剂+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WL灌胃给药12d,处死小鼠分离血清并制备肝组织蛋白;予大鼠WL 10、6.25g/kg灌胃4d,腹主动脉取血并制备含药血清;另取SD大鼠分离原代肝细胞和原代枯否细胞(KCs);采用Transwell小室下层培养KCs,含药血清-KCs条件培养上清对小室上层肝细胞作用。酶法测定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ST、ALT及条件培养上清中AST、ALT和LDH-L活性。取KCs培养成单层并同步化24h,PDTC和WL分别干预KCs 24h,再加入60μg/L的LPS诱导12h,Real-time PCR检测LPS诱导KCs表达MCP-1、IL-1、TNF-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和体外培养KCs表达TNFRⅠ、NF-κBs亚蛋白及IκKβ、IκB。结果:WL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并抑制肝组织内活化NF-κB信号通路;含药血清Ⅰ、Ⅱ组明显抑制活化KCs分泌促炎因子损伤肝细胞,WL抑制LPS诱导KCs表达NF-κBs信号通路蛋白,下调MCP-1、IL-1、TNF-αmRNA表达。结论:WL治疗慢性肝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与下调活化NF-κBs信号通路蛋白,阻滞KCs释放过量促炎因子所致肝细胞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肝纤维化(alcoholic liver fibrosis,ALF)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性特征,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致使ECM在肝脏内过度沉积的纤维增生性疾病[1]。肝纤维化持续发展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出现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腹水、门脉高压出血、失血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六神胶囊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 RAW264.7细胞分为六神胶囊组和地塞米松组,六神胶囊按9.76、4.88、2.44、1.22、0.61、0.31、0.15μg/ml梯度稀释;地塞米松按250、125、62.5、31.25、15.63、7.81、3.91μg/ml梯度稀释,选择细胞存活率大于90%的最大3个六神胶囊浓度和最大无毒剂量的地塞米松进行后续实验。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组,地塞米松组,模型组及六神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脂多糖诱导建立炎症模型。造模后六神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入筛选浓度的高、中、低浓度六神胶囊溶液各1 ml;地塞米松组加入筛选浓度的地塞米松溶液1 ml;模型组和空白组加入1 ml培养液。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一氧化氮(NO)的浓度,ELISA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IL-1β、TNF-α、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蛋白印迹实验检测核因子κB p65 (NF-κB p65)、磷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剂量(10,30,100,300μg.mL-1)的TGP作用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2 h后,加入脂多糖(LPS)刺激20 min或1 h,Westernblot方法分别观察NF-κB抑制蛋白IκBα在胞浆中的含量及NF-κB亚基p65在胞核中的含量,同时检测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结果:TGP显著增加了LPS刺激后的巨噬细胞胞浆中IκBα蛋白的含量,同时显著减少了胞核中NF-κB p65蛋白含量,并对LPS诱导的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TGP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F-κB的活化,其机制与TGP抑制IκBα蛋白的降解,阻遏NF-κB p65蛋白的核转移和抑制NF-κB与DNA的结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b)Y79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应用3H-胸腺嘧啶掺入分析法观察雷公藤红素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细胞形态学改变和DNA片段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分析对NF-κB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可明显抑制Y79细胞的生长,1μmol/L雷公藤红素处理48小时,3H-胸腺嘧啶掺入率下降达56.15%,此条件下雷公藤红素可诱导Y79细胞凋亡.在此过程中NF-κB表达被抑制.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抑制Y79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是抑制NF-κB.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蟛蜞菊内酯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264.7细胞IL-6、TNF-α及NF-κB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0.2,2和20μmol.L-1低、中、高3浓度蟛蜞菊内酯对终浓度为10μg.ml-1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蟛蜞菊内酯对LPS诱导NF-κB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LPS能够明显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产生的IL-6、TNF-α产生,蟛蜞菊内酯低、中、高3个浓度均能抑制LPS诱导产生的的IL-6、TNF-α产生,呈现剂量依赖性。小鼠RAW264.7细胞株产生的NF-κB p65表达可以被LPS诱导增加,与空白组比有显著差异。蟛蜞菊内酯低中高3个浓度均能抑制LPS诱导产生的NF-κB p65表达。结论蟛蜞菊内酯可以抑制LPS所致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其抗炎作用与抑制NF-κB活化,进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房颤大鼠模型,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青蒿提取物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青蒿组、卡托普利组,每组10只。利用舌下静脉注射乙酯胆碱和氯化钙的方法建立房颤大鼠模型,使用青蒿提取物进行干预,以卡托普利作为对照药。实验前2周青蒿组以1.25g生药·kg-1灌胃,卡托普利组以3.25mg·kg-1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均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通过PCR以及Western-blot技术观察NF-κB mRNA表达以及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青蒿组能明显减少房颤大鼠心肌NF-κB mRNA的表达(P<0.05),卡托普利对NF-κB mRNA的表达无影响。NF-κB蛋白的表达与mRNA的表达呈一致规律。结论 NF-κB与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房颤大鼠NF-κB的表达明显增加。青蒿提取物能够有效地减少房颤大鼠心肌NF-κB的表达,这可能是青蒿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